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总结范文 > 正文

关爱工作总结

2024/12/12总结范文

微文呈现整理的关爱工作总结(精选10篇),汇集精品范文供参考,请您欣赏。

关爱工作总结 篇1

耿城中心学校位于黄山北大门,地处城乡结合部,95%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在校学生数近千人,留守儿童总在15%左右。从2004年开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校高度重视的话题。2010年留守儿童教育纳入民生工程,学校建立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了领导组和工作组。学校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弥补他们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心灵留住一片阳光。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建立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替家长”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本学年,全校就有70位教师家访350多次,与90多位“代理家长”进行了访谈。

二、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大集体,学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深入开展“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采取三对一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团队主题活动中感受集体温暖,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10年,少先队组织留守学生事迹报告会、“我和妈妈说说心里话”写信活动,吸引了全校60多位留守学生参与。每月,各少先队中队都组织有留守学生参与的给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大环境中受教育,有感悟。今年,学校还将进一步开展少年儿童雏鹰争章活动,有序组织留守儿童培养自强不息、发奋学习的意识。

三、积极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暑假期间,农村留守儿童基本脱离了学校、老师的有效监管,亲情上缺乏沟通、生活上缺乏照顾、行为上缺乏管教的"三缺"问题更加突出。我校教师采取下村蹲点、上门服务等方式点对点地为留守儿童进行作业和生活辅导。2007年暑假,我校两次安排30多名业务骨干分头前往全镇5个村小学所在地驻点辅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对60位留守学生学业和心理状态重点给予辅导。科目涉及文、数学、英语、心理教育等。每年开学前,学校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开展留守儿童慰问行动,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五、认真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开设有意义的群体性活动,为“留守孩子”的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之家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是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给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并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定期安排集体活动,诸如读书、下棋、打球、说故事等,在管理员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多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找到快乐,找到进步。除了日常活动,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组还在留守儿童之家每月安排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有心理辅导讲座,法制教育报告会、留守儿童读书节等。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项目。我校是黄山区体育运动项目传统校,学校的文化体育十分丰富,学校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各项读书演讲比赛、科普活动都为“留守儿童”留足了展示的空间,留下了他们欢快、矫健、活泼的身影。新成立的好少年鼓乐队队员大部分都是“留守学生”。特别是在区老干局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少年男子门球队,挑选的10名队员中有6位是“留守学生”,球场上球员们个个神采奕奕,稳健专注。通过活动,许多“留守学生”的性格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他们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热爱集体、关心体贴同学,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充分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

两年来,学校邀请镇妇联、区关工委领导共开设留守学生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三期。将爷爷奶奶们等“代理家长”请进学校,依托“家长学校”这个载体,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专家,同“代理家长”面对面地访谈,了解“代理家长”在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现象与问题,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帮助留守学生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要求家长逢年过节应尽量回家看望孩子,增进亲情。暑期若有条件,一定要安排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陪工”,加强了解,培养感情。每个星期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沟通、交流、解决孩子的情感需求。共同处理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的焦点问题。

七、开展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08年,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乡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研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坚持长期和阶段性转变学校现有留守儿童现状。目前在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以上教育和管理活动,我校留守学生在校表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好转,校园学习风气也日渐浓厚。今年暑期,学校集中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学校是这个链条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一环,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学校教育工作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大手牵小手,共筑一片蓝天。

关爱工作总结 篇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关爱空巢老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出现在空巢老人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对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0xx年7月7日下午,为了体现社区对空巢老人的关怀,五通社区妇联、五通社区团支部组织辖区内的共青团员志愿者在春节上门看望了空巢老人龙叔叔。共青团员们为老人送上了鲜花与节日祝福,还购买了多种水果送给龙叔叔,陪老人聊天,捧着孩子们送来的祝福,老人喜笑颜开。随后大家争着帮忙做家务,龙叔叔看到天气这么冷非常舍不得让志愿者打扫卫生,可是志愿者们依然坚持要把龙叔叔家打扫干净,让老人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孩子们的爱心让老人感觉很温暖,使老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整个下午,屋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子女分居的空巢老人逐年增多,空巢老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感情上得到慰藉,弘扬关爱老人、尊敬老人的文明风尚,为政府分忧解难,是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社区会尽一切努力将关爱老人活动发扬光大让老人们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爱,安享幸福晚年。

