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霜的早晨作文
微文呈现整理的下霜的早晨作文(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下霜的早晨作文 篇1
我喜欢清晨,秋夏的清晨,它凉爽又惬意,温暖亦舒心。就是这样,暑假其实挺热,过了上午,你是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早晨的.时间,你还错过了一个充满哲理的人生转折点。
我不是作家,早起在清晨时分闲游不是为了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或许,像有些人说的,我就是图个清静,图个乐趣。
漫步走在公园的绿草坪上,享受清风拂面的美好感觉,低头一望,却视见了一层薄雪,不错,六月不会飞雪,至少南京不会。这,是霜。
像许多诗人说的那样,霜,轻轻地给小草披上一件鹅毛白袄,却又不那么柔软,反而,拂上去是酥滑的感觉,但她又转瞬即逝了。
呵!多么高贵的有灵性的细腻的生命。
她甚至不让别人对她做出进一步的侵犯,否则,她将会像无灵一般在一瞬间闪向天边。
“月落乌啼霜满天”,可惜,从古至今,给霜的意境都是凄凉与悲伤,或是黑暗,人们又何曾了解她。
或许,皎洁的月光下,霜更能展现出她灵性的洁白。她白得像雪,或是说她和雪一样白,雪白如霜,这也许是种赞美。
我又回过神来,静下心来凝望着白草坪,我小心翼翼地蹲下来,只是把脸凑近了,不敢对着高贵的圣女有过分的侵犯,徐徐地闻了一下,果真,只有青草的香气,霜,不会掩盖万物的气味,不会抢万物的风采,她只是做到像昙花一般纯洁地出现,高贵地消逝。
这世上,本未曾有谁真正地欣赏过霜,因为他们无法像霜一般纯洁地出现,高贵地消逝。或者说,人可以像霜一般高贵,但是他永远无法像霜那般皎洁纯净。
下霜的早晨作文 篇2
不知不觉间,秋变得如此浓烈。茫然无措间,留下的却只是抹不去的遗憾……
“凄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不错,在告别秋天中最后一曲旋律——霜降奏响。它不仅是初冬来临前的前奏,也是深秋中一个狂舞的舞者,只为落下余华,翩然消释……对于这样一个压轴的节气,更多的是为金秋消散的落寞。固然如此,一切却显得不太真实。仿佛秋天带走的只是树叶一抹金黄,只是空气中一抹暖意,只是人心中的一份安谧。
而霜降就是带走这些的使者,也是那个不曾留下任何印记的人。
雾是霜降开始的起点,这再寻常不过之物,但在此刻,这个秋冬季节的交替点,却显得颇为稀奇。不再任何虚伪和掩饰,雾还是雾,不失它的本色,只不过趁着清光待尽,万物朦胧终结,一切还是序言时,凭空描写了意境,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其实,说是霜降,不过也只是那一层清雾罢了,褪尽万千,洁净其身。那一层又一层的清雾中,抹不去的是清冷,治不了的是柔情。每个节气都是如此,只不过有些不太明显罢了,在这个雾意朦朦的城市,每个人,每件事情,每样事物,仿佛都只是一滴小水滴,映着光辉,忽闪忽现,看到的不单单是人,还有那抹不去的幽清。没有了雾,仿佛也就没有了霜降一般。
木芙蓉是开在秋冬之际的花朵,它虽外形像牡丹,但丝毫没有牡丹花的娇艳与夺目。涌入眼眶只有它满身的清香和散不去的芳雅。它开得不浓艳,却时不时吐露幽美之意。
谁说花一定要茂盛才好看?如同霜降,不也是悄悄来,淡淡去吗?
猜你喜欢1:清明的作文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朝气的传统佳节,更是一个充满希望,充满激情,充满正能量的美好节日。
清明前后,气温回暖,天朗气清,地皮松软,草木萌生,万物欣荣,俨然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业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习俗,还是“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无不彰显了清明节在农业方面的重要地位。众所周知,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是从大自然的节日中转化而来的,自然而然,在这样一个从自然再到人文的过程,在这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就会处处蕴含着自然韵律,时时流露着人文气息。
清明节是一个适合出行的日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质,游玩性质以及娱乐性质。
清明时节去踏青,山也青来水也清;满眼春色最撩人,绿意盎然满生机;一冬郁气全扫除,一腔志气向天冲!清明佳节放纸鸢,天也朗也风也暖;满空风筝迷人眼,满地人群尽狂欢;一身晦气随风去,好运连连来报道!
清明节不仅是中华儿女表之情怀,行之孝道,祭奠祖先,悼念先辈,缅怀先烈的重要时节,更是中华民族寻根问祖,重视宗族,认祖归宗,认识先辈,延续后辈的.重要纽带。因此,继承和弘扬这一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节日,除旧和革新这一民族精神,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利于延续具有中国风味的历史传统和古国文化。
猜你喜欢2:初三作文300字
多久没停下来与人敞开心扉地聊上一宿了,也许是习惯了。
多久没停下来与时间说声别走了,也许是习惯了。
多久没敞开心扉大笑一下了,也许是习惯了。
快,快,快,再不快就……
有许多种后果。
但,趋于表面,浮于内心,又何能开出绚烂之花,亦何以结出高贵之果?
这是时代的节奏,还是世纪的强音?
可,这并不优美。
多少次曾想驻足山林,望穿整片树林,望穿每一条山泉,望穿大山最深处的静谧。
可,条件并不允许。
回忆余少时,那时时光慢慢流;长大了,跟上“快节奏”难道也是必要的吗?
欲速则不达,
可不欲速又抓不住机遇。
在两者相矛盾的时候,如何做出抉择也是很困难的。
这,也是摆在世人面前的难题。
即使重趟幼时小溪,重回儿时山林,却也只是表象。儿时之情,已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