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研活动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音乐教研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音乐教研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豆类蔬菜的名称和特征。
2、制作豆瓶,会根据节奏普的提示用豆瓶为乐曲配乐。
【活动准备】
1、黄豆、红豆、黑豆、绿豆若干。
2、每人两个空瓶子、郊游音乐磁带、课件。
【活动过程】
1、师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师说:春天来了,老师和你们去郊游好不好?(好)
师幼随音乐《郊游》拍手进活动室坐好。
2、出示课件
绿豆、红豆、黑豆、黄豆。引导幼儿比较这几种豆子在形状、颜色等方面的异同。
师总结:绿豆、红豆、黑豆、黄豆它们的`形状一样都是椭圆形,而颜色不一样。
师说:老师今天请来了几位豆宝宝,小朋友看一下是谁?
出示课件:
(1)黄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黄豆宝宝?(6个)
(2)绿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绿豆宝宝?(8个)
(3)红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红豆宝宝?(6个)
(4)黑豆:小朋友数一下有几个黑豆宝宝?(7个)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多少。
反思:在让幼儿比较豆类的颜色和形状时如果用实物让幼儿自己操作比较会效果更好。
3、幼儿制作豆瓶。
(1)师说:小朋友,咱们用这些豆宝宝来做个豆瓶好不好?(好)
教师出示豆瓶乐器,幼儿观察并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尝试制作。引导幼儿自选一种豆子放入瓶中,扣上塑料盖即成。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一个瓶中最好装一种豆子。
(3)幼儿制作完后引导幼儿晃一下自己的豆瓶。
4、用豆瓶为乐曲配打击乐。
(1)出示课件:
(2)师说:豆瓶能够发出好听的声音,咱们用这豆瓶为这个谱子打节奏好不好?(好)
(3)幼儿跟老师拍手打节奏熟悉一下。
(4)用豆瓶替换拍手东作为谱子打节奏。对表现好的幼儿及时表扬。
(5)幼儿倾听音乐《郊游》的旋律,熟悉乐曲结构,了解节奏特点。幼儿用拍手动作练习节奏,熟悉后用豆瓶替换拍手动作。
(6)看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反思:幼儿对此环节比较感兴趣,整个环节幼儿动了起来,让幼儿在玩中学会了知识,我觉得很好。
5、结束部分:师幼随音乐拿着豆瓶走出活动室。
音乐教研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乐曲柔美、悠扬的旋律,能用动作表现乐曲中的情景。
2、体验音乐欣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歌曲录音《小白船》、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欣赏感受,理解歌曲:
感受乐曲旋律:
——“这段音乐听上去有什么感受?好像看到什么?”
听教师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你听到了什么,歌词里唱了些什么内容?“
“这是一首几拍子的歌曲?
“教师即兴哼唱,引导幼儿用拍手表示三拍子的节奏。(强弱弱)
出示教学挂图,边看边听录音歌曲,进一步理解歌曲内容:
——“歌曲唱的小白船指的是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像)
“小白船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小白船在天空中怎么开呢?“
2、用语言、动作表现歌曲:
教师用富有感情、柔美的语调念歌词:
——“夜晚,像小白船一样的月亮出来了。蓝蓝的天空……”
幼儿模仿用柔美、安静的声音谁音乐朗诵歌词。
幼儿想像“小白船”在星空中的情境:
——“小白船在星空中干什么?”
“你能不能用动作来表现星空中小白船?”
