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端午文章

2023/11/23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端午文章(精选10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端午文章 篇1

端午节,应米舒老师之邀,和几位文学同道好友聚会聊天,聊文学,历史,民俗.....颇为快意。米舒老师一直强调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这对我的读书与写作都有极大的启发。他发表过一千多万字,是通俗文学的名家,是获得过韬奋新闻奖的优秀编辑家,但他依然谦逊低调,为人平易正直,让人感佩,实乃谦谦君子也。

回程时经过长宁民俗博物馆,得一意外惊喜,那里正在搞庆端午民俗活动,包粽子,编织香包,做香囊,玩游戏,还有“龙舟”,很是有气氛,尤其感动的,是发现了“屈原”。他在人群里走来走去,也是想回到人民群众中吧。

这两日,读了一些关于端午的诗歌和散文,它们和粽子,菖蒲,艾草,香囊等一样,都慢慢化成了我精神的营养。现代诗比如大卫的《怀乡》,谷禾的《端午,怀念一个人》,敕勒川的《端午》,张琳的《前世》,韩玉光的《九歌.汨罗江》。尤其是张琳的《前世》,最让我感动,典雅而深情。古典诗词比如,李之仪的《南乡子.端午》,杨无咎的《齐天乐(端午)》,刘克庄的《贺新郎.端午》,苏轼的《浣溪沙.端午》,王之道的《南歌子》,欧阳修的《渔家傲》,王充的《满江红.端阳前作》。尤其是王之道的《南歌子》,我极喜欢:

南歌子(王之道)

角簟横龟枕,兰芳挂艾人。

一尊菖歜泛清醇。

好在佳人如玉,映长春。

冰彻杯盘莹,香和笑语薰。

莲花衫子入时新。

挂起南窗一榻,晚风清。

读之,仿佛齿颊生津,内心清明而温暖也。遂也把自己昨日随手所写之句贴在这里共温也。

端午文章 篇2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伫立的张望的季节。

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在淡蓝日渐依稀可辨的紫陌。纷至沓来的是,荷韵的清凉,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而你,踏着深深浅浅的梦行,飘香四溢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永恒不变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满嘴的香溢于唇齿相依,盈满开来。不知不觉,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抑或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加以丰富而传奇,些许期盼驱邪些许警示,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刚成为法定的国家休息日。翘首,以湖北‘端午申遗’取得初步进展,虽然比韩国“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样说明了我们中国对待非遗的进一步的重视。

告别了一月的梅弄,二月的铁梗海棠含苞待放了,于是大团大团的樱花迫不及待烂漫了三月。暮春的落红,寂寞了四月,然而,一抹芳香,萦绕于烟波的江南,徜徉在你我的记忆深处,守望中滑入了夏的荷韵。在经年的十指路口,彷徨地张望,不忍心的回首,蓦然。相识,相知,珍惜,内疚参差不齐。忘不了飘香摇曳的约定,如是用永恒的遥远跋涉生命的长河。

知道么,我们不需要人生的跨季,就如你浅浅的来,淡淡的释放五月的阳光,呼吸潮湿的干燥空气。涟漪了层层叠叠折射忧郁的蓝色,只是去怀想六月飞雪的疼痛,在疼痛中学会用蓝色,挽留,弥补缺陷的完美。

其实,五月是温馨的,随手掬得的阳光,如你的心情漾漫,穿过了岁月的枝摇叶蔓,倒映守望的繁华,情亲的牵挂,解读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蕴涵。

于是,五月也是浪漫,即使暖和的风,风的背后也篆刻了温柔的背影,拂拭着你容颜的沧桑。别忘了,只是让我们别忘了,曾经的美丽,曾经的那些牵手的相约,点点滴滴稀稀疏疏的日子。依然,一分悸动,心跳的声音需要我们去聆听,知道么?心瓣的律动,如诗的平仄,倾泻在笨拙的指尖,与你收拾。

我们,也许知道,五月初五丈量不了了你我的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知道,用心走过的五月,一直记录着你我的生命每一撇,每一捺,不管,你在我梦里,还是在梦外,同样值得我们回味。

