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2024/04/10读后感

微文呈现整理的教师寒假读书心得(精选26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

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

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2

这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一次个性的考试》,故事是这样的。

课堂上,正在进行一次数学考试,试卷上有200道口算题,小杰米拿到卷子,看见卷子的最上方有一行字:“请把卷子看完再作答。”他一看,很简单,30分钟就能做完,从文具盒里拿出钢笔,飞快地写好名字,动笔算了起来。

小杰米看见一个女孩和两个男孩已经交了卷,笑道:“又是三个交白卷的家伙。”教室里的人少了许多。只有小杰米和剩下的9人在算,忽然,小杰米看见199题下方有一行字:“本次考试不用解答,直接把名字和学号写了就行,不论你做的题是还是对,都扣一分。”

小杰米想举手问数学老师,但是其他的9个学生也东张西望,不明白怎样办。

小杰米想起试卷顶上的那句话,后悔极了。

从这个故事,我感受到世界在变,一切都在变,也许这样的.考试只但是是一个游戏,但在此刻,类似这样的事比比皆是。如果因循守旧按老一套的经验处世,而不理解新的游戏规则的话,往往很难行得通。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3

“有效学习”这一名词越来越多的成为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词。在阅读了《关于数学有效学习》这一篇文章,针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我收获颇丰。

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如今,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且厌学或学无收获,不能促进学生发展。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是传统教学将教学的天平沉在“教”这一边,而未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授权”。新课程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说,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建构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中学习者是主角,教师充当“脚手架”的作用,力求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一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多样化信息、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教学情景和问题,教师多元化的角色(引导者、协调者、激励者、反馈者),互帮互学的学习小组,能够自我控制并有良好学习意识的学习者等。可见,课堂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4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抛物线的焦点弦是解析几何的一个常见几何模型,我们要求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整理后共提出二十多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此外,还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开阔思路.如高一新教材中设置的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实验班老师都认真指导、精心组织,并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探索思考.

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我们常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本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异?

(2)你知道什么与本题有关的问题吗?如想出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

(3)能否找到一个解决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在教学中,我们用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如何寻求解题策略的方法.

通过解题回顾,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解题完毕后向学生发问:

(1)能检验你的结果吗?能说出你解题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吗?

(2)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得出结果?

(3)能否用这一结果或方法迁移到别的问题上去?

(4)能否把结果或方法加以推广?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自问自答的习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很大的.

对错误的解法作思考,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改正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三,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竭尽全力,寻找漏洞,构造反例,调整策略,即学生必须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才能达到纠错的目的,因而其过程本身是独立性很强的思考活动。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5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抛物线的焦点弦是解析几何的一个常见几何模型,我们要求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整理后共提出二十多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此外,还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开阔思路.如高一新教材中设置的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实验班老师都认真指导、精心组织,并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探索思考.

根据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我们常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本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差异?

(2)你知道什么与本题有关的问题吗?如想出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更一般的问题?一个类似的问题?

(3)能否找到一个解决计划并实施这一计划?在教学中,我们用这些问题向学生发问,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因而不少学生也逐步学会了如何寻求解题策略的方法.

通过解题回顾,可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使思维不断走向深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如解题完毕后向学生发问:

(1)能检验你的结果吗?能说出你解题过程中走过的弯路吗?

(2)能否用其他的方法得出结果?

(3)能否用这一结果或方法迁移到别的问题上去?

(4)能否把结果或方法加以推广?学生一旦养成这种自问自答的习惯,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无疑是很大的`.

对错误的解法作思考,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改正的依据,而且有着更深层的作用:其一,它是正确思路得以产生的“母机”,错误根源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正确认识的产生,导致正确思路的出现;其二,对各种可能思路的研究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可使解题方法不断优化,在培养发散思维的同时,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其三,在纠错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竭尽全力,寻找漏洞,构造反例,调整策略,即学生必须经历复杂的心理变化,才能达到纠错的目的,因而其过程本身是独立性很强的思考活动。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6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新课标》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合作学习”“语言表达”等具体要求。可见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思维方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学会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认真落实,既要把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互相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又要尊重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在教学中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那么怎样处理呢?我认为:

一、正确认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现行课标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方法。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学习方式,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它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目前,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 独立思考是指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该说,人类任何知识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独立学习,从外化于学习者而独立存在的知识经验内化为个人精神世界的财富,个体的习得、领悟、思考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学习并无优劣之分,只是现代社会重视人与人的交往与合作,注重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所以强调合作学习。其实,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为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强求一律。相反地,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我们应注意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对于习惯与人交流的学生,我们则应引导他们经常进行独立思考,使两类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健全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司其职,两者不可偏废

