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母亲的文章(精选9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母亲的文章 篇1
又是一年桂花飘,山地里父母种下的芝麻也熟了。下班回家,母亲正在门外把那些刚挑回来的芝麻分扎成一小捆一小捆的,再在场院的地上铺上塑料薄膜,把它们晒在上面,自然风干。一阵阵芝麻香味淡淡地飘散在场院里,不禁勾起我许多陈年的记忆。
小时候,我们姐弟仨都在念书,一辈子只会在土地上谋取收成的父母为了让我们每个人都读上书,成年累月勤扒苦做,恨不得把挣来的每一分钱都要掰做两半儿花,能给我们带来美味享受的只有自家种下的芝麻了,它总是那样的香甜。
每年端午之后,天气开始变得热燥起来,雨水也开始淅淅沥渐了。收了麦子之后,乘着雨后的山地比较松软,父母亲在地里撒上了芝麻种子,要不了几天,就会从土里钻出一片绿油油的芝麻苗。它们大约到了长到筷子高的时候,父母样就会在周末领着我们,扛着锄头,给芝麻间苗捎带除草。临近暑假,芝麻就开始拔节扬花了,地里的芝麻花儿一簇一簇地,顺着芝麻杆儿,一节节地往上开,开完一节就结出一圈嫩嫩的芝麻夹,那里面,孕育着细小的芝麻粒。这个时候,父亲就会让我背上二三十斤尿素,小心滴化在水桶里,一颗颗地给他们施肥。然后再除一遍草,就可以等着收成了。每当那个时候,看着那些一节节往上开的芝麻花儿,我心里总盼着它早点成熟,好能吃上香甜的芝麻粉儿。
等到农历八月,山地的芝麻开始成熟了,一棵棵缀满饱满的芝麻夹的芝麻开始掉叶子的时候,就是我们跟父母一起拿着镰刀到地里收获的时候了。每到这时,母亲都要带上一块很大的薄膜,在地边找块平坦的地方铺上,父亲把一棵棵芝麻小心地割断,再轻轻地放到薄膜上,生怕掉下一小粒,母亲用棒槌先轻轻敲一遍,再仔细地捆上,然后挑回家,把它们分成两手合拢一把大小的一小捆一小捆,架起来,让它们在院场里风干。在等待芝麻风干的日子,母亲每天都会仔细地检查一遍,收拢那些从芝麻夹里掉落的芝麻,用簸箕簸去里面的叶子和杂质。直到每一根芝麻杆儿再也敲不出一粒芝麻,才算完全收获。
之后,母亲总会用很多方法把它们整理得干干净净,晒干。然后装进密封的塑料袋子。偶尔,会在周末的晚上,拿出几大碗来,烧热灶膛,把芝麻放进锅里,炒得喷香。这个时候,我就会找出量米用的升子,把擀面棍抹得干干净净,等那些在锅里开始轻微炸响的芝麻被母亲起出来后,放进升子,用擀面棍细细鼓捣,直到把那些炒干的芝麻捣成粉。然后母亲会拿出积攒的糖罐儿,在芝麻粉里拌上几勺子,香甜的芝麻粉就成了我们最好的美味了。但我们总是吃了几口就舍不得吃,母亲会把他们分装在三个罐头瓶里,密封好,装进我们的书包。这些就是我们在学校住宿时改善生活的最好菜肴了。偶尔,母亲还会拿出一个油瓶子,给我们带到学校拌饭的腌菜滴上几滴用芝麻换回的香油,香喷喷的,直至今日,那带着香油味儿的腌菜仍是我的最爱。
后来,我们都长大了,从学校毕业了。但母亲仍然每年都坚持种上一些芝麻,做些芝麻粉或者换些香油,逢年过节给我们换一下口味。每一次,当一家人一边吃着芝麻粉,一边互相笑话对方满脸的芝麻粉的时候,母亲总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们,眼神里分明带着芝麻开花时的安然。
母亲的文章 篇2
今天,小黑兔邀请自己的朋友小白兔妹妹和小黄兔哥哥一起吃饭,兔妈妈正在准备中饭,小白兔妹妹和小黄兔哥哥还有小黑兔已经坐在餐桌前等待着吃中饭。
兔妈妈经过一段时间终于把饭做完了,把烧好的饭菜端上饭桌上准备吃饭,小黄兔哥哥和小白兔妹妹动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菜,边吃边夸赞兔妈妈的菜烧的实在太好吃了,只有小黑兔嘟着小嘴说;‘这些菜我不喜欢吃’说着把饭碗里的红萝卜倒在地上。
兔妈妈生气的说;‘孩子如果你不喜欢吃但也不能把菜倒在地上啊’你可以下桌去玩游戏去,果然,小黑黑兔擦擦嘴巴去一边玩游戏了。过了一会儿,小黑兔因为没有吃饭肚子发出了咕咕的声音,原来是小黑兔已经饿了。
小黑兔放下手里的.玩具跑到餐桌前看看是否还有吃剩的饭菜,可是餐桌上已经是空空如也,它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造成现在的饥饿鬼。
母亲的文章 篇3
母亲这个名字就这样从古至今被人们一直崇高地赞美着,赞美母亲的语言那么多那么经典。很小的时候就被这些高尚的语言震撼着感动着,从而也被铭刻在心底。是谁更形象地喊出:祖国啊,母亲!说明母亲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伟大而神圣的,这些字眼只有在母亲的词汇里蕴含得。
“女人的名字是软弱,母亲的名字是坚强。”是谁说出这么深刻的语言,可见母亲虽然是一个女人的代名词,然而母亲这一名词真正意义上的包含与诠译到底是什么?
