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计划
微文呈现整理的财政工作计划(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财政工作计划 篇1
一、继续抓好增收节支工作
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加强财政运行分析,针对预算收入执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对策措施。配合督促各收入组织部门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着力提高非税收入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落实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严格控制行政成本和“三公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
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保重点、保民生
(一) 继续配合相关部门,积极对上争取资金。
(二)积极筹集资金,继续科学安排资金,确保20xx年重点项目以及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继续落实好相关补贴政策,确保补助资金及时兑付;继续加强对基建投资项目建设、以及粮食直补、物流补贴等财政专项资金的跟踪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和专款专用。
(三)继续加强对基建投资项目建设、以及物流补贴等财政专项资金的跟踪检查,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检查面达到35%,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和专款专用。
三、加强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分析
做好月度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召集国税局、地税局和国土局定期开展预算执行分析研究。掌握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税收情况,找准影响全县收支预算执行的'主要因素,加强财政经济互动关系研究,准确把握财政运行规律。
四、做好20xx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20xx年预算要进一步控制和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着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规范政府重点项目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编制,提高预算年初到位率;扎实开展实物费用定额试点工作,完善公用经费支出标准,研究公用经费定额管理框架体系;继续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加强财政结转结余资金的统筹使用,盘活存量资金。
五、认真履职,继续强化财政监督
(一)进一步加强财政内部监督,重点对会计基础工作、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和检查。
(二)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把深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作为源头上防治丑陋的一大举措,努力打造诚信社会。
(三)进一步加强对强农惠民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四)继续做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财政局国资办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第2页: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财政工作计划 篇2
一、抓财源建设,确保经济发展后劲
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高度重视财源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一是壮大优势特色财源。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推进骨干企业快速膨胀。
二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强楼宇经济的政策扶持,提升对楼宇经济的服务管理,推动的.地区性总部集聚。
三是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充实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集中支持恒生科技园、黑牡丹科技园、采菱科技园、中华纺织博览园发展,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四是搞好融资服务。充分利用凤凰公司一级开发平台,加快相关公司的筹备建设进度,深化与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在资本运作、合作开发等方面解放思想,创新融资方式,保障建设资金。
五、更好地扶持区内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和扶贫等重点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培育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抓收入征管,确保收入均衡进度
一是完善征管措施。突出抓好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的征管,对税源大户实行重点监控、直接调度。对重点企业实行纳税定期通报制度,认真做好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防止出现部分企业销售收入高、税收贡献低的不正常现象。
二是强化综合治税。落实街道、部门职责,严格奖惩。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构筑起细致缜密、反应灵敏的税源监控特别是涉税信息网络,建立起涉税部门税源信息共享平台,真正把各类税源摸清楚,管起来。
三是严格税收执法。强化税收法制观念,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抓好欠税清理清缴,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最大限度查禁“跑冒滴漏”,依法严格规范税收秩序。
三、抓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到位
一是按照“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落实好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完善财力综合运筹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筹集调度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
二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将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足额安排。
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对每一笔关系民生的重点项目支出,跟踪问效、全程监管、严格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四、抓政策执行,确保利企惠民见效
一是继续执行政府各项财税政策,认真办理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审核。
二是继续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开展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返还工资薪金所得税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家电下乡新补贴资金的审核兑付工作,严格审核网点申报资料并及时拨付补贴资金。
财政工作计划 篇3
20xx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市财政局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红利,向市场机制要活力,向规范管理要效益,完善体制机制,支持转方式调结构,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健全厉行节约机制,不断开创财政改革和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一、围绕建立全面科学的预算体系,规范政府收支行为
一是完善预算制度体系。继续编制全口径预算,推行“零基预算”,真正以零为基点编制部门预算。足额保障人员工资和机构正常运转支出,重点项目和刚性支出一律编入预算,不留硬缺口。适当提高公用支出定额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缩小预算与执行的偏差。建立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统一预算编审政策,实现项目预算滚动管理。列入“三重一大”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编制三年滚动预算,注重滚动预算与年度预算、事业发展规划与年度预算的衔接,提高预算管理前瞻性。清理规范挂钩事项,对预算支出中涉及人均费用达标或与财政支出比例挂钩的项目予以取消。不再采用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的办法安排预算。
