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粽子文章

2023/11/29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粽子文章(精选4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粽子文章 篇1

上初二那年,离端午节二个月左右的时候,一场莫名其妙的肚子疼痛让他不得不从学校休学回家。

放下繁忙的农活,母亲带着他在县城多家医院来回奔波,近一个月的时间也不见他的病情有所好转。后来,在带他出院的情况下,几近绝望的母亲看着他日渐孱弱的身子,在涟涟的泪水中只能将他带到离家不远的一名赤脚医生那里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许是县城医院的误诊,又或是之前那些医生将他的病情看得过于严重吧,不久之后,就在一些维生素针药的治疗下,他的病却慢慢好转,直至彻底痊愈。

那天,当他彻底告别乡村赤脚医生那打了无数次的维生素针时,母亲那二个月来悬着的心也平稳地放了下来。

“还好,这个端午节总算可以好好过一下了。”面对村中无数前来询问他身体如何的乡亲,母亲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五月初五,在这个传统的端午佳节里,按照惯例,再穷的人家哪怕别的东西全都不弄,但粽子还是非裹不可的,他们家也不例外。

打小,对粽子,他就有一种天然的喜欢。那种用自家稻田里生产出来的优质糯米,加以瘦肉或者是排骨,用洗净的新鲜箬竹叶子裹好,再用那个季节独有的软竹枝条绑得牢牢固固,放在自家那大柴火灶中大火焖上一个下午后改用微火再焖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从大铁锅中拿出来的那一挂挂飘散着清香的粽子总是让他爱不释手。当然,他的姐姐和弟弟也和他一样喜欢。

每年,母亲一般在端午节的前一天趁他们姐弟快要放学的时候就会裹好一大锅的粽子。只要他们姐弟一回家,母亲就会让他们几个放开肚子吃个饱。他一直记得,每年的这一天,他和他的姐姐、弟弟都要吃得两手粘粘、肚子满满才会放手。而他的母亲,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更是乐此不疲、好不开心。

可今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却有些为难。不裹粽子吧,母亲又怕他的姐姐和弟弟会馋不住嘴;裹些粽子吧,母亲更怕他会忍不住要吃。裹与不裹,着实让母亲为难了好半天。因为按照农村的老经验,像他这样刚刚病好的人是不能沾一点糯米做的东西的,何况他还只是个未长大的孩子。

那天裹粽子前,母亲找来刚刚病愈的他,告诉他待会裹好粽子他不能吃的原因。面对母亲如此扫味口的话语,他半是理解半是委屈,就差眼泪还没掉下来而已。

后来,当他们家厨房溢满粽子清香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姐姐和弟弟那副欢天喜地冲进厨房的样子,跟在他们的身后,他的眼里再次充盈着委屈的泪水,他开始有些埋怨母亲对自己的不公。

“医生不是说我的病已经好了吗,为什么还是不让我吃?”这一次,当姐姐和弟弟如往年般津津有味地嚼着飘香的粽子时,不争气的眼泪还是爬满了他那稚气未脱的脸庞。

“来,你也过来……”看到母亲一脸平静却语气温和地向自己招手,他的心里倏地一阵欣喜,他知道母亲终究还是疼自己的。

“这个给你。这是粳米裹的粽子,你吃这个吧。”望着母亲递给自己的粽子,他的脸上突然间就有了笑容,那种孩子特有的灿烂笑容,因为除了手中这个粽子,他看见母亲还在他的面前放了好几个粽子。

然而,当他像他的姐姐和弟弟一样欢喜地嚼着母亲递给自己的粽子之后,泪水蓦地又一次在他的眼眶里打转。这是什么粽子啊,嚼在口中,散散的、淡淡的、硬硬的,分明就是平日里自己吃的米饭,哪有一点端午节粽子的味道……后来,他看到母亲坐在他的身边跟他说了好多安慰他的话,但除了记住了那个难吃的粽子味道,母亲说的话他一句也没记住。

此后的几年间,每到端午,母亲仍旧只是给他几个粳米加排骨裹的粽子,而他的姐姐和弟弟吃的依然是那粘粘的、飘着清香的糯米排骨粽子。那几年,想起端午,他就会想起母亲对他的严苛,为那些难吃的粳米粽子,他也曾一度埋怨母亲的死板,埋怨母亲的固执。