摇篮里的岁月永远都是那么甜蜜而祥和,母亲的怀抱有享受不尽的温馨和爱意,总也忘不了每一次发烧生病的时候,母亲脸上惊慌焦急的神情,直到脱离危险安静地睡在母亲的怀里,妈妈的脸上才露出微笑,而心有余悸的情绪从此让母亲时刻提防,连晚上都不敢睡个安稳觉。总也忘不了第一次学会走路的时候,妈妈脸上露出的表情半是惊喜半是担忧。
从此就在母亲关注的目光里走啊走啊,走过童年,走过花季直到成年以后,每一次的摔倒,跌得很重很痛很伤,母亲都会带着微笑鼓励的语气,为我拍去身上的尘土,镇静地告诉我:没事,跌倒不要紧,站起来继续往前走。当每一次犯错而颓废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永远是宽容和原谅的地方,或许母亲从不要求我为她付出什么,而我每一个成功与细小的成绩,都是母亲脸上最欣慰的笑容,所以此时母亲的名字是温柔。
知道日子是沙子,不敢握紧也不敢放松,每天匆忙的脚步追赶早起的太阳,疲惫的躯体又送走天明时的星辰,一年一年在平淡的故事里活着,一天一天在精彩和平庸里忙碌,透支身内的青春,换取身外的浮华。其实旅途中,除了身体、灵魂与精神,还有课本以外许多做人的学问与道理,教会我怎样去走过,一直以来,人生的课堂内外,妈从来就是我的全职老师。从咿呀学语到蹒跚起步,妈教会我如何学说话,那不是索求:人爱我简单而浅俗的语言,而是如何给予:我爱人大智慧的妙音。怎样于去留取舍的犹豫间,轻附我的耳边:何不退后一步,海阔天空。
或许叶子会飘落,菊花会凋零,而母亲的思念却是永远盛开不败。落得尽的是秋叶黄花菊瓣,落不尽的是母亲的爱意与思念。拾一片落叶采一束菊花轻置案头,母亲,或许我握不住时间如流水如沙子从我指间稍纵而过,但我却握得住你的思念伴我海角天涯,无论多少落寞失意的惆怅,儿子都能在菊花的纹路里感受到鼓励的目光,睡梦里母亲的呼唤便是我明天远航的勇气和力量,菊花瓣里释放出母亲的芳香驱走我所有的颓废,新的一天,我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每一次的久别重逢,日子里充满温馨与慈爱,每一次的握手言别,难以预知下一次何时再见的心情,知道无能的我阻止不了岁月的残酷,上帝的冷漠,是它们决定你我的缘浅缘深,不会因为我的思念留在身边作长久的陪伴,你是一片云,飘散于我的指缝间,无论我怎样握住不舍放弃的拳头,你亦如云如烟,而我却只能说:妈妈,一路顺风……
后记:妈妈的离开总是令我心绪低落一如外面阴霾的天气,可我知道妈妈不希望我这样子,本以为写下上面的文字会轻松一些,但越到后面却越有想哭的冲动。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在母亲节即将来临的时候,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我亲爱的妈妈,妈妈我真的爱你爱你一世……
母亲的文章 篇4
最近母亲从乡下过来与我住了几天。
我上夜班,白天睡觉。晚上,正睡得迷糊,叔叔打电话过来,我心里一阵厌烦,问道:“我在睡觉,打电话做什么?”