关爱工作总结 篇3

按照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的通知》及县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人口计生委创建幸福家庭活动试点工作会议精神,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幸福,结合我想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在全乡范围内开展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大由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我乡流动人口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乡里成立了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组长由乡人民政府乡长担任,副组长有分管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政府办、教育、公安派出所、卫生、民政、计生办、村计划生育专干等部门有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对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的领导,精心组织,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要把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与关爱女孩行动、创建幸福家庭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和创新关爱行动的新途径,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二、深刻认识关爱留守儿童的重大意义

留守儿童问题是在我国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并将延续相当长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关爱留守儿童,立足于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现实困难和后顾之忧,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乡作为劳务输出大乡,上半年总计流出4339人,随同流出的儿童387人;而流入的人口仅有8人(含儿童1人)。因而我乡留守儿童有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特别是近来发生的几起交通安全事故,乡村干部及人口计生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关爱留守儿童的重大意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广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的和谐幸福,关系全乡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建幸福家庭的重要举措,切实抓好落实。

三、积极有序开展六一慰问留守儿童活动

加强宣传。充分利用简报、广播、电视、互联网、人口学校等宣传媒介、阵地,围绕关爱留守儿童这一主题,集中开展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

与此同时,做好留守儿童信息摸底工作,要求乡村干部及时到各村组及学校收集留守儿童信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六一期间,各村及人口计生部门要对留守儿童,特别是独生子女和双女户中的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送去慰问金或礼品,给孩子们带去节日的问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必要的关心扶助,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总之,我乡能够及时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主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明确时间,明确任务,明确责任,较好地开展了这次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统计留守儿童 5367 人,慰问活动形式有走访、发放宣传资料等,慰问人数56人,发放慰问金 45 人,赠送物质126人、件、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流动人口工作的特殊性和广泛性,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因而要有常抓不懈的思想和措施,确保我乡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关爱工作总结 篇4

20xx年以来,关岭自治县妇联争取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他们身心健康,自由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现将我会全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增多。由于亲情缺失和监护缺位。存在生活失助、学业失教、安全失保、心理失衡等现象。我会以全县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为依托,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新举措和新方法。

一、发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为了将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传递下去,近年来,我会从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纽带作用,加强与家长学校的沟通,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惠明亲情的聊天室”作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帮扶、引导和教育工作。在参与五好文明家庭评选工作中,着重家庭教育宣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子观念,科学合理照顾好孩子,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多措并举,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一是20xx年12月,按照省市妇联要求,关岭县妇联制定并下发文件,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留守儿童摸底统计工作,据统计,全县中小学共有6到16岁留守儿童6577名。二是加强对留守儿童“惠明亲情的聊天室”的管理,确保留守儿童能通过网络定期与父母聊天。2013年,我县惠明聊天室运行情况良好,定时向留守儿童开放,聊天室管理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做好聊天日程、名册、聊天记录等,并定时向关岭县妇联作工作总结,工作认真负责,管理到位。同时,妇联领导班子每学期都到聊天室查看,了解聊天室运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等,使留守儿童在聊天室真正得到了父母、社会、学校的'关爱。三是开展“六一”儿童节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今年六一节期间,关岭县妇联与安顺市“六一”慰问团一起到关岭县苗苗幼儿园开展慰问活动。苗苗幼儿园是我会在关岭县创建的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该园238名幼儿中,留守儿童近120人,占总人数的51%,慰问团为那里的留守贫困儿童送去了书包、文具、篮球、羽毛球、慰问金等,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四是合理利用春蕾计划助学金,帮助留守贫困女童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2013年,关岭县妇联共得到贵州省少年儿童基金会6万元春雷计划助学金,用于资助50名家庭贫困的高中女童,这些女童中部分属于留守学生,由于家庭贫困,她们的父母许多外出务工。为了解决她们的生活困难,每人每学期发放助学金600元,以帮助她们完成学业。五是我会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留守儿童现状,在我县创建更多的县级“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之家”。2013年,我会通过实地调研,又创建了关岭县华梁中英文学校“留守儿童之家”。今后我们将继续关注和加大宣传,号召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奉献爱心,为广大留守儿童、贫困母亲共享蓝天而努力。六是积极申报“市级留守儿童之家”、“市级留守儿童示范性家长学校”,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各级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广大留守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留守儿童工作,营造关爱关心留守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加强部门合作,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积极联系县司法局,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受理留守儿童的咨询和救助,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法律法规咨询;二是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维权活动,在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净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三是妇儿工委做好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和监测,规划好我县广大儿童发展蓝图。