十九岁那年,他以强健的体魄去高原当了四年的兵,之后是转业回到家乡。如今,每年的端午,身强体壮的他再也不用母亲另外给他裹那些让他吃了肚子不致以会再次疼痛的粳米粽子了。每一次,他又能和所有的人一样,敞开胸怀,大口地嚼着那些飘满清香的糯米粽子了。

但,那些曾经让他委屈得流泪的粳米粽子,此刻想起来却是那般的温暖,似一朵幽幽的白莲,在他的生命里散发着永恒的清香……

粽子文章 篇2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在这个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包粽子吃。

相传,粽子时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诞生的,一开始,人们把米粒洒在江河里,但是米粒很快就被鱼儿吃完了。后来,人们想了个办法,用粽叶把米粒包住扔下河,鱼儿以为是粽叶就游开了。从此粽子就流传下来了。

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包粽子吧,下面我来告诉你们做粽子吧!先要准备糯米、红枣、粽叶和肉。糯米要浸泡一个晚上,肉要把它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粽叶要洗干净。

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包了,把粽叶打开,在中央放一些糯米,再放一小块肉和一个枣子,还可以放几粒豆子,再用绳子把它捆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做成了。最后一道工序是把它放进锅子里蒸一个小时,就可以了。蒸出来的粽子有点绿色,闻起来很香,真叫人口水直流。吃起来甜甜的,有点粘口。

粽子文章 篇3

每逢端午节的时候,我都曾经屡次忆起儿时过端午节的情景:吃粽子看划龙船,想念那花一角钱买的,用黄泥和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两三根鸡毛所做的,吹起来“嘟嘟”响的哨子。这些童年的回忆,使我时时反顾,还有旧时难忘的意味留存。当我在他乡独处,或夜雨敲窗的时候,这些美好回忆都曾伴我度过许多寂寞的时光。如今又闻到窗外飘过的粽香,知道端午就要到来。那份珍藏的回忆依然带着岁月的甜蜜,,在心头更加地浓烈。

那时,在翘首的盼望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为了到清溪河看赛龙船,难以入睡的我,早早就爬起来。拿上两个粽子,和邻家的孩子们一起,赶着到南门外清溪河去看赛龙船,领头的就是孩子王五儿,他在家排行老五,我们都喊他五儿。平时爬山下河,逮麻雀捉蟋蟀总是他领头,今天也不例外。孩子们脸上都露着喜悦地笑容,你追我赶,蹦蹦跳跳向河埠走去。我们穿行在石板铺砌的孝肃街,清晨的老街也在睡梦中醒来,赵家茶馆里也聚满早起的茶客,伙计们吆喝着“上茶啰”,穿梭在茶馆的店堂里,给茶客们泡茶倒水,卖小吃的小贩,清脆的叫卖声在街头回荡,“五香蚕豆哟”、“米粉方糕”“糯米粽子”,喧闹的人声,小吃的香味,充斥着早晨的街市。最难忘的还是那浓郁的粽香,在街市的天空上飘荡。使人切切实实感受着,端午节那别样的氛围在老街上弥漫。

街边的石板地上摆满了碧绿的菖蒲和艾叶,叶片的清香味在街市上飘荡。这是近郊农户挑到城里来卖的,在端午节这天,家家都以艾叶悬于大门口,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这是家家必做的事情,我母亲昨天就已经买好放在家里,天一亮就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楣上,也避邪气侵扰,祈求一年的平安。

走出老街,来到斑驳残缺的城门,裸露着泥土的城墙爬满滕萝,还开着不知名的野花,拱形的城门洞湿漉漉的向下滴着水珠,走进断壁残垣的城门洞里,涼溲溲的风扑面而来。我们一群小伙伴来到清溪河畔,河水清澈见底,桥下涛声阵阵,河水拍打着桥下的乱石溅起几尺高的浪花,先来的人们把河岸挤得满满,扶老携幼,有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头,吹着公鸡毛的竹哨子。有几个小孩还爬到河边歪脖子柳树上。到处是喧闹的人群,到处是涌动的人流。通济桥上也挤满了人,那里真是一处天设地造的看台,整条沸腾的河都尽收眼底。

