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班级课外活动方案

2025/04/17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班级课外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班级课外活动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良好的音乐素养

2、通过舞蹈形体训练锻炼孩子们的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3、通过口风琴的训练,使口风琴的全体成员都能产生一种自豪感、集体荣誉感

4、展现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活动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型。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活动纪录。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

四、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规范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及管理制度,制定各类表格,加强学校文艺传统建设,增添活动用品、器材。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模式,确定学校的`文艺特色项目,并建立学生课外活动组织体系。

第三阶段:将前阶段的活动模式继续完善,进一步加强活动的内涵建设。

五、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分为集体活动、分组活动。

集体活动是指全校或部分年级的集中活动。其特点是规模大、人数多、地点集中,活动时间、内容便于统一安排,能够做到统一领导,督促检查,相互促进。

分组活动是指以班级、兴趣小组等为单位活动。分组活动规模小、人数少,地点可以分散,方式灵活,便于主题化、特色化、系列化。

班级课外活动方案 篇2

一、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为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推动我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造就大批具有学习本事、实践本事、科研本事和创新本事的高素质人才,选拔优秀作品参加今年我校、我省以及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二、活动主题: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三、主办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团委

承办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团总支

四、参赛对象:

化学与药学院全院学生

五、竞赛日程安排

(一)初赛阶段(4月10日至4月19日)

学院按照有关规定广泛发动,召开各班书记会议(4月10日),鼓励学生认真准备参赛作品,递交作品申办表(附件3),各班级请在4月19日午时六点前将班级申办表交学院团总支。

(二)复赛阶段(4月20日至4月25日)

学院根据院评委会的意见,对初赛经过作品请相关优秀指导教师修整加工,然后反馈给参赛同学进行修改。选出优秀作品给予理论支持和物质支持,院评审委员会按照参赛作品50%的比例评出优秀作品报送学校。

(三)决赛阶段(4月26日至5月9日)

学院根据校评委会的意见,对经过学校初赛的作品进行继续修整加工,然后报送学校参加复赛。按照作品分类各自评出一、二、三等及优胜奖。

六、竞赛章程及评审办法

(一)本届大赛遵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见附件1),作品资格审查遵从《“挑战杯”全

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见附件2)。

(二)评审工作的基本原则

1、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2、评审过程中综合研究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3、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分预审、终审二阶段进行。终审要按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

4、涉及需由有关部门出具证明材料的参赛作品,须按章程第三章第十八条的规定严格把关。

5、竞赛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工作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七、要求

1、各班级团支部主要负责本班活动的组织、协调,结合本班实际情景,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广泛发动,使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构成竞赛的'群众性基础。要对活动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为竞赛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积极的导向。

2、各班级要积极地向高年级同学请教,学习他们的参赛经验,指定专门学生干部负责此次“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寻找指导教师,

尤其是学科组负责人、硕士生导师的指导。

3、鼓励组建跨院系、跨学科、跨年级的竞赛团队,积极完成竞赛项目。

八、奖励

1、本次竞赛将对参赛团队进行奖励,其中优秀作品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

制作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进入学院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调查报告、论文类:

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其它参加复赛的作品将给予优秀奖奖励。

凡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学生个人与参赛团队,学院将颁发相关证书;院优秀组织班级将颁发奖状。

凡获院一等奖的参赛作品都将被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学院给予理论和物质支持。凡获校一等奖、二等奖的的参赛作品将被推荐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2、凡被学院推荐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并获得资格参加山东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的作品,按照莱农院发〔XX〕165号文件的相关规定执行。

3、本次竞赛根据各班级参赛作品获奖情景,计算出各班级积分,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的参赛作品分别给予参赛队员所在班级积15分、12分、9分、7分,并根据积分情景评选出优秀组织单位。

班级课外活动方案 篇3

一、指导思想

课外活动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课外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我班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实践证明,经过课外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课外活动的即时性。它可把即时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广泛性。可以不受教材、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样性,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便于因材施教。自主性,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理想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实践性,大量的活动要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自己检验,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等密切结合起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日益显示出来。知识经济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更是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班主任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历史使命,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制定本班课外活动计划。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48人,对学校的一切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课外活动的安排,也都十分熟悉。

三、活动目的:

1、知识目标:

通过各种艺术和体育活动学习一些的技能技巧,并进一步熟练掌握。

2、能力目标:通过本学期的体育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短跑、、跳绳、投掷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争取在素质检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使学生在文艺、美术等方面能力有所提高。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集体生活、课外活动的热爱情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活动措施:

1、保证活动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活动,切实达到活动的目的。

2、抓好个别辅导,让个别的学生掌握各项活动的基本要领,并使之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高和锻炼。

3、发扬团结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之,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锻炼孩子的体质,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班级课外活动方案 篇4

课外活动的学习资料是开放的,不受或不完全受教学计划的控制。它主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好奇心等为基础,结合学校的条件开展活动,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们的特长,建立各种兴趣小组,给学生创造条件和机会,发掘他们的潜力,展现他们独特的天赋,使个性的发展丰富多彩。又能够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把最新的信息引入到学生的认识范围之中,使学生们的知识经验更贴近现实生活,更能体现时代精神。

一、活动目的

为了活跃学校文化生活,发展学生的爱好、兴趣、特长,也为了培养开拓型人才,本学期计划积极开展课外文艺体育活动。

二、活动意义

首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社会化。课外活动由于强调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组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

其次,促使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个性化。课外活动恰好能够在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最大限度的满足个体在个性化方面的.需要。

三、活动课程设置: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景,本着“活动应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贴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五大原则。课程设置如下:

1、过障碍赛跑

2、走过独木桥

3、双人背球跑

4、舞蹈兴趣小组

5、钢琴兴趣小组

6、少儿合唱团

7、书法、绘画小组

经过以上艺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校是一个丰富多彩,而又能学到知识的地方。积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