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高三

2024/04/27作文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万历十五年读后感高三(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高三 篇1

这是美籍华人学者黄仁宇写的一本好书,1979年首先在美国出版,并多次重印。我是在阅读了王小波的“不新的《万历十五年》”一文后,才上网购得此书阅读的。在读书中,通过书里提到的文章和人,再去找自己有兴趣的书来读,这种是我自称为“顺藤摸瓜”读书法。由于这个读书法,我最近重点购买了一些“读书笔记”类的书籍来阅读。

《万历十五年》是一本历史学范畴的书。在我的读书目录里,应该是文(文学)、史(历史)、哲(哲学)三类为主。在阅读一个人的著作前,最好先阅读他的传记或者简介,这样,才会对作者写作的立场、背景、动因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利于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个也是我自称为“摸清背景”的第二个读书法。由于这第二个读书法,我也购买了比较多的人物传记来阅读。

通过读书,我要建立起自己的读书方法和阅读书目体系。

再来谈谈《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吧。全书以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为历史时间的横断面,然后讲述了与这个横断面有关的六个人物――一个皇帝(万历)、两任元辅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一个模范官僚(海瑞)、一个杰出孤独的将领(戚继光)、一个自相冲突的哲学家李贽。最后,从作者的大历史观得出结论: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表面上无事可记,然而四海升平的表面之下,千年帝国崩溃的隐患早已埋下,所以,书中所述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结局(皇帝也不例外),故万历十五年的历史,也是失败的历史!

读了这本书后,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就是我们现在一再提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究竟我们民族历史那个阶段、那种机制值得我们骄傲,更值得我们在当今列强环伺的国际形势下提出“复兴”的口号?如果说中国的汉唐盛世值得我们后人“复兴”,那么,万历十五年的悲剧,不是由汉唐而来的吗?

希望通过阅读更多的历史书籍和做历史的思考,能对以上问题做出解答。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高三 篇2

最初对这个书感兴趣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作者黄仁宇的传奇人生,我是赞同人生要有不同体验的。所以一个当过军人的学者,一个颠沛流离远走异国的历史学家,这本身对我就是有吸引力的;二是因为评论说这个书和我们以往看待历史的视角不一样啦,研究的很深入啦什么的。能从和我不一样的角度看问题,这一点也是很吸引我的。

我对这个书最大的感受,还是从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看到的,吴晓波说,只有通过细节式的历史素描,才可能让时空还原到它应有的错综复杂和莫测之中,让人的智慧光芒和美丽,以及他的自私愚昧和错误,被日后的人们认真地记录和阅读。(说实话,我认为对于离我们远的历史,我们需要更多的细节,因为抽离和宏观天然就多。但是对于激荡三十年这样的书,仅仅才过去三十多年,当事人都还在,这种时候细节就显的不是很重要,而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视野和宏观上对历史规律的把握才是最难得的。在这一点上我有些苛求了)

黄仁宇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源于他对历史第一手资料的潜心研究,这种态度在现在浮躁的年代越来越少了,虽然我们并不是一代人。这个书语言平实生动,并没有晦涩之处,所以一般人都看的明白。但是其中所表现的逻辑却不像他的语言那么简单。我读历史也不算少了,但是我对这个书最多明白了六成。如何去认识历史,怎么去认识历史,这个东西我现在也还不知道,但黄仁宇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觉,让我们觉得这样也可以啊。我觉得这个书是扎实的,也是有趣的。

三国演义的第一句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此定下了三国的基调。万历十五年的开头,也定了这本书的基调,就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这种从事情的微小发端,从而进一步能预见到后来的演变,这就是读史明智的缘由,这也是基于对长期历史演变的深刻理解而提炼出的历史性规律认识。读历史的确是明智啊。

万历当皇帝其实挺失败的,想做的事情一件没做成,不想做的事情却得天天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当皇帝的日子久了,增加的也仅仅是不做不想做的事,想做的依然做不了。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气候决定的,文人集团过于势大,程朱理学深入人心,那个时候什么最大,不是皇帝,是礼法是制度,任何人都逾越不得。

张居正有多优秀自不待言,但是生前如此风光,死后却如此萧索,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得不出可以一句话总结的原因。但是我想到了俾斯麦,他在位时纵横捭阖合纵连横,让德意志始终处于最主动的外交地位。但他一退休,他的那套体系土崩瓦解,德国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由此导致了一战。这么优秀的人,为什么不能建立一套长久的体制和政策或者在政治体制中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呢,总是政治过渡的这么不顺畅。以儒家的观点就是没有以德服人,还是不够优秀的。

