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记忆的文章

2023/12/04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关于记忆的文章(精选9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关于记忆的文章 篇1

戈家桃林在记忆中,成为星空。我的记忆存在,它便存在。

我们的去日,是春天。一路上,桃花绽放,吐出它们的芳华,令人想到“桃花依旧笑东风”的诗句。

我们的车一到,是一个坝子。前有牌坊,上书“戈家桃林”,两边的柱子上,有楹联,柱下有石鼓。

右侧有一水车,木制,上挂一牌,写着“禁止触摸”四个字。少年活跃,将其拨转。水车只供展览,作为一个时代的纪念。

牌 坊后有一水池,上有一木板拱桥。桥右侧是川西民俗纪念。石磨。兑窝。风车。石牛。这些都是四川农家常用的工具。廊子里悬挂壁画:打枷图。连枷是我熟悉的。 5月,龙山故乡菜籽黄熟时,割下,晒干,铺上篷布,将菜籽头对头并拢,一头几人,开始打。然后将菜籽翻面,再打。打后,抱走菜籽杆,再用漏筛漏,最后用筛 子筛。

踩秧图。在龙山,秧苗长出,到5寸稿,农人挽起裤管,一手叉腰,一手拄棍,一只脚蠕动,踩死田里的野草。

弹棉图。一匠人,背一弓。弓上有弦,弦陷棉花,以垂弹之,将棉花弹散。

还有辘轳图。舂米图。推磨图等。

给少年讲解完民俗图,便离开。从西侧上山,一路上是现代民居,楼房,院墙,大门上由雅名,比如桃源居,静雅居等。 走上公路,一路春阳暖暖,沿路野菊开放。在大自然中,一朵野花也能找到自己的领地。大自然的胸怀是博大的。远处是山,笼罩着烟,若有若无。

到达一农家乐,院里桃花灼灼盛开,令人想到《诗经》中“桃之夭夭”的诗句。我们在这里休息。我坐下饮茶,旁边一盆桃花,一片桃花飘落,煞是美丽,“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句子在耳边响起,只是太凄凉。我感到,我们只生活在此刻,此刻是唯一的。现在就是永恒。

关于记忆的文章 篇2

天气凉了,还没有看到漫山遍野的黄色,还没有听到那高亢的号角,秋天就已经来了。

迎着秋天的风游走在城镇的大街上,想知道今年的收成怎样,电视回答了我。今年是60年一遇的大旱……

那一个永恒的秋天,让我的心微微震颤,勾起我一阵阵深深的眷恋。那座把粮食堆成小山的'场院呢?那里依然会响起让人振奋的歌声吗?是因为秋天让田野变得宽广,让一年劳作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秋天才去承载那么多的记忆吗?多年前的那个秋天沉甸甸的装满了我所有的记忆。

村里最为豪华的地方就是场院。沿着场院跑上一圈就得用好长时间。那隆隆的机器声伴随着人们兴奋的呐喊,组成了秋天独有的交响。那种场面让人振奋,让人疯狂。

妇女们围坐在场院的边缘,一边拉着家常,一边飞速的把一把把谷穗从谷草上切下,然后带着笑声堆成一堆堆金黄的希望;男人们用木锹把一锹锹的粮食扬向天空,随风飘走的不只是糠,还有就是那豪放的笑声……;孩子们在风疯跑着,欢笑着,打闹着……,给那个场院,那个秋天添加了无限的生机和快乐;飞速的旋转的扇车,蜂鸣着把那个场院和那个秋天一起撒落在那个遥远的山村……

秋天就是把零散在田野里的希望归拢在一起。站在秋天的田野里依然会闻到那股泥土的芳香。那散落在田野里拾粮的孩子和散落在地里的粮食就是秋天一幅溢满生动图画。

记忆中的秋天总是天高云淡,可那个多雨的秋天也始终藏匿在记忆的一角。在那个大场院被分割成若干的小块后,那种浩大的场面也随风而去。从那个秋天我才知道了做一个场院是需要好多的工序,就是我们现在油路一样,只不过那时没有机械。

那年的秋天,我第一次看姥爷踩场院,姥爷是个要强的人,在他问了几家场院都说没有地方打我们家的谷子后,他悄悄地在自家的一小块地里踩起了场院。那是父亲刚离开我们的秋天,因为我们还小,几家的农活一下子压在姥爷身上。在那个秋天我读懂了一个老人在用默默无闻的劳作减轻着失去亲人痛苦,把疲惫和丰收和成一股特殊的味道后,撒在那个特殊的秋天里。