他顿了顿,笑道:“你妹妹今年住校这个周末要回家了,妈妈在这陪了你几天了,也该回去了。明天我开车送***妈到火车站,你有时间么,也送送***。”
我拿着话筒,心里很难受,而又冷冷的说:“我明天下班早没时间了,你一个人够了!”
叔叔心里似乎不高兴,说道:“***好不容易来一次,你也真是的!”
我心里愤懑,催道:“好了,挂了,我要睡觉了。”我挂了电话,盖上被子蒙住头,心里烦闷的很,仿佛有块大石头压在心口,辗转难眠。忽而竟也做了短暂的梦,看见梦里一个人冒着风走在外头,斑驳的广玉兰的影子落在我的身上,砰砰跳动的胸膛,仿佛如一枚螺丝,从转盘上脱离了正常的螺纹,再也拧不回去了。睁开眼,摸黑从抽屉摸出一张薄薄的纸,这是我十岁时,老师要我们给母亲写一封信,我回家花了一个多小时,写出来“妈妈永远别离开我,我爱你!”
可是后来,因为期末考试没考好,妈妈在电话的那一头的乡下知道后很不高兴,要我好好补课,这个暑假别回老家了。我当时心里很不好受,可又不好向严厉的奶奶发作,只一个人躲在房间抱着枕头小声哭泣,那张刚刚写好的纸,被我藏进了抽屉里。结束了念想,我擦掉泪水,把纸小心的塞进口袋。突然觉得口渴,起来洗漱过后,喝了一大杯凉白开水,母亲要我兑点热水再喝,我不愿意依她的意思,没理她的话。吃过晚饭,穿好鞋,刚要开门。
临别时,她把紧紧攥着的钥匙,放到了我的手心里,我心里忽然舍不得她,却又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说道:“我走了,怕是明天回到这个家,就见不到你了。”她看着的我望着外面的月亮,咬了咬下唇,叹息一声:“我怕跟你在一起时间越长,就越来越舍不得离开你,你可是我的儿子……”
我心里却不屑,想到自己已经孤孤单单十几年,早已看淡亲情,不惮的说道:“我就不送你了,那么,再见。”她听了,仿佛失了心似的,却也苦笑道:“你路上小心点,我的儿子。”我心里膈应的难受,一路狂奔下楼,心里知道再也不可能回到过去,有些哀伤,但是也绝不怜悯自己。
这时手机响了,是乡下妹妹打来的,说是想我了,听她的话音似乎有些低沉,说道:“过年你回来么?”我心里却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过年正也要加班,不可能像心里希望那样圆满,我拿着话筒愣了好久没说话,妹妹心里虽然也察觉到我的为难,但是还是说道:“每年过年,咱家都不放鞭炮,贴对联。看着别家高高兴兴一家人吃团圆饭,好生羡慕,于是我问咱妈为什么这样单调,咱妈总是伤心的说:‘你哥哥又回不来,这年过得还有什么劲儿呀?’说完,进屋看着你的照片流泪去了。”
我听了,心里竟然感觉到淡淡的忧伤,想来一贯冷漠的我真是奇极,但是还是说道:“今年过年要加班,怕是……不可能回去了。”妹妹似乎十分生气,心里埋怨着我,说道:“我就知道是这样!”说完挂了电话,手机滴滴直响,我呆立着。这时公交车呼哧一声进站了,司机不耐烦的催着上车,我掏出那张薄薄的纸,攥在手心,然后撕得粉碎,心里豁然开朗,对司机说:“我不上车了,你走吧。”
然后,自己朝着回家的方向高兴的跑去,手机马上拨了母亲的手机号码,因为我想说:“妈妈,你别走,我爱你。”
——二零xx年三月
母亲的文章 篇5
“母亲节”,是赠给母亲们的一个最珍贵的礼物!也是一个最温馨的最甜蜜的祝福!
