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打年糕作文

2024/02/09作文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打年糕作文(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打年糕作文 篇1

在农村,过春节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传统。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年年高升、年年丰收。

传统的打年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还有很多道工序,年轻的一辈知道的不多,说到“打”就更不会了。就说纯粹的“打年糕”这个动作吧,不掌握一定的力度还真不行,握槌的方式不对手会磨出泡,所以在农村会打年糕的人不多,而且年龄一般都是些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得年糕卖,最常见的是线板年糕。线板年糕虽然白净,入口润滑,但美中不足的是,它没有农村自己打出来的年糕香甜。进入冬季,“打”的年糕也在市场上露脸了,从外观上看,跟我们打的年糕差不多,可是,吃到嘴里却又不是那么回事,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抑或是那份丰收的喜悦,抑或是打年糕的人那份纯朴的笑脸,有这种感觉源之于那年糕是机器打出来的吧。还有,机器打的年糕不经煮,一不注意火侯,或许就会煮糊了。所以,每当春节前一段时间,人们还是热衷于自己打年糕,喜欢自己打制的年糕的那份味儿——韧而香。也所以,有难得一个打年糕的地方,附近的.村民知道了都会担着米来加工,排上长长的队伍。

农村传统的打年糕有自己的一整套工具,包括打年糕用的大木槌、石臼,耐得住烧的灶台、蒸桶等,工具也比较多。打年糕按蒸计算,每蒸年糕用糯米20-25公斤之间。打年糕具体的步骤有八步,分别为淘米、轧粉、搂粉、上蒸、出蒸、打年糕、切年糕、点痣等。这八道工序看似简单,做起来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这里就为大家介绍几道工序,先说淘米吧,你会觉得这个很简单,不就是把米在水里洗干净吗?打年糕用的米可要讲究的多了,在洗之前先要用水浸上6、7分钟,之后再去洗干净。搂粉就是将粉搂均匀了,因为粉太干了会打不到一块去,太湿了会导致下一道工序上蒸时造成窜蒸,都要影响年糕的质量。上蒸呢,也不是把准备好的粉往蒸桶里一放就行了,而是要边蒸边把粉一层一层的撒下去。而打年糕打年糕,具体还在于一个“打”字上,这道工序要有三个人来完成,两个人各自抡一个大木槌“打”,还有一个就是要在石臼里撒上水,以防止年糕粘上了石臼。三个人要讲究配合,“打”年糕的人要准确握槌、抡槌,打年糕时两个人用的力度要均匀,而且要有节奏感,防止两个木槌“打架”,期间撒水的人瞅准时机把水撒进石臼。“打年糕”的过程中,还包含着裹蒸、翻蒸等动作。最后一道工序是点痣,红色代表红红火火,代表喜悦,中国人以红色为喜庆之色,所以红色在这里也成了不二之选,一直延续至今,所以也叫“点红”。经过这圆圆满满的八道工序后,年糕才算制成了。

要说这打年糕,真是件快乐的事。打年糕预示着丰收,希望来年更有好的收成。老幼妇孺,人人为之欢喜。所以,在以前,打年糕时,还有抢年糕头吃的习俗,那时候,是大家最为激动、最让人开心、快乐的时候。打年糕这一文化的传承,到现在,虽然没有将抢年糕头的戏传承下来,但是,在人们的辛勤劳动下,生活越来越好了,所以人们的笑靥之花开得也越来越盛了。时至今日,过年时,人们还是喜欢自己打年糕吃,不仅在于那份独有的味道,还在于那份丰收的喜悦。

打年糕作文 篇2

狂天是腊月廿四,爸爸说:“刚收到老家小队长的微信,明天打年糕。宝宝,你想不想去看看,你还没有见过呢!”看得出爸爸充满了期待,我就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我们驱车45分钟,从武康来到了爸爸的老家——新安镇城头村东兜组。一下车,就看见人们已经忙碌开了,爸爸拿出相机就一阵狂拍。我呢,面对老家人的招呼还有些羞涩。打年糕的地方安排在一处房屋前的空地上,尽管寒风刺骨,但似乎人们的热情更加高涨,我也细细地观察起来。