四、强化宣传,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典型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我会将在以后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重点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使“留守儿童之家”设施更齐全、管理更完备、活动更丰富;二是继续推进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解决其实际困难;三是抓好志愿帮扶结对工作。壮大关爱队伍,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

关爱工作总结 篇5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充分发挥学校及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经常请来专家领导来校作指导,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教育治理水平。

三、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留守儿童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留守儿童,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有教师同学关爱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四、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我校的留守儿童在全校学生中占很大比例,这些孩子大多数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宠爱至极,生活中的大小事几乎全部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技能欠缺,生活处理能力低下。为了增强留守儿童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我们设计了“我有一双巧巧手”劳动技能大赛。通过竞赛,展示孩子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不少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接送孩子不方便,大部分孩子中午在学校就餐,中午的这段时间除了让孩子休息好,学校组织各班同学认真阅读各种有益书籍,并争取到南通流动“爱心书屋”的大力支持,大大充实了各班的图书角。

红领巾广播台开播“午间书场”栏目。每天中午11:40至12:00两名播音员利用学校广播,给全校师生读名著,这学期读完了《西游记》,并读了《成长•青春励志篇》中的许多优美文章。

在孩子们爱上读书时,大队部组织了一次“读书演讲”和“诗文诵读”比赛,留守儿童们个个精心准备,在比赛中一展风采。活动的开展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热情。

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台”开设习作平台、美文欣赏、知心姐姐、生活小知识、歌曲点播等栏目,伴着轻柔的音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不仅让留守儿童们饱了耳福还懂得许多道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程的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出新,狠抓工作落实,把关爱“流动留守儿童”工作逐步推向深入,为流动留守儿童和其他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一起和谐、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爱工作总结 篇6

我校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有留守儿童156名,根据上级要求我校进一步积极探索和完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建立了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网络,取得了新的成效。我校全体教师对在校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注,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帮扶上对其总是予以优先照顾,多献上一份爱心,想方设法消除其孤寂的心理,让他们与正常的儿童一样健康茁壮成长。如活动参与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贫困生资助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学习辅导方面,留守儿童优先……

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上,从“创、办、建、管”四个字上狠下功夫,从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措施保障,求真务实高效等三个方面推进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的家长能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好。

一、指导思想,工作原则。

创办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指导思想:广泛宣传“儿童优先”、“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增强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村“两委”现有条件,做到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办实事,为构建和谐吴川村,促进城乡儿童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素质,为其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健康成长。

创办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工作原则:我们坚持在“五清楚”和“三沟通”原则下开展留守儿童工作。即:清楚留守儿童个人基本情况,清楚其家庭情况,清楚其学习、思想动态;清楚与监护人的关系;清楚与其联系方式。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留守儿童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交流沟通;多与老师联系,了解留守儿童学习、思想等方面困惑,与临时监护人密切沟通,为其营造温馨的家园气氛。