或许如此,嘴角扬起的笑容,会阅读沧桑的相濡以沫;果真如此,眼角晶莹的泪珠,不仅仅是疼痛,更,抑或是幸福的抒写,相约的美丽。

端午文章 篇3

有一种习俗,灵魂处生长,任岁月迁移,依然不改当初的模样,那是儿时的记忆,最温暖的时光。阵阵糯米香,艾叶插门廊,粽叶飘香,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风尚。

——题记

轻拈光阴的命脉,淡出绚丽的色彩,在盛夏的焦灼中静待,待一朵夏花,热烈的开,开到茶靡,开到绝败,仍不愿离开,执意演绎一场足够自我的精彩。雨水灌溉,突卷而来,来不及躲避,来不及感慨,目瞪口呆,任其肆意的豪迈,深情的告白。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一首儿歌,脍炙人口,记忆的河床,打开缺口。记得,小时候,过端午,总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小小的身影,跟前跟后,蹦蹦跳跳,忙忙碌碌,泡粽叶,腌咸肉,各种馅料,准备的稳稳妥妥,碧绿的粽叶,在母亲的手掌,弯成形形色色,八角六角,各有特色,糯米的香味,在特大的锅里蒸煮,不断考验你,是否经得起诱惑。椭圆形的鸭蛋,令人记忆深刻,黄乎乎的蛋黄,是高邮的特色,用七彩的丝线,编织网兜,放入鸭蛋,挂在胸前,晃晃悠悠,那份满足,那份骄傲,任谁也带不走。还有手脚系上的彩线,说是为了驱邪避佑。

长大后,一到端午,就想起那个时候,想起母亲灵巧的手,电话里的问候,是真真切切的等候,包好的粽子,裹进的是母亲对我们浓浓的牵挂与不舍。时光的刀刃,快得没有理由,一年一年,一月一月,流年辗转,容颜篆改,青丝染成了白发,母亲的年华已溜走,那份无私的关爱,一直伴着我,留在胸口,温温热热。

端午的由来,有着许许多多,抱石投江的屈原,忠贞之士伍之胥,东汉之女曹娥,都在民间流传着不朽的传说。端午的谚语,更是种类繁多,“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轻轻读来,是那么的朗朗上口。

如今的端午,有些许忙碌,速成的粽子,在超市里成为了宠物,生活的节奏,好似快得,有闲下来的时候。我喜欢端午,喜欢可以放假的时候,可以丢下繁忙的工作,离开网络,只在节日的氛围里,感受亲情的脉络,陪着年迈的父母,聊一聊,左邻右舍,谁对谁错。

端午,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是一种情怀,厚重而坚固。

端午文章 篇4

一大早迫不及待驱车杜鹃啼端午回老家过端午。山雾蒙蒙,要下雨了,沿路庄稼地里参差不齐的茶树在乱草从中随风摇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没有回家,整个山村只见两三个老人在菜园里忙乎,一只土狗夹着尾巴沿着公路慢吞吞地走……。小山村显得一片沉寂,不像我童年时端午节的光景。

童年的端午节很热闹。山里人不知道端午节的`来由,反正祖祖辈辈过这个节,所以家家户户都特别隆重。我的母亲去世的早,爷爷和父亲正忙着夏收夏种,端午节由奶奶一手操持。进入阴历四月,就开始用土罐把几十个鸡蛋放在盐水里,腌制咸鸡蛋。四月底要到金竹园里捡笋叶,奶奶常常掂着小脚要走半天,捡回一捆根本用不完的笋叶。五月初四,该包粽子了,奶奶量一升糯谷放在石兑窝里舂,去了谷壳就是包粽子的米。有了糯米,开始包粽子,把笋叶一头叠成三角形的容器,再把泡在水里糯米放在里面,然后把三角形外多余的笋叶折过来,沿着三个边缠起来,最后用构树皮扎紧,粽子就算包好了。蒜瓣不用说了,早挖了成串地挂在屋檐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熬肉,正月十五过后,几个月没有吃肉了,我们很期待这一天,五月初四的晚饭后,锅里开始咕咕嘟嘟煮起来,腊肉味传遍山谷……。