今年的母亲节过得很开心,也非常激动!以前过母亲节,儿女不在身边,他们只能老早的打电话来为我祝福!而今年就不同了,母亲节到来之时,我正好在儿子家里,女儿一大早就发来信息为我祝福!但我不想告诉儿子,让他们为我花钱、忙碌。他们本来就很忙。
我认为男孩子心比较粗,我不告诉他就会想不起来。可没想到,傍晚时分,儿子拎着大包小包的回家来了。远远的就喊:“妈,今天是母亲节,你看我买了好吃的,为您过节。”说着把手里的`肉鱼和水果糕点等等,在我的面前放了一大堆。儿子说今天不用我做饭,说着就动起手来,烧菜做饭。不大会儿一大桌子菜就做好了。饭菜的香气袅袅扑鼻,味道鲜美。各种糕点香甜可口…….
如今的母亲们各自享受着新时代的优越性。母亲节过得比昔年过年还要隆重。
在幸福之余,我突然伤感起来。是因在节日的气氛里,我不禁想起自己的辛苦一生的母亲。在那贫穷的60年代里,儿时的我看着母亲,以及更多的母亲,整日里吃苦受累,破衣褴褛,吃糠咽菜,食不饱腹,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哪里还有人为她们过节呀!那时候人的生活实在是苦不堪言!简直就是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她们白天要到生产队里劳动,到了夜间还要为一家人缝补衣裳,推磨拤碓——那时候工业极为落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用手工来完成。一天24个小时,当母亲的每天只能睡三、四小时,其余的时间都要在劳动中辛苦度过。想来实在令人心酸落泪!
看看现在的母亲,吃得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家庭用具全部是电气化,商店里加工好的食品。城市里每个社区或者每个居民小区,都建了公园。公园里都设有健身器材,闲暇时逛逛公园,跳跳舞唱唱歌,锻炼锻炼身体,何等的自在,神仙般的生活。
农村的母亲虽然比城市里的母亲要辛苦一些,但是,耕作全部是科学化机械化……干活不出力,做饭不冒烟。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来到冬闲的时候村里到处都是戏台,她们在一起侃大山,说大海……生活得如此幸福快乐。
如果说,过去的母亲和现在的母亲相比,是用一句天壤之别,恐怕也难以形容表达。
天堂里所有的母亲们,你们如今过得好吗?在“母亲节”来临之际,祝福天堂的母亲们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五月的花儿开了;“母亲节”带着芬芳朝着我们走来了;五月的母亲们都笑了……
母亲的文章 篇6
我看到妈妈在给老师打电话,心里很紧张就像有十五个吊桶在打水--七上八下。
妈妈终于放下了电话,我手心开始冒汗,心想火山马上要爆发了。星期四那天,语文老师发测验卷,我只有57分,因为怕爸爸妈妈批评,就把试卷改成87分,虽然让我蒙混过关,但心里一直很烦闷忐忑不安,怕事情会露馅。现在从妈妈那神情看来是凶多吉少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什么也没说,直径直就走到厨房里洗碗。难道妈妈还不知道?我心里暗暗高兴。
当妈妈从厨房里出来时,我发现妈妈的眼睛红红的,分明是刚哭过。“妈,怎么啦?”我连忙上前问。妈妈看了看我说:“你自己想想,你做过什么了……”妈妈哽咽着说不下去。我心里一震,哦,原来妈妈什么都知道了。妈妈肯定很伤心,因为我从来没看到她流泪。妈妈坐在沙发上,什么也没说,只是不停地檫眼泪。
看到妈妈哭,我心里难受极了。,妈妈的泪就像鞭子,一下一下地抽到我身上。爸爸妈妈为了生活而操劳的情景和我为了看电视而不完成作业,回学校向老师撒谎,回家骗父母的情景,又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在我脑海闪现。我知道自己错了,这时,我宁可妈妈骂我、打我,也不要她伤心流泪。“妈,我……”我趴在妈妈的膝盖上哭了起来。妈妈只是用她粗糙的手抚摸着我的头发,还是没有说话。她的泪滴到了我的脸上。,也滴到了我的心上。