只看见河的上游有十几条龙船正蓄势待发,龙船和一般的鱼船不一样,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龙尾以木雕成,涂上颜色加以彩绘。龙头的颜色有红、黄、白等色,龙头上的胡须被河风吹拂着栩栩如生。龙舟上锣鼓喧天,水手们跃跃欲试,在龙舟的前面还有一条装扮一新的大彩船,通体彩绘,像一座水上大戏台,彩旗在船的四周迎风招展,这其间,船上鼓乐齐鸣,穿着戏服的花旦、小生、丑角,似乎正在上演一岀古装戏。丑角在船头翻着空心跟头,一个接一个使人眼花缭乱。

随着龙舟上震天的呐喊声,岸上人们的欢呼声,一阵锣鼓响彻清溪河,赛龙船开始了。只见一条条龙舟像离弦之箭向下游飞去,白色的浪花在船后铺成一条白练。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条彩链在河中飞驰。我和五儿这一群孩子在人群中欢呼雀跃,尾随着龙舟在岸边奔跑,整条河也在沸腾。河水向岸边扑来,我们的鞋子在奔跑中被河水浸湿,随着龙船上“咚咚嘡”的锣鼓声,我们和岸边的人流簇拥着向河的下游奔跑,为那象离弦之箭的龙船呐喊助威。

正午,意犹未尽的我们赶回家吃饭,“早端午,晚中秋”今天的午饭一定是丰盛的,还要喝雄黄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但只能大人喝,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蘸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说这样能驱邪解毒。《白蛇传》里的白娘子就是喝了雄黄酒才现了原身,东邪西毒都是害怕雄黄酒的。

端午节的夜晚在屋外乘凉,夏天的夜空那么深邃而恬静。听母亲和邻居在聊天,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船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那美丽感人的故事象夜空中闪烁的星星照亮了我渺茫的心海。

粽香又飘荡在窗外,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和厚重的民俗文化韵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还在无声地传承着,那是一种民族精神,那是一段悠久历史,使端午节的民俗文化在岁月的长河里绵延不绝弥足珍贵!尽管时光流逝,沧桑变迁。但我心中依旧重复着这些难忘的故事,在恬静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甘苦。

粽子文章 篇4

小的时候盼过节,盼了一个又一个。每年端午一过,也就意味着夏天真正到来了。外婆总说这样一句话:“吃了腌蛋粽,才把寒衣送。”意思是说,只有过了端午节,才算得上是过夏天。

那时会包粽子的人,一到端午节便倍受欢迎。因为一般像母亲这般年纪大小的妇女,几乎都不会包粽子。她们只有求助于比自己年纪大一点的妇女,一到端午,家里的女人们,便买回了糯米用水浸着,将粽叶洗净,然后连同菜盆一起拿到别人家,让人帮着包。

在八十年代初期,商品的流通远不像现在这样粽子到处都有卖的。想吃可以,只能自己包。于是,特别羡慕那些会包粽子的妇人,觉得她们可真是心灵手巧,那粽叶在她们的手上,怎么如此的听话,没多久,便捏成了型。

我的母亲也不会包粽子,虽然,外婆包得一手好粽子,可母亲偏巧却学不来。每年端午,我势必守在外婆家,等待第一锅粽子。外婆总是包很多,几个子女家,一家送几十个。

外婆包的粽子有很多种,豆沙蜜枣还有花生。特别是刚出锅的粽子,让人一闻口水便在嘴里打转。外婆说,品种多才好吃,就像人这一生,要经历许多事情,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外婆没读过什么书,但却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

那香甜的粽子,许多年后都能够让我在不经意间回味出它当年的味道。而今,外婆年纪越来越大,手也不是那样的灵活了。可是每到端午,她还是会包一些粽子。只是,我却吃不到了。相隔千里,我和外婆仅只能通过电话传递着思念之情。

今年还没到端午,外婆的电话便打来了。她说,等小舅出差来我工作的城市时,让他给我带点粽子。电话这头的我,心里一阵酸涌。我对外婆说,今年有等空闲时,尽量抽时间回去看她。外婆在电话里笑了,她说,等你回来我再包。挂上电话,记忆又将我带回到童年,那挂在阳台上的粽叶,在微风的吹拂下散发出淡淡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