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有其功能,两种学习方式不可偏废,切勿提倡一种而去否定另一种,只有这样才能构造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了解和借鉴他人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在争论中启发,不仅能充分表现自我,而且还能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彼此兼容互补,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积极操作、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有效。如果经过个体思考可以习得、领悟的知识、技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体悟的情感、价值观,可以完全独立解决的问题,就应该依靠个人能力解决。独立思考将永远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独立思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它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十分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不能否认学会独立思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三、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思考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思考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和应用。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只让学生采取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灵活选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给予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2、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而且还能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对于那些不属于探索性的内容,采用合作学习就不合适。

3、根据一节课中的不同环节,选择学习方式

从学生个体参与探索的心理视角分析,独立探索有利于全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并在探索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使主体参与具有广泛性。合作学习有利于思维的互补,使探究解决的问题更全面。但由于学生个体学习习惯、基础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可能成为事实上的“旁观者”。因此,当问题的思维力度不太大,学生可以“跳一跳”可摘到果子时,按先独立后合作的流程进行;对于思维要求高的问题,可采用先合作后独立的方式进行。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有其功能,两种学习方式不可偏废,切勿提倡一种而去否定另一种,从而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7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8

《小学英语教学法》一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其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的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的教与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小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小学英语教学法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不是会讲英语的人就能教好英语。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必须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歌谣,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简笔画,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用笔简练,形象简洁,应用简便。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也是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语歌曲的方法把儿童引入英语的广阔殿堂,无疑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发学习下去。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等。

我们可以从各类儿童英语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旋律较熟,唱词简单适合的歌曲等。当然还可以自己在学生很熟悉的旋律中配上当堂学习的主要句行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英语教学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以后,在课余时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的书籍。更好的帮助自己搞好英语教学工作。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9

喜欢上苏轼,是已经很久的事情,读着他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似乎能穿越时光,看到那驻足于在山头蓦然回首满脸释然的明星。

这个寒假很长,宅在家,真的有点闷。翻开这本囤积已久的《苏东坡传》,仿若走入另一个世界,跟随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一起见识苏轼的一生。林语堂先生对苏轼的评价是极高的,“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在他笔下的苏轼,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是浪漫的月下漫步者......

不凡之人坎坷的一生,也许起起落落才铸奇才。

虽然历朝天子对苏轼有敬慕之心,还总能得到历朝皇后的荫庇,在受审时,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后来又是英宗的皇后拔擢他,但苏轼还是屡遭贬官,甚至逮捕,忍辱而活。

他被贬到黄州,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明明是被监视的流浪汉的日子,却被苏轼过成了农夫的闲云野鹤的生活,这种完全松弛,精神的'安然自在,他所写的随笔杂记,成了我们最为喜爱的作品——四篇绝世妙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前、后篇)《记承天诗夜游》。

儋州在当时被视为海外,不宜居住之地,苏轼流放到这里,冬天没有大米吃,只能吃芋头喝白水当做饭食。“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真的是不屈不挠,真达观,这样的状况下都不会让他失去人性的快乐。

能看淡人生不如意,总能找到生活中的幸福,似乎是苏轼与生俱来的能力,来自心底的达观和释然。可能正因为这些刚行走于云端,又跌落到谷底的特别遭遇,才能让这位旷世才子有了丰厚的生活体味,迸发人生的思考,恣肆洒脱的性情才有了看似随性实则不向生活低头的倔强。

不管他身处何地,何种境遇,总能把稍瞬即逝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流传后世,丰裕我们的生活。

走近苏轼,见识他的真性情。

真。为百姓干实事。苏轼在杭州主政时期,杭州城有五十万人,却没有一家公立医院,他从公款里拨出两千缗,自己捐出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建了一家公立医院。这个“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他还关心杭州居民的用水问题,疏通杭州城的运河淤泥等,向专家请教,测量运河高度,拟好计划,以防淤泥沉淀,保持运河地区的清洁。刚一结束杭州城的输水管和六个水库工程,就立即着手整理西湖,用淤泥建长堤,疏浚西湖,增加湖面的美丽,缩短往返距离。