虽然头天晚上我形影不离跟着奶奶,不停提醒她第二天早上保证要最先叫我起床,可是奶奶还是在一切准备停当后,才叫我起床。端午节的仪式正式开始,先到河里去洗脸,然后奶奶用布满老茧的手指蘸一点雄黄酒抹在我两只眼睛四周和耳朵眼里,据说这样一年没有虫子钻进眼睛和耳朵了。最后是喝雄黄酒,一口下去,辣乎乎的,而且会一天晕晕乎乎,我特别讨厌,但奶奶坚持喝雄黄酒可以防病,所以没办法,每次都没有躲过去。仪式结束后,开始吃粽子和鸡蛋,我不吃蒜瓣,因为没有味道。好几天就决心吃5个粽子、10个咸鸡蛋的,但结果自己不中用,一个粽子两个咸鸡蛋就吃饱了。 端午节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快乐的节日。因为过节大人们对我们管的不是那样紧,我跟着大孩子可以到河里去“撞鱼”。“撞鱼”很简单,要的是气力,用劈柴的斧子照准露出水面的石头正上方用力撞击,撞击几下后,把石头搬开,就会几寸长的石鱼泛了白,像死了一样,任你去捉。最让我们兴奋的是撞“黄丝公子”,一般斧子撞击几下石头后,发现有粘丝从石头下面流出来黄丝,那肯定这个石头下面有“黄丝公子”,这时千万不要急,一定要拿出全身的力气拼命撞击石头10几下后,才翻开石头,能捉到一只几寸长的“黄丝公子”,有时也会捉到一尺多长的。那时候,我年龄小力气弱,没有资格当撞击手,只能跟在大孩子们后边,将捡到的鱼串在下边带着一个节的柳枝上,常常会被“黄丝公子”把手指扎破,无所谓,反正不太痛。撞上两三个小时,小伙伴们都累了,看看收获颇丰,撞到了好几十条大大小小的鱼。于是开始挤鱼,把鱼的内脏都清理掉后,拿到某一家去,央求大人帮忙用点油炸干后就分着吃了,多的时候还可能成为哪家餐桌上的一道菜,用来招待我们。不过我不吃,我嫌鱼腥味,不管用泥搓、还是用草揉,手上的鱼腥味还是伴随我一天,弄的中午晚上吃饭都没有胃口。

端午节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打麦子了。几户人家共用的打麦场里机器轰鸣,麦粒、麦草、灰尘满天飞扬,我们穿梭在其中,帮大人抱麦草、扫麦子。突然是谁奔跑着一头扎在麦草堆里,其他伙伴们纷纷甩了手中的工具,不约而同爬上麦草堆大闹起来。孙悟空大闹天宫、秦英征西,还有打鬼子,听老人们讲的故事里和在电影里看到的故事永远是我们演绎的主题……。当机器声停下来,小伙伴们也打闹累了,一个个灰头灰面,挂着两条黑鼻涕,被大人们吆喝着、笑骂着,赶到河里去洗脸洗头。然后到这天打麦的主人家去吃饭,这家酒席办的很丰盛,不仅有粽子、鸡蛋和蒜瓣,还有去年积攒下来的腊肉和各种干菜腌菜。小伙伴们专设一桌,早上粽子、鸡蛋吃够了,没人稀奇,抢着吃腊肉,谁抢的多谁多吃,没抢到的孩子跑到父母坐的那一桌哭诉起来,父母一边骂着为没吃到一点肉就哭没出息,一边从桌上夹上几块腊肉算是安慰。等这孩子吃完,别的孩子早又跑到打麦场里打闹去了……直到夜幕降临,这一年的端午节算过完了。

老家已经面目全非。粽子和咸鸡蛋的味道不再是当初的味道,勉强各吃一点就腻了;曾经我们“撞鱼”的河里,水里飘着一些白沫使河水不再清澈见底,据说是昨天几个城里人来毒鱼造成的;两户人家在打麦场里建起了砖房,也没有麦草堆了;爷爷奶奶和父亲都去世了,老屋的院子里已经杂草丛生……我再也找不到童年过端午节的情景。

午后,下起了雨,坐在屋檐下,任凭雨滴随风飘落在脸上,感受到阵阵凉意,此时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让我的双眼模糊起来……。这时,一只孤单的杜鹃叫声响彻整个山村,一声比一声紧迫,一声比一声凄厉,像一个受到惊吓的孩子发出的哀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我不禁问自己“我该归往何处去?”

