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端午活动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班级端午活动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班级端午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的:
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活动过程: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3、端午节的活动项目有哪些?(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二、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三、大家说说怎包粽子?
亲历感悟:
【教师】:
我认为本次活动主题鲜明,通过知识小竞赛、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作品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既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也符合我校对学生进行“欣赏性德育模式”的培育要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可是,就在20xx年,韩国已经提前申请了端午节为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这可给了我们极大的警示:各类中小学校应该多举行这样的主题活动,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
【学生】:
这是我第一次学包粽子,觉得特别新鲜,同学们也异常兴奋。大家都激动得跃跃欲试,齐齐望着社区的阿姨,就等她这老师发号施令:第一步将粽叶卷成三角形状,底部要严实合缝,不可留出小口。可是我卷来卷去卷不好,终于卷到无缝的要求,谁知手一动,好不容易卷好的形状又散架了,唉,重新来过。看看我的.同伴们,也都在向“无缝粽叶”的目标行进,再看看社区的阿姨,却早已在教如何放糯米了。
包粽子最难过的一关恐怕就是这个“包”字,如何将米包住不漏出来,还要将粽子包成漂亮的立体三角形,这可是一门学问,在场的许多人就是倒在了这一个坎上啊,不少同学直到最后结束还是没有包出标准的立体三角粽,包啊、包啊、包出的都是被我们班主任戏称为“三明治”的平面三角粽子。忙碌了半天,尽管到下课我也没有包出一个真正合格的“三角棕”,但我依然觉得这节课过的特别充实。因为:它让我更深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炽热的爱国情怀,也激扬着我的爱国热情;它也让我更深切地懂得了做一件事(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事)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道理,启示我在学习上更应该踏踏实实、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所收获。
班级端午活动方案 篇2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 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活动地点:
614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11号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迎端午,缅故人,扬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李东亮老师介绍)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 2.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李东亮老师做活动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
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 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李东亮老师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3.李东亮老师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总结
在此次主题班会中,同学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和传统节日报以崇敬的态度,积极参与互动交流,一起认真学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渊源和习俗,班会活动呈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依据和现实的基础。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班级端午活动方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XXXX
四.活动地点:XX教室
五.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
六.活动过程。
1、开场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
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生: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
(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来过今年的端午节。
……
3、游戏开始
(一)吃粽子比赛
班主任: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谜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们就来个吃粽子比赛,怎么样?(班主任讲规则)
参赛者以四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小组长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为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获胜选手鼓掌。
班主任:从大家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到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过节的快乐。
(二)缝香包
先由班主任讲解缝香包的要领和针法,然后同桌两人一组,班主任宣布“开始”后,再动手,同桌可以互相帮助。时间为15分钟。比赛结束后,由班干部推选出5个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块合影留念。
(三)撮五彩线
还是同桌两人合作,各自把自己准备好的五彩线拿出来,待班主任喊“开始”,自己动手开始撮,限时3分钟。完了之后,把自己的成果戴到手上,举手示意成功。
(四)为了纪念我们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我班的同学们都办了手抄报,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评选出优秀的手抄报。
(分小组展示手抄报)
七、反思与拓展
这次活动,通过师生讨论交流、游戏活动、展示作品,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价值,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希望你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班级端午活动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2、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1、了解民俗民风。
2、自制自玩龙舟。
教学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视频或图片。
过程:
一、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老师讲述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的'意义。
二、包粽子、吃粽子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吃粽子,边吃边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
三、制作龙舟
(1)欣赏龙舟大赛的视频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四、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戴龙的头饰,其余幼儿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以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