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我期待疫情早点结束作文

2024/05/15作文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我期待疫情早点结束作文(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我期待疫情早点结束作文 篇1

冬日已至,春节已至,疫情也至……

从前,门庭若市,一出门便会碰着摩肩接踵的场面,参入敲锣打鼓的队伍里。如今,因为疫情,路上竟然不见一车,空荡荡的街道不禁让人打起一个个寒颤。

疫情开始后,便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如今,浙江,成为了第二个重灾区。

遵听钟南山院士的话:“春暖花开再动一动。”每天,我都会趴在窗子上,看向窗外——北风“呼呼”吹过,树叶没有一点翠色欲滴的样儿,花儿也不知在为谁低头哈腰。有时,火红的太阳便会当空照,使世界看起来充满活力些。

收听新闻是我每天的任务。我常常安适地坐在床上,打开手机,刷着有关疫情的新闻。或是打开电视,和家人共同收听各地疫情情况等。看着白衣天使们辛勤地付出,流下一滴又一滴汗水。我不禁紧皱眉头,抿住双唇,想要跳到他们跟前,拿出手帕,为一位位医护人员逝去他们额上那一粒粒晶莹的泪珠。但是,他们哪有时间?就连一口饱饭也吃不了……

其实,家,是温暖的港湾。被疫情袭击后,人们每日待在家中,除了医生与患者,每一个人都与亲人相处在一起。我们与家人一起喝着清新的茶水,吃着柔软的米饭,下一顿顿象棋,猜一次次谜底……每个未患病的家庭中,都充满了小脾气与次次欢笑,充满了过期零食与飘香的饭菜。

但同时,我也想到,那些患者的家庭却沉浸在痛苦与悲凉中。疫情如同一片广阔无垠的海,将他们隔离在海峡两岸;疫情如同一座险而高的山峰,将一个家庭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山头,另一部分却在山脚下;疫情如同一扇没有钥匙的门,将一个家庭隔离在门两侧。

这个假期,一个特别的春节。一日复一日,疫情并未好转,确诊病例愈增愈多,却也让我逐渐明白了一些事——生命是无价之宝,亲情是上帝赐予的珍贵礼物。

我期待疫情早点结束作文 篇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在外,也会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我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思念回家,让这一份爱一起回家。

每每回到老奶奶家中,都会到荷塘里抓一些鱼来做饭,有些剩下的,就会给趴在门口酣睡的猫,每每离去时,都忘不了她的眼睛里流露出不舍,令人心疼,又无奈。

一个夏日,我们驾车回来乘凉,山路险峻,多是土路,车一走,便扬起许多沙尘,但,却没因此而感到闷热,老家的暑天,没有北京那么热,绿树环绕着,早已挡住热浪,在山上的车路大多没有护栏,河套上的小桥,将将够容下一辆车宽,稍微一个不小心,就快要掉到河里,伴这紧张的心情,看着沿路的青山也放松不少,忆起村子旁,山脚下碧绿的草地,蚂蚱在草丛中响个不停,用手一扫,便会有许多在叶子上唱歌的小精灵跳了起来,白蝶与之而舞,像是穿上羽衣糜裳,裙摆随风飘动。

玩累了,就坐在台子上,望向远处青山,近处河流,吹起清风,甚是惬意,每到这时,老奶奶都会讲起她年轻时候的故事,听多了会不耐烦,却也知她的不易,便静心静倾耳聆听,听她娓娓道来那红色历史。

走到坑坑洼洼的石头路,看见一片柏树林,才知道,回家了。

一下车,我就飞奔上台阶,跑到老宅里,让那份思念回家。一切,一点都没有变,用草和土盖得房子,屋檐上一片片青瓦,还有路旁晒的玉米粒,墙上小时候刻下的字,只是,木柜上,多了几瓶药,我的心像是漏了一拍,立马抱住了坐在炕上的她,她温顺的像只猫,听见了我的动静,看向了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漂泊在外的思念回了家,那爱,也回了家。

让思念回家,常陪伴他们,侧耳倾听,便是爱!

猜你喜欢1:感受的作文

到了海南,如果不去看看三亚,就等于去了西安不看兵马俑,到了北京不去看故宫和长城一样。总而言之,没有任何地方的景色可以与三亚媲美。

来到大海边,呼吸一口清新的气息,那沁人的凉爽便会在你的心中油然而生。当你漫步在海边,脚踩着那细软的沙子,时不时,海浪重大着你的双脚,那些烦恼一点一点融化,印在心田的是大自然赐予你那久违的清爽与甘凉。打开你的双肩,拥抱着大海;拥抱着天空;拥抱着彩虹;拥抱在这世间最美好的事物。拾起那五彩的贝壳,阳光照在上面,映照出童年那缤纷的回忆。踏着欢快的浪花,捧着贝壳,转着圈圈,跳着舞,那海浪敲打着、演奏着,那无言而又悦耳的'音乐。踏在那柔软的细沙,轻轻的,就像天鹅绒一样软,当你躺下时,闭上双眼,把一切的不开心的事情都置之度外,让自己的身心完全放松,海风轻拂着脸颊,就像妈妈的双手一样,是那样温柔,舒适。辛勤的采珠人成为了风景的一个点缀,他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那一颗颗宝贵的珍珠,在珍珠上有着采珠人那高兴汗水,变得格外闪耀。我最喜欢海沙留下自己的脚印,我要让大自然留下我的足迹,我要让三亚留下我的足迹。

