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教师出时传好的项链,进行提问:
1、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去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三、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2、一会儿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排队,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这件事情。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这样排队?
(2)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
3、提示幼儿:如果你的排队方法很多,怕记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张纸把你排队的规律都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间的相互交流
1、幼儿分两组进行交流,一组幼儿坐在那里当讲解员,另一组幼儿自由参观,然后交换。
2、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
3、教师有目的的与
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六、活动延伸:幼儿可以再活动区中进行多维度排序的尝试,并进行相应纪录。
活动方案 篇2
“3·15”消费者权益日,是全世界消费者共同的节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消费领域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参与。为了提高我们本团支部的消费观念,加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维权意识,我们生工班团支部特举办此次团日活动。
一、活动主题:
安全消费,我们的责任
二、活动时间:
XX年3月25日19:30-20:30
三、活动地点:
w3_ -111教室
四、活动对象:
11级生命科学系生物工程班全体成员
五、活动内容:
1、由一班同学带来的小品表演,直入主题
2、主持人致场白并讲解关于“3·15”维权的知识
3、情景剧一(由2班代表表演),并要大家发表自己对此的见解
4、情景剧二(由1班代表表演),班上同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5、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
6、游戏——击鼓传花(有惩罚措施)
7、班主任总结此次团日活动
活动总结:
1、情景剧非常有意义,现场活动气氛热烈。
2、此次活动让我们的维权意识提高,并且对我们的消费观有了一定的改变。
活动方案 篇3
一、活动目的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在学校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对于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推动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和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活动内容
(一)传统节日
元旦 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要结合自身特点,选定主题,积极举办元旦晚会等活动,鼓励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展示浮桥职工风采,促进公司和谐发展。
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节日,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因此,要利用辞旧迎新、祝福平安、
团圆和睦、安定祥和的气氛,组织春节联欢、敬老孝亲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传统节日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
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传承着不同的民俗文化。因此,要积极组织职工参观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元宵节民间习俗,并积极参与猜灯谜等活动。
清明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主要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要突出纪念先人,慎终追远;缅怀先烈,展望未来,共创幸福美好未来主题,大力倡导文明祭奠的良好风尚,广泛举办清明诗文朗诵会、诗词歌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
端午节 端午节最令人称道的是伟大的诗人屈原以及他所体现出来的心忧天下、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要把爱国主义的主旋律融入节日活动教育之中,通过组织中华经典诵读、民俗知识讲座等集体活动,弘扬传统文化魅力。
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要通过组织集体婚礼、比翼双飞好夫妻评选等活动,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中秋节又称“团圆节”,由
家人团聚、团圆、和睦相处,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在中秋节期间,要组织赏月、吟诗等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
国庆节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要通过开展国庆主题活动,组织经典吟诵、歌咏、集会、国旗下讲话等节日活动,让职工们了解有关国庆的知识,感受节日的氛围,体验节日的快乐,培养干部职工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是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学校要在重阳节期间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组织学生开展敬老、爱老、助老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的意识,营造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其他节日
劳动节 又称“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要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干部职工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美德。
建党节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政党的诞生日。要积极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激发党员干部职工“一生跟党走”的决心。
三、活动形式
1.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教育契机,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以国旗下讲话、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加深干部职工对节日内涵的理解,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要发挥节日教育主渠道教育作用,将传统节日、经典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各部门要结合纪念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2.与中华经典诵读相结合。要将中华诗词吟诵系列活动贯穿到各个节日之中,围绕各个节日的文化内涵,设置相关项目,安排专门节目,吸引干部职工参加,增强对节日的喜爱,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动员干部职工参与家属院、社区清洁卫生、环境保护和公益宣传等实践活动,为孤寡患病老人、残疾人和军烈属做好事献爱心,宣传节日文明礼仪和低碳生活知识,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四、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加强对活动的领导,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周密安排,落实措施,制定符合本公司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确保每个节日都有活动。
2.突出主题,形成特色。要结合各个节日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职工特点,坚持分类教育引导,科学设计具有鲜明时代特点、职工广泛参与、深受职工欢迎的活动。同时要务求实效,既要结合实际,富于创新,体现隆重热烈,
又要注意勤俭节约,切实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做出品牌。
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宣传栏等媒介,广泛宣传各个节日的意义,加强干部职工对各个传统节日的了解,培养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热情。要广泛宣传公司组织开展的节日活动,扩大主题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活动环境。
4.注意收集,归纳整理。要做到每个节日有方案、有记录,并归纳整理及时上报活动信息。全年节日活动的材料汇编、信息报送情况将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〇一x年十二月二十日
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时间:
20xx.5.27—20xx.6.14
二、活动地点:
七年级各班教室
三、参加人员:
学校领导:李国绪,田祥发;指导教师:祝贵伦,王晓娟,潘伟,北碚区水土二中七年级数学非书面测试评价活动方案。
四、活动目的与意义:
1.通过学习本学期数学知识,使学生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体现学生在该学科中表现出来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程度。
2.学会自己评价自己,能在小组评价中积极参与、合作与交流,在集体中锻炼自己,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写作能力。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变换和数学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应用数学知识意识。
五、活动准备:
1.分组,指派组长,落实职责。
2.每人准备一张大小合适的棒纸,水彩颜料。
3.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遵守活动纪律。
六、活动程序:
1.评分标准:
①写总结自评3-5分;
②组评1-3分;
③轴对称图案设计6-10分;
④小论文1-4分,总分不超过20分,数学论文《北碚区水土二中七年级数学非书面测试评价活动方案》。
2.让学生写出数学期末书面总结,一定要体现学生在该学科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对数学学习的热情程度等。按照评价条款的10条(见后),每条10分,共100分,自己给自己打分,评出等级。
3.小组评价,四人为一小组,评价人先把期末总结在组上交流,然后由其余三个组员打分,最后由组长总评,评出等级。
4.针对学生自评、组评,结合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由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评出等级。
5.每位学生交一份“轴对称图案设计”作品,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设计图案是否新颖美观、立题明确、颜色搭配恰当等评出等级。
6.写一篇有创意的小论文,如有:瓷砖中的数学,图标的收集,社会调查,概率统计初步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要求:
语句通顺流畅,论据准确充分,字数在300字以上。
7.结合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最后由数学组全体教师评定分数。
特别说明:
只有写出小论文的,才可能得满分20分。
附:学生学习过程评价条款:
数学学习过程评价方案
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如:
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
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
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
是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益;
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
具体评价条款
1.是否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力高度集中,服从老师的安排,听从老师指挥。
2.是否勤于动脑、动口、动手,举手回答问题是否积极主动,口齿清楚、流利、正确。
3.是否愿意与老师和同学合作交流,探索、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
4.是否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是否有照抄别人作业,早上赶作业;请人帮助做作业等现象。
5.是否有你最满意的作业,作业书写是否工整、正确。
6.分小组活动讨论是否积极主动。
7.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
8.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
9.是否能够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独立完成作业。
10.回家是否主动看书学习,复习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