二是硬化预算收支约束。加强税收征管,强化稽查评估,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切实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抓好以大项目、大企业、大税种为核心的重点税源精细化管理;继续加大建筑安装、饮食娱乐、房屋租赁等零散税源的征管力度,扎实推进“个转企”工作进程。所有非税收入和财政专户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市区道路停车泊位占用收费、户外广告有偿使用收入等城市公共资源管理。做好市级养老保险金依法征缴、清理欠费、监督检查等工作。统筹非税收入使用,实现收支完全脱钩。打造预算编审、执行、评价、监督信息“一体化”智慧财政,规范预算执行。
三是健全透明预算制度。细化预算信息公开内容,扩大公开范围,规范部门预决算公开的时间、方式。政府预算及部门预算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项级科目,转移支付预算细化到具体项目。部门预算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三公”经费详细公开,细化说明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用车购置数及保有量,国内公务接待的批次、人数、经费总额,以及“三公经费”增减变化原因等信息。
二、围绕支持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优化财政投入机制
一是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富民惠民的民生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管理。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普惠性支出提标、提档、提补。建立医疗卫生长效补偿、服务定价和考评机制。教育生均拨款实行动态调整,政府主导资助体系实现全覆盖。支持就业、住房、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工作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改善民生民计。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探索建立财政支持文化与金融结合的`财政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二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统筹运用财税政策、财政体制等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财政服务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实施好“营改增”扩围、资源税从价计征等各项税制改革政策,落实好出口退税、一般增值税退税等税收减免政策,清理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大对“三重一大”、产业转型、创新型经济、新型城镇化等扶持力度。
三是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坚持厉行节约,统一公务支出标准,建立健全公务支出管理制度体系。落实中央和省、市规定,继续严格控制新车购置和楼堂馆所建设,对基本建设、维修项目实行“以编代审”。按照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规定,大力压缩“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支出,刚性约束“三公”消费。贯彻落实中央有关规定,规范津贴补贴和各类奖金发放。
三、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入推进财政改革创新
一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围绕“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要求和目标,完善县级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完善奖补办法,不断提XX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加大财政调节力度,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运行和服务发展的能力。根据市、区政府职能职责划分,实现事权和支出责任统一,在教育、卫生、城市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开展先行先试,规范市、区政府在土地收益、拆迁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收入支出关系。通过完善体制,引导区级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能力。
二是打造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良好环境。优化整合市本级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推动主导产业升级转型。运用财政政策支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采用风险担保、补偿方式吸引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用好用足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财税优惠政策,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按“就高”原则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及收费,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股权融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文化、金融、旅游、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发展的财税政策,探索以多种方式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全面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是创新资源配置高效的财政管理机制。清理目标、用途相同或相近的专项资金,建立政府部门专项资金清单。凡不在清单范围内的专项资金一律取消,打破部门分割、支出结构固化的现状,保证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制订和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设立、调整、撤销、执行、绩效管理和监督办法,规范申报程序、分配方式,剥离专项资金中工作经费和会议经费等不合理支出。编制绩效预算滚动项目库,实行“资金跟着绩效走”,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积极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创新政府采购模式,提高采购效率。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制度和配置标准体系,加强财政保障能力标准化建设。
财政工作计划 篇4
一、严格按照计划组织项目建设
经省批复的计划是项目建设和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计划组织实施,不得擅自、变更或终止项目计划;确需调整、变更或终止项目计划的.,必须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完善产业化经营项目年度实施计划调整变更终止处理程序的意见》相关规定执行。
二、认真编制项目实施计划
各县区要对立项扶持项目的建设内容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在此基础上尽快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于日前报市农发办、财政局(文件一式三份、项目实施方案一式六份,其中文件和方案报财政各一份);同时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编制20xx年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实施计划数据库。将项目建设内容复查情况、计划调整说明及实施计划数据库一并报市农业开发办。
三、抓紧组织项目实施
要督促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尽快组织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管理,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招投标制,对投资较大的土建工程和设备仪器购置要实行招投标;严格执行月调度制(即自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后,每月25日前将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资金到位情况上报市农发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尽早发挥效益。
四、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县级农发办、财政局和项目建设单位要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要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及时足额落实财政配套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要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严禁挤占、挪用、抵顶项目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注重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管理
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太规范,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收益分配和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切实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规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