二、加强领导,真抓实干。

(一)创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一条路子。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加之监护人管理不到位,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留守综合症――学习成绩下降、心理出现障碍、行为出现偏差、安全事故也有时发生。针对该村留守儿童令人担忧的现状,更加感到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刻不容缓,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我校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成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大家统一思想,明确分工,如每期活动开展都有3个人参加,其中值班干部处理日常应急事务、班主任(退休老师)做好出勤登记、安全管理工作等、辅导老师(在职骨干教师)做好科学文化知识辅导及开展文体活动等。

(二)办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一个场所。

为解决留守儿童双休日、节假日没人管、没地方去的问题。我们在校设两个室,一间是留守儿童活动室,另一间是阅览室,作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固定场所。同时按照“七个有”来建设:即有场所、有设施、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有档案、有成效等,实现了由镇村干部、教师(退休教师)、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组成的队伍,为广大留守儿童服务。同时,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图书、文体设施等,并开通了“亲情电话”。

(三)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规章制度。

我们制定了沿河小学创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实施方案,创建工作领导组名单、基本概况、工作职责、信息卡制度、帮扶制度、联系制度、“四个五”爱心育人制度。对我校一至六年级156名在校留守儿童造了《花名册》,拟定了每学期《教师轮流服务安排表》、《活动中心日安排表》及详细的《工作安排表》等。这样留守儿童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活动开展有条不紊。

(四)管好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心的学习生活。

1、积极培训提高监护人素质。

每学期举办一次监护人培训班。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通过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家庭教育培训班”,该活动中心留守儿童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有8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并分发了《家教歌谣》、〈〈家庭教育集言〉〉等家教材料,受到了监护人的欢迎和好评。

2、精心组织开展活动是关键。

开展丰富多彩活动是“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灵魂,是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成效的关键。为此,需要建立长效机制,结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分别制定了两个学期活动的具体计划,不仅提高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而且增强综合能力。我们开展的活动有:辅导学科作业、健康体检、知识竞赛、春游踏青、心理疏导、下棋比赛、画画比赛、趣味健身、看KTV文教片、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以及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体验生活,主题实践活动等。每次活动做到定时,定点,定人有序开展,大大增强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倾情付出,硕果累累

(一)心理健康教育有实效。

通过心理教育辅导活动的开展,健全了留守儿童正常的心理品质,他们“学会坚强、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学会理解、学会自我调解”,促进了其健康成长。留守儿童中心,性格孤僻不合群,逆反心理严重,自由散漫,学业成绩很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他们变了,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会尊重他人了,能够自觉遵守纪律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二)及时鼓励表彰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事迹。

本学期对在留守儿童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爱心人士给予表彰,并对优秀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给予表彰,调动了留守儿童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促进了他们健康成长。

关爱工作总结 篇7

20xx年,我县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志愿者服务工作科的指导下,我县各志愿者组织在开展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把对孤寡老人、农民工、未成年人、青少年和妇女中的弱势群体与特殊群体作为教育和帮助的重点,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关爱空巢老人工作稳步推进

在关爱空巢老人工作中,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根据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建立了xx县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在县文明办设立志愿服务工作科,成员单位包括了相关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以及各个志愿者组织。文明委将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列入社会志愿服务工作重点项目,下发了《xx县“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和《关于为困难“空巢老人”捐款的通知》,省级文明单位共为“空巢老人”捐款15万元。各单位组织志愿者以“一助一”或“多助一”的.志愿服务方式,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二是建立空巢老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家庭美德教育,弘扬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促使外出民工自觉履行赡养义务,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农民工,采取司法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动员社会捐款捐物,帮助家庭特别困难的空巢老人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充分发挥低保、社会救济金的效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空巢老人。全面普及农村合作医疗,确保空巢老人参合率达100%。

