活动实施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活动实施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活动实施方案 篇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家园,根据中央、省、市、区文明办要求,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大力宣传我区客家优秀文化传统,着力营造关爱互助、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实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欢乐喜庆中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
二、活动内容
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节日活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在城乡、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民俗、文化娱乐活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引导作用,推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
(一)春节期间,突出辞旧迎新、尊老爱幼主题,举办文艺晚会、群众性体育等活动,营造欢乐健康、快乐吉祥的节庆氛围。
(二)元宵节期间,突出团圆平安、家庭和睦主题,举办迎春灯会、庙会等活动,营造安定和谐、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
(三)清明节期间,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主题,举办祭奠扫墓、清明诗会等活动,引导人们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慎终追远,珍惜幸福生活。
(四)端午节期间,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题,举办诗会、歌会、经典诵读、踏青、登山等活动,增强人们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七夕节期间,突出忠贞爱情、家庭和睦的主题,广泛开展鹊桥联谊会、集体婚礼等活动,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年男女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相互忠贞,相濡以沫。
(六)中秋节期间,突出团结、团圆主题,举办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中秋赏月晚会,营造社会和谐、健康向上的节日氛围。
(七)重阳节期间,突出敬老孝亲主题,举办敬老助老等活动,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以上各个主题活动由各街道负责,区广播电视台、区新闻中心加强宣传报道。区文广新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节日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推广和传承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形式,要把这一活动同创建文明城区、文明社区(小区)等活动紧密结合,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紧密结合,不断满足城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活动的思想文化内涵。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新闻媒体要加大“我们的节日”宣传推广力度,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良好文化环境。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群众讨论、公益广告等形式,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传统节日相关知识,及时报道各地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情况;区广播电视台要制作播出介绍传统节日的文化类栏目、节目,组织力量制作播出一批介绍传统节日的公益广告,丰富节日荧屏;区新闻中心要组织开展一系列“我们的节日”网上主题活动,建立专门网页,开设网上节日论坛,形成网上节日宣传平台,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区文广新局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力度。通过开展深入的调查,了解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的生存状况、分布区域、传承人、相关场所、实物资料、相关民俗活动、保护情况等,全面掌握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运用文字、图片、音像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对这些项目进行全面系统地记录、整理,收集相关代表性实物,予以妥善保存,并建立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通过形式活泼、特色鲜明、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扩大主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和良好活动环境。
(三)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各街道在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中,要紧扣活动主题,始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根本要求贯穿于主题活动全过程中,始终结合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特点,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要按照“三贴近”原则,认真组织好各项工作,做到既形成声势又扎扎实实。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应群众的审美情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立足群众乐于参与和便于参与,不断创新节庆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开展活动,增强“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实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欢乐喜庆中倡导文明新风。
惠阳区文广新局
二〇xx年十月二十九日
活动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主线,以“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实践能力”为主题,以各村校为基本单位,以任课教师为主体,开展基于岗位、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发展需求的学习与研究,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各学科分层定标,分步实施,分模块达标,重点开展“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大练兵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要求的专业能力。
2、通过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构建“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通过开展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均衡、持续、稳步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全员性。教师岗位练兵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人人参与。
2、校本性。立足本校,研修整合,以研促修。
3、层次性。新教师侧重职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侧重新课程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应用,名优骨干教师侧重教育思想、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的培养与提升,是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过程性。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必须在过程上下功夫,注重过程的针对性和连续性。
5、时效性。教师岗位练兵要以“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干什么,练什么 ”为基本出发点,立足教师岗位和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确定练兵内容,真正从制约新课改实施、制约有效教学和制约教师成长的问题入手,突出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练兵的成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
四、内容与标准
按照教师专业能力的总体框架确定练兵内容,分为“必练”和“选练”两个模块。
活动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课内比教学”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z
副组长:z
组员:zzz
二、活动指导思想
以纲要理念为指导,以抓好常态课教学为重点,以培养幼儿能力为目标,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搭建教师自我展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教师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努力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促使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三、活动主题
依托园本教研 抓实常态教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活动内容
