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中秋节的畅想日记

2023/12/28日记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中秋节的畅想日记(精选8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中秋节的畅想日记 篇1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小时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中秋节的畅想日记 篇2

每月的十五,月儿圆圆。每年的中秋,月儿更圆。今日,便是中秋。

而今日,却没月。

那天的夜里,也没月。

思绪,在一刹那回到了一个月前,那个我多么期望从我记忆里消失的日子……

在得知姥姥病重后,我和母亲赶回了老家。白天,我会在姥姥身边守着,而晚上就到母亲的姐姐或是弟弟家去睡。然而,母亲却是昼夜不停的照顾着姥姥,一直一直。大夫叫大家要做好心理筹备,已瘫倒在可我多期望,姥姥可以好起来,挺过这一关!

但,姥姥终究还是离大家而去了。

“不!”我在心里重重的呐喊,心里仿佛有一个有大又恐怖的旧伤疤,一下子被揭开了。不,我不要!!!手中的笔被我远远的掷开了,我,我没勇气再继续写下去了……

泪,扑簌簌的流下,流到那块巨大的伤疤上,好痛……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脸上的泪痕日渐干了。我才有勇气拾起笔,继续写下去。

又想起了那天我哭的时候。我不知流了多少泪,只知我的双眼,一直肿了三天。

不想再提过去的往事,只不过,实在是太想念。太想念她。然而,在此中秋佳节,却再也见不到她了。小时候,自己便一直相信嫦娥不仅和月兔。桂树。吴刚在一块儿,还有许很多多的人,许很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被叫到天上去享福的。此时,我多期望姥姥会在上面,一直注视着我呀!我默默的想。无声无息中,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将我推向了阳台

站在阳台上,微风轻轻吹拂着我的脸颊,夹杂着细雨绵绵。刚出过汗,被这凉风一吹,“阿嚏!”

“这不是着凉了,而是有人在想我。”依然默默地想。“姥姥……”我多期望,姥姥能探出头来看我一眼啊!

天上,一片乌云后,那黄黄。小小的一角,晃得我眼花缭乱。

“月亮!母亲,月亮出来了!”

中秋节的畅想日记 篇3

8月15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这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回到外婆家。

吃完饭,奶奶拿着一个大草席,铺在院子里的空地板上。她摆了月饼水果饮料,然后叫我搬几个小凳子。一切准备就绪,我立刻兴奋地跑过去,叫小伙伴们赏月。

明月空时,万里无云。星星未必比月光亮。他们都害羞地闭上眼睛。只有月亮像大银盘一样挂在空。她把温柔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把薄薄的银色薄纱披在周围的风景上。阴霾中似乎隐藏着一些羞涩和秘密。微风习习,一点点斑驳的月光落在树上,像跳动的音符,让外婆家的小黑狗踩在摇曳的月影上,很有意思。我们坐在草席上,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月饼,一边赏月,然后愉快地玩耍月文字游戏,如:明月当空,明月送相思,那么亮的微光在我的床脚,会不会已经有霜了?,戴星戴月玩累了,大家躺在草席上,抬头看月亮。你一句话就猜到了月亮上是什么:有嫦娥,有玉兔,吴刚守桂。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我曾经读到过《古浪的月亮之旅》:一个小时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月亮,它叫白玉盘。怀疑它是姚的平台,在天空中翱翔。月亮里的仙女是不是在吊脚?白免费捣药,问跟谁吃?(诗:小时候不认识月亮,就叫满月白玉盘。我猜是天宫之镜,飞向蓝云。月亮中间,诸神垂足,月桂树圆。玉兔捣药后,是给谁的?)

月光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沐浴在温柔的月光下,我的内心有着无限的遐想,期待着更美好的未来,希望有一天能骑上它。神舟飞往月球探索和揭开更多的月球之谜。

中秋节的畅想日记 篇4

中秋节是中秋节,所以被叫做中秋或仲秋。中秋节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8月节”。中秋前夕,大家都尽量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我和家人一块在阳台赏月。刚刚升起来的月亮倾泄下了一片清辉,月亮亮灿灿的,慢慢地,慢慢地变成了白色。月光静静地洒在了地面上,整个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层银色的光,镇上像被笼罩着薄薄的银纱。月亮穿过了云朵,将光辉洒在了马路上,马路就仿佛是用银子铺成似的。它还将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风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个害臊的小姑娘,一会儿躲进了云里,一会儿又从云中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将大地浸成了梦幻一样的银灰色。看着月亮,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大家是为了纪念嫦娥才将中秋节定为了大家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还令我想起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李白思念家乡的感情。使我不时想起了驻守边疆的战士在中秋节这个日子里不可以与家人团聚。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愈加兴盛。据《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如此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餐厅,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新编醉翁谈录》记载:“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装之,登楼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中秋节的畅想日记 篇5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辞旧迎新的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诗人们或伤感,或喜悦的吟诵中,中秋这个弥漫着浓浓喜悦和淡淡思念的节日又一次光临了人世。

这天,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桌上的菜很是丰富,这么丰盛的菜,对我们家来说,可是难得一见。

吃过晚饭后,我走到阳台上,向窗外望去,静静地欣赏天上挂着的那一轮皎皎明月。她宛若一位穿着洁白婚纱的姑娘,悬坐在这凄美的夜幕之上。她浑身散发光芒,好像在向全天下宣告:今晚的这片夜空,是她的舞台!