端午文章 篇5

生于 战国乱世 王族家,根汉江平原楚地,源饮长江之水……

一身耿介從流,含忠履潔,纵忧国忧民之情愫;唯家国于已任,主修明法度,任贤是用,改革弊政,联齐抗秦,以至天下“大一统”。

持《橘颂》,“行此伯夷,置以为像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何奈腐柱将倾,顷襄王昏,听信谗佞“令尹子兰,靳尚等…”平原废逐湘南。

公历278年秦破楚,五月初五日,游于江潭,艾草萋萋,忧忧《怀沙》之志,低吟江畔;表《哀郢》泣,抱石以投汩罗,愤愤殉;《渔父》为证。

“凤兮”,“孺子沧浪”之楚语,文辞瑰丽清新,情怀缠绵真挚,泱泱洒洒,歌声声。

携“现实”与“浪漫”,发“牢骚”怆怆,立“楚辞”之体,其格日月同辉!

风雷云月,虬龙鸾凤,兰椒蕙芷…;四极八荒…;驰骋,神游天地

“路幽昧以险隘”之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百七十余《天问》,以自然、神话、历史人物构,旷古奇罕之思,道却博大精深; 达探索、追求、坚持真理之崇高精神;以示呈对,时事的无比忧愤情愫。

把以虚实《九歌》祭,以天神、地祇、人鬼,鄙俚亵慢 ;塑造形象鲜明,体现人民的爱憎、向往与美好的操行。

“歎美遯德”思远虑,“来吾导夫先路”立《离骚》,长短咏叹,律韵差齐不拘,独绝“骚”客之体;

“路曼曼其修长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露餐英”芳洁自持,恐“美人迟暮”……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以达社会“化成”。

“受命天”拓宇,汉“赋”孕育成。

“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凜;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厲。

故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时变化,难可详悉。”

……

鹤唳九天,呜呼!

五月天,依仰您胸怀,千山万里遥, 感念念

今夜,远方的汩罗江畔,也应是灯火辉煌。

红、橙、黄、绿、青、蓝、紫…

____ 时代的“脉搏”跳动

小镇大街小店,“美好家园”粽子堆放的火热

艾叶香草已挂满了门楹

五月初五,龙舟奋进,点鼓喧天。

清瘦人于:2014.5.30夜

注:

1.屈原:(公元前340?__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出生王族,做过 左徒:(职位仅次于楚国最高官职“令尹”。)三闾大夫:(掌管昭、屈、景三王族的官。)遭谗废放逐湘南,秦破楚,忧愤以投汩罗殉国。其格寿日月同辉!“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刘勰.《文心雕龙.辩骚》;立《离骚》,本《楚辞》之体;“受命于天”,拓宇,汉“赋”孕育成。

2.耿介從流:意指刚直,从善如流。

3.含忠履潔:指意思想忠贞,喻操行清正。

4.歎(叹)美遯(dun遁)德:取自《正義》,指赞叹美的东西,逃避隐遁浊乱,不污其节;其含周易之卦爻。附:《易经.遯卦》引申“时義”本指能够合乎时宜的一种性质或作用,后人往往当作“意义”或“作用”讲。

5.化成:見《易经.賁bl卦》,指教化人民使有成就。

6. “增(层)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层)冰之凜(冷);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厲(甚)。 故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随)时变化,难可详悉”:取自南北朝梁.萧统(死謚昭明太子)《文选》序;意指引申凡事凡物均有其规律,变化中随着改变了其本来的样子而变化;文章也一样,随着时代发展变化,难以全部都搞得很清楚。

端午文章 篇6

与现在的端午节相比,总觉得孩提时过得有滋有味。

在艰难度日的那个年代,小孩子们总盼着节日的到来,睡梦里也会编织出节日里的那份丰盛和欢乐,因为,大人们平常都会一分钱掰两分用,只有节日里,才会舍得花钱扯布请人做衣,弄上平时吃不上的好饭好菜。

走在乡间的路上,你只要看到妇女的头上戴着一朵栀子花,马上就会明白,端午到了。栀子醇厚的香气是上苍赐予端午节特有的香味,山野里到处都是,弥漫了整个天空,袅袅袭来,直浸心脾,全身都被这香气盘活,身上的闷与沉消的无影无踪。