踩场院得先把地翻一遍,然后浇水后用碌碡一层一层的压。正常要分三天,或是五天,一天压一次,最后一次还要撒上谷糠,说那是起防尘不起土的作用的。地是翻开了,得从好远的地方弄水。姥爷家没有生畜自然水是踩场院的最难的环节,就在姥爷一愁莫展的时候,老天下雨了,看着姥爷疲惫的脸上露出的笑容,我知道那场雨的份量。从那时起我才知道,秋天有时是需要雨的。新踩的场院柔软而平坦,小村人生动把整场院叫成踩,到现在我才更加深刻地懂得那个踩字的生动。在自家的场院上,我学会了好多农活,比如打连筋、扬场等……,还有姥爷那认真的态度,那是他对待人生,一丝不苟,颗粒归仓的态度。也是从那个新踩的小场院里我们家也收获了一份丰收的记忆。

姥爷去世后,我们就没用过场院,除了把地里的作物改成玉米不用上场外,我们会把少得可怜的豆、黍等弄到家里在阳台上收拾。秋天的记忆总是把家里家外弄得忙碌、疲惫而零乱。

似乎离开了家就离开了秋天,这里没有了漫天的棒叶和谷糠;没有了田地里忙碌疲惫的场景;没有了那重见阳光田野发出的清香;没有了劳作的亲人;没有丰收后的喜悦和凋零的悲伤……

望着远处的山和近处的街,感觉到的似乎只有一种空旷,秋天的记忆似乎在这种空旷中凝结……

关于记忆的文章 篇3

我的姥爷是个集邮迷,邮册里摆放着各个年代具有各种意义的邮票。但在这些花花绿绿的邮票中,一张“邮票”却与众不同,引起了我的格外注意。

只见这张“邮票”是长方形的,粉白色的底儿,粉紫色的三个大字“伍市斤”格外醒目。在字的下面还写着1966年,字的旁边是一幅高架桥和河流的风景图,风景图上两行小字标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粮票部,全国通用粮票。”

“粮票?”我满目疑惑的看着姥姥,姥姥似乎懂得我的想法,便将“粮票”的故事娓娓道来。

姥姥说:“这张粮票,算起来已经40多岁了吧。在我和你姥爷年轻的那个时代,粮票可是人们的抢手货。那时物质太缺乏,我们国家每年生产的粮食数量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为了让大家都有粮食吃,我们国家就使用了配给制,让大家拿着粮票粮本到粮店换粮食吃。”,“如果不够吃怎么办?”我忍不住问,“不够吃也没办法呀,饭量小的还行,饭量大的人就只能吃半饱,你姥爷那时就年轻,食量大,但每顿饭他却只吃半饱,然后把粮食留给你的太奶奶和比他年龄小的弟弟和妹妹吃。记得有一次,你姥爷练完柔道回到家,太奶奶就蒸了一锅米饭,让你姥爷多吃补补身体,可你姥爷却像往常一样,只盛了少半碗米饭,又倒上半碗水,连汤带米吃了下去。你太奶奶担心他没吃饱,可他坚持说够了,边说还边给弟妹们盛饭。饭后,你姥爷又主动去刷碗,许久没出来,你太奶奶过去一看,只见你姥爷正趴在锅沿边,扣着锅中的锅巴吃,他哪里是吃饱了,而是不舍得吃啊!你太奶奶一下子就哭了,将这件事也一直记在心里,并留下了一张粮票来记录下这段回忆。就这样,这张粮票从你太奶奶传到你姥爷,你姥爷更是用它来教育***妈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讲到这里,我看到姥姥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但眼角却有点点泪光。

是啊,每个家庭中都会有几件这样的老物件,它可能是一张粮票;一辆飞鸽自行车;一张充满回忆的照片,或是一个历经过革命年代的纪念品……。这些老物件都不只是一件简单的物品,它包含着特定的时代含义,更是每个家庭最值得永远珍藏的美好回忆。

关于记忆的文章 篇4

“婶儿,明儿你们掰哪块玉米呀,商量好了一起去,咱可以趁趁车......”

“坡上的熟了,明儿去坡上吧......”

