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心得体会 > 正文

黄大年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2025/04/15心得体会

微文呈现整理的黄大年事迹教师心得体会(精选5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黄大年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1

他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科学家,他是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人民教师,他是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知识分子,他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__”特聘教授,黄大年同志。

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赤子情怀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2009年,黄大年放弃了伦敦每天绅士般的生活,放弃了世界上最好的科研条件,放弃了国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的高薪待遇。他作为国家“__”的特聘教授回到祖国东北,将在英国18年取得的科研成绩当成了“草纸”,要把真正的论文写在自己祖国的大地上。他爱这个国家的一草一木,就像他最喜爱的那首歌《我爱你,中国》中唱到的一样:“我爱你碧波滚滚的南海,我爱你白雪飘飘的北国”。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从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到今天像黄大年这样的留学归国人员,或冲破层层阻力回到祖国怀抱,或摆脱利益羁绊甘愿为国奉献,他们延续着爱我中华的精神血脉,为了振兴中华而矢志奋斗。今天,我们正走向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支撑在于科技振兴,在于众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兴国。在黄大年心中,“作为一个中国人,国外的事业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国的强大。只有在祖国把同样的事做成了,才是最大的满足”。正是拥有一颗“祖国高于一切”的初心,让黄大年带领科研团队在短期内突破国外禁运和技术封锁瓶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深地资源探测和国防安全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犹记得自己在面试当前岗位时的问题回答,“我的梦想就是将自己所学应用在工作之中,并在工作中促进学习,不断提升”。作为一名基层的测绘工作者,也应怀着“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爱国情怀,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个体奋斗的价值才能得到升华,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义。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把爱国情转化为对单位、对工作的一腔热血,不拈轻怕重,不挑肥拣瘦;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二、不疯魔不成活的的敬业精神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黄大年的这句话尤让人动容。把科研当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经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惜时不惜命,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还每天在病房中与团队师生研究项目、布置工作。就是凭借着这种追求梦想、不知疲倦,争分夺秒、唯恐落后的风魔劲、拼命劲,黄大年成就了祖国在科学技术上的多处“弯道超车”。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钱学森钟情于导弹研究,终成为一代巨匠;宋文骢醉心于国防重器,终成为“歼—10之父”;黄大年痴迷于前沿攻关,终成为科技巨星。无数科技英才的事迹表明,钟情专一、埋头苦干的人,才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峰巅。

“在科学的竞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绩都将马上成为过去,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总会有极其强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不进则退。作为生产部门的测绘工作者,面对我国测绘行业飞速发展的阶段,更要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本职岗位,潜心钻研,时刻察觉这种“不安全感”和“本领恐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在平凡的本职岗位上,始终坚持正道、专注干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三、诲人不倦、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把培养人才和建强团队作为倾尽心血的职业理想。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黄大年甘于奉献、不计得失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在工作中,我们应像成熟的稻谷的一般,遇到问题虚心向前辈同事请教,积极与同事进行沟通学习;应像耕田的黄牛一般,默默耕耘,不计得失,在项目生产实施中甘于付出,勇挑重担:更应像黄大年一般,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与他人分享,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黄大年是新时期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用毕生努力实现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的统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个黄大年一样的人燃烧自己、照亮未来,铸就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每个中华儿女都应以“黄大年们”为榜样,为实现中国梦书写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辉煌篇章。

黄大年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2

5月25日,由中国侨联主办的“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侨联主席林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吉林大学侨联副主席任波、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平、黄大年生前工作秘书王郁涵、黄大年生前培养的博士研究生乔中坤分别结合他们与黄大年共事相处的经历,作先进事迹报告。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康晓萍以及来自首都各区县的归侨侨眷、学生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约20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林军在报告会上高度评价了黄大年同志的一生。他指出,黄大年同志是新时期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民族振兴不惜以身许国的先进楷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在他身上,集中展现了新一代归侨心系家国、鞠躬尽瘁的赤子情怀,在侨界树立起了一座矢志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丰碑。林军号召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学习他报效祖国、立志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全部的'赤子情怀;学习他恪尽职守、为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勇于创新、攀登前沿科技高峰的可贵担当;学习他勤奋拼搏、为实现报国梦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任波在报告中说,他曾询问黄大年为什么要放弃英国优厚的条件,回国参加科研工作。黄大年微笑着说,“任波呀,我虽在国外生活,但我时刻等待祖国的召唤,很多人都选择年老体弱落叶归根,但作为高端科技人员应该在果实累累的时候回来更好,更有价值!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是从东北这块黑土地走出去的,当然就要回到这里!”

