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学会倾听高考作文

2024/06/05作文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学会倾听高考作文(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学会倾听高考作文 篇1

倾听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倾听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倾听是自我成长的过程。

“听”字还真不少见,也经常接触。那是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便具有的功能。

刚学会走路,爸爸和妈妈便要听我们的,只要你想要走到哪里,他们都会跟随你。

可是这样的时间并不长久,转眼,就学会独立了。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便会离开父母。在上学之前,我一直都是父母的小小听众。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每天都在教你做人、做事。上学了,我离他们越来越远了。妈妈每天上学前都会嘱咐我:“你一定要乖乖的,不要淘气,听老师的话,认真听讲。”这样的话我不知听了多少遍。

这么多年了,我仍记忆犹新。那是我上小学六年级时候的事了。觉得每一天都一样,没有一点新鲜感。后来,我有一节数学课被罚站,站着听课还真有效,我很专心,也积极发言。就在我认真倾听老师每一句话时,我仿佛拥有了整个宇宙。因为我真的听懂了也明白了。以后的每一节课,我都很认真听讲。老师鼓励我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数学老师的辅导下,我真正理解了“倾听”两字。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让我发言,他让我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我立刻站了起来,于是便开始回答。就在我回答的时候,老师突然叫停。我于是变得不自信了。我心想:难道是我说错了?我缓过神来才知道,原来有同学没在听我讲话,把老师给惹恼了。老师一直看着那两个同学,过了一会才开始批评。老师说道:“不认真听讲就算了,还在那里讲个不停。不懂得尊重别人发言,要认真听,这是对发言的人的尊重。我今天在这里说了以后,谁再这样不懂得尊重,我重惩!”老师的这番话,让我学会了认真倾听,尊重他人。也正由于我的倾听,记住了老师的教诲。

学会倾听高考作文 篇2

还在回味老师的那一句句倾听,一个多么普通又多么重要的字眼,一次次倾听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伴我成长。

翻开书,在古诗中,我看到了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看到这句话,我眼前浮现出了759年,关中地区闹饥荒,名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在亲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了一间草屋生活,不料过了几年,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思跃然纸上,他那身居世外还心系国家的愁情毅然而现。在这伟大的情怀中,更使我懂得了要用知识的力量改变这种状况,不在出现这种黑暗的状况。

耳边又传来了曹操的吟诵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倾听这暗含博大胸襟的诗句,曹操那要向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怀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让我为之颤抖,他一句句的吟诵传入我的耳中,那低沉豪迈的声音,那铿锵有力的字眼使我感受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豪情。对啊,要想成功,就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深远的政治抱负。

还沉浸在曹操的诗句中,又被什么声音吸引了过去,细细侧耳一听,原来是周恩来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是怎样的心系国家,怎样的爱国情怀,才能使他在国外深造时,毅然回国,决定一心扑到救国事业上来,对他来说,救国救民比什么都重要,他那深深的爱国情思使我懂得了爱国精神的伟大,是我看到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团结统一,共抗侵略,浴血奋战的场面,使我听到了中国人民豪迈的声音,他们有着同样的梦想,他们有着同样的目标。这伟大的爱国情怀又怎样不感染我,向着伟大的爱国主义致敬,更使我明白了是爱国精神把我们中华儿女连在了一起。

倾听文人墨客的一句句话语,让我明白的学习的重要性,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而要想学习好,首先要有远大的理想和雄伟的政治抱负,有了这些,才会有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也不能忘记自己始终是中国人,爱国情怀会促使我们积极的去创造自己的未来。

一次次的倾听,使我一次次的懂得,倾听,伴我成长。

猜你喜欢1:高考话题作文

曾在高考中风靡一时的“话题作文”,如今正在渐渐让出高考作文的舞台。刚刚结束的20xx年全国高考,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20套试卷中有19套为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仅有天津卷以《我生活的世界》为话题,依旧保留着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1999年,一道《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作文题开启了“高考话题作文”的时代。这种命题形式甫一出现,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纷纷赞赏,并从此被反复使用——话题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的宽松规定为考生提供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而在此之前使用多年的材料作文命题形式,被人认为标准单一、发挥空间小,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