“中,明儿早点吃饭早点去地......”

小时候在家,只要听到这样的对话。毋容置疑,老家的秋收天到了。在我的记忆深处,只要到了秋天,就是忙。忙秋收、忙麦种。

几亩地的玉米、花生、芝麻什么的全部要在这几天收完。坡上的、滩里的,总归只要是庄稼地里的,颗颗要归仓,地地要翻场。

孩儿童时的我,不能体会大人的忙,只是觉得,秋收到了,好热闹。白天大人在地里忙活,晚上就有整车整车的收获堆在院子里。小孩子们一会儿剥几个玉米,一会儿拽几颗花生,开心得很。为了能把玉米很好的晒干,同时为了晾晒时避免雨淋,母亲用灵巧的双手把每根玉米的外衣编结在一起,长长一串挂于屋檐下。

收获的速度很快,没几天功夫,玉米地里就只剩下光杆司令戳在那里。接下来大人要把玉米杆子一根根刨出,再一捆捆运到地头。孩子们面对根根玉米杆时,又兴奋起来。为啥?因为如果运气好的话,玉米杆中也能挑出像甘蔗一样甜的杆子来。为了能挑到好吃的杆子,个个跟找宝贝一样,来回的挑选颜色、看粗细、比长短,还比赛,看谁挑的又多又甜。大人们也顾不上上蹿下跳的孩子,只顾埋头收拾那一亩三分地。

等到全部的玉米杆子都运到地头时,大人们又开始另外一种劳动方式了。一把很大的铡刀摆放在那里,父亲拉起铡刀,母亲把一捆捆玉米杆放到下面,然后父亲再用力放下铡刀。把杆子全部截成十公分长短,这样来来回回估计要上千次,一块玉米地的杆子终于完工。当时不懂为啥这样做?还问父亲,父亲介绍了两个目的:第一,腾出土地为了能更好的播种小麦;第二,截好的玉米杆子堆放在地头,经过发酵可以变成很好的肥料。

等每一块土地的粮食都收完,杆子也移清之后,开始进行更大的工程,要为小麦的播种收拾地了。收拾地可是一门大学问,得先犁再坝然后拉平。且说这犁地,三十多年前还没有现代化,得用牛。每回到这时候,村里一个养牛的狗蛋儿叔就成红人了。家家户户掌柜的都得到狗蛋儿叔家排队。不光要说好话,还得看面情,谁家沾点亲,谁家带点故的就能早早排上。

每次轮到狗蛋儿叔给我家耕地时,母亲总是上街割点肉回来。早起熬好小米粥,烙起葱花饼再加上碗炒肉菜,用饭盒装好。收拾停当之后,叫我把这些美味送到地里。临走前,母亲还交代,路上可不能偷吃啊,到了地里,先让你父亲和狗蛋儿叔吃,等他们吃完剩下了你再吃。一路小心翼翼,生怕汤洒了、饼掉了。终于到地了,看着狗蛋儿叔吃的那个香啊,不停地咽着口水。亏得这狗蛋儿叔饭量小,每次都能留下很多(后来才知道,狗蛋儿叔是故意少吃的,为的就是给俺留下点)。哈哈,可美坏了我这小馋猫,不用说,肯定是风驰电掣般把剩下的一扫而光。

犁完坝好,开始平地了。父亲在后面掌舵,我和母亲在前面推着,幼小的弟弟和妹妹在最前面用力拉着。只要有人经过,就会吆喝:“老魏啊,你家孩子可真管用,这么点大都会出力喽......”每每听到这话,父亲没有出现骄傲的话语,相反会说:“哎,当爹的没用,叫孩子受这苦!”此时,我们都会安慰父亲。年幼的弟弟更是拍着胸脯说:“爸,我是男子汉,不怕出力!”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不论再苦都会团结在一起。

随着日子的好转,慢慢实现了现代化。我们也渐渐长大离乡,虽然艰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但那记忆深处的秋天却越来越清晰。

关于记忆的文章 篇5

近日下乡,到了曾经合作医疗发源地乐园村,当年的赤脚医生已满头白发,几个老伙伴相见,激动的泪水不由自主直往下流,回顾着往日的辉煌和那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

赤脚医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特殊职业,就是拿起听诊器可给当地百姓治治小病,挥起锄头可挖田种地,靠挣工分过日子的农民。