于平在报告中说,作为黄大年老师的同事,他有幸见证了一个优秀科学家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坚持“祖国高于一切”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于平表示,黄大年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最后一天来过,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让黄大年看起来像一个“科研疯子”,他的精神激励和鼓舞的不仅是一个团队、几届学生、一所学校,而将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整代人。

王郁涵在报告中说,黄老师事无巨细,每一个文件,每一封邮件,甚至每一条信息都完成得极为认真。他惜时如命,每天必须工作到凌晨,出差的路上都在打电话,飞机上都在写材料。他胸怀宽广,心里只有国家和学校,从没为自己想过分毫。

乔中坤在报告中说,在黄大年老师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因此在学生入门时,他都细心观察,认真考量,根据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帮学生设计好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和长期的职业规划。乔中坤回忆说,在手术前一晚,黄大年还在电脑前字斟句酌地为学生周文月到英国深造写推荐信……他当时心想,这哪是在住院啊,明明只是换了个办公室而已。

报告会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现场的归侨侨眷和学生代表被黄大年的事迹所打动,很多人数次落泪,甚至哽咽出声。一位老归侨向记者表示,国家的经济社会建设太需要像黄大年这样的人才了,希望海外留学的才子们能够像黄大年一样,时时刻刻想着祖国,在合适的时候,回国参加建设。

此次报告会由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北京市侨联、吉林省侨联具体承办,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副部长邢砚庄,北京市侨联党组书记赵宏生、主席荣洋,吉林省侨联主席陈香林以及中国侨联机关、直属企事业单位干部一同出席报告会。

黄大年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3

黄大年一个不被人熟悉的名字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英国海龟、吉林大学教授、7年成绩、科研疯子、深地资源探测、战略学家,看着他朴实的穿着,面带微笑慈祥的脸庞,如清风拂面,他做出的突出成就,和他大爱无欲、干净纯粹、突破自我、追求真理的品行,令各行各业效仿和敬重!

值得社会各行各业效仿和尊重的爱国情怀。黄大年心中,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不管在任何时候,赤子之心,一以贯之。当今时代,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许多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利益面前发生了扭曲,思想堕落、生活腐化、金钱至上、丢失初心,甚至有的人在帮忙敌对国家,侵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安全,卖国和爱国,廉耻和荣誉,泾渭分明,黄大年同志知行合一的爱国情怀,是值得发掘、效仿和升华的宝贵财富。

值得社会各行各业效仿和尊重的高尚情操。生命中能让不相干人感动的东西,必须是其超出常人的'情感和持之以恒坚持的操守。黄大年同志坚守良好的品性和德行,表现出来的,大爱,朴实,担当,纯真,淡然,还有他的工作领域的“疯魔”,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品性,塑造了鲜活的黄大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黄大年的人格力量,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瑰宝。

值得社会各行各业效仿和尊重的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创新是催化剂,没有创新,就不会有活力,中国实现“弯道超车”,除了需要每个人、每个行业人员爱岗敬业,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外,更需要像黄大年一样的科技人才,不断探索,引领创新。黄大年同志敢于担当,敢于实践,敢于幻想,敢于从无到有,敢为人先的品质和科学精神,在当今抄袭成风的知识界,无疑是一剂镇静剂、清醒剂、催化剂,轻装上阵、砥砺前行,这正是我们不断学习、继承和发扬黄大年精神之所在。

值得社会各行各业效仿和尊重的拼搏精神。拼搏此刻用在最多的是体育行业,体现的是体育精神、竞技精神。其实拼搏适用每个个体,是自我突破,是职责,是担当,是意志力,更是使命!“一朵浪花,为的是掀起更大的浪头。”黄大年同志那种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与生命的长度赛跑的拼劲,那种时不我待,殚精竭虑的工作状态,就如一块基石,沉甸甸压在每个人心中,难以企及。忙是当代人的同名词,累是当代人的心态,在忙累的同时,我们是不是缺了什么,丢了什么?黄大年同志用行动帮我们找回来了,这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何尝不是满格的力量源泉!这何尝不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黄大年”是优秀的中华儿女,他的精神如山!如水!如血脉!