幼儿谁音乐用柔美、舒展的动作表现歌曲:
重点:教师观察、启发幼儿按三拍子节奏做动作。
3、整体感受,自由表现:
用“啊——”、“啦——”、“呜——”等声音哼唱。
自由选择用不同方式(哼唱、朗诵、动作),谁音乐大胆表现。
音乐教研活动方案 篇3
活动主题:
1、解决小、中、大各年龄班幼儿在音乐能力、经验、审美和基本技能上存在脱节现象,基本技能不扎实的问题。
2、解决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分析教材的能力有限,不知道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怎样教的问题。
活动目标:
1、从研究内容的确定上入手,发动教师在教材外广泛搜集整理优秀的音乐教育内容。
2、确定在小班组开展以音乐游戏为主,中班组以韵律活动为主,大班组以打击乐为主,各年龄班侧重歌唱的教研实践。
3、将不同水平教师划分小组,充分挖掘教师之间的经验互补、有效突出专业引领作用。
4、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研”,提高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研的积极性,通过集体的智慧,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实现教学模式最优化。
5、营造开放、民主的教研氛围,增进不同园所教师之间的交流,在观点表达、思想碰撞中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相互了解、共同提高。
活动准备:
1、教师知识经验准备:自行学习与幼儿园音乐教育相关的理论及经验文章。
2、分组讨论用的会议记录纸、数码照相机、多媒体设备。
3、参加人员:全园教师
4、时间:20xx年x月xx日
活动过程:
一、由主持者向大家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背景及教研内容:
幼儿园音乐活动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着幼儿的热情参与,发展着幼儿的个性和能力。《纲要》中在艺术领域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的目标。但近几年来,我园由于教师结构的不断变化,教师对音乐教育活动认识不足,备课简单,不能深入分析教材,活动过程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因此,我们本着一切从幼儿园实际出发的'原则,按照园本教研的精神实质,从下而上,找准真问题,分析教材、研究幼儿、反思教师行为,并期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丰富拓展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对音乐的实践研究能力,为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学习与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让研究的成果能够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让幼儿在“有效”的教学方法中有收获地学习。激起对音乐艺术的热爱,陶冶其艺术情操。
二、由各年级组组长表述本年龄段音乐教育(即研究课)内容的确定情况,并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一)本学期小班组音乐游戏活动内容的确定:
《小朋友,碰一碰》、《老鹰捉小鸡》、《扮演老公公》、《松鼠和小树》、《生活模仿动作》、《拉拉手》、《走着去,跑回来》。
在选定内容时,本着以下的目标去选材:第一,就训练节奏,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中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第二,发挥音乐重要的功能之一,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满足人的交片需要。第三,音乐活动是一种有秩序的社会活动,它要求参加者学会按照一定的规则来活动,这些有规则的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秩序感的发展。第四,从幼儿的生活与兴趣出发。
(二)本学期中班组韵律活动内容的确定:
《蝴蝶找花》、《蜜蜂做工》《小铃和小鼓》、《看图发音》、《大雨和小雨》。
在选定内容时,本着以下的目标去选材:第一,歌曲内容贴近幼儿情感,符合幼儿的生活情趣,节奏坚定有力,通过韵律舞蹈表现出来易于幼儿接受。第二,根据主题和幼儿发展水平及需要,对原教材进行删选和替换,并且从更广泛的角度选择幼儿兴趣的音乐作品。
(三)本学期大班组打击乐活动内容的确定:
《春天》、《小青蛙》、《卖报歌》、《木瓜恰恰恰》、《厨房里的声音》。
在选定内容时,本着以下的目标去选材:第一,乐曲旋律优美、欢快、乐曲结构明显,易于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第二,所选乐曲本身的配器丰富,富有音乐感染力,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即能让幼儿初步感知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又能在拓展环节进行民族舞蹈的表演,能够体现音乐作品欣赏、演奏、表演的方位的教育价值。
(四)、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园内教研活动,共同探讨,集思广益,循序渐进。
(五)、音乐艺术工作的听、唱、演奏,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析、处理等方面的音乐能力,是在音乐实践活动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的。(如掌握制定教育工作的案例、备课、组织音乐教育活动、进行自我评析能力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才是提升音乐教育能力的前提。
(六)、提高教师音乐素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音乐教研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区分各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能根据音乐变化变换动作。
2、借助观看的体态动作表演,学习合拍地走步和小碎步走。
3、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散步时能充分利用空间,并在指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
活动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雨天行人的活动。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下雨啦》
师: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仿编不同的雨声。
二、观看表演,让幼儿了解韵律活动的内容。
师:你刚才看见了什么?小朋友在做什么?
三、幼儿分段欣赏,感知音乐内容,探索表演动作。
1、学习将情节内容与音乐响匹配。教师按睡觉、起床、散步、打雷受惊、下雨跑回家的顺序,分段弹奏游戏音乐,感知音乐内容,探索表演动作。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
2、学习用动作和音乐匹配。
练习小碎步手捂住头发下雨跑回家的动作。音乐结束时能找到位子坐下。
四、在教师语言的`提示下,学习玩游戏“小朋友散步”
用提问和夸张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变化,学习合拍地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