从那天起,妈妈的泪成了我学习的动力,它时刻在鞭策着我,令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敢有丝毫松懈。
母亲的文章 篇7
那个夕阳下的小河,清清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 ,闪闪的金光在水里闪烁,对面的芦苇在黄昏的和风里轻轻地摇摆。宽宽而洁净的沙滩一直这样延伸至河岸的峭壁之下。沙滩上有一个中年男人在帮一条黄毛狗洗澡,后面跟着一个六七岁大的小女孩。他们嘻戏着,让这安静的河畔也生动起来。早已忘记了小女孩的摸样,这是父亲留给我最美而难忘的最初印象,那么美而又模糊。
乡村的夜晚寂静而安宁,人们经过了一个白天的劳作,早已进入了梦乡,朦胧中听到父亲与母亲的对话:“ 咋回来了,天这么黑了。” 是母亲的声音。
“今天局里开会,有些饭菜,带回给你和孩子们吃。都睡啦?”接着我感觉到父亲掀开蚊帐的动作,装着甜甜地睡着了。那个年代的灯火很暗,我偷偷地眯开了一条线,看到了父亲慈爱的面孔。其实我很想吃,可是不敢起来,为什么不敢起来,我现在也想不明白,也不再去考究,后来在父亲与母亲低声的说话中甜甜进入了梦乡。在那个饥饿的年代,父亲经常那样,为了给我们带回那些可口的饭菜,经常一下班就骑十几公里的山路披星戴月往家赶。也许在现在这个年月,这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这是父亲在我脑海里第一个清晰的形象。温暖而慈祥!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读小学那年,我和哥来到了城里。母亲和姐们依然在乡下,父亲经常下乡,可是每次离开家,他都会怕比我大几岁的哥不能照顾我,偷偷地给我一些另花钱,那时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我们住的这个大院里,住的都是父亲的同事,父母亲不在的时候虽然,他们会很照顾我们,可是我还是很羡慕别人能一家人在一起。每次母亲出来看望我们,我都会很开心。如果有一天放学回来,家里收拾得特别整齐干净,我就知道一定是母亲回乡下了,我会爬上阳台向着母亲回去的路,费力地张望很久,看还能不能看到母亲的影子,然后会很失望难过地哭……那时父亲和母亲经常颠簸在工作和两个家之间。
这样过了两年,经过父亲的努力我们终于可以在一起了。每到星期天,父亲和母亲都会和我们打牌,那时是我们最好的娱乐节目了。每次姐弟们因为出牌而发生争吵架的时候,在劝阻不了的时候,父亲会很生气地甩牌,大声说:“不跟你们打了,一点小事就吵,一盘牌也输不起,自己姐弟也要因一点小事争”那时全都会安静下来。这时母亲就会适时地教育我们:“吵啦,吵啦,叫你们不要吵,现在好啦,收拾好,该干嘛就干嘛去”我们偷偷地笑,知道父亲真生气了,乖乖地收拾牌,安静地各干各的,就别指望父亲会再跟我们再做了。那时的父亲是严格而亲切。
“我想去,只是家里就靠你了。”是父亲的话。忘了母亲是怎样回答的。只是过了不久,就听说父亲要出国,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两年,两年之后才能回来。记不清是那一天的早晨,父亲辞别了我们,去了一个遥远的非洲小国支援当地的水利建设。这一去就是两年,就是这一段经历成了父亲一辈子都引以为豪的事情。他经常跟我们说他在非洲的见闻,成群不怕人的天鹅,大雨过后一大群进屋觅食的蚂蚁。非洲非常肥沃广袤的土地,和那里贫穷而懒散的黑人。那时我们的信都是先寄到北京一个专号的信箱,然后再由北京外交部统一转到父亲那里。那时,父亲在我眼里是神秘而能干的。这两年里,母亲带领年长的姐姐在家既要照顾年迈的奶奶,还要照顾我们,很是辛劳。当时很想给父亲写信,可是一直都没有写成,两年就这样在平淡和在对父亲偶尔的思念中渡过。期间奶奶病重,是邻居刘伯伯一家热心的帮助和父亲的挚交叔叔高超的医术让奶奶渡过难关,等到父亲回来,两年后才去世。这种恩情我们一家人永远也不会忘记。
记得父亲回来 看到我,欣喜而慈爱地对我说:这丫头长高了,都快认不出了。而第一件事就是去到奶奶床前,看望她是否安好。奶奶因为白内障,眼睛看不见有好多年了。如果没什么事,她一年到头都不会离开这房子。父亲微笑地看着奶奶好几秒钟才高声对她说:“阿婶,我回来了。”(父亲一直都是这样称呼奶奶的,奶奶耳背,对好说话要大声点她才能听到。)
