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的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节气的文章(精选9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节气的文章 篇1
今天是11月7日,也是我国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
顾名思义,“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表示“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习惯上,我国民间常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这一节气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是以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准,在阳历的11月7、8两日。
什么时间算冬天?按照气象学划分,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10℃才标志着真正进入冬天。因此从气候学上讲,“立冬”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秋、冬两个季节之间的转换期和过渡期。
“立冬”后我国气候的特点是什么?一是寒暖交替变化大。气象资料显示,“立冬”之后,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每次冷空气到来都会出现一次明显的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而后又转晴,并逐渐转暖回升,形成“三日寒、四日暖”寒暖交替的天气变化。二是南北纬度温差大。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至50℃之多。三是南北气候特征差异大。11月,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雪花飘飘,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艳阳高照,温暖宜人。
“立冬”时节农民应该干什么?答案是,因地制宜,分区域分类指导,南方秋收冬种正当时 北方做好农作物越冬准备。
据气象和农业专家云:“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各种粮食油料瓜果蔬菜收获甚丰,硕果累累;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立冬”时节正是南方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做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时间,巧用天时。华北及黄淮地区则要做好冬小麦初冬和越冬期管理。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冬小麦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后空气一般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林区的防火工作也应引起重视。
“立冬”时节城市应该注意什么?答案是:各行各业赶工作进度,尤其是确保工程质量。
冬季来临,气温骤降,首先,抓好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各种“安置保障房”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气暖等市政工程建设、铁路公路桥梁道路工程建设等重点施工项目既要保工期、赶进度,又要结合气候寒冷特点,万万保证钢筋混凝土的凝固等质量问题,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其次,打好临近年终各项工作翻身仗,排工时,赶工期,加班加点,攻坚克难,坚决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工作计划任务。其三,更加关注民生,关注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每一位市民安全过冬,不出任何问题。尤其是城市流浪儿等弱势群体,早排查、早安排、早解决问题。其四,加强防火防盗防抢窃宣传和依法治国等法制教育,政法部门继续开展冬季“严打”斗争,确保公民安居乐业。