然而,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多次出现,其弊端也渐渐开始显露。话题作文在题面上一般没有观点、主题上的限制,形式上也往往是体裁不限,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施展空间,但另一方面,也为模式性、投机性的写作提供了可能。

受益考生 打磨作文模板“屡试不爽”

“高三一年老师让我们写了五六十篇作文,不管什么题目,我每次都用三个人物: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高考时也是如此。”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论坛)苏岳告诉记者,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他都采用同样的模式:先写一个题记,开头用一串排比句进行总述,然后分列三个小标题,分别写李白、苏轼、陶渊明,最后一段引用名人名言进行结尾。

“这三个人无论是性格还是经历都具有极其丰富的特点,不管话题怎么变,总是能沾得上边。”苏岳称自己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反复打磨这套作文模板,并且“屡试不爽”,从来没有失灵的时候。

随着高考临近,作文训练由原先的一周一写改为两天一写,苏岳的模板也随着反复练习而愈发稳定,不仅是文章结构和人物,就连具体内容也几乎不用做改动,只需根据话题的不同,稍微调整若干关键词即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几乎就是在默写。”

与苏岳的“自主研发”相比,湖南大学的赵宇则是在语文老师的刻意训练下进行模板化写作的。“我老师的方法总结起来有三点最为核心:开门见山,巧用排比,旁征博引。”赵宇具体解释道,“开门见山”,是为了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巧用排比”,是为了显出文采和气势,“旁征博引”,则是展现丰富的积累和开阔的视野。

基于这三个要点,赵宇的老师为班上同学总结了一份近一百页的作文写作须知,内容可谓极其详细具体,不仅有大量排比句式和写作素材,就连文章应分几段,每段写多少字,用多少个句子,每句话起什么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赵宇所提到的“旁征博引”,几乎是所有受访者的共识。积累背诵大量名言警句和名人轶事,是许多考生在考前一年的必修课。赵宇说,康德、尼采、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的著作,他至今没有读过,今后也不大可能去读,但在准备高考时,这些人却像是他的多年老友一般被他在作文中熟练地提起。

一位高考满分作文的作者更是向笔者坦言,他对自己在作文中所引用的著作和言论毫无了解,都是来自于高考前的突击准备。而这篇作文获得的评语,则是“知识面极广”,“材料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

专家学者 阅卷方式加剧“模式化”

尽管依靠自己总结的模板在高考中吃到了甜头,但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苏岳却显现出几分失落。从小喜欢阅读和写作的他,在高考过后,却发现自己下笔时不再像从前那样轻松自如,总是不由自主地写成“高考体”,而对文字的敏感度,也感觉大不如前。上大学后一年多,他才慢慢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

在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话题作文的盛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违背了它的初衷。不限体裁,本意是鼓励考生们尝试各种文体,但在实际当中,考生却常常会抱定一种文体进行反复训练而不及其余,这很有可能造成了文体偏废的状况,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

熊丙奇认为,高考作文阅卷过快是造成作文模式化的一大原因。他向笔者谈到,一位高考作文阅卷老师曾在《南方周末》撰文表示,全国绝大多数省份作文评分均速每篇只有20多秒钟时间。正因如此,老师在指点学生写高考作文时不得不迎合这种“快速”评判的需要,多引用好词好句,搭好花架子,甚至不惜让学生说谎。

对熊丙奇的观点,北京某大学的学生程欣感触颇深。他毫不讳言自己在作文中常常说谎,“不是不愿意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是高考毕竟太重要,实在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冒险。”

与诸多考生相同,程欣也十分推崇在作文里引经据典,但与不少考生下工夫突击掌握大量素材相比,他的招数则显得更有“效率”。程欣所引用的材料,常常是自己的“原创”。“引用的人一定要真实,要著名,但他说的话和做的事则可以灵活处理。”

所谓“灵活处理”,就是写作者自己编制出符合话题需要的观点和事例,安排在一个真实存在的著名人物身上。程欣对自己的方法很有自信,“阅卷老师在那样的快节奏下不可能花时间进行核实,他反而还会觉得考生的知识面很宽。”