三亚,你太美啦,你有世界上最纯净的天空,最美丽的大海,最迷人的景色。

猜你喜欢2:高考作文

素材展示

第四代导演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自5月6日上映以来,口碑很好,但每天却只有1%左右的低排片量,上映7天票房只有300多万元。5月12日,该片63岁的出品人方励在某直播平台坚持为影片宣传。他坦言影片在上映之初就面临宣发经费短缺、院线不配合等艰难。他还称其实没指望影片赚钱,只是希望有更多观众看到吴天明导演最后这部杰作。方励眼泛泪花称,“只要你(影院经理)能够在这个周末给我们排一场黄金场,我老方愿意给你下跪”。说到动情处,方励竟真的双膝跪地。方励下跪后,各大院线纷纷发声支持,影片排片由原来的1%飞跃至7.4%以上,上座率一度高达36%。截至5月23日下午6点,中国票房网显示《百鸟朝凤》累计票房为6515万。

多向运用

在国内,艺术院线缺位、艺术片市场规模太小,一直是被文化精英们诟病的问题。于是,方励这一跪恰好再次提醒了一些人,艺术片的生存空间到底在哪里?艺术院线又因何缺席?

一、从方励、电影人的角度来看

在文艺片普遍遭受市场经济规律碾压的现实困境下,“跪”与“呐喊”也许是以方励为代表的电影人为拯救他们心中的高水平电影所能采取的唯一方式吧。这一跪,跪出了一代电影人的不屈与微弱的反抗。适用话题:匠人匠心、文化人的姿态、情怀与商业等。

二、从文艺片发展的角度来看

商业片高歌狂进,文艺片生存维艰,这其中固然有着取悦大众基础不一的原因,同时也暴露了国产文艺片在表现形式上的陈旧与创作方向上的偏离。当前时代并非不需要文艺片,而是需要高质量的文艺片,需要创新接地气的文艺片。适用话题:文艺片的困惑与挣扎、创新、打铁还需自身硬等。

三、从观众的角度来看

在市场环境下,观众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电影圈的中心,我们的选择会引发电影市场的蝴蝶效应,而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圈外人,拥有着评价和审视艺术的权利。文艺片的去与留,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一念之间。适用话题:为艺术发声、多关注传统文化困境、观众审美等。

写作示例

戏里与戏外的坚守

电影虽然是商品,但也是文艺作品,是文化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功能。戏里,《百鸟朝凤》中所折射出来的那种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对广大农村的关注,以及一辈子呕心沥血接近于悲壮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既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长久生存发展的根本。戏外,无论是吴天明导演长久以来对艺术的深情,对电影梦想的坚持,还是方励用自己的悲情一跪为他人发声、为文化坚守,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郑凤岐《方励下跪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文艺片发展不能只靠“膝盖”

方励一跪虽有其无奈,但增加排片并不能从根本上为艺术片解围。泰格尔说:艺术的最高旨趣在于启发人们认识自我的心灵。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直击人性、反映时代并最终启迪心智的',都是能够赢得观众的,本不该有“艺术”或“商业”的区分。因此,所谓业界良心的艺术片要想生存,就必须坦然面对自由市场竞争,不依赖院线排片,以让普通观众看得见、看得懂的硬实力作战。除了存活于市场,以《百鸟朝凤》为代表的艺术片更重要的任务在于重塑佳片标准,引导行业发展,提升观众品味。这些艰巨任务的实现必须靠真正有情怀的中国电影人坚守初心。(鲍蔚萌《〈百鸟朝凤〉,情怀该用来鞭策自己》)

给文艺和情怀留一点空间

就内容来看,《百鸟朝凤》从表层看是写的吹唢呐,但从深层看,表现的是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在这个电影市场高度商业化的时代,这样的电影应当有一定的观众,不必太多但却相当稳定的观众。但是现实却是制片人不得不向影院经理下跪请求支持,值得我们深思。或许我们在看完了精彩的商业大片之后,应当多花点时间去看看“《百鸟朝凤》们”,体会它们带给我们的思考,也让它们在商业化大潮之中能够有一席生存空间,不能让它们永远靠下跪来赢得票房和未来。(薛峰《“〈百鸟朝凤〉们”的未来不能永远靠下跪》)

素材链接

唢呐曲《百鸟朝凤》

唢呐并不是中国的原创乐器。它原来是古代波斯和阿拉伯一带的民间乐器,八百多年前经过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再从新疆传到内地。作为独奏乐器,唢呐有着异常丰富的表现力,中国的唢呐艺人更是把这种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而将唢呐表现力发挥到极致的正是唢呐独奏名曲《百鸟朝凤》,它也是中国民族器乐十大名曲之一。

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并不是表现百鸟朝拜凤凰的神话,而是描述黑夜消退、曙光初现时,大自然的生动景象,用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欢腾情景,表现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抒发人们美好欢乐的心情。《百鸟朝凤》原流行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前身是《百鸟音》。使此曲走向中国和世界音乐舞台的,是我国著名唢呐演奏家任同祥。1953年,北京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上,来自山东的任同祥以一曲《百鸟朝凤》惊艳业界。

同年,任同祥代表中国赴罗马尼亚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

”,在民间器乐比赛中以精湛技艺上演《百鸟朝凤》,获得银奖。据说,在场观众与评委都忘了“不准鼓掌”的规定,情不自禁鼓起掌来。

时文鉴读

文化传承不能靠“跪求”

不久前,一则消息突然火爆刷屏:电影《百鸟朝凤》制片人、63岁的方励,在某直播平台痛哭,并下跪磕头,求院线为电影增加排片,满足吴天明导演的遗愿,支持“中国的文化”。一声“跪求”,票房飙涨:求之前一周157万元,求之后一天1000万元。可求得来高票房,求得了文化的传承发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