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夫妇在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们的精选书信集,其中的每一封家书都充满傅雷先生的拳拳父爱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博学且具有丰富情感的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细心引导和健康成长的期待。
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一股股暖流不觉已流入心间。傅聪留学海外,虽相隔万里,但父子间的情感却紧密相连。傅雷用自己的爱心、关心,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帮他排疑解难,助他顺利成长,成为儿子人生之路的坚强后盾。
傅雷先生在给傅聪的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长篇累赘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他首先要求儿子先学会如何做人,教导他要谦虚谨慎,做事严谨,礼仪得体。困境中不气馁,成功面前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鼓励鞭策自己,使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困难。在西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傅雷靠艺术谋生而不奔走于权贵之门,保持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清白与尊严,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这与傅雷先生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可见,傅雷先生是深谙教育之道的。他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儿子,以朋友般的平等姿态表达真情,设身处地地为儿子考虑,平等友好的气氛充溢于父子之间。反观我们身边的很多父亲,心里是爱孩子的,但是却总是以严父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理论式的'教导另孩子反感,父子之间缺少真诚的沟通。而书中傅雷对儿子真诚的爱、深切的爱,傅聪都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所以他们父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这样的父子之情另人感动。
更另我感动的是傅雷对儿子成长的陪伴。都说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傅雷先生做到了。我们都知道傅雷先生是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翻译30多部作品。可见他的工作是很繁忙的,但是他却始终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一直陪伴着孩子。即使儿子身在海外,他也用一封封家书始终陪伴着儿子,这样深沉的父爱另人感动。
读完《傅雷家书》让我明白了: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需要的父母是既能温暖他们,又能让他们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教给他们看待世界的态度,教会他们和世界相处的能力,就像傅雷先生那样。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就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就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这也许就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就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
傅雷就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就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就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就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就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就是“手艺”,而就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
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就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就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就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有人认为书信就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就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就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就是如此,而且就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
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就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就是一本教育书,也就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让父母更了解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对儿子的生活,傅雷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圈圈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中西二种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养出成功的儿女。傅雷夫妇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人类的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业,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从这本书开始吧!它将告诉你所有迈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你打开财富的智慧之门,开创你辉煌的人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家书》,记得初中课本的课外阅读里有这本书的节选,因为当时看那一小段的节选很有感触,所以印象比较深刻。虽然说从初中就知道这本书了,但是却一直没好好读一读这本书。今年暑假算是把这本书看完了。186封书信,不是单纯地表达父母对身在远方的孩子的思念与关怀。作为父母,傅雷夫妇不止重视子女们的起居饮食,冷暖开支等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同样也重视对子女思想道德,情操和传统文化修养方面的教育。
这本书除了傅雷不断地传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傅聪尽量减少生活上还有学习上的阻碍之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点就是,傅雷夫妇完全把傅聪当做知心朋友,跟他交流艺术,向他倾诉生活里的.小烦恼和工作上的烦闷。我想别说在那个年代,现在也很少有父母会像傅雷夫妇一样吧。
像一九五四年五月五日的那封信,可能是所有信中最短的一封吧。信中傅雷就像对待朋友一样跟傅聪交流,不是单纯地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上遇到的烦心事也会跟孩子说。而在印象中,一般父母的想法是:孩子永远是孩子,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懂,懂也帮不上忙;又或者是,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作为父母,烦恼怎么说都要自己抗。这一点我真的是深有体会。常常看着父母皱眉在想什么事情,每次问了都是相同的答案:你好好学习就够了,作业完成了没有?然后就这样被岔开了话题。我想也许是这种想法,使得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变得不够深刻,单纯停留在父母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上,孩子不曾了解父母。不曾了解父母才会不够亲密。不够亲密,像“我爱你”这种可以轻易对其他人说出口的话对父母却说不出来。所以我个人很喜欢傅雷跟孩子的这种像朋友一样的亲子关系。当然,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我可以更主动一些去了解父母,至于怎么主动,日后慢慢实践。
另外,傅雷在信中常常跟傅聪聊艺术,像诗歌,绘画,音乐,喜剧各种各样的关于艺术的东西。其中说得最多的应该是音乐吧,对于没有学音乐的人来说看这本书可能有时候会觉得看不懂,因为书中说到了很多钢琴曲的欣赏和评价。当然对于我这种钢琴菜鸟来说,有些也是看不懂……这些在日后值得好好去研究研究。当然,除了艺术上的东西,书中很多关于生活上思想道德上的东西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体会,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而言之,原谅我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强,我只能说这是一本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的书,如果好好去读几遍,相信是受益匪浅的,毕竟这是老前辈一辈子的生活经验。用《傅雷家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有大错。
以上便是读了《傅雷家书》后有感而发的东西。书中有共鸣的东西肯定不止这些,但是不多说,留在脑袋里好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