后话题时代 应试作文的先天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话题作文问世之初一片叫好,随后质疑声频频的情况下,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又在悄然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话题作文在高考中的连续出现,考生渐渐摸清了它的套路,模式化的写作越来越多,而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命题者、评卷者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创新”一步步地成为了“俗套”,也不再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在一定程度上,高考作文已经进入了‘后话题’时代。”北京精华学校高中语文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生马昕告诉笔者,20xx年高考是话题作文的鼎盛时期,全国15套试卷中,共有14套试卷采用了话题作文。而在此之后,话题作文所占的比重便逐年降低,到了20xx年,全国18套试卷中,仅有2套试卷依然采用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到今年,更是只剩下了一套试卷。

与多数省份纷纷采用话题作文,又逐步回归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北京卷却一直对话题作文说“不”。自20xx年起,北京市高考开始自主命题,除当年高考为话题作文外,从20xx年的《转折》、20xx年的《包容》直到20xx年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xx年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近8年来,北京高考一直采用命题作文。

相比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由于命题和材料选取的不可预测性,能够较为有效地遏制“套作”的现象。然而,人们对其产生的质疑也一直从未停止。由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写作必须建立在透彻理解题目和材料主旨的基础上,如果考生与阅卷者对题目的理解稍有不同,整篇作文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在很大程度上,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话题作文有话题作文的问题,命题作文有命题作文的弊端。”马昕说。

熊丙奇认为,这种两难处境在目前情况下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一刀切”的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作文的困境。学生在平时用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到了考场上,却必须用另一套思维体系、表达体系,按照出题人、阅卷人的思路写作文,难以做到“我笔写我心”。在熊丙奇看来,目前情况下,考生不应将作文训练作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应该加强日常的写作与积累。

猜你喜欢2:高考语文作文

琴棋书画,各有妙处,但对棋,我却情有独钟:它不如琴优雅,不如书奔放,不如画多姿,却有自己别样的精彩。

刚记事,爷爷就教我下围棋。我被盘面上变幻多端的“吃子”“提子”等规则所吸引,就常常缠着大人陪我“玩棋”。那时,精彩便是在吃子提子之间。

不久后,我懂得了要赢棋,不是看谁吃子多,而是看谁地盘围得大。为此,就知道了“金角银边草肚皮”等口诀,它告诉我哪里的地盘围得快。那时,精彩在我恍然大悟的心中。

再后来,我加入围棋集训班,“小飞挂角”“单官角”等新名词迎面而来,我被要求背各种“定式”,做“死活”题,繁忙地计算一步又一步的招数。我在积累着,积累着这些千百年来国手们的心血与经验。那时,精彩是初窥秘境的向往。

积累,总是单调的,围棋也不例外。但我就这么扛着单调,厚厚地积累着,因为我无法将探寻到的秘境置之不理,我想更深入地探索它。

于是我逐渐明白了围棋的真正精彩。

以赛对局,在学棋几年后如雨后春笋,如期而至。比赛赢棋最好,可若只拘泥于输赢,那便只是为了胜负而下棋,无法领悟到围棋的真正精彩。

每次对弈,棋手总是彬彬有礼地将第一步棋子放到右上角的星位,以示对对方的尊重。然后双方便开始斗智斗勇。有时,你必须舍去一大块棋,不管你是否愿意。没有安定可言,每一步都下得心惊胆颤。你要思考,思考以后几步甚至几十步的局面,你会想到妙手,但别人也会。而输赢,对整盘棋而言,丝毫不会影响它的精彩。因为那种将自己的.智慧,与他人全部心力的对决,是何等的酣畅淋漓!如同两大将帅,运筹帷幄,尔虞我诈,而又不分胜负。那种棋逢对手的快意,便是棋中之精彩!那种全神贯注、步步惊心的状态,便是棋中之精彩!

每一场对弈都是一次对心灵的洗涤。你曾经无数次春风得意,却因为偶一疏忽,又被很快打回原形。起起落落之后,于是你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谨慎。你曾因占了一点小便宜暗喜不已,纵观大局却发现大势已去,于是乎,你又变得那么沉静似海。

围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其魅力却经久不衰,那是因为它的精彩无可替代!拿起棋,你便是一代名将,指点江山;棋逢对手,纵横捭阖,又是何等酣畅!

得此幸事,此生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