第一道工序是蒸粉。空地上,两座由砖头搭起来了灶头正不断地冒着白汽,负责烧火的老爷爷面色红润,跟烧得正旺的柴火非常般配。据说,这些柴火都是各家自己带来的。两位年轻一点的伯伯负责蒸粉,他们把由粳米和糯米碾成的米粉分批洒在一个特制的蒸笼里。这个蒸笼是竹编,呈圆锥形,上面铺着一层纱布,米粉就一层层地铺洒在上面。我凑过去想看看清楚,大伯说,“以前小孩子是不能看的。”“为什么?”我好奇地追问原因。大伯回答说:“怕小孩子看了蒸不熟。”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奇怪的风俗到底是什么原因。爸爸告诉我,蒸粉可是技术活,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一定要选对火候掌握地很好的人,爷爷以前就负责这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是打糕。米粉蒸熟后,一位伯伯把米粉团揉成一团,放在一个石臼里。忽然,他揪起一块“年糕”往我手里塞,说道:“‘雪糕’很好吃,那边还有白糖,去蘸蘸吃。”我尝了尝,雪糕松软香糯,味道还可以。接着,两位中年壮汉每人拿起一个石头锤子。这个石锤是圆盘形,直径大约25厘米,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工具。两位伯伯商量好各自击打的部位后,就抡起石锤开打了。他们高高举起,稳稳落下,你一锤,我一锤,发出“砰”“砰”的敲打声,旁边的人都注视着这个核心步骤,仿佛被这场景吸引定格了一般。大约20锤后,负责翻年糕的大伯又上场了,他把年糕从石臼里翻了个身,旁边另一位叔叔往年糕上洒水,新一轮的敲打有开始。大约这样3个回合后,年糕已经不再是松软的样子了,变得很有弹性,颜色也从原来的“雪白”变成了“玉色”。

第三道工序是切糕。打好的年糕被放在一块长方形的门板上,被一件很奇特的工具一分为二。这个工具其实就是一根稍粗的线,两端系着两根筷子,就是这个“筷子线刀”,一下子就把年糕分开了,留下了一道整齐的切口。6位叔叔阿姨齐上阵,分别将年糕揉成长条状,再盖上纱布,不断地抚平年糕的表面,不一会儿,两条圆润的年糕条就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时,“筷子线刀”又出场了,一个人把长条状的年糕切成宽10厘米左右的块状年糕,另一个人则快速地把小年糕放在一个铺了尼龙纸的竹匾里。

第四道工序是美糕。一位老婆婆将调好的“红汁”装在瓶子里,用筷子头微微蘸一下,再往年糕中央点一下,这样,每块年糕就都有一个红色的“胎记”了,就像小孩子眉心的“点红”一样。一位经验丰富的阿姨负责将年糕做成“猪头”和“元宝”,象征吉祥如意,财源广进。做好的年糕有专人送到每家每户。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老家的“打年糕”,虽然没有机器的快速,但靠人力的合作也形成了一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不仅生产嚼劲十足的土味年糕,还生产了快乐、和谐、热闹和十足的年味。明年,我们再去打年糕。

猜你喜欢1:打年糕作文550字

快过年了,为迎接新年的到来,爸爸带我和弟弟去老人院看打年糕。我一到那儿,人可真多。老人、大人、小孩都簇拥在一起。老人们坐在椅子上有说有聊,说的都是从前打年糕的事;大人们撸着袖子,好像随时准备上去露两手;小孩子们最兴奋了,他们对打年糕充满了好奇,蹦蹦跳跳地围在一起,别提多激动了。