奶奶迟疑了好一会才听出了父亲的声音,平淡的脸满是欢喜。 “你回来啦。去了哪?去了这么久。她们说你出了国,我骂她们,”(在奶奶的概念里,出国就是去世了的意思。当妈妈告诉她的时候,她又怎能不骂她呢?奶奶生育了三个孩子,在那个缺医少药而贫穷的年代,去了两个,有一个叔叔在十五岁的时候死于急性肝炎,听母亲说,这个小叔叔死的时候她已经与父亲结婚,很懂事,对她很好,有点吃的都会说留一份给他的嫂子。有一个夭折在她寻医路上,她的背上,父亲是她的独苗,)父亲和奶奶两年后的相见就是如此平淡,却很感人,因为从来没有看到父亲和奶奶如此地笑过。
时光在悄然流逝,它并不会因为你的幸福而留连,也不会因为你的艰难而快走。转眼间,我们都一个个长大成人,成家立室。父亲也退休了。有一天看到埋头看小说的母亲,我忍不住地问父亲:爸爸,以妈妈的资质和当年你的能力,在单位为妈妈安置一份工作不难,你为什么让妈妈跟着你就是做一个全职家庭主妇呢?这对妈妈是很不公平的。有很多不如母亲的妇女她们都进了好单位,现在有退休金,晚年过着幸福的生活。妈妈心灵手巧,识文断字,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稍加培养相信她的能力不会逊色,而我的童年也不会那么孤独。“你怎会明白,如果妈妈参加了工作,谁来照顾奶奶和你们这么多姐妹?”许多年后,父亲这样对我们说。而母亲也从没有在我们面前埋怨过父亲。现在才明白为什么我们每次顶撞母亲,都会让父亲骂得狗血淋头的原因。
父亲和母亲是自由恋爱结婚的,五六十年代,正是提倡自由恋爱,破四旧,追求新思想的年月。当年父亲带领一班人马在母亲那条村搞水利建设认识了母亲,据说母亲当时可是村里的一枝花,而且还是村里的文艺骨干。有一天让父亲看到,一下子就喜欢了 ,就托人去说媒,通过接触,母亲还居然真喜欢上父亲这个穷小子。虽然遭到家人强烈反对,还是嫁给了父亲,把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慢慢建立起来。生下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并且抚养成人。听说当年母亲生下我时,由于生活困难,他们也已经有了这么多女儿,外婆劝母亲不要我,把我给扔了,是父亲和母亲舍不得,我才活了下来。
年轻不懂事,跟母亲吵架时,很多时候我都会脱口而出:“谁叫你们不把我扔了!”一定会把母亲气个半死。
有一天,我看着满头白发的老母亲,想起当年自己的倔强和任性,很是内疚,就笑着问她:“当年你们为什么不把我扔了?”
母亲说:哪个孩子不是父母身上掉下的肉?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会舍得扔掉。你父亲说,就是再难,也不会把自己的孩子扔掉。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怨恨母亲的爆燥,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太少。一直很想逃离这个家,这种忧郁一直伴随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直到自己也为人母亲,才体会父母的辛劳与艰辛。
不会忘记在夜色中帮我背着孩子的父亲,不会忘记在我躺在病床时,母亲为我操劳的身影;不会忘记父亲住院时,母亲憔悴的面容,不会忘记母亲在病床时,父亲穿梭在风雨里,也给母亲的陪伴。何为似水流年?何为相濡以沫?何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许平淡,也许平凡,可也温暖,也幸福!
是母亲的放弃与退让成就了父亲的梦想,也是母亲的放弃与退让赢得了父亲内心的尊重与用心的爱护!人与人之间是要用心去交换,才会赢得真心,亲情如此,爱情如此,友情也是如此!
不久将是母亲的生日,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父亲和母亲。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快乐幸福!感谢您们给了我生命,和一个回忆起如此温暖的家。感谢您们用您们的言行教育我做人的根本与生命的意义!