三是建立空巢老人困难求助制度。建立健全村规民约,落实村组干部职责,调动广大群众互帮互助的积极性,引导邻居主动关心空巢老人的日常饮食起居。以村为单位,建立党员爱老小组,帮助空巢老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整合乡、村医疗机构技术设备等资源,确保空巢老人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四是通过摸排建立辖区空巢老人基础台帐,做到底数情、情况明。对社区的老年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入户调查。通过调研,了解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在为老人提供全面服务的同时,注重针对不同层次老人的不同服务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五是通过电话问候、上门慰问、为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为精神寂寞、有心理疾患的空巢老人提供心理关怀志愿服务,随时了解空巢老人的精神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使空巢老人摆脱孤独寂寞,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

六是为空巢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老年健康保健知识讲座,为困难空巢老人提供义诊、保健咨询等志愿服务。全县建立医疗志愿服务组织25个,每年义诊600余次。

七是通过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进行法律法规宣传、为有法律纠纷的空巢老人提供司法援助。县司法局、法院、检察院组织了法律宣传和服务志愿队伍,定期深入农村、社区进行法律咨询宣传活动,全年共组织宣传260余场。

八是利用老年活动室、体育健身设施等,组织开展社区老年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大型的、系列的老年合唱比赛、老年文艺演出、老年健身健美展示及书画展等活动。引导空巢老人参与文体活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走向社区,融入社会,丰富和活跃了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以xx县老年大学为依托,成立了老年自行车队,到全国各地进行活动。成立了老年书画院,老年腰鼓队等,经常组织开展书画展览和腰鼓表演。

九是推行干部挂帮空巢老人制度。组织开展“三联”活动,号召机关干部、党员与空巢老人结对子,以户为单位为空巢老人确定结对帮扶人员,不拘形式地进行帮扶,给寂寞的空巢老人送去温暖。积极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十是突出一个服务特色。围绕空巢老人的所需所求,志愿者通过定期上门、提前预约、集中活动等不同形式,为空巢老人提供日常护理、家政服务、医疗护理、临终关怀、情感交流、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特色服务。每周组织空巢老人到服务中心开展2次至3次集中活动,丰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县开展空巢老人集中活动4000余次,空巢老人志愿者上门服务5000多次,受到了老人们的普遍欢迎。

二、关爱农民工工作效果明显

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自今年3月启动,以“帮助他人、提升自己”为主题,以技能培训等内容为重点,从志愿者办得到、农民工有迫切需要的事情入手,精心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效果良好。

一是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志愿服务。以拓展畅通转移就业渠道为目标,通过开展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岗位推介、权益维护等方式,为农民工富余劳动力就业创业提供有效服务,对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民进行摸查,根据求职登记情况,把合适的岗位信息直接送到村、送到户、送到人。

二是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援助志愿服务。组织相关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志愿者,向广农民工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活动,普及宣传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引导农民工学习法律知识,遵纪守法,逐步提高法律素质。继续发挥好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帮助调解等各种矛盾纠纷,减少不安定因素,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开展向农民工赠送法律图书、开办有关法律知识培训,组织志愿者开展以做案说法活动,选择涉农典型案件,向农民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结合“三下乡”活动,经常开展各类法律下乡活动。我们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未成年人为重点,采取散发宣传单、个案帮扶、法制讲座、送法上门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共组织了大型活动12次,服务人数达10多万人,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三是开展健康义诊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卫生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宣传卫生常识、健康常识和艾滋病防治等知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掌握心理调节的有效方法,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疾患的发生。

四是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陪同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子女做游戏、聊天交流等,和他们交朋友、做伙伴,倾听他们的诉说、心声和愿望,促进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积极开展“爱心志愿者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助学、情感关怀、生活扶持等方式,为困难农民工子女送上爱心。20xx年我县文明单位共为留守儿童捐款12万元。

五是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向农民工宣讲社会礼仪、生活礼仪和职业礼仪等知识,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新要求,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广泛开展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帮助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

三、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按照洛阳市志愿服务工作的按排意见,做好志愿服务进农村进社区工作,为空巢老人和农民工提供更贴心、更有效的志愿服务,完善各项志愿服务制度,建立一支常态化的工作队伍,形成一套完整的服务措施。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志愿服务品牌。

