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散文 > 精美散文 > 正文

立秋美韵

作者: 聂难2023/12/13精美散文

立秋,又称“交秋”,是秋季开始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之时,暑气虽未尽,但已是强弩之末,绿意将褪未褪,虫声仍沸,诗意十足。让我们随着时光的脚步去感受这个时节的美好。

立秋之美,在于清凉。立秋是一个反映季节的节气,表示夏去秋来、暑去凉来,所以有“立秋之日凉风至”之说。“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宋代诗人刘翰写的《立秋》,格调清新,形象客观。夜色转凉,出窝不久的乌鸦啼叫着散去,只留下玉屏孤独地立在那里。突然,枕边吹来阵阵清凉的风,仿佛扇子在一下一下地扇动。从睡梦中起身来到院子里,秋声已无处可寻,只见如水的月色下,满阶的梧桐落叶。诗人通过夏秋季节交替时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立秋一到,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所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一句“一枕新凉一扇风”, 足以让人们陶醉在秋天的清凉世界里。

立秋之美,在于明澈。阳光一旦被立秋的指尖抚过,便会收敛暴烈和炽热,变得温柔许多。褪去了春的轻佻,夏的轻率,秋愈发的一尘不染,无论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还是闲云野鹤的闲适,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气韵。“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唐代诗人刘言史的《立秋》将“明澈”二字贯穿其中。从立秋这天的早晨起,暑气渐退而秋天将至,秋风阵阵而起,早已惊动人心。澄明高远的天空收敛了夏天的景色,梧桐树叶开始飘落,发出了秋天的声音。一叶惊秋,正是这首诗最好的表达。从此以后,暑气渐退而秋天将至,秋风渐起而惊动人心。云天愈加澄明美丽,木叶声中又是一年秋来到。

立秋之美,在于农谚。立秋节气对于农事活动的影响非常大,民间广泛流传的诸多立秋农谚,便是人们对这一时节农事活动和农耕经验的总结。立秋前后,中稻开花结实,北方玉米结棒吐丝,南方玉米陆续进入收割期。与此同时,大豆开始结荚,红薯块迅速膨大,棉花进入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总体来说,此时,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对水分的要求很大,应避免受旱。所以,“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这样的农谚广泛流传。

立秋之美,在于习俗。立秋节气的习俗非常丰富。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代,立秋日天子便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仪式。以后立秋习俗不断发展,可谓五彩缤纷,其中最著名的有咬秋、晒秋、贴秋膘等。咬秋,有的地方又称“啃秋”,寓意是要咬住这一时节的好东西不放,而咬住了便可以顺应天时、留住当下,防止疾病的发生。在天津,过去讲究在立秋当天吃西瓜或香瓜。人们相信咬住它便可消除夏天的暑气,避免冬天和春天可能出现腹泻。晒秋就是秋收时节晾晒农作物。晒秋主要流行于江西、安徽、湖南等地的山区,江西婺源篁岭的晒秋尤其有名。贴秋膘,就是立秋时节吃肉补身子的习俗。

美丽的秋天,就像意境深远的唐诗宋词,令人心旷神怡,充满期待。希望立秋后的我们,都能迎来人生的美丽旅途,不辜负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