母亲的文章 篇8
生活经历了一些抹也抹不去的印迹,心会不时的生出许多的颓废和厌倦,每每这样我都会低下头,看一眼胸前佩挂的玉锁,它带着母亲的气息,让我在远离母亲的地域里,感知她无时不在的牵念和注视,督促我努力的面对各种压力,并积极的去探索人生广泛的要意。
时光流转,岁月的渡口,我可以回望到比绿更绿的树,比蓝更蓝的天,母亲就在这样的背景里面朝阳光备课读书,她的项上就挂着这件小而灵秀的玉锁。玉锁玉质温润,是珍贵的羊脂白玉,不足10厘米的挂件上,有一棵饱满的灵芝浮雕,整个玉锁洁白无瑕,晶莹水透。
我不怎么懂玉,觉得那玉锁就是母亲的一部分,母亲告诉我她在意的是玉品,因为玉者,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人常佩玉,可以时常的提醒自己,向着那些高崇的品质努力。
曾以为那玉是母亲所爱,并不想得之。
终于将远渡重洋的消息说出来后,母亲并没有想象中的责备和阻拦,她只是稍稍的惊诧。记忆中的那个秋天特别的温暖,母亲煮了一锅的板粟,我没心没肺的吃,尽量不想分别的痛。母亲不吃,她将自己的玉取下来,换上一条崭新的暗红丝绳,然后将玉握在手里,良久,她将玉锁挂在我的项上,抚摸了一下,什么也没说……
玉锁带着母亲的体温,从此天涯相伴。午夜醒来,常常的看它,感觉玉锁锁进了许多的东西,那个秋天的暖,板粟的香,母亲取下玉锁的手,每一个片刻都在记忆的路口,不会因为岁月的嬗变而失去它应有的色彩。经历了许多磨难,我并没有改变自己固有的人生观。虽然人性的弱点依然困扰着我,但我坚定的信奉处世的仁爱与善良。我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并不断的修正着自己。
因为,看到玉锁就仿佛听到母亲的教诲,那字字福音,是照耀我心底不灭的风灯,它让我有能力穿透人间所有的迷茫,用厚道和感恩的心,在苍茫的红尘里,工整的去书写一个大写的“人”字。
母亲的文章 篇9
裹着小脚的母亲,教给了我一生受用的知识
一个只念过几年私塾的女人,在儿子6岁以前就教会他认3000个字,这个女子想必应有绝顶的聪明。杨振宁就是靠这样一位妈妈启蒙的。一个78岁的大科学家如此深情地回忆自己没有受过任何新式学堂教育的母亲,那情景让人感动。
“我母亲1896年出生在安徽合肥,她小的时候还裹过脚,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又把脚放开了,所以她的脚不是三寸金莲,但那是一双变形了的脚,我每一次看见她的脚,都觉得非常难过。她念过几年私塾。我认识的头3000个字是母亲教会的,那时候父亲在芝加哥大学留学,只有我跟母亲住在一起。我认识了许多与我母亲一样的旧式妇女,我很佩服,她们受到了中国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对于这些礼教,有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今天讲起来,有人会认为是愚孝,可是假如你抛开这个价值观,这个所谓愚忠愚孝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那么,到了比她年轻一辈的男人或者女人,我想这个坚强的意志,渐渐地没有了,这是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向另一个方向走。所以你如果要问我,说我母亲除了养育我,除了教我3000个字,还给我留下了什么呢?我想,她留下的,是使我了解到有坚强意志的信念,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北大当数学教授的父亲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杨振宁在7岁的时候来到清华园,在这里一共住了8年。当时的附小叫成志小学,里面有两个“大头”,一个是杨振宁杨大头,一个是俞平伯的儿子俞磊头。
杨振宁小时候,至少不是一个最守规矩的孩子。据他自己说,清华的每一棵树他都爬过。中学是在绒线胡同上的,就是现在的北京市第31中。那时候,当北大数学教授的父亲杨武之已经知道儿子学数学的能力很强。他当时如果教儿子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儿子一定学得很快。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在初一与初二之间的那年暑假,请了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杨振宁学《孟子》。所以在中学时代杨振宁就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杨武之喜欢围棋和京剧,但并不去培养儿子这些方面的兴趣,下棋可以让儿子17颗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国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数千年,一脉延”,“中国男儿,中国男儿……”等。
对于父亲书架上的许多英文和德文数学书籍,杨振宁常常翻看。因为外文基础不够,所以看不懂细节,每次问,杨武之总是说:“慢慢来,不要着急。”
上课念书的时候,杨振宁喜欢东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顿写的《神秘的宇宙》,那里面讲的是20世纪到那个时候为止,所发现的一些新的物理学的一些现象与理论。他顿时被激发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回家以后就跟父亲、母亲开玩笑,说将来要得诺贝尔奖金。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给了我不可磨灭的印象。”
40年后杨振宁这样写道:“我的物理学界同事们大多对数学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也许因为受我父亲的影响,我较为欣赏数字。我欣赏数学家的价值观,我赞美数字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机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略。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
杨振宁在抗战胜利的1945年夏天离家赴美国求学。当时也许没有想到他真的应验了12岁时的戏言,为中国人拿回了第一个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