的确,细数苏轼为官时为人民办的实事,能感受到他单枪匹马只身奋斗的真诚,只可惜施展才华的时日不多,刚伸展出拳脚,就被政敌踢出局。

善。苏东坡对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里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饥荒出现,屡次向朝廷报告,而救百姓于饥饿竟成为政客打击他、使之失势的题目。他的善,生不逢时。

在他的诗中,能把人民的心情反映得很充分,明明朗朗笑声的歌,能听出蕴含的怒吼和叹息;在潺潺的水声之外,能听到农村老妪的悲叹声;在鹭鸶的鸣声之外,又能听见监狱中的呻吟声。

朋友圈太强大,跟随苏轼拜访了一圈宋代名人。

在苏轼的年代,他本身就是一位跨界大明星,政界、诗词界、散文界、书画界赫赫有名,他的朋友、粉丝,上至历届皇帝皇后,下至平民百姓,对他的才情钦佩不已。

据说皇帝在用膳时,停著点头微笑称赞,旁人说一定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有次,苏东坡给皇帝上了谢表,皇帝向四周一看,对群臣说:“苏轼真是天才。”

苏东坡自幼年倾慕吴道子,被贬黄州,倾其全部时间致力于绘画,后来返回京城,他的诗画朋友就在京师聚集,与米芾、李公麟、黄庭坚、苏子由、秦观、张耒等作诗、作画、笑谑。

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与和尚参寥同游庐山数日,竟然可以在数百和尚之中引发轰动,大家争相传言:“苏东坡来了。”

在书中,还看到王安石、司马光、程颐等大人物,读着,仿若置身于宋朝瞬息万变的朝政中,跟随政变潮流起起落落。

君王欣赏他却不重用他;他游历、贬谪到各地,均有朋友陪伴他;妻妾儿女爱他敬他,弟弟子由一家和他共进退;政敌章惇等恨不能踩死他……苏轼跌宕起伏的一生,是真实的人物传记,却在恍惚间误读成一部励志的人物小说,这大概就是不凡之大家的非凡人生吧!

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在追随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读着他,崇拜着他,仰望着他,去尝试着读懂他留给后世的思想、人生的智慧、性情中的达观。也许,他在用人生演绎“也无风雨也无晴”。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0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1

1、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滴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2、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自学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在教师引导下自学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借鉴课本想法撞击思维火花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最后独立学习是基础,合作才能开展。

合作学习

强调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并不是否定合作、交流、对话的学习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需要合作者有平等交流的能力和基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是高水平有效力合作的基础,是在合作中人人都可以有不同收获的起点。如果合作的个体没有形成自己的基本认识、没有自己的问题、没有基本的可以交流的观点,合作就可能流于形式或只是低层次的交流,缺乏合作者之间智力的交锋带来的相互提高。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观在强调个人“个性化和创造性地占有”人类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强调合作交流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是相互依存的,合作共处是社会和人生和谐的必需。许多问题并不是个体头脑中的第一闪念就可以自动解决的,为了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就需要多向合作和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这样的品质:讨论、倾听、答问是合作学习;争辩、交际、对话是合作学习;策划、主持、协调、评价也是合作学习。合作的主体和客体是变换的,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合作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共同解疑、共享成果、促进思维。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学习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应用。合作是另一个性化学习的起点,独立学习──生成问题──合作交流──获得结论或形成──新的问题──独立思考──融入自我智慧库。独立学习和合作交流交互作用,使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呈螺旋上升。合作学习应该是1+12的学习方式。

我的感想

现在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努力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库藏。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我们的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是很高的,他们欢迎百科全书式的教师。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学生会非常失望的。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博览群书,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内需。因此,终身学习的观念永立在心头。

教育者首先应当是思想者,教师如果不能成为思想者,或者不想成为思想者,他就丧失了成为知识分子的资格,他也就不可能有所发现,同样,他的教学行为也就不可能具有创造性。在这种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也会认为自己的思维没有价值,教育因此也就是低效甚或是无用的,学校只会培养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古今真正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知识分子,无一不具备怀疑和批判精神。“勤读多思”,才是学习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我想我还没有准备好真正成为一名学习型的教师,但是我一定以这个为目标努力让自己适应时代的要求,转变自己。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2

寒假是孩子们期盼的,作为老师的我也同样,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但是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愉快的寒假让自己有点困扰。作为青年教师自己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学校也为老师们着想,要求我们假期好好读一本书,品一碗心灵鸡汤,在愉快的假期里也能成长。