1、制定年度志愿服务的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发挥各单位各系统的优势,增强志愿服务的针对性。除卫生、社保、法律、文化等行业外,交通、银行、住建、教育等部门也要发挥行业特点,积极发挥作用,为空巢老人和农民工提供全方位的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立体化的格局。

2、建立和完善六大体系。

一是网络体系。建立以县志愿者联合会——各乡镇各单位分会——社区农村志愿者服务站为主,各部门志愿者协会/服务队及其他各类志愿者组织积极配合的三级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二是工作体系。逐步规范全县志愿者的招募、注册、管理、培训、评价和激励机制,促进志愿者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制度化发展。

三是队伍体系。逐步建立6支通用志愿者队伍和9支专业志愿者队伍,形成规模宏大、门类齐全、组织严密、高效有序的志愿者队伍。

四是项目体系。围绕平安在身边、绿色满家园、微笑风景线、文明倡导团、维权你我他、真情促和谐、共助夕阳红、爱心助成长、我们手拉手、便民零距离、健康直通车、文化大篷车等12个主题开展志愿服务。

五是阵地体系。以志愿服务需求为导向,构建遍布全县的志愿服务站点、基地、广场和信息平台,让志愿者服务有阵地,让人民群众求助有途径。

六是保障体系。积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优势作用,为志愿者及其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政策、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关爱工作总结 篇8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茁壮成长和全面发展,根据增城市创建办《关于开展“关爱孩子月”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增创建办〔20xx〕6号文工作要求,我校于20xx年5月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关爱孩子月”主题实践活动。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根据上级精神,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机构。组长: xxx, 副组长:xxx ,组员:各班班主任和大队辅导员。为了切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及跟踪工作,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机制,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二、开展关爱探访活动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我校根据增城市创建办《关于开展“关爱孩子月”主题实践活动的通知》增创建办〔20xx〕6号文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了关爱探访活动。5月15日,我校组织了一次对留守儿童进行探访的活动,“零距离”接触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了书包、文具等生活,仔细地聆听了他们在生活、学习、家庭中的难题和困惑,勉励他们坚强好学,成才报国,让每一个孩子共享幸福,共同成长。在活动中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

学校在留守儿童中充分开展了以着力打造没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的教育活动,此举措提高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以“创建文明城市,关爱孩子”为指引,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在成长,推进我校教育再上新台阶。

关爱工作总结 篇9

我校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学校十分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我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儿童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各项工作制度。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对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儿童管理的交接工作。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2、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

建立起由班主任、科任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组成的代管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引导。学校通过工会,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到代管家长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做到“四管”(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和“四掌握”(掌握家庭情况、掌握思想表现、掌握学业成绩、掌握日常行为),当好“五员”(思想品德辅导员、情感交流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健康成长指导员),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掌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儿童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队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儿童”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为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建立“家校”定期联系制度,代管家长每月进行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还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经常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学习辅导,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对“留守儿童”家庭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形式,为留守儿童选配了在职教师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儿童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解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同时选配优秀学生和班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生活学习互帮互助活动,让他们成为知心朋友,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在品德行为上互相促进,在心灵思想上互相交流,许多学生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或共度周末,感受家庭的温馨。

2、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学校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于“留守儿童”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儿童见真情”主题班会,开展“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每学期召集全校的留守儿童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儿童开展集体活动,在学校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儿童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专门配备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儿童失学。

四、加强社会教育与学校、家庭构建教育网络体系。

我们认为,教育工作绝对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协调配合。为了优化“留守儿童”教育环境,我校坚持以社区教育活动为支撑点,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成一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我校首先做好家长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集中家访日、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技巧,真正有效地履行家长的监护义务。这些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教风建设再上新台阶,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留守儿童”更是受益匪浅,学科竞赛、体育比赛、升学考试捷报频传,收到实效。