“立冬”时节广大市民应该注意什么?答案是:冬季进补不可盲目 适当锻炼好处多多
民谚云:“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冬令进补的`意识,在民间可谓是深入人心,可是真正懂得进补之道的人却很少。立冬补冬,也不可盲目“进补”,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适当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需注意的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在“立冬”时节坚持体育锻炼,不仅能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正如俗话所言:“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生命在于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气温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后新陈代谢的速度会放缓,因此在此时节锻炼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适得其反,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健身操、太极拳或跳舞、打球等运动均是不错选择。同时,要多晒太阳,进行阳光浴,注意保暖,增强体质,有病早医,无病早防。
节气的文章 篇2
昨天,我也搞忘了我上的是哪一门课,现在仍没有想起,只记得快要上课了,匆匆夹了一本书就往教室赶。走进教室,忽然感觉一双双双眼睛都是那么的陌生,都往我的身上扫视,就像是看一件稀奇的物品一样。
我在靠窗的地方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我一向都是比较喜欢靠着窗的,因为我在乎窗外的风景。等我坐定了下来,才知道我衣服和头发上都积满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小雪珠,难怪我刚才那么吸引观众。外面的雪下得不是很大,只是树叶和草地上积上了。白白的,是那么的纯洁。正飘下的雪瓣儿如舞厅里的芭蕾舞女,轻轻地踮着脚尖,舞动着,漂亮极了。一节课就这样上完了,我就这样看了一节课的雪,仅仅是这样,什么也没干。
一下课,每个人都迫不及待一股劲地往空旷地儿奔去,享受着被雪姑娘抚摸的感觉,我却没有在那里留恋。在回寝室的路上听见了不少:“下雪天真冷,这天气真讨厌”此类的埋怨声。他们的心理我是理解的,这和我们千里迢迢来到外省求学的大学生一样。我们也一样,想以低价租漂亮的住房,想价格便宜,又想吃到美味的饭菜。
他们何尝又不是一样,想看美丽的雪景,又想天不要那么冷。我倒是没有任何的怨意,只感觉雪下得小了些,寒意不浓,也可能我是被雪瓣儿的舞姿陶醉而没有了寒意。来往的行人都是匆匆忙忙的,都撑着小花伞,是为了不让雪花打击在他们身上。唯有我,唯有我的脚步是缓慢的,手中没有撑小花伞,因为我喜欢雪瓣儿撞击在我脸上的那种感觉,有一种快感,特别过瘾。到鄂西这边两个冬天了,这是第一场雪,虽不是很大,但我很满意,我就喜欢它的一丁点儿。
来到餐厅吃饭时,冻僵的手连菜都夹不起来,可是我还是比较喜欢享受这一刻。如果没有下雪,就没有这等的寒意,没有这等寒意,就没有夹菜时手变得如此笨拙的有趣情景。所以说美丽的风景,特别的感受,是要在特殊的场景中才能看得到,体会的到的。在餐厅里,离我不远有两个女孩一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开心的聊着。一女孩说:下雪了,冬天来了。另一女孩答道:是啊!而我却是在心里默默地回答了她,我的回答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走出了餐厅,雪瓣儿仍飘洒着,打击在我的脸上,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用手托起了一片,孤零零的一片,在我的手心里,就这样乖乖地躺着。我在想,虽然在我手心里托起的是那么一丁点,但积累的却是我无尽的挂牵。
节气的文章 篇3
午间一梦,日历飞起,劝我回家。大暑了啊,斑鸠唤雨,丝瓜梅豆爬满了架,一串串小葡萄吊在藤上,初结的黄瓜儿像带刺的手指。回家,听燕儿坐在梁上呢喃,看青蛙在村台下泥塘里吵架。盛夏,门口那棵槐树阴凉如盖,伞一样护住半个房顶了吧,夜晚,又可以躺在夏天的房顶上看星斗摆下的八卦,大暑啦,回家!