我也挑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幸福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师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师,循循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梦想,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育是教师的生命,因而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教育教学的工作。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学生的道德成长,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同时也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研究、善好的学校生活。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容易得到实现,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调皮的学生开始懂事、听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在比赛活动现场,学生一起呐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对于教师,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也不是很难,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自己的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3

叶圣陶先生是思想博大精深,在文化教育界独领76年的风骚,既体现文化巨子——教育家叶圣陶的教育个性,又体现宽广的时代教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怀着对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心,再次翻开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教育文集》,跃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鲜灵的故事,通过一篇篇文章,我看到了作者那大海般宽容的胸怀,那天地般博大的爱。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或是不自觉地怠慢,冷落学生,教学形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灌输式。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当下也有相当多的糊涂和错误观念。有人认为讲得越多越好,管得越细越好。而新课程则强调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因此,把教学定位为交往,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与此相适应,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既注重师生间的交往,也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

在《叶圣陶教育文集》这本书中,叶老不仅对语文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还对教育上的众多问题作了深切详明的阐述,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叶老先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文中常常提到“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知识,乃是教学生学”;“ 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先生通过这些言论,苦口婆心地告诉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要做到为了不教而教。其实,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境界。

对学生光有爱还不够,还要给他们充分的信任,信任有时会创造奇迹。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使教育过程生动活泼、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的关系才能空前融洽,让我们像叶圣陶一样用审美的眼光去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对待学生“不要教训,要劝说;不要灌输,要启发;不要以教育者自居”,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了,使每朵思维的火花燃起来了,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教育氛围,让课堂成为民主、宽松的港湾,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4

喜欢上苏轼,是已经很久的事情,读着他的《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似乎能穿越时光,看到那驻足于在山头蓦然回首满脸释然的明星。

这个寒假很长,宅在家,真的有点闷。翻开这本囤积已久的《苏东坡传》,仿若走入另一个世界,跟随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一起见识苏轼的一生。林语堂先生对苏轼的评价是极高的,“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在他笔下的苏轼,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是浪漫的月下漫步者......

不凡之人坎坷的一生,也许起起落落才铸奇才。

虽然历朝天子对苏轼有敬慕之心,还总能得到历朝皇后的荫庇,在受审时,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的命,后来又是英宗的皇后拔擢他,但苏轼还是屡遭贬官,甚至逮捕,忍辱而活。

他被贬到黄州,在农舍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两处住,每天两处往返,明明是被监视的流浪汉的日子,却被苏轼过成了农夫的闲云野鹤的生活,这种完全松弛,精神的安然自在,他所写的随笔杂记,成了我们最为喜爱的.作品——四篇绝世妙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前、后篇)《记承天诗夜游》。

儋州在当时被视为海外,不宜居住之地,苏轼流放到这里,冬天没有大米吃,只能吃芋头喝白水当做饭食。“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真的是不屈不挠,真达观,这样的状况下都不会让他失去人性的快乐。

能看淡人生不如意,总能找到生活中的幸福,似乎是苏轼与生俱来的能力,来自心底的达观和释然。可能正因为这些刚行走于云端,又跌落到谷底的特别遭遇,才能让这位旷世才子有了丰厚的生活体味,迸发人生的思考,恣肆洒脱的性情才有了看似随性实则不向生活低头的倔强。

不管他身处何地,何种境遇,总能把稍瞬即逝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流传后世,丰裕我们的生活。

走近苏轼,见识他的真性情。

真。为百姓干实事。苏轼在杭州主政时期,杭州城有五十万人,却没有一家公立医院,他从公款里拨出两千缗,自己捐出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城中心建了一家公立医院。这个“安乐坊”是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他还关心杭州居民的用水问题,疏通杭州城的运河淤泥等,向专家请教,测量运河高度,拟好计划,以防淤泥沉淀,保持运河地区的清洁。刚一结束杭州城的输水管和六个水库工程,就立即着手整理西湖,用淤泥建长堤,疏浚西湖,增加湖面的美丽,缩短往返距离。

的确,细数苏轼为官时为人民办的实事,能感受到他单枪匹马只身奋斗的真诚,只可惜施展才华的时日不多,刚伸展出拳脚,就被政敌踢出局。

善。苏东坡对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里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饥荒出现,屡次向朝廷报告,而救百姓于饥饿竟成为政客打击他、使之失势的题目。他的善,生不逢时。

