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暑假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高一学生暑假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高一学生暑假读后感 篇1
每一本书都有它唯美的旋律,每个人对这种旋律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想,伴随着这种旋律在书中翩翩起舞。
《意林》它不像名着那样大本的让人看起来枯燥乏味,不像神话那样幻意让人神魂颠倒、思想却脱离了现实。它是通往成功的道路,教育我们成功的背后必定是被汗水浸透的,它讲的是人生的哲理,指导我人生走正确的道路,它讲的是崇高的品德,好让我们心里有个好的模范,能够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有素质的人。
俗话说‘‘万古长青,只有一真耳。’’在《意林》上完全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读到令人震撼的画面,在脑海定格。那些感动人心的话语,有时使人潸然泪下。
你能随着它穿越时空隧道,去参观中世纪的秀丽,去领悦古代人做事的道德论则,去叹服新异的科技,这些它是玩转的多么巧妙。
它写尽了历史的沧桑与无奈、写了希望的曙光。
它写了许多人生经历、让我们参模、让我们学会理性看待事物。
它写了永不放弃者必将成功、得过且过者继续堕落。
里面有句话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它说我们这刚刚起航的小船载得起父母那沉甸甸的爱吗?
我不得而知………
时光荏再,一转眼我已初中毕业了。也读了许多年的书了,问自己,有过热真学习吗?学到了什么吗?如果有没学懂的,有反思吗?我天天在意的,是发型吗,重要吗?这些在这本书上都找到了答案。
一页翻去,又是一个崭新的旅途,一路亮丽的风景让我们尽情赏阅。
高一学生暑假读后感 篇2
《家》这部书是以中国封建礼教下的大家庭为背景,阐述了在那个时代的青年们如何被摧残。
巴金是以自己的大家庭为背景完成这部小说的。在高家这个大家庭中,主要人物有高老爷子,他是整个家庭封建礼教的主人,也是整部小说悲剧的创造者。高觉新是高家的长孙,是一个拥有现代思想的进步青年,无奈却因要继承家庭,顺承父辈的意思,而断送了大好前程,成为封建主义的奴隶,并在进步思想与封建思想中间夹缝求生。高觉慧是高觉新的同胞弟弟,他同样是爱国的进步青年,他厌恶自己的家庭,并且支持自己的二哥觉民逃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同时他也干预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的同丫头鳴凤谈恋爱。或许这样的事发生在现代是很正常的,但在那个时代的婚姻都是讲究门当户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此便可看出高觉慧的确是一个用于冲出封建礼教的进步青年。
当然,高觉慧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在封建社会下,更多的是悲惨的例子。比如高觉新,他的婚事原本可以很顺利,不想高觉新的继母和梅的母亲在牌桌上发生矛盾,于是梅的母亲一气之下就退了这门亲事。而高老爷子居然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觉新的婚事。而觉新的人生悲剧并没有就此停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又遇到了他的初恋情人梅,觉新便在梅雨现任妻子瑞钰之间非常矛盾,结果梅却因为觉新而含恨而终,而瑞钰却因难产而死,他纵有万般无奈的怒火却不敢发泄,这一切都因为封建礼教与他自己的不反抗主义而造成的。
觉慧并不像他大哥那样软弱,他决定挑战象征封建主义的爷爷,支持并帮助二哥觉新逃婚,并在他的撮合下,他的二哥觉民终于反抗成功并能够与表姐琴在一起。他自己加入新青年的社团,与社团成员一起出版《新青年》这本杂志来指责所谓的政府军队对学生与百姓们的伤害。尽管他们到处受到政府的打击与排挤,还几次被警告必须要停止出版,但他们并没有停止与恶势力的斗争。继续想办法出版《新青年》,但 命运似乎也与觉慧开了一个玩笑,他的恋人鳴凤要嫁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为妾,而鳴凤因为觉慧而不愿嫁给别人为妾。无奈之下选择投河自杀。觉慧因为鳴凤的死,大受打击,一气之下决定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封建家族。所幸的是在他的大哥和二哥的帮助之下,他离开这个家,走向一个新的天地,上海。
巴金以自己的形象创造这个人物觉慧,我非常喜欢他,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创造机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才象我们现代人一样,有蓬勃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1:高一作文
几乎我告诉谁,谁都会说一句:“不是吧,跟小说一样。”
我们这一代人大概确实是小说看多了,觉得很多的巧合都是小说作者故意设置的迷障。其实生活就是一本小说,我们熟读了一遍又一遍却依旧忽视的巧合,正是我们命运的构成。
仅仅是一时的兴起,我决定去理一次发。因为住的地方离市中心太远,又不想在路上花太多时间,就索性去了一家附近的理发店,以前也去过一次,不过实在是剪得不合心意,我之后就没去过。重新走进这家店,依旧是原来的陈设,人就记不得了,毕竟只来过一次。真有些可笑,人这种颇具形象性的存在反而在记忆中更易淡忘。剪发的流程不必细讲,等待、水洗、修剪、清洗、吹风,不外乎如此。只是第二次洗发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第一次是理发师帮我洗的,第二次则换成了收款的“小哥哥”。我并未太注意他,他却主动跟我“搭讪”。
“你好面熟啊!”