闻到栀子花的香味,人们便开始按照风俗与程序干起属于端午的那份活。于是,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插上了菖蒲和艾蒿,为了驱蛇,农夫还沿着屋墙撒下生石灰,……。女人们便开始浸糯米,等糯米完全湿透水浸胀后,加上腊肉或绿豆、豇豆等料理,用箬叶包出不同口味的粽子。箬叶的香味从锅里的溢出,爬上树梢,站在屋顶,向正在欢天喜地的小孩们招手,把要快点回家尝鲜吃粽的信息传递给他们。在各处玩耍的小孩们闻到香味,垂涎欲滴,赶忙回家,在吵着要吃粽子的同时,顺势缠着母亲给他们穿早已备好的新衣新鞋子,节日要新求美的想法得到满足,孩子们又赶忙出户凑到一块,热热闹闹里把把端午的节日气氛慢慢推向高潮。

早晨,由于是梅雨季节的原故,三天两头地下雨,田间小路和山路十分泥泞,路边的草都是湿漉漉。节日那天,为了放神仙牛,让牛在这天能吃到肥美的草,天边刚泛鱼白,父亲便早早地起床,赶着牛到远山的山坳里,把牛绳绕在牛的脖子上,不让牛绳被山上的树绊住,任牛在山里尽情地吃草。接着,父亲便回转到地里,拨出新鲜的大蒜,特别是独子大蒜,回家与母亲一起洗好,放进锅里,与鸡蛋、咸鸭蛋一起煮。早起的一干儿女穿着新衣,早就盼着吃上难得吃到的珍馐,围着锅灶,任新鲜大蒜的味刺激味蕾,站在旁边,等着蛋熟。

这时,父亲从楼上瓢了半碗蔗糖,静静地坐在桌旁,吃起粽子,细品箬叶粽子的香味,像是感悟自己一生的得失,让不经意的时间消失在年轮的罅隙里,留下那模糊但还能辨出轮廓的时光背影,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尽在唇齿盈满开来。而我们却没有那么多的顾虑和人生的蹉跎,全然不顾大人们为了生活而艰难的景状,只知围着桌子,过节就要有好吃的,在鸡蛋、大蒜、粽子之间找寻那份属于儿趣的乐子。

节日是属于男人和孩子们的,农家的女人在节日里比平时更忙,端午最隆重的就是早餐,一起床,家务就会让她累的喘不过气来。母亲没有时间去理会我们,煮蛋和大蒜、煮挂面、煮粽子……一个劲地按照端午早餐的程序去做,在家务里进行生命的跋涉,厮守与飘香摇曳的约定,做出属于端午节里那份独特的韵味。而后才是到地里割薯藤、切薯藤、喂猪等之类的活,一直忙过中午,才有歇脚的工夫。

端午送节是下聘了男女表年是否结婚的关键。对于谈婚论嫁的女子来说,端午可一个重要的.日子,不像现在,随随便便地折成钱找包一起付给女方家里了事。男方送端午节的东西多不多,隆重不隆重,关系女方家的面子问题,因为本房的至亲当日都会端点心到女方家里,看一看瞧一瞧,议论一翻,女方家拿男方家里送来的桌子做酒席,摆开桌子,中午大吃一顿,一直到下半响,男方家送礼的人才会客套而去。女方家开始向本家至亲派送两提粽子和一把折子扇,告知他们女儿的婚事已基本定局,现在等的就是男方家拿八字看日子迎娶过门了。

……过去的端午有回不尽的味道,成了儿时要长大过好日子的一个方向和标杆!

现在的端午,节日的元素正在悄无声息地快速失去,再也找不到昔日的味道。随着大都市生活的仿制和年青人的惰性,也许N年之后,乡村的老人们逝去后,最后的坚守也会被没有传统元素的节味所代替,留给后辈的将是不名状的节日。

传统的节日,拯救还来得及吗?不要因为都市而丧失传统,也不要因生活的改善而失去真实,保持原味的中国节味那才是真。

端午文章 篇7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春的离去,夏随之而来,不知不觉中,生活中多了些粽绿和艾香。

在这个节日,总能看到有人用粽叶包裹住那白花花的糯米和那红彤彤的粽枣,再裹成好看的形状(因为地域不同,所以包裹好的形状都会有所不同),最终一马莲固定,代表着这个节日的食品——粽子,便包好了。

记得在我的记忆中,记得最清楚的便是将粽叶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满地跑,这可是儿时的一大糗事。但也是从那时开始端午成为我盼的节日。