在他的诗中,能把人民的心情反映得很充分,明明朗朗笑声的歌,能听出蕴含的怒吼和叹息;在潺潺的水声之外,能听到农村老妪的悲叹声;在鹭鸶的鸣声之外,又能听见监狱中的呻吟声。

朋友圈太强大,跟随苏轼拜访了一圈宋代名人。

在苏轼的年代,他本身就是一位跨界大明星,政界、诗词界、散文界、书画界赫赫有名,他的朋友、粉丝,上至历届皇帝皇后,下至平民百姓,对他的才情钦佩不已。

据说皇帝在用膳时,停著点头微笑称赞,旁人说一定是在读苏东坡的文章。有次,苏东坡给皇帝上了谢表,皇帝向四周一看,对群臣说:“苏轼真是天才。”

苏东坡自幼年倾慕吴道子,被贬黄州,倾其全部时间致力于绘画,后来返回京城,他的诗画朋友就在京师聚集,与米芾、李公麟、黄庭坚、苏子由、秦观、张耒等作诗、作画、笑谑。

走到哪里,都自带光环。与和尚参寥同游庐山数日,竟然可以在数百和尚之中引发轰动,大家争相传言:“苏东坡来了。”

在书中,还看到王安石、司马光、程颐等大人物,读着,仿若置身于宋朝瞬息万变的朝政中,跟随政变潮流起起落落。

君王欣赏他却不重用他;他游历、贬谪到各地,均有朋友陪伴他;妻妾儿女爱他敬他,弟弟子由一家和他共进退;政敌章惇等恨不能踩死他……苏轼跌宕起伏的一生,是真实的人物传记,却在恍惚间误读成一部励志的人物小说,这大概就是不凡之大家的非凡人生吧!

在读《苏东坡传》时,我们在追随一个具有伟大思想、伟大心灵的伟人生活,读着他,崇拜着他,仰望着他,去尝试着读懂他留给后世的思想、人生的智慧、性情中的达观。也许,他在用人生演绎“也无风雨也无晴”。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5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席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6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虽然我无法做到这位先生的如此坦诚,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学生了。两个学生同时犯了错误,有时,我会凭我直觉判断,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评那个我心目中的差生。却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学生在暗自垂泪,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我不再是个好老师。宽容和尊重学生,“只要你们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我绝不会责怪你们”,这是安利柯的先生们给的我另一个启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学生,我们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只要目的达到,又何必在意学生是否接受了惩罚。

总之,爱的教育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人,爱给人力量,给人温馨,也给人美丽的心灵和情感。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书中给我的启示是,做一个温柔的严师,用充满爱意的语言来严格要求我们的学生。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及感悟 五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由此可见,读书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像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一样。读书是为灵魂寻找的镜子,我们必须用心去领会书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读书给了我知识,读书给了我乐趣,读书更给了我力量。读书,让我知道什么是酸?什么是甜?什么是苦?什么是辣?读书让我知道了怎么为人处事,读书给了我的东西就是,“知识,它丰富了我的大脑,增长我的见识。”

书,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所以我们要像海绵吸水那样,吸收着知识的点点滴滴。在学校的号召下我阅读了由宿春礼先生主编的《思路决定出路一书》。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一生中我们拥有许多选择的机遇,关键在于你的头脑中是否形成了正确的思路,并决心为之付出与奋斗。多一个思路多一种出路。概述生动而鲜明地诠释了人生的处世与生活智慧。主要从展示秀的自我,把握人生的关键点,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做人与处世的智慧以及有梦想才会有奇迹等诸多方面将生活的智慧授予我们。

海伦·凯勒曾说,“当一扇门关闭的时候,另一扇门就会打开。然而我们太多时候总是遗憾地盯着那扇已经关闭了的门,从而对那道为我们敞开的门视而不见。”生活从来不会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时常会遇到令人棘手的问题。面对烦恼,面对问题,我们应有直面的勇气,更应有科学的克服方法与思路。缺乏经验与阅历的我们更需以该书为指导,让其成为打开我们心扉的金钥匙。《思路决定出路》一书教会了我如何在工作中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教会了我如何把握人生的十字路口,谱写美好而绚丽的人生华章;教会了我如何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看世界。本书以生动鲜活温馨感人的小故事将生活中的哲理与智慧向我们娓娓道来。其中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以下这则故事:

读小学的时候每天要经过一条国道。路两侧总是有货车上落下的焦炭块儿。我随手捡一些,带回家给母亲好炉子用。那东西燃劲儿大,能节省不少煤,因此,母亲夸奖过我几次。有一天,为了博得赞赏,我趁放学时在路上奔波到天黑,整整捡了一书包焦炭。回到家,将辉煌战果献给母亲,她却没了往日的快乐,沉着脸问:“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当然没做完,”我很扫兴地咕哝着。母亲说:“顺手带些焦炭回来,没错;专门去捡它,那不是你的事。我不是要看你带回多少焦炭,而是要看你带回多少学问。”读高中时,我迷上了“文学”,整天谋划写作,心思不在学业上,成绩很差。虽然我内心为此很恐惧,但总幻想着一鸣惊人,然后躲过高考,被大学破格录取。终于有一天我的文章见报了。我兴冲冲奔回家,送给母亲看,她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你损失的,比得到的.要多得多。”

大学泡汤了。我当兵到了部队。在一次小型军事演习中,我所在的连队以50%的“伤亡”打败了“敌军。全连官兵欢呼雀跃!但当天晚上的总结会上,首长否定了我们,他指出:在真实的战场上,你们在胜利后的两个小时内,就面临全军覆没。第一,你们的兵力已经难以应付敌人的后援;第二,非常严重的是你们在胜利后就昏了头,居然没有一鼓作气及时占领某战略制高点。

这则小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很多时候,我们在为自己的“成功”而自得时,事情却渐渐露出其尴尬的一面。衡量成功,不仅要看得到了什么,更要看自己为此失去什么。如此道理在教育中也能得到深刻的验证。一些老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与成绩,教学手段缺乏科学性,忽视学生的素质与德育教育。更有甚的为让学生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虽然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可能会有所提高但这同时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学生中许多走向社会后缺乏能力,难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于此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德育被忽视,许多人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不遵循社会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对社会的危害自然可想而知了。

表面看来的成功,实在是充满沉重代价的。

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很少停下来思考,很多事情都是想当然地去做,往往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便捷的,忽略了怎么做才是最有果的,忽略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有做一个真实的自己,运用我们心灵的力量,开发我们的潜能,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才有光明的道路。

比大陆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思路。换一种想法,会换一种心情;多一个思路,会多一种出路。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7

寒假里学校组织了教师学习培训活动,通过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我的感触很多。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为促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小学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而制定的。其基本理念主要有四点,学习后深有体会。

1、"学生为本"。此理念让我们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时时处处以人为本,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小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小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小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小学生。

2、"师德为先"。 记得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师表就是指教师的道德行为和意志品质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和典范。学习并贯彻标准精神已不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即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学校是培养教育下一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阵地,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及神圣使命。

3、"能力为重"。作为教师在使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还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各项研修活动,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构建现代课堂,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我们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

4、"终身学习"。要教育好下一代,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肩上的任务是沉甸甸的。它不光是对我们的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规范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也为我们专业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我们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还要学习先进的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仅在用学识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因此,用实际行动诠释《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是每一位合格教师必须做到的!我们教师要能够做到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从思想到作风,从心灵到外表,从言行到举止,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的表率。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一定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用爱心育人,师德塑人,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深化素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8

从学生学习的五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抓起,把独立思考放在较为突出的位置。以预习为例要求学生改浏览型为思考型,使预习成为有意义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再在课上作相互交流和提炼总结。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地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与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是游离于获得和运用知识这个过程之外,而是贯穿、渗透在这个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只告诉学生结论,而要让学生了解得出结论的过程和方法,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相互联系。通过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学会正确地思考,逐步构建起思想方法的体系,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作准备。以“复数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为例,随着学生在课上的讨论不断深入,师生共同构建起复数概念的知识结构,并在此解决的过程中,提炼出一些思想方法。

教师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否则,看似讲透,实则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观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无法形成,因此,教学过程中,对于最基本、最主干的东西要讲清,以利于知识迁移;而对于一些扩展性问题、简单的推导和论证、前后知识对比以及区别和联系,对知识和方法的归纳、总结等,可以给学生留出余地,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

以“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举例”的教学为例,我们的侧重点放在了问题结论的探求上,而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应用功能的理解。

推迟判断是奥斯本智力激励法的一个原则,该原则的要点是限制在畅想和讨论问题阶段,不宜过早地作出判断和批评,要营造宽松的氛围,使讨论者在心理上具有安全感和自由感,不断诱发创造设想,最终使思维走向灵活、深刻和全面。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19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新课标》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提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合作学习”“语言表达”等具体要求。可见新课改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要根据自身的思维方式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还要学会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认真落实,既要把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互相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过程性目标,又要尊重学生,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在教学中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那么怎样处理呢?我认为:

一、正确认识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现行课标所提倡的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方法。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的学习方式,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它是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的。目前,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型等几种类型。 独立思考是指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种学习方式。应该说,人类任何知识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独立学习,从外化于学习者而独立存在的知识经验内化为个人精神世界的财富,个体的习得、领悟、思考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学习并无优劣之分,只是现代社会重视人与人的交往与合作,注重培养人的合作意识与能力,所以强调合作学习。其实,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这两种认知风格并不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为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强求一律。相反地,对于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我们应注意鼓励他们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合作;而对于习惯与人交流的学生,我们则应引导他们经常进行独立思考,使两类学生的个性得以更健全的发展。

二、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司其职,两者不可偏废

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有其功能,两种学习方式不可偏废,切勿提倡一种而去否定另一种,只有这样才能构造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团结合作、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表达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看法,了解和借鉴他人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在争论中启发,不仅能充分表现自我,而且还能在与他人相处中学会接受他人、欣赏他人、彼此兼容互补,相得益彰。最终达到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的目的。

知识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要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积极操作、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可能有效。如果经过个体思考可以习得、领悟的知识、技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可以体悟的情感、价值观,可以完全独立解决的问题,就应该依靠个人能力解决。独立思考将永远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学会独立思考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它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十分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不能否认学会独立思考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三、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思考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思考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和应用。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取恰当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只让学生采取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必定会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灵活选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给予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

2、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给予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而且还能切实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对于那些不属于探索性的内容,采用合作学习就不合适。

3、根据一节课中的不同环节,选择学习方式

从学生个体参与探索的心理视角分析,独立探索有利于全体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并在探索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使主体参与具有广泛性。合作学习有利于思维的互补,使探究解决的问题更全面。但由于学生个体学习习惯、基础的差异,一部分学生可能成为事实上的“旁观者”。因此,当问题的思维力度不太大,学生可以“跳一跳”可摘到果子时,按先独立后合作的流程进行;对于思维要求高的问题,可采用先合作后独立的方式进行。

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各有其功能,两种学习方式不可偏废,切勿提倡一种而去否定另一种,从而选择合理有效的学习方式,处理好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20

今年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这个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

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

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

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

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

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

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使学生对我敬而远之,师生之间缺乏代沟。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大。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21

寒假是孩子们期盼的,作为老师的我也同样,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但是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愉快的寒假让自己有点困扰。作为青年教师自己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学校也为老师们着想,要求我们假期好好读一本书,品一碗心灵鸡汤,在愉快的假期里也能成长。

我也挑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幸福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师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师,循循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梦想,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育是教师的生命,因而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教育教学的工作。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学生的道德成长,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同时也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研究、善好的学校生活。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容易得到实现,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调皮的学生开始懂事、听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在比赛活动现场,学生一起呐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对于教师,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也不是很难,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自己的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22

一、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理论中,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学生为各自的目标奋斗,同学间是竞争,缺少互动。而新教改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英语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教师观、学生观。新课改呼唤着教师解色重新定位。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时候,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教师热情的`帮助、鼓励、指导,这时教师由课堂上的上帝转换为激励者、指导者。由leader转变为learner,因此,在新课改理念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由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转换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

二、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课堂小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的多种能力。课前:考虑到学生的座次,以及各科老师早已规定好的小组等多种因素,按照英语学习能力,重新选出了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组员课堂开展小组活动,组长再进行二次分工,分别负责检查各项学习任务:前置性作业的检查,单词记忆的检查等。课中:小组交流前置性作业时,指定组长负责检查,大家互补知识的同时监督分数记载。在单词教学中:组长领读、小组学习、汇报单词的读音、拼写以及造句。阅读教学:自我检查、小组学习(读、翻译、找知识点)、汇报、复述),课后评价:统一的小组评价本,统一的加分方式,统一的表彰方式。加强对个人的评价。

三、小组学习中的加分细则

1、前置性作业。每完成一项分别按优良不合格记分3分、2分,奖励分:教师抽查组员全部完成每人另外奖励2分。

2、课堂发言。积极回答问题,每周至少举手一次。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次+1分。