赤脚医生队伍是由当地个体老中医,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经过一到三个月医学知识培训的年青农民组成。那些年不时有省市医学专家来乡下开办培训班,在老家不远的地方还办了一所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培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那时不少大学生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或所甚至到卫生室工作,也肩担着培养赤脚医生的重任。

有少数人则是糊里糊涂就当上了赤脚医生。我的一位同事就有这样的经历,他前一天还在家种地,第二天就背着保健箱跟着师傅走乡串户看病了,师傅指示他给病人打一支退烧的小针,他不知应打在什么地方,也没问,就在病人的肚子上打了一针,老师傅见了就是几巴掌打在他头上,当时的他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呢。后来到医学院学习了几年才当上正规医生。

在我的记忆里,我老家最早大队的卫生室里是一名姓王的男医生坐诊,夏天穿着长袖的白衬衣,黑裤子,裤脚挽起老高的,他人个子不高,瘦瘦的,一天到晚忙过不停,和来看病的村人说说笑笑,似乎是一家人一样,年纪大点农民他几乎叫得出来名字。

有时看到王医生背起医疗箱去人家里看病,有时上山采药,全大队的山山水水都有他的足迹。尽管那时候都叫赤脚医生,可我从来没有看见他打过赤脚,也没人见他下田种过地。

当时大队卫生室就在学校这边,条件十分简陋,只有三间房子,几个药柜,都已很破旧,柜子里放着不多的药品,一张诊断床,白色的布都发黄了,皱巴巴的。诊疗设备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等简单的三件。队里的人们却很信任他,每天到卫生室看病的人多,大人的说话声,小孩子的哭闹声,还有隔壁加工厂的机器声,使这个贫穷的小山村充满了一线生机。

赤脚医生大多没念过多少书,大字识不得几个,但治小病的土方土法还是比较多。那时针灸、中药是主要疗法,西药用得很少,更难看到打吊针的了,像青霉素类药物在当时是比较珍贵的,一般农民也用不起。那些年代,每到中草药收获的季节,学校会布置采收中草药的任务,如金银花、陈皮、蜈蚣等等,等到了毛爷爷“五七”指示发表的纪念日一起送到卫生室。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参加工作,那时的传染病多,在住院病在乡镇近百分之五十是传染病,在传染病防治的季节,赤脚医生弄一些中草药煎了给学生喝,给娃娃们打预防针。据老师傅说,那年代农村百分之八十的预防保健工作是赤脚医生完成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在传染病已比较少见,大部分基本绝迹,现在的年轻医生好多没听说过。这些都有赤脚医生的功劳。

赤脚医生尽可能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治疗一些常见病,现在还记得有一几句顺口溜,“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三包,多喝开水,少吃辣椒”,就是现在对普通感冒也有效的。过去的感冒主要是口服药,很少输液,可现在不少人认为打吊针才好的快,好像自己患的病自己做主,弄的医生不好办,不然病人就说你服务态度不好。

当年赤脚医生使用的稀奇古怪的方法,不少现在仍在沿用,有的是祖辈传的,有的是他们发现的,经济实惠,好多年后专家才发现这些土法子治病的部分原理。有一次,一位年轻人面部患了皮肤病,在大医院用了几百元也没治好,我就用老赤脚医生教我的一个小单方给他治疗,结果花了三角五分钱,不几天就好了。

刚参加工作时遇到一名姓周的老中医,他是跟师学的医,记忆力好,开始在卫生室、卫生所工作,后来因医德医术好就调到卫生院工作,在当时算是名医,百分之八十的门诊病人是他的处方,因他年纪大,每次接一位新病人时,第一句话总是说:“娃啊,哪儿不舒服?”记得有一次他病了在病床上输液还在坚持为病人看病。如今周医生早已远离我们而去,但当地乡亲们还时常念起他。在山里还有许多高人,其中有一位当年的赤脚医生至今仍在村里工作,经过几十的努力,还写了一本有关中医中药的专著,并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好评。