在我的家乡,还有一个习俗便是戴吉祥五彩绳。端午前后,总有许多孩子们在手上、脚上戴上五彩绳。看到这或许有人还不明白五彩绳为何物?五彩绳是一种由五种彩色小绳编织在一起而成的手绳(脚绳)。在我们这有个传说是:戴上五彩绳可保好运,而在端午节过后的第一场雨就得拿下五彩绳,以免好运杯淋湿。

千年前的浪花,染成的绿,至今还翠。

端午文章 篇8

昨晚翻看日历,又到农历五月了,还没来得及细数春天,转眼一年即将过半了,日子真不经混。想想,端午节快要到了。

北方的春天感觉来得总是那样的慢。天空中总弥漫着灰蒙蒙的尘沙,气候也总是乍暖还寒的料峭和萧瑟,远处的山峦更是一如既往的苍白和干枯。也只有公园里那一场场花事,见证着春的到来,温柔了春的记忆。粉白的杏花,黄色的迎春花,素雅的梨花,娇艳的桃花,飘逸盛开,纷纷飘落,在悠悠的花香中,春天就这样渐行渐远,成了惆怅的记忆。

这几天气温骤然升高,太阳炙烤着大地,对于我这个不喜热之人而言,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早晨了。这样美好的时光,我是当然不会让她在被窝中悄悄溜走啦。

清晨,步行在初夏的健康步道,今天的天空仿佛没有洗干净脸似的,但依旧还可以闻到自然的味道,虽然路旁的花儿已经凋谢。路过菜市场的时候,被一个老人挑着各色各样的小饰品香包所吸引。我便凑上前去看!

实话说,这些饰品挂件不是那么精致。老人见有买主,忙把她用木条做成的架子举到我跟前,给我介绍起来。我看到,架子上有小首饰,小挂件,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那些略带土气的香包,还有小孩的红肚兜,听老人说,这样都是她一针一线缝起来的。

看了没有我中意的,本欲转身离去。一抬眼,看到老人那热切的眼神,有些不忍,便拿了一个可以挂着的香包和小女孩带的花绳。总共二十块钱的东西却让老人笑开了花,脸上的皱纹更深了,我也被感染了……突然间我又看到老人的木架上拴着一个塑料袋,隐约看到里边有五彩丝线的颜色,老人忙打开给我看,我小心翼翼提起来,原来是用五彩丝线坠成的香草刷,在初夏的晨光下,格外地耀眼。老人说,我老了,做这些换几个零花钱也不容易,你们年轻人都有工资。我离去时对老人说,给你开个张,今天一定会大卖!

不得不说,这些小物件带给了我一天的好心情。或者说,看到这位质朴的老人,我又想起了已经去世好多年的外婆。

一直以来,对传统节日情有独钟的我,觉得老辈们留下的东西终归是好的。儿时,节日的味道怎么就那么浓郁了呢?那个时候的端午节前几天,家里早早地泡好了米,粽叶的香味也在柴炉下沸腾起来,炉火味,酸米味,粽香味……在炎热的夏天,农村的孩子们,那是不可多得的解暑美味。

外婆是方圆十里出了名的巧手。一觉睡醒,小孩子们的脚腕,手腕上戴着都是外婆用彩线搓成的花绳绳。家里的门头上,衣服上,钥匙串上,都是用五彩线捆好的香草刷。那个平淡如水的日子,一下因为有了端午节,因为有了这些五彩线,因为有了糯米糕,突然就热闹起来,斑斓起来和香甜了起来。结婚后的我,又遇到了这样一位心灵手巧的婆婆,昨日吩咐老公买了大大小小的好多的粽叶,想必又要开始为这个节日忙碌了吧?更是为我们这些小辈们忙碌了吧?

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又是一年端午到,如今,我家依然保留端午节吃粽子,戴花花绳,捆香草刷的习惯,虽然没有了孩童时期的味道,但我还是很庆幸能遇到婆婆这样勤劳的长辈,把这个传统的节日一直延续到我们的下一代。

端午文章 篇9

端午节,国人都沉浸在祝愿的氛围中,而微信也由过去的“节日快乐”改成“幸福安康”,人们或观看赛龙舟或走亲访友,或家人团聚或自驾出游观光……然而,四川散文学会作家的节日却与众不同。