我也凑近了仔细瞧。打年糕的第一步是蒸糯米。只见几位志愿者把糯米倒进缸里,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这放水很有讲究,放多了不行,放少了也不行。究竟放多少,全凭他们多年的经验。经过水的浸泡,一粒粒小糯米被凝聚在一起,像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胖子。接下来,就要把糯米倒进一个大蒸笼里蒸。人们的视线就转移了“阵地”,只见一个老人熟练地操作着。这时候桶里边还残留着一些调皮的糯米,懒洋洋地不想下到蒸笼里,他就一摇一晃地抖着桶,胖糯米们混合着“年味”,就这样跑进蒸笼里啦!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糯米就蒸好了。大伙把冒着香气的糯米倒进了一口大缸似的石臼里,准备打年糕了。只见爸爸把手放在水里沾一沾,然后拨了拨糯米团,旁边一个人拿起大锤一样的舂头朝石臼里的糯米使劲打去。然后爸爸的手再沾沾水,又拨一拨糯米团,重重的一锤又落在了糯米团身上。那个人打累了,就换爸爸这位大力士上场。“咚咚咚”,爸爸打得每一下都很有节奏。糯米变得越来越粘,也越来越难打,但是大家都非常卖力,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糯米终于被打蔫了,它已经变成了像面团一样的白团子了。大家把打好的糯米团搬到木板上。从糯米团上扯下一小块,把它按压在模具里,一条长长的热气腾腾的冒着香味的年糕就诞生了。

我们吃着又香又糯的年糕,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是大家一起劳动的成果,还因为吃年糕预示着大家“年年高”。

猜你喜欢2:年糕作文800字

年糕,客家人称之为甜粄。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有蒸甜粄的习俗。古时候就有“不蒸甜粄不过年,没有甜粄不成礼”的说法。

小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就把我交给外婆照看,这让我有机会领略外婆做甜粄的过程:到了腊月二十七,外婆就把早早准备好的糯米和粘米浸在水里。这糯米可不是一般的糯米,是外婆在当年晚稻中特意挑选的上好糯米。那浸泡的水,也不是普通的井水,是外婆专门去山里挑的山泉水。糯米泡软后,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就起来磨粉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可是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了。外婆把浸好的糯米捞起来提到石磨旁,把石磨洗干净后,就把米倒进石磨里。外婆在最前头推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跟在外婆的后面,使劲儿地推着,边推边催外婆:“快放米啦,快放米啦!”在石磨嘎吱嘎吱的转动声中,糯米磨成细腻的粉末。看着这辛苦努力的成果,外婆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米粉磨好后,外婆又把米粉放在粉筛上慢慢转圈,慢慢筛下细粉。粉筛好后,外婆把煮好的红糖水慢慢加入,边加入还要不停地搅拌,直到搅拌成浆状,再放置半小时。半小时过后,再把米浆倒入专门装甜粄浆的透明胶袋,用塑料绳系上,最后把装好的桨放入大锅里蒸四个小时。蒸好后,如果马上吃,那不是最美味的,因为它还是软的,不成形,切不成一块块的甜粄,真可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待它放置两三天后,方可切成片,蒸软吃,那才爽口滑腻呢。

甜粄角,我最喜欢吃了。它的外表特别光滑,吃起来不仅光滑而且有嚼劲。外婆每次切甜粄的时候,都不忘把光滑的那部分留给我。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年夜饭,外婆就把煎好的甜粄端上来。煎好的甜粄外焦里嫩,金黄金黄的颜色让人看了就特别有食欲。全家人细细品尝着外婆做的甜粄,又尝到了久违的味道,让漂泊的心安定下来。

就这样,每年我都和外婆一起磨粉,看外婆做甜粄,直到到外面去读书。每逢到了年底,我回到外婆家,外婆都会把香喷喷、外焦里软的甜粄放在我面前。我细细品尝着外婆做的甜粄,把它吃得干干净净。每次看着我吃完,外婆都很高兴。我愿年年吃到外婆的甜粄,看到外婆露出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