四十多年过去了,在农村卫生室见到的许多当年赤脚医生还在坚守村里,并代教或培养一批年轻人,守着当村医的清贫,继续在为当地百姓服务,只是现在的工作条件大有改善,工作的重点是以防病为主。我时常在想,小医生当不了大医生,大医生也当不了这小医生,只要找准自己位子,也是能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关于记忆的文章 篇6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我的父亲是一个非常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从来不和我们几个孩子亲近,也很少看见他抱过谁,话也很少,所以我们几个孩子都有点惧他,和他也不是很亲近。有时他要是和我态度稍加亲切一点儿,我都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那时特别羡慕别人的父亲的和蔼可亲。随着我逐渐长大,特别是步入社会后,得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所以,也就慢慢地敢和父亲的交谈也就多了,有时因父亲同意我的见解我会暗自高兴和得意呢!现在懂了,每个父亲爱护孩子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晃都过去都三十年了,一年年看老父变老,他的腿脚也不如从前灵便了,去医院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我也感慨时间也是一把看不见的刀,将人的健康慢慢地刮削。那时的我怎么就没想到过父亲也会变老呢!

父爱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有的溢于言表,有的深藏内心,所以也就有了你的父亲、他的父亲和我的父亲。现在父亲老了,他年轻时的那些棱角也都被岁月磨平了,现在的他看起来更容易接近了,也变得愿意和我们交谈了,他也希望我们平时多去看望他们,看来人这一辈子的性格会被岁月改变的。

谁都有会老的时候,孝敬老人、关爱老人是我们晚辈的责任!平时忙于工作回家次数少哪怕能打个电话他们也很高兴!看着父亲有些笨拙的脚步,感慨多多。现在不是他来保护我们的时候,而是我们来保护和孝敬他们的时候了。愿天下的父亲健康快乐!也祝愿二老幸福和谐!

关于记忆的文章 篇7

今天狂风暴雨,无情的摧残这我的幼小的心灵,可是我知道,明天,是花开的时候,所以我会挺过今天,用微笑迎接明天的美丽。

困难无情的困扰着我,可是,我一想到明天就是光明,我就挺了下来。那风雨,像刀子一样的刮着我的脸,我全身是伤,可是,面对生活无情的折磨,我能怎么做?我该怎么做?我只有微笑的面对这一切,这一切,躲不过,必须经历,哪怕前方是荆棘丛林,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也不能退缩,我只有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这一切,我才可以见到明天的太阳,和那明天争艳的花儿。我相信,明天是花开的时候。

一辈子,也就是一天一天过来的。一辈子,可以分为很多个片段,我相信我的人生不会就这样低落下去,我相信我把这一切困难打败以后,迎接的是光明,迎接的是美丽,我相信人生也是有美丽的时刻的,我相信人生这条路上有困难,更多的是花儿美丽的陪伴。

纵使明天依旧狂风暴雨,又能怎样,总有一天会花开。我知道,等待我的不仅仅只是现在的这些困难,我知道,以后还会有更加困难的事情发生在我的面前,所以,我只能将这一切困难打败,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有能力去接受日后更加烦心的困难,没有绝对的失败,哪怕失败了,我还会站起来,去接受上帝对我不公平的待遇,擦掉留下的血,哪怕跪着,我也不能停下脚步。

明天花开,我相信以后会有光明,所以,我现在必须坚强的面对这一切,才有机会迎接未来的甜蜜。

关于记忆的文章 篇8

干净而温暖的早晨,阳光晃在天蓝色窗帘上,感觉有无数精灵在跳动,卟知疲倦。起身喝杯咖啡,赶走还未清醒的睡虫,让昏沉沉的头脑充满活力。

就这样一个再也普通卟过的清晨,莪的心却感觉被一种安静声音所覆盖,小心翼翼弥散着,生怕触到敏感神经,牵扯一段静默回忆。

迩送莪的每一种巧合,陪莪走过的每一段路,看过的每一处风景,都在莪眼中拼凑起一块巨大形状,留下重要痕迹。其实莪早明白,迩在莪身边卟肯离去原因,只是为勒与莪一同回忆,一同成全狭小空间中感情枷锁的救赎。

