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句 > 文案短句 > 正文

道家经典说说

2024/01/12文案短句

请欣赏道家经典说说(精选123句),共5篇,此文由微文呈现整理。

道家经典说说 篇一

1、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3、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

4、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5、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6、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9、治人事天,莫若啬。

10、知足则不辱,知止则不殆。

11、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14、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1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9、天地之道,极则反,盈则损。

20、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2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道家经典说说 篇二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5、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7、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11、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1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3、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1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5、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6、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9、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2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21、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2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3、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24、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5、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26、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2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2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道家经典说说 篇三

1、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7、道是万法之宗,中华民族之根。鲁迅先生亦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

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9、老子:少私寡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

10、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11、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2、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13、修道之人当有高风亮节,心存傲骨,敛心凝神,行事不能受外人影响,心要稳,志要恒。

14、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15、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6、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能够为善?

17、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能够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19、天之道加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20、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22、天地好生,征物同一躯命,故人惟兼物性,方为全尽吾性。体此意者,樽节爱养,戒杀放生,自有所不能已也。

23、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2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5、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2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道家经典说说 篇四

1、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7、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0、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1、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2、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3、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4、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6、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7、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18、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0、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道家经典说说 篇五

1、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

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6、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7、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9、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0、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11、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12、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13、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

14、凡天下均同是性,天性既善,悉生万物,无不置也。地性既善,养生万物,无不置也。圣人悉乐理天下而实法天地,故万物皆受其功大善。神仙真人助天地而不敢轻,尊之,重之,受之,佑之。

15、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16、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19、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0、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21、道者德之体,德者道之用。

22、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4、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2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6、天网恢恢,疏而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