夜,渐渐深了……我忽然想到,是不是有一位美丽的女子,抱着一只洁白如玉的兔子,坐在月亮上,思念着自己的爱人呢……她在那里,会不会觉得孤单,会不会,在这凄美的夜里,悄悄地落泪呢……不久后,妈妈端着一盘月饼走了进来,我拿起其中的一块月饼,一边吃一边继续欣赏着这一轮明月,看着它,仿佛就能把这一天所有的喜怒哀乐抛到脑后,顿时,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光灯。”看完月亮,我向下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但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丝落谁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此时我想对他们说:身在异乡的人啊,希望孤单的你不要悲伤,请抬起头看看那轮明月吧!说不定,你思念的人,也在看着那轮明月,思念着你……

月,轻轻洒下如火的夜色;星,慢慢述说着美丽的神话;我,静静沉入甜美的梦乡……

我知道,今年的中秋夜,依旧是那么丰富,那么迷人!

中秋节的畅想日记 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我们家在阳台摆设了一个宴席,上面有月饼、橘子、苹果等。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一个亮晶晶的月亮从山坡上升起来了。他,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的穿过一个一个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升着、升着。突然,就在一刹那间,月儿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白了。他傲然地、高高地升起来了。他圆地是那样可爱,那样有趣,就像一个银色的玉盘反射出一道道白光。

啊,洁白的月亮,你引起了多么多的想象啊。

嫦娥偷吃了仙药,正在寂寞的广寒宫里守首夜;吴钢正在月亮里砍桂花树,我多么想去陪寂寞的嫦娥,又多么想去帮助吴钢砍桂花树,还想去逗一逗正在捣的小玉兔。

在中秋夜晚,我们一家在月光底下,一边赏月,一边吃着香甜的月饼。

中秋节的畅想日记 篇7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围在桌子边静静地看着月亮,我发现,7:13分的月亮最大最圆。正当我们说说笑笑之际,却发现爸爸不见了踪影,过了一会儿,爸爸有神不知鬼不觉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手里还变法戏似的多出了一盒月饼。爸爸表演完了,该轮到妈妈了,妈妈拿出了一张纸,一瓶胶和一些糖,妈妈先用胶写了一个奇字,又把糖撒在纸上,再将纸放在地上,不一会儿,就来了许多蚂蚁,排成了一个奇字真是壮观极了!

最后,该轮到我出场了,我也学着妈妈的方法,抓一把小米,用米摆出一个小字,又抓来一只小鸡,先将小鸡的脚放在绿色的颜料里泡一下,又把小鸡放在纸上,让小鸡边走边吃,形成了一幅青松墨梅图可漂亮了!

我爱中秋!爱这个花好月圆的日子!

中秋节的畅想日记 篇8

你明白我做过一件什么事情吗?你明白我学会了什么本领吗?你明白我在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吗?那就让我来告诉同学们吧!

“十一”长假期间,妈妈带我回老家去,正赶上秋收农忙季节,村子里的乡亲们都忙着收果子、向日葵、玉米……我高兴极了,拍着巴掌直喊:“太好了,太好了,我能够掰包米了。”奶奶看着我高兴的样貌,咧开没牙的嘴巴笑了。

第二天,妈妈带我到自家的玉米地里,帮奶奶收玉米,看到满地的玉米,一个个像胖娃娃似的,我高兴极了。那满地的玉米秆长得有一人多高,我站在跟前,使劲举起手,踮起脚尖,还够不着玉米秆的顶端。每颗玉米秆上斜挂着两个杯口粗的玉米棒子。棒子有二十多厘米长,长熟了的玉米棒子皮是白颜色的,它们一个个紧紧地靠在碧绿的玉米秆上,就像孩子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幸福极了。瞧!他们笑得露出了一排排整齐的“牙齿”,连胡子都笑成红的了,多开心啊!

我们开始掰玉米了,从一颗颗玉米秆上掰下玉米棒子来,还真不容易。开始的时候,我不会掰,妈妈边演示边教我:“先用一只手扶住玉米秆,再用另一只手抓住玉米棒子,用力向下一掰,就掰下来了。”我学着妈妈的样貌,果然不太费力就把玉米棒子掰下来了,我兴奋极了,越干越有劲。

奶奶看着我,笑呵呵地对我说:“这玉米秆和玉米棒子就和妈妈和孩子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此刻玉米成熟了,就像孩子长大了要去工作一样,他也要离开玉米妈妈独立生活了。”我看着奶奶,认真地点点头,又傻乎乎地送上一句:“我要离开你们,就给你们寄钱,买好吃的。”奶奶笑了,妈妈也笑了,笑得那么甜美,那么灿烂。

怎样样,一个“十一”长假,我帮奶奶收了玉米,学会了掰玉米的本领,还懂得了长大了还要去建设祖国的道理,这件事是不是很有好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