反观申时行,不似张居正那般锋芒毕露一手遮天,但申时行是懂得进退为人为官之道的。他们最大的差别不在能力上,在为人之道上。我其实最佩服的是汾阳王郭子仪了,那是几千年中国历史人物的典范啊。

还有两个人的对比很有意思,就是海瑞和戚继光,虽然他们是一文一武毫无关联。我想对比的其实是海瑞的不合实际和戚继光的实事求是。海瑞和社会政治现实格格不入,我们可以敬服海瑞的高洁,但我仍质疑海瑞的做法对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而戚继光呢,在明朝军制如何落后的情况下,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实,从不做不可能做成事情,不空想做实事。明朝有此名将,军事上却难有进取,不得不说,中华历来被外地入侵都是内部不团结的时候。武将有好下场的比例比文臣少啊,看来还是得读书啊。

至于李贽,我没什么想说的,以前小时候看到李贽估计会说一些肤浅之言,但是这次看了之后,我却不敢说什么了,以后看了他的书或者有更深刻的了解再说吧。

这个书挺好的,以后有机会还要重读。

猜你喜欢1:高三作文300字

又是一年雪飘时,

又是一年忧伤时。

窗外,

毛茸茸的雪花轻盈的落下,

没有消融,

没有哭泣,

只是安静地停着……

我感觉得到,

她正一脸忧愁的望着我,

似乎要告诉我

她的忧伤、她的痛。

她眼中的晶莹,

我看得到,

也感受得到,

更体会得到……

我知道,

她已厌倦红尘的尔虞我诈,

她已厌倦人与人之间的阿谀奉承,

她已厌倦那一张张微笑面具下的丑陋心灵,

她已厌倦,那一切的一切……

雪花,

之所以落下,

只为用自己一瞬的.生命,

洗濯满是污浊的世间。

飞蛾扑后之举,

若能有一丁点的成功,

她,也认了……

或许,

我是不了解她的,

我不明白她为何这么傻,

为何这么的得不偿失,

为何这么的执着……

或许,

我也一样吧,

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窗外,

还是漫天的飘雪,

而我,

似乎,想得太多太多了……

猜你喜欢2:高三青春作文

有些同学经常反问自己:人生,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又有多少个三年可以浪费?我想拿这句话与高三的学子们共勉,既为高三,也为青春。

最近,常常听到身边三两好友感叹:这三年,怎么过得这么快!我想很多人都得有这种感觉。从高一的军训到不久前的百日誓师,走着走着,三年就要走完。从高一的话剧《雷雨》到如今的《茶馆》,看着看着,话剧演了三年。从最初抱怨那无趣的跑操,怨着怨着,怨了三年。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一路上的自己,也许嘴角上扬,也许低头沉默。但总有那么一段记忆如刚经历般触动我们的心。

没有谁能够十分自豪地说:这三年,一切都如我所愿。因为我们都是有梦的人,都在计划着自己要涉足的那场旅行。我们需要独自去准备地图,筹集经费,收拾行李箱,再奢侈一点,携一台高档单反。问问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本,如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去策划那场任性,而又有多少人已经提前透支了那不合时宜的任性。

老何(我们的级部主任)在一次升旗仪式讲话中说:青春,不是用来任性的。但我想这话不全对。我会把它改成:青春,不全是用来任性的。

既然是青春,任性就在所难免的。它是一种脾气,青春中顺带的脾气。自然,有点小脾气谁也无法完全克制,但值得强调的是,青春不是任性的资本,我们不能由着个性任性地做自己。毕竟,我们该牢记:别让你的任性搅乱了青春的节奏,别被你的任性遮住了该有的历练。因为,我们在高三。

可是,当青春和高三有了交集,也许我们真的无法权衡哪一方更重要,但我想说,到此为止,青春里的那些蠢蠢欲动,先收起来,好吗?总觉得,只有最初的才是最美好的,而我们真的不必匆忙地在春天去做秋天才能做的事情。要知道,我们现在积下的沉默是为了让以后的自己更优秀。即使现在失去一些东西,也不必担心,因为它们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请不要矫情地放大那微不足道的伤口,其实没有必要。

青春与高三,终会渐行渐远,我们该做的是不留遗憾,是给自己一个即便不完美也要问心无愧的答案。如果你依然不知哪里是你的起点,请闭上眼睛,和自己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