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00字

2025/04/19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00字(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00字 篇1

小说《追风筝的人》,故事的起源便是一个阿富汗男孩无法面对由于怯懦所犯的过错,而选择了谎言和卑劣,终为自己织就了一生的罗网。人到中年,才选择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小说里最重要的意象,风筝,既象征了兄弟情谊,也暗示着勇气。在风筝放飞的过程中,可能血迹淋漓,但只有最终追到风筝的人,才能获得平静和安宁。

对于打算读这部小说的人,我想提出这样的忠告:如果你不相信灵魂,不相信人天性里有一种清洁功能,那还是别读为好。

诚如作者所言,"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00字 篇2

小小的风筝线牵起来人性的善良内疚,牵起来跨越种族的桥,牵起来救赎的回乡之路。后来风筝是他走出愧疚的指引。抛弃种族的歧视,真心去善待对你好的人,哪怕他很卑微,小小的风筝是象征,它是友情、亲情,它也是正直、善良、诚实。而对于阿米尔来说,它更是他人格中必不可分的释怀,善待。哈桑死了,但救赎自己的路没断,当他真正大胆地对所有人担起当哈桑儿子的叔叔,他已看透的儿时单纯的友谊,当他不再称哈桑为哈扎拉人,他已看透种族等级。小小风筝再次迎风接近天际,追,他追到了善良真诚以待。

去追,为你,为自己,千千万万遍!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或是甜蜜的友谊,回忆;或是执着的梦想,希冀;或也是走出阴霾的方向,指引……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请跟随它,跟随自己的心,勇敢去追。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00字 篇3

《追风筝的人》作者(美)卡勒德 胡赛尼 著,书中主要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一件悲惨不堪的事,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成年后的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来吧,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为了赎罪,阿米尔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却发现一个惊天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阿米尔该如何抉择?很是值得推荐一部好书。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都应该勇敢地去追。在此明白无论生活在哪里,无论在哪个国家,人性的本质是一样的,追求真善美是人类永远不变的信仰。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300字 篇4

这本书讲述了阿富汗一富人家的少爷“我”与亲如兄弟的仆人哈桑,因战争一个留在阿富汗继续生活,一个远走他乡的故事;一个因为一次错误的决定而愧疚一生,最后为了心里的良知勇敢去拯救身处险境的他人,而踏上重新做回好人的路;一个无论有多委屈,依然坚守着真实与善良。

《追风筝的人》是读大学时,老师推荐的必读书目之一。当时不明白学法学,为何必读这本看上去跟法律无关的书?但也囫囵吞枣的读完了,当时只是感到对主人公有一点点的鄙视,虽然最后做回了好人,但是曾经做过的又怎能弥补。但是当我真正走进法院生活,再读这本书,似乎又是另一种感觉。当时老师说,如果我们有一天站在法庭上,应当要学习哈桑的善良与无私之美,走做好人的'路,坚守公平与正义;老师诚挚的希望我们将来即使面对种种诱惑,即便像书中“我”一样受尽折磨的痛苦,仍然懂得对信仰的坚守,坚守内心的那份真实与善良,坚守法律底线,做一名称职的法官,走做好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