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风采
微文呈现整理的少年风采(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少年风采 篇1
演讲完毕,我长长出了一口气。台下的同学和老师,为我的精彩演讲鼓起排山倒海般热烈的掌声。耶!成功了!我骄傲地抬着头,嘴角微微上扬。
几周前,我被叫到了讲台前,老师双手交叉,郑重其事地通知我,让我参加一个讲故事比赛。我的心中既激动又忐忑,激动是因为老师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很是荣幸,忐忑是因为我怕自己讲不好,辜负了老师的期望。“让***妈好好给你安排一下,咱们是28号讲故事,还有三周时间,一定要把词背的滚瓜烂熟!”我赶紧点头答应,多么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一定好好把握。
第二天,我被母亲带到了一间教室,正在我满脸困惑的时候,母亲突然从书包中取出一沓厚厚的纸放在我面前,我翻开认真的看着。“这是你讲故事的演讲稿,你多读几遍,争取这两天把它背下来。”天呐!这么多?我愣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拿起稿子读了起来。可是还没读两个自然段,我就遇到了好几个不认识的字,一下子打消了我的积极性,信心严重不足,觉得想要把这么长的故事背下来,是不可能的事。“快啊!查字典,你这样是干嘛?”我不情愿地拿起字典翻阅起来,过了一个多小时,我终于把稿子通顺的读了下来,长舒了一口气。
后来的几天,我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停地读着稿子,试图把它背下来,可终究背不下来,无数次的失败使我看不到希望,我的心里既难受又焦虑。还好我没放弃,在离讲故事比赛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终于把稿子背了下来,于是赶紧给老师讲了一遍,想听听老师有什么建议。“再加一点动作吧,要不然太生硬了。”回到家我又一次地对着镜子练习起来,经过无数次的改进,终于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我又一次有了信心。
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一点儿也不紧张,加油!我相信自己,一定没问题的!
终于轮到我上场了,面对着全校师生声情并茂地讲了起来,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最佳状态。故事讲完,场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终于勇敢的站在这个讲台上,展示了我的少年风采。
少年风采 篇2
何谓少年风采?
嗯,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上课铃打响了,语文老师走进班来,手里拿着小测本。我正向各路神仙祈祷,保佑我渡过难关。就在这时,老师叫了我的名字。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看看,我说过多少遍这个字了,你还错!”老师边翻看我的错误边说我。 “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说说你该不该抄?”“该抄。”我低声答。“嗯,把错字一个抄五百遍,明天给我看。”老师判了我重刑。同桌向我吐吐舌头,叹了一口气。我告诉他:“没事没事,我妈说我字写的不好,刚好练练书法!”朋友“扑哧”的笑了。
我想,这样的豁达和乐观应是少年风采!
晚上放学时,窗外下起倾盆大雨,豆大的雨点砸到地上劈啪作响。很多人都愁眉苦脸的,我与几个同学相视一笑,冲向雨中。还别说,这“雨中漫步”还真别有一番滋味,还有呼啸的风为我们呐喊助威。老天爷估计也怕了我们,雨慢慢地停了,虽然说我们几个淋成了“落汤鸡”, 裤子上也沾满了泥,不过也没有谁敢不承认我们是“追雨的英雄”。
我想,敢当追雨的英雄,能够追风的少年,勇于面对、敢于担当就应是少年风采!
周末放假回家,已经很晚了。我的肚子早已饶有兴致的唱了好久的“空城计”,可是妈妈还没下班回来,我正准备打电话给我妈“抗议”,忽转念一想,妈妈工作不容易。作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只要有病人就要去工作,常常是半夜三更被医院叫去救人,一天到晚像头老黄牛,爸爸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而我非但不减轻她的负担,反而还想加重!想到这里,我不禁狠狠地自责起来。望着这个家,一股责任感涌上心头,我站起来,开始拖地、扫地……心里暗暗作想:“我已经不小了,已经是个少年了,我要有责任心,和父母一起撑起这个家才对!”
我想,勇于分担家庭的责任,懂事、孝顺,更应是少年风采!
每一刻,都是展现少年风采之时;每一处,都是展现少年风采之地。只要内心阳光、博大、勇敢、有爱、有责任,那就是有风采的少年!
猜你喜欢1:《少年的荣耀》四年级学生读后感
暑假,我读了一本关于抗日战争,关于伙伴们在战争中成长的书《少年的荣耀》,这本书是作家李东华的长篇新作。一群懵懂无知的孩子,曾经无忧无虑,天马行空,过着充满童趣的生活,抗日战争的爆发让他们和战争猝然相遇。导致他们失学、失亲、甚至失去生命。但他们对梦想,对家园,对生命的爱从未消失。
苦难屡屡阻断他们的成长之路,但生活的粗砺反而把心灵锻造得更硬朗、坚忍;沙良、沙吉、潘阿在之间的情谊,更是超越了成人世界的.恩怨情仇,就如同野蔓菁洁白的花朵,在战火灼伤的大地上温情绽放。这本书我看了开头,就再也放不下了。它把我带到了那个抗日战争的那个年代的生活中去了,和那个时代的生活融为一体,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严峻给人们带来的危机感,给人们带来的伤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战争给中国孩子幼小心灵所留下的深重创伤,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自行消亡,他应该被看见,被思考,被抚慰。这本书让人感动,让人激动,让人叹息,让人成长。
猜你喜欢2:少年强则国强作文
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青少年时期打好基础,树立远大志向,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1910年春,12岁的周恩来告别了亲友和故乡,离家一路北上,来到了东北。一个崭新的世界,展现在这个淮安少年的面前,这成为他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后来周恩来回忆: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
在东北周恩来来到一个比较新式的学校后改名为东关模范学校,这里既教中国的经书,又介绍一些西方的新学,开设修身、国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十门课程。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各种成绩名列前茅,他写的文章气魄大、志向远,深受人们称赞,为他以后的伟大成就作铺垫。
有一次,魏校长在给学生们教修身课时提出:读书是为什么?其他同学回答全都是为了各种荣誉,而他,站起来庄严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由于周恩来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听清楚,周恩来沉重、大声地重复说: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
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在于他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比自己有限的生命更长久的、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是的,我们如果也能像他们这样,能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恢宏壮志的话;什么事情都能为他人着想;为生活而努力,认真学习;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读着周恩来的这首诗,让我下定决心,要像周恩来一样用行动去践行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和追求。
少年强则中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