黄大年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4

黄大年,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的回国,“让某国当年航母演习后退100海里”。他的事迹,让人敬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黄大年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感恩之情,在祖国召唤的时候,他毅然放弃高薪豪宅回到祖国,服务国家。我们要学习他“热爱祖国,心怀感恩,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的精神,因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懂得报恩的人才能有所成就。对于我们中华儿女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不论什么时候,祖国都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对于我们劳动者来说,企业就是我们的家,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障和舞台。“不论它处在行业领先还是正经历困难”,我们都要爱岗敬业,努力工作,为企业多做贡献,风雨同行,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像黄大年回报祖国一样,回报企业;像黄大年甘于奉献一样,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我们的工作也许不是那么的前沿,不是那么的“起眼”,我们每天都在和一线生产、和现场打交道。枯燥、无味、高温、酷暑,这些都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热情,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毫无作为的理由。在平凡的岗位上,国家的楷模,身边的劳模,告诉我们“平凡的小事做好了同样不平凡”。我们要学习黄大年“脚踏实地,坚守岗位,‘唯痴迷者成大业’的精神”,把一件事做好,做极致,就能成为一个领域里的“行家里手”。我们在“面对日常生产时能做到安全第一;操作成百上千个阀门能做到指令正确,不出差错;对于制约生产的瓶颈,能做到小改小革,创新发展”,这些都是在为企业的发展加油助力,讲奉献才能做贡献。贡献无“大小”,为企业节约了一张纸,一度电;改善一项小技术,方便了工作,降低了成本;脚踏实地,勤恳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本职工作,只要用心,只要肯付出,平凡的岗位一样可以创出不凡的业绩。

当前,我们的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生态文明和谐,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我们是中国人’骄傲自豪,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当前,我们的企业正在建设魅力山钢,作为一名职工,我们唯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立足岗位做贡献”才能为“魅力山钢”建设中增砖添瓦;唯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黄大年事迹教师心得体会 篇5

黄大年的精神境界,让人想起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的“自燃型”的人。稻盛和夫说,物质可分三类:只要点火就会燃烧的可燃性物质;即使点火也不能燃烧的不燃性物质;靠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性物质。人也一样,要想成事,必须靠自我燃烧,因为热情和激情是成事的基本品质。只有自身刻苦努力,并用热情和激情感染周围的人,才能带领团队不断开拓进取。

“自燃型”的人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内心始终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永远保持一股坚韧的拼劲和干劲,在干事创业的路上,总是能够做到披荆斩棘、勇往无前。作为科学家的黄大年,正是这种“自燃型”的人。无论是搞科学研究,还是教书育人,黄大年无时无刻不在“燃烧”着自己,照亮了我国科学事业,擎起了学子们对科学的追求和热爱。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黄大年将自己所追求的科学事业与对祖国深厚的'爱紧紧的连在了一起。面对重重困难和阻挠,黄大年没有选择放弃,而是更加坚定要回到祖国的决心。心怀强烈的爱国责任感,黄大年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我国科学研究事业,让我国在某些科学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黄大年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奉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大年有几个特别的绰号,“另类科学家”“科研疯子”“拼命黄郎”,无论哪一个绰号,都是黄大年的真实写照。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面对困难永不放弃,才有了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的重大成果。同样是干事创业,而黄大年却能把科研这项事业干的淋漓尽致,可谓是“自燃型”人才的模范典型。

“中国要由大国变成强国,需要有一批‘科研疯子’,这其中能有我,余愿足矣!”投身科研事业,助力祖国强盛,这就是黄大年的梦想。正是因为对祖国深厚的爱,迫切希望祖国能够繁荣昌盛,注定了黄大年为科学事业奉献一生,舍生忘我、无私无畏。他常说,“我有一身本领,想尽快教给学生”。他深知中国要不断走向强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培养人才刻不容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相比理论知识,黄大年身上无私奉献、全情投入、攻坚克难的“自燃”精神更值得学子们争相学习。

斯人虽去,精神永存,黄大年的“自燃”精神将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继承遗志、燃烧激情、实现梦想。黄大年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炽热情怀,像一颗种子,播撒在无数人身边,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在中华大地“茁壮成长”。黄大年的“自燃”精神将指引无数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