3、课堂展示。单词类展示一次+1分,造句展示一次+2分,写作作文展示一次+3分,全员参与每人奖励1分。

4、纪律。说话、睡觉等违纪行为一人次—1分,同时小组-1分。

5、书写作业。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一次—1分,认真书写每次+2分。小组内成员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并且书写认真的小组,另外奖励每人+2分。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不足

1、实行之初,存在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现象。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其表现形或是在某些课堂上仍是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3、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4、在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中,有时因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体,造成内耗,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在我们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收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比如:哪些内容、更适合于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每个人的分工如何确定?怎样才能高效有序地组织合作学习?在注重“人人进步”的同时怎样培养优秀生的综合能力?我们还应针对这种现象,单独把每组中不太愿发言的同学找来,多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多表扬他们,如果这种现象能得到好转,我们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23

《小学英语教学法》一书中指出,小学生学习外语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勇于开口等特点和优越条件,对今后进一步学好英语,培养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将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应该放在其语言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单纯的语言知识上,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获得英语的一些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学习一定量的词汇,接触一定量的日常交际用语,从而具有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初步交际能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搞好英语的教与学活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小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直观性,实践性使小学生爱学,会学,主动学。小学英语教学法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不是会讲英语的人就能教好英语。我们不仅要具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必须学习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歌谣,充满童趣,合辙压韵,琅琅上口,迎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与口味。简笔画,一种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直观教学手段,它运用最简单的线条和平面形概括地勾画出物象的主要特征,用笔简练,形象简洁,应用简便。它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并能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果。运用歌曲和音乐学习语言也是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用教唱英语歌曲的方法把儿童引入英语的.广阔殿堂,无疑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它具有以下作用:激发学习下去。提高学习效益。完善学习品质。充实文化知识等。

我们可以从各类儿童英语教科书中选择一些旋律较熟,唱词简单适合的歌曲等。当然还可以自己在学生很熟悉的旋律中配上当堂学习的主要句行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英语教学又有了许多新的想法。以后,在课余时间应该多读一些专业的书籍。更好的帮助自己搞好英语教学工作。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24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向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对自我帮忙十分大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比较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刚踏上教学之路,为了走好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在网上搜集知识,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经过《小学数学教师》获得了,所以,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书中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所以,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我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向坚信多读一些好书,必须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数学教师》也必须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25

寒假是孩子们期盼的,作为老师的我也同样,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但是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愉快的寒假让自己有点困扰。作为青年教师自己有许多需要学习的东西,学校也为老师们着想,要求我们假期好好读一本书,品一碗心灵鸡汤,在愉快的假期里也能成长。

我也挑了自己喜欢的一本书: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幸福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师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师,循循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梦想,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育是教师的生命,因而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教育教学的工作。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学生的道德成长,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同时也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研究、善好的学校生活。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容易得到实现,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调皮的学生开始懂事、听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在比赛活动现场,学生一起呐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对于教师,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在的平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也不是很难,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自己的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教师寒假读书心得 篇26

寒假走进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反思语文教师的素养。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踏过教学的脚印,回眸,却发现,当一切的西方“后现代”改革渲染我们的课堂时,蓦然,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成了我们应对的高山。

对于语文老师而言,专业素养意味着什么呢?

我以为,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化身”。那里的“语文”应是“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语文的方式,不仅仅仅指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更是指用语文的方式来思考、来感悟、来表达,叙事、隐喻、抒情、对话,乃至一声问候、一句评价。那课堂上的分分秒秒,语文老师不仅仅仅属于自己,他就应当成为语文。是否还能够这样说,如果以前我们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们这天应说“我是用语文教人的”。若爬过这座山,到达这境界,语文教师的素养务必提高。

有人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干瘪,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职责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多,自我感觉良好,反思潜力低下。情趣不多、教学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君不见,语文教学的原点不在上课的老师形象怎样的迷人、课件怎样的`精彩,甚至也不完全靠教案的设计多么精彩、教学布局怎样的巧妙,以上这些都能够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然而,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依我看,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潜力来引导帮忙学生完成,而前者却是前提。

在xx,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我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这或许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于是,每一位立志“用语文教人的”语文教师,是否就应当以一颗为师者应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专业素养?专心行走于课堂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直接体现自身专业素养的方式莫过于在课堂上的行走。一名语文老师是否至少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够有勇气行走于语文的课堂: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从这些年来的成长经验中提炼、总结而成的,在此基础上,才能谈素养的蕴藉和提高。我要求xx的语文教师,就从这些最基本的素质谈起,我们的学生从xx毕业时也努力要做到这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