刘蔚槐老师《父子诗文集》恰好在端午节前出版了。刘老师突发奇想,何不值此佳节将该书来个首发呢,也好以此祭祀先父。于是邀请四川省散文学会会长卢子贵、副会长孙冰文、杨剑冰以及宣传部长刘长云,文友部办公室主任李复蜱、李导华等文友前往西岭雪山后山家中,与家人一起度过这个特别的节日。

端午前夜,厅堂里灯火通明,茶几摆满了刘老签名的《父女诗文集》。首先由她发表了热情洋溢、声泪俱下的感言。她感谢学会领导和文友能在这个特殊日子来到家里,她感谢文友们对出版该书的帮助与支持,特别感谢卢子贵会长为该书作序。序前,卢会长不辞辛劳,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几十万字的清样稿,并将自已凌乱的七卷改编为三卷;把原拟书名《遗瓠作堂诗文集》改为《父女诗文集》。无独有偶,张志群会长在半年前也曾建议书名取《我与刘希武先生诗文集》,她认为两位大师不谋而合是天成,为此将书名改为《父女诗文集》。

卢子贵会长讲话首先祝贺这本诗文集的出版。他说父女合版,相应成趣,很有特色,诗文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其次希望刘蔚槐文友再接再励,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为繁荣四川文化做出新贡献。

刘蔚槐老师出自书香门第,女从父业,酷爱诗文,笔耕不辍。其父刘希武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党员、老前辈,为抗战,为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爱好诗文,可谓大家。刘希武五十年代就早早去世,但遗留下大量珍贵诗文遗作。其女刘蔚槐不顾年迈体弱,收集、整理父亲诗文。加之本人诗作,父女合并出版了这部数十万字的《父女诗文集》著作。百善孝为先,蔚槐老师当之无愧。

此外,文友们参观了刘蔚槐老师毕业于某美术学院的女儿何娟女土所设计打造的数百平米全木结构、颇具浓郁文化气息和艺术风格的《空山堂》农家乐建筑;游览了刘老居住其中恢宏的“西岭水岸”别墅群;览胜了雨中西岭云雾风光;享受了西岭独特清新的天然氧吧;见证了西岭雪山深处纯扑的民俗民风和善良勤劳的人民……

文友们无不感概称道:不枉此行,受益匪浅。

端午文章 篇10

端午的味道,有如百合花的清香,淡而优雅。

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

端午的味道,有如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早盼,晚盼,日盼,夜盼,盼盼盼……盼望已久的端午节终于到了,可是今年的端午节与往昔不同,因为在外地求学,为了中考的奋力一搏,我不得不留在学校里过端午节。要知道,这可是我第一次不能和家人一起庆祝端午节。原本以为这是件很悲伤的事,可没想到却是如此快乐。

一大清早,还没睡饱呢,就被几个室友吵醒了:“快起来啊,我们到后面那座山上去采艾蒿了!”之后莫名其妙地被人拖出了温暖的被窝,再之后便是一阵忙乱。十分钟之后,我们各自整理好了衣装,迈开了豪爽的步伐,朝后面那座山进军,哇!端午的味道,充满了激情。

到了山脚下,我们不约而同地抬头望着这高似喜马拉雅山的山峰,互相打气后毅然向山顶攀去,由于刚刚下过小雨,所以没登多高我们裤管都被打湿了。“啊!艾蒿。”顺着声音望去,嘿!别说还真有哇,我们一窝蜂似地涌过去,开始疯采,边采边在嘴里嘟囔着:“希望中考顺利,祝愿家人一切平安……”呀!端午的味道,满载欢喜。

我们手中握着艾蒿束,头上戴着艾蒿环,兴高采烈地下山回到学校。刚坐到位子上不久,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我定睛一看,啊!是妈妈。妈妈看到我说:“初三了也不能不过端午节啊!想不想吃粽子啊?来,把粽子拿过去和同学们解解馋吧!”呀!不听妈妈提及,我差点忘记吃粽子了。哇!太棒了,妈妈竟带来这么多粽子,我们都涌上去把妈妈围住,剥开粽子皮,鲜红的大枣就浮现在眼前了,接着一股沁鼻的糯米香飘来,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一口下去,粽子少了半边,妈妈看着我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开心地笑了,呵!端午的味道,幸福加甜蜜啊!

你知道我这一生中最难忘的是什么吗?就是2010年的端午记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端午的味道——四个字“幸福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