“课内比教学活动”主要由“备课、说课、讲课、评课”四个环节组成,在此基础上开展“幼儿园教师如何评课?”“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课后反思?”的专题理论学习
1、说课。主要阐述对教材的'理解,对幼儿能力发展及特点的分析,介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介绍教学过程设计等。考察教师备课与写课的基本功。
2、讲课。重点展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包括教学观念与知识功底,教学语言与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和课自评和反思。
五、活动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11月)
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课内比教学”活动文件及精神,全园教职员工积极开展准备工作。
2、活动实施阶段(20xx年11月下旬——20xx年6月)
本学期,四课活动与每月教研活动听课相结合,本学期主要是新进老师的诊断课,年轻老师的磨合课,经验老师的案例课。
通过内训,进行评课、反思的业务学习。
3、总结阶段(20xx年6——7月)
对本学期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对优秀老师进行表扬奖励。对下学期“课内比教学”活动进行安排部署。
六、活动要求:
1、要求老师积极参与,全园老师都要参加讲课说课,先讲后说,所有老师都必须参加听课活动。
2、要求老师立足于常态教学,不搞花架子、空架子,务实的开展每个教学活动,并做到课课有反思,课课有评价,课课有收获。
活动实施方案 篇4
为了进一步深化文明单位建设活动,推进学校规范化管理,逐步提升校园文明程度,有效提高师生员工的文明修养,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文明有礼培育活动,中学关于开展文明有礼培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建设漯河市文明单位为目标,以“做文明有礼实中人”为主题,以“爱国守信、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基本规范为准则,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紧紧围绕礼仪文明、课堂文明、诚信文明、环境文明、秩序文明、和网络文明等内容,组织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摒弃不文明言行和陋习,涵养形成言谈举止文明有礼、课堂教学文明有礼、公共场所文明有礼、邻里相处文明有礼、行路驾车文明有礼、网上交流文明有礼等良好习惯,进一步树立良好校园风尚,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打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之才。
二、活动内容
1.开展文明建设活动。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建立和完善创建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师生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开展文明处(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多种创建活动,发挥典型的引领作用。
2.建设文明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建立优良的校园秩序,倡导自觉排队,带头文明行车、绿色出行,组织师生主动参与礼仪、环境、秩序、服务、观赏等六大文明引导行动。
3.培育高雅校园文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校园正气,培育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校园精神。组织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持续提升师生和校园居民的文化品位和文明素质。
4.文明传播活动。以“四进社区”为载体,以志愿活动服务队为主体,积极参与市民文明教育工作,深入社区、村镇等开展文明教育传播、宣传和培训活动。发挥学校在区域文明建设中的辐射源功能。
5.开展共建帮扶活动。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组织师生积极开展各类“关爱”活动,关爱残疾人家庭、空巢老人和农民工群体,积极与驻地敬老院、烈军属和孤寡老人结对帮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6.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实中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发动全校师生员工遵守校园文明有礼守则,通过组织教师、学生等开展座谈,提高做文明有礼实中人的意识。加强专题宣传,通过校内媒体宣传师生身边文明事,营造浓厚的校园文明氛围,让广大师生自觉关心身边文明事,维护身边文明事,规划方案《中学关于开展文明有礼培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7.开展全校师生学礼仪活动。组织文明礼仪知识讲座与培训,制定“请、谢谢、你好、再见、对不起、请原谅”等文明行为规范。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宣传板、“温馨提示”、校舍楼道门口的“小贴士”等形式,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倡导师生做到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微笑待人,做到尊重他人、礼让他人、帮助他人、谅解他人。
8.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文明有礼活动。推行“课堂神圣”、“课堂文明”,加强课堂文明礼仪教育,构建和谐师生管理,引导师生尊重知识、尊重课堂、教学相长;加强引导学生尊敬师长、遵守课堂纪律、团结同学、助人为乐,衣着整洁、谈吐文雅、行为得体,爱护公物。
9.组织开展校园“低碳学习生活”活动。组织开展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一张纸、光盘行动等活动,引导和鼓励师生购买绿色包装商品,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养成勤俭节约、减少废弃的习惯。引导学生告别粗言陋习,让宿舍整洁,让校园环境优美,让网络语言文明,塑造和谐校园新形象。
10.组织开展公共场合文明有礼活动。积极倡导师生遵守公共道德,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开展“排队推动日”、“文明让座日”等教育活动,引导师生做到:文明乘车不争座,乘梯有礼靠右站,有序停车不占道,左行右立礼让谦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组织开展公共场所文明守礼活动,引导广大师生摈弃随地吐痰、乱丢烟头、乱抛垃圾、大声喧哗、举止粗鲁、乱写乱画、损坏公物、跨防护栏、无视禁烟标识、搞封建迷信等生活陋习。
11.组织开展师生行路驾车文明有礼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师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从自身做起,从每一次出行做起,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教育师生自觉养成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机动车按序排队通行、机动车有序停放、文明使用车灯、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行人和非机动车过街遵守信号等六大文明交通行为。
12.组织开展师生网上交流文明有礼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师生严格遵从网络规则,恪守网上道德,聊天用文明语,发帖遵守法律,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制作扰乱公众视听和不健康的信息,不参与有害和无用信息的传播。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不刊载不健康的文字和图片,不转载违法、庸俗、格调低下的言论、图片、音视频信息,积极营造网络文明新风。
13.组织开展师生文明诚信教育活动。以“中学生诚信教育月”为载体,通过建立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中学生与诚信”主题班会、诚信演讲比赛、诚信格言(故事)征集比赛、行为规范教育、考风考纪教育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以师德师风教育、学术诚信教育为载体,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建立教师教学和学术诚信档案、推进教学问责制等形式,加强教师文明诚信教育。
14.开展“道德仁心”主题活动。以学校道德讲堂为载体,重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模范学习教育、学习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家庭和职业道德教育、公民基本规范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
三、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校各单位要提高认识、精心组织,要把文明有礼培育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确保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2.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要结合实际,以解决在文明礼仪、环境秩序、社会服务和网络文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把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规范做法,充实到各类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中。动员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新活动载体,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学校加大自我宣传力度,利用校内各种媒体开展经常性宣传,在重要活动和节日的时间段,加强宣传,努力营造全校学习礼仪、践行礼仪的浓厚气氛。
4.创新方法,形成品牌。各单位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文明礼仪学习教育活动的新思路、新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精心设计活动项目,增强活动的知晓率和影响力,努力打造文明、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