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经典诵读读后感

2025/04/20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经典诵读读后感(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1

“弟子规,圣人训……”当旭日冉冉东升,我家小院的葡萄架下便响起朗朗的读书声。书教会我的可多了:自小,我就有见了好东西就藏起来的坏习惯,姑姑带给奶奶的大鹅蛋,我把它藏在被窝里,被不知情的妈妈压了个稀巴烂;橡皮泥被我揣在怀里,新买的羽绒服和毛衣成了废品;甚至有一次,我藏了一沓“毛爷爷”,妈妈急得要发疯时我才怯怯地拿了出来……

尽管爸爸妈妈屡次指着鼻子警告我 “不要乱藏东西”,我也狠下决心要痛改前非,可一次又一次,我的意志在喜欢的东西面前败下阵来。没想到,《弟子规》上竟说“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啊,亲心伤?我这猪脑袋咋就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多让父母伤心呢!当我再见到好东西要伸手时,那些规劝便在耳边响起。

有一段时间,我和班里一帮不喜欢学习的孩子打得火热,很快就迷上了上网,逃课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发现后,和我一起背《弟子规》,背着背着,定格在了“损友来,益友却”,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应该交什么样的朋友,还讲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

我幡然醒悟,感谢 《弟子规》和妈妈,是她们拉我迷途知返。

我爱玩游戏,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这时,《弟子规》就成了妈妈的尚方宝剑:“庞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赶快关机,否则,我就违背了先哲圣贤的训诫!

“见善人,即思齐,纵去远,以见跻”,她教我追随善人的踪迹,向着真善美进发。“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怪不得老师反复强调要端正态度。“衣贵洁,不贵华……勿箕踞,勿摇髀……”,当大人夸 “这孩子多招人喜欢”时,我深深感谢《弟子规》所给予的细微关怀……

《弟子规》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将背诵着 《弟子规》,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相信,她会给我更丰富的营养。

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2

透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我明白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虽然看上去年纪一大吧,其实火力旺盛的很。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天天挂在我口中。那就是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师。这句让我收益非浅的诗句,就是出自于儒家的圣贤孔子之口。这句之所以能让我受益非浅,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哲理:“能者为师,虚心请教。”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它是那样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不排斥每一块小石头;海之阔,是因为它聚集了千万条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是否就就应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收他人的点滴长处呢?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哲理”。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的岔道,我们有时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理解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必须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3

学习《弟子规》,虽然很容易就可以倒背如流,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含义,就要花时间去感悟,才能做到对人或对自己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必定要具备一些该有的原则:“父母呼,应_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从这条开始就告诉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为人子女。听到

父母在叫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回答。

而往往也会有不礼貌的行为。

一个颇有教育能力的老人,来到一个村子里,孩子们见老人和善可亲,并与他进行了交谈。老人问:“孩子们,当父母再叫你的时候,你们都是怎样回答的?”答案就有三个:我在、我在这里、干吗。以回答父母在叫自己,回答“干吗”的最多,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老人笑了笑,又问:“如果在学校老师问你、叫你,有没有人敢回答干吗的?”没有一个孩子敢说。由此可见,一个人在家里对父母都没有几分礼貌,在外面何尝会有几分?

我们也知道,现在的子女功课有很多,所以,父母往往舍不得他们做事,即使是家事,也都有父母代劳。就连自己叠被子这些小事,都没有多少个小孩是力所能及的。总而言之,现代人的风貌远远不能和古人们相提并论。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经历了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沧桑;还有二十四孝作为我们的典范。凭这一点,把它就应该发扬光大。很感谢《弟子规》,让我们重温了传统文化的宏伟博大。从而也要学以致用,像《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事诸父,如事父,是诸兄,如事兄”。

经典诵读读后感 篇4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

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从读诗中,我……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