“面熟?不会吧,我只来过一次,还是老早之前的时候。”
“你叫什么名字?”
我报出了大名。
“你在织里读小学的?”
“是啊……哎……你怎么知道的?”
“我是你一年级的同学呀!”
我几乎是喷血地接受了这个信息。我的同学!还是小学一年级的!我不知是怎么了,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
“你不认识我了吧,可我还知道你。”
他这么一说,我实在不好意思,便追问了他的名字。他说出了答案,可我依旧是“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我轻轻摇了摇头,缄默不语。他朝我笑了笑。一瞬间,我心里竟翻涌起一些东西,有些温暖,有些伤感。我不知如何应答,也只能报以一笑。但显然,我的笑很突兀,也很虚假。有位作家曾说“笑容是一段时间的面具”,这大概就是说我,但绝不是讲他。我的目光游离在天花板上,可又忍不住向他的脸上转移。就在我看着他的刹那,他的目光也移向了我,形成了一个交点。我忙收回了对他的注视,他又对我微笑。须臾之间,我觉得他十分可爱,他的笑似乎比灯光更加闪亮。临末我离开的时候,他笑着对我说了声“再见”,我只是向他挥了挥手。最终我没能对他说出一个字。与他的再会,我的心里被装上了一块巨大的磁石,吸附了许多内容,也包括语言。
这一晚,我想了很多,没有一种清晰的思路,只是天马行空地想。想的内容绝大部分都与这次的再会无关。我并不奇怪,少年的情怀就是这样,思考活着也思考死亡,尽管活着与死亡无关。
17岁的年头,我进入了高中,刚刚结束了高中的第一次月考。同样是17岁的年头,他刚刚为他昔日的同窗提供完服务。他第一面看到我,就觉得眼熟;我第一眼瞥见他,却猜测他二十出头。他对我亲切,我对他近乎冷淡。他对我亲切,也许是他已经站在与我不同的世界;我对他冷淡,是我不知如何定义他的存在。十年前,我们是同学;十年后,我们又再见。十年里,我对读书厌倦,对听得生茧的话变得麻木,连优异的成绩也再不能让我喜悦。而他,我不知他发生了什么,但无疑和我不同。我以青涩的想法改变自己,想变得放纵,想逃离“乖宝宝”的阴影,以为远离了教科书就接近了生活的意义,其实,我,是错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与他的再会,我看清了他的路,也看清了自己的路,那条因为父母的期盼、考试的磕绊而被我忽视了的路。即使是学生,每个人的路仍不尽相同。而生活的`路又远比这读书之路复杂曲折得多。每个人的路都与别人不同,都只隶属于自己,却并不是平行前进,而是时时刻刻与他人的路交叉重叠。每一次路与路的交汇,都使我们将生活的面目看得更清楚,也使我们对自己的道路看得更清晰。
我说不出名字的朋友啊,感谢你曾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猜你喜欢2:雪高一作文
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我都会在等你。
等你的日子里,因为有了那个期许中的画面,我便生出慰藉。
还是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人,也不孤独,也不是自由,是被清风包围,在你的怀抱里开怀。
就像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存。
我已经感受到你了,在看见你之前。
只是因为有你,距离毫无所谓。
因为不是想象了不切实的你,我满足得不得了。
只要再见到你还是以前的样子,我什么也不用说,就觉得心意静好。
我信任的是你的什么?我记不得。
但愿你,是最后的那朵洁白素雅的花。
只要你不被迷惑,一切就还有希望。
是啊,仅是因为你。
当一切都还有希望的时候,苦难也褪色得发白,那时,我好心地赠予它这个名字,告诉它,你真有趣。
就像我们小时候玩游戏。
只是,我要怎么留住你,留住苦难来临时的笑靥?但愿我们有那个能力,也有那个动力和支持力。
但是,只要我们在一起,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没有身处在问题中。
我在那个冰天雪地里,和你一起,看雪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