总之,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我校虽然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也感到举步维艰,单靠学校的努力,缺少大环境的支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将愈来愈难。

关爱工作总结 篇10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的表现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主张对学生施以“仁爱”,他说“仁者,爱人”,要做到“诲人不倦”。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指出:“热心可以弥补才能之不足,而才能不能弥补热心”。关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也是保证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条件。

1、关爱学生是对班主任提出的基本要求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班主任的配合与支持,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班主任要有敏锐的改革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真正树立学生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学生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血有肉有思维,有个性有情感有未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指出:“青少年时期的需要主要处于爱和归属的层次。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在需要方面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社交、归属、认可、得到爱和给予爱、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等”。班主任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尊重学生的人格,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2、关爱学生是培养新人的客观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国内环境下,人们的竞争观念、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此相适应,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无论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加速,还是作出真确的选择,都要由具有自主精神的人实现,社会的发展同样要靠有自主精神的人来实现。青少年必须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挑战,担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班主任在实现个体社会化和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中起特殊的主导作用,必须与时俱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

经过20多年的全面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也表现出新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其自主自立意识的增强。可以说,学生的自主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和表现。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错综复杂的原因,现阶段的学习、人际交往、升学、就业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让身心尚且稚嫩的青少年难以承受。自主意识与多重压力的并存在学生内心形成冲突,使他们感到郁闷、彷徨、孤独。如何让学生正视压力,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压力,从而让他们的自主意识健康成长,个性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应加以认真解决的新课题。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班主任,一方面要加强对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多给学生以关爱,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个别谈心、座谈会、主题班会,也可发动同学相互帮助,必要时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关爱网络),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分析、认识和对待各种压力。学生的心理压力只有得到适度释放,才能愉快学习,健康成长,以自尊自主的良好心态珍惜现在,开创未来。

3、关爱学生是沟通班主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唤醒,是美好心灵的塑造,这是教育核心之所在。教师之所以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学生健全人格、美化心灵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指出,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角色都无法代替的,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情绪情感、意志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终生的。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往往要经历一段特殊的"心理闭锁期",不愿意向包括家长与教师在内的成人敞开心扉。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班主任应给予他们满腔热情的关爱,灵活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手段,努力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实践证明,班主任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常常直接来源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这种爱可以启发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和误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班主任和教育集体的温暖。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更为全面的爱,因此,这种爱又是引导和发展学生高尚社会性情感的重要基础。

4、关爱学生是对学生博爱情怀的需要日常工作中,可能有不少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定势,即偏爱品学兼优的学生,不太关注甚至忽视了中等以下的学生。这种思想或做法显然是不妥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拥有博爱思想。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学生的关爱更应如此。我们既要关爱品学兼优的优等生,更要关爱中等生与后进生,而不能允许有被师爱遗忘的角落。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中等生与后进生更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与赏识,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平时的言行中观其一斑,甚至在他们的一些非正常言行中都潜藏着这样的动机。如果班主任对这部分学生关爱不够,就可能造成这些学生心理失衡,自暴自弃,进而影响整个班级和谐而全面地发展。

诚然,由于个性、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尽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作为班主任,要建立一份尽可能翔实的学生个人档案。这份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入学总成绩、单科成绩、优秀科目、蹩脚科目等),学生的家庭情况(住址、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从事的职业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不良倾向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在处理问题时,把人和事具体结合起来,把“爱”落到实处。如对下岗职工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网吧生”等应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说来,对待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肯定他们长处的同时,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不足,以便促使他们获取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关爱。对待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则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以肯定性的评价,少用并且最好不用否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更是一种关爱。

关爱学生是班主任感情的崇高境界,班主任对待学生的感情只有升华到爱的高度,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步入到无私的境界。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关爱,肯定都希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所进步,有所发展。但是,育人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艰苦的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可急躁,否则,极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态度,或者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同时,师爱一定要真诚,与学生沟通要推心置腹,将心比心,努力达到共鸣的理想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