可是莪的心底,被抽走勒坚持,莪真的卟知道,还要坚持多久,才装作卟认识迩,假装擦肩而过,还有忘记浓墨重彩的过往。

听《类似爱情》这首歌的时候,会卟经意的想起《绿光森林》里的一句台词:只要想信就能看到幸福绿光。莪用尽所有力气去寻找它,甚至拮取一丝光明,只为让迩看到。让迩幸福。

至于莪,看到迩嘴角淡淡微笑,把瞬间当永远的呐种执著,便放下心去,看迩一个人的天荒地老,陪到这里,莪已足够。

呐本来就是一种类似爱情的回忆。

在迩身边,或许莪卟曾孤单。离开勒,才懂得放掉的温暖。

手中的线,肆无忌惮牵扯安静如水的风筝,呐忽来忽去的样子,宛如莪迭宕起伏的心情,被盛大悲伤笼罩。呐些孑然独立岁月,遗失的荒芜,隅隅走过的沙滩,还有迩说过牵牵手指头,会永远在一起的誓言,短暂相遇後,呐么没有力气消散掉。

走失的青春,没有一段路属于彼此。

走的路那么长,遇见的人那么多,迩还是卟曾悲伤坐在莪身边,虔诚听莪讲故事,卟肯离去。

在这个世界,有人给莪欢笑,有人给莪痛苦,有人给莪爱情,也有人给莪悲伤,莪忘记勒全新世界中迩笑魇如花,却随着时间流逝,以及伤害过的疼痛,化为深埋土壤的灰烬。

抬头看天,蓝天背后隐藏着寂寞。犹如迩残缺语言,浓墨开来。

莪总幻想着自己能够勇往直前的走下去,走出冰冷瞬间,独闯一片看似温暖空间。站在预设抵达的地方,却看到黄昏以外迩的影子,华美烂漫浸入眼帘,而莪却孤独守望着自己的独家记忆。

树梢伤悬挂着对迩的眷顾,呐是来自莪内心深处久远声音,在巨大时间洪流中,由无数个想念堆砌而成,莪则以回忆的姿态去迎接。徒留一段空白。

理想的生活状态,在某一霎间,轰然倒塌。

关于记忆的文章 篇9

记忆是一支歌,由零碎的时光组成节节乐章,时常在我们的耳畔回荡。

——题记

婴童时光

作为一个出生在大雪纷飞的冬季里孩子,我一降生便知道了什么是刺骨。妈妈当时奶水又少,我仅喝了不到一月的母乳,便开始喝牛奶和果汁了,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是源于自然的。这,或许也是我如此喜爱亲近自然的原因了。

那时的冬天对于一个刚满月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料峭的,就算是大人裹着厚厚的大衣走在寒风呼啸的夜里怕是也会被冻得一个机灵吧。但那年的冬天寒意似乎没有袭向我家,全家上下沉浸在新生命降临的喜悦之中,我不是爸爸抱就是外婆抱,亦或是奶奶、爷爷、外公抱……只是那时产后极其虚弱的妈妈没有抱过。

婴童时光里,家人24小时围着我转,给我以无微不至的爱,这段光阴里,亲人常伴我左右,是血溶于水的亲情浇灌了我的婴童时光。

孩提剪影

父母工作忙的缘故,我很早就去了托儿所。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素昧平生,但却都以诚相待,安抚你、鼓励你、支持你。冬日里的阳光洒在托儿所的院子里,老师拿着梳子为我梳妆,而我那扑棱扑棱的眼睛终于还是静下来,注视着她那及腰的青丝。

虽已时隔多年,但我仍清楚地记得要离开托儿所去幼儿园时,我情绪失控了许久,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刚接受了一个能给我温暖的地方和一位爱我的老师,又要离开,是一件何等绝望的事。

孩提剪影里,老师或许只把我当成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学生,她或许对每个人都那么好,但她却曾是我的全世界,这是用爱心滋润的师生情。

青春年华

才离开的小学校园里,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今晨偶然瞥见书架上的毕业照,竟玻璃心地哭了。仿佛昨夜里我们还在说笑,那天我们还一起站在台上唱着歌,朗诵着诗;在操场上驰聘奔跑,笑语欢歌;在教室里做着习题,学着知识……但今日,我们已散落各地,身旁站的早已不是彼此。

我不能自私地永远把你们留在自己身边,小学毕业了,我们终敌不过岁月的洪流,还是散了。我想对你们说声,幸好彼此的青春都没有错过,我的年少有你,你的青春有我。

如今踏入初中,或许我是该珍惜现在这份来之不易的同窗情了,人海茫茫,相识便是缘分,我的青春年华里因为有你们而绚丽。

记忆这支歌,还在唱着。而这节节乐章里唱的都是我所收藏着的光阴。我的记忆有你们便足矣,感谢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