想起家乡,心头就仿佛照着春天的阳光,升起一阵阵暖意。想起家乡,田野画卷就在脑海里一点一点地铺展开来。人已从乡野走出来多年,可心永远也走不出乡野。乡村,就像大地生长出来树,她是不会行走的母亲。我们这些游子,小时候在她的枝叶间嬉戏,长大了各自飞向自己的高山密林。但她依然坚守,坚守着那片生机盎然的田野,蓊郁的青纱帐,袅袅的炊烟,还有鸡鸣和犬吠,井台旁汲水的轳辘声……这一切都漫散出无限淳朴的生命气息,这一切都在季节的轮回中运化着。
盛夏,是乡村最有风情的季节
夏日晌午,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黎明即起,劳作了一上午的人们,要趁中午好好歇个晌儿,解解疲乏。家里的鸡、狗、猫、猪也都安静下来,准备午睡。鸡们多在树阴下、土堆旁边呆着,用爪子和翅膀将潮土拨弄到身下,围个窝,卧在那里打盹儿,藉此纳凉。
狗儿最喜欢趴在大门洞儿里。那里是风道,凉风习习里打个盹,将脑袋前伸贴在地上,两只狗眼迷迷瞪瞪半睁半闭,姿态慵懒极了。但那两只耳朵还一直支愣着,一有陌生动静就会马上抬起头来,警觉四望。如果没什么异常动静,又接着趴下来做梦。
猫儿常在屋里选一只蒲团或者圈椅,温顺地盘作一团;有时像个孩子一般,四仰八叉地躺在蒲团上,前爪抱着猫头,打着轻鼾睡觉。
猪猪最会享福,吃饱喝足了,懒洋洋,躺在猪窝里,舒舒服服地袒着大肚皮,小尾巴一甩一甩的不安生。
鸟儿和知了是不午睡的。鸟儿依旧在树荫里来回跳跃、啁啾,叽叽喳喳吵闹,在枝丫间追逐嬉戏,累了就落在树枝上,用尖尖的嘴巴梳理自己光滑的羽毛。知了们仿佛永远不知疲倦,一直“斯——斯——”鸣唱着对夏天的依恋。
夏日黄昏,也是别有风情的。
下晌收工了,乡亲们用淳朴的微笑打着招呼,那相视一笑里带着新鲜的泥土味儿。他们往往三五结伴,一路说笑着往回赶。孩子们嬉闹着,蹦蹦跳跳从街上跑过去。倦了的鸟儿也呼叫着归巢,牲畜们踢踢踏踏着回圈。炊烟慢慢从房顶升起,又渐渐散开,与西天晚霞融合互相映照。凉爽的晚风徐徐吹来,传递着此起彼伏的欢笑……
雨后的黄昏,最喜欢赤着脚在泥土道上奔跑,追逐嬉戏,雨后,空气清新的带着青草香,新蝉在鸣唱,地上的水洼像镜子,映照出天上飘动的白云,千姿百态,伴随着我们一起奔跑。
最让人留恋的,还有黄昏后的房顶。
北方村庄的房子大多是平顶。屋顶也是我们童年产生无限快乐的地方。站在房顶,视野开阔,可以看得很远,眼前就会展开一片新景象。夏秋时节在房顶上晒粮,铺展开的是一幅浓郁的田园风情画。房顶是夏日纳凉的好地方。太阳刚一落山,我们姊妹几个就抢着上房,在房顶上扫出一片干净地方,铺上草苫和褥单,躺上去,软软活活,吹着傍晚的临风,真是一个爽!
夜空下,一群孩子数星星,认星座,听大人讲故事。那时,听着大人讲牛郎织女和各种神话传说,望着天上的星星,很快就会沉静下来,不说话了,也不打闹了,怕惊扰了星星们的梦。头顶上的星空,墨蓝而深远,任凭我们怎么想象也抵达不到它的十万分之一,因为不知这太空到底藏着多少神仙,多少奥妙,实在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房顶上,有一幕幕永不消失的童年故事。现在回老家还是喜欢上房顶看看,看看树木掩映的村子,望望一片碧绿的野外。微风徐来,狗叫声,鸡鸣声,哇哇的啼哭声,那是乡村绵长的呼吸,那是村里最生动的气息。
村边菜园子里浓荫碧绿,淡黄、浅翠、浓绿、深红,各色相间。豆棚瓜架,高高低低,热热闹闹,错落有致,黄瓜、丝瓜都爬满了竹架。一畦一畦的韭菜,长得十分稠密,有的已经开花了。蝈蝈、促织、蚂蚱们藏在菜棵里,躲在草丛里,不甘寂寞,弹奏着各自的琴弦,此唱彼和。边上那些几颗果树,渐渐丰满的青果挂满了枝头,一嘟噜一串的葡萄,鲜绿挂霜,弥漫着一种新鲜的气息。 四野全是一人多高的玉米地。伏天里是长势最旺的时期,宽大的玉米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微光,秀出的天穗儿,摇晃着,像轻轻荡漾的水波一般。豆苗长势很好,密不透风的垄沟都让豆叶子遮挡得严严实实,有的豆秧子上已经结了豆荚,毛茸茸的。花生秧子上也已经开出了小黄花儿。
恍惚中,仿佛看见父亲又将菜园子里的.那块闲地翻了一遍,用铁耙子趟平。头伏里,他撒下一片萝卜籽。二伏里,他又按开好的垄沟,种下白菜。地里的活儿跟着农时走,一样接着一样,父亲总也闲不下来。
再往前,仿佛看见姥姥正和邻家老太太坐在槐树底下乘凉儿。急忙上前叫一声姥姥。姥姥看见是我,急忙双手扶着腰站起来,眼神儿里满是亲热,问这问那。邻家大娘手里的蒲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扇着。
拐进胡同,母亲正站在家门口等我。她刚摘了个南瓜,手里还拿着刚割下来的一把韭菜,准备中午包饺子。伏天里热,吃饭没胃口,每次回家,母亲总是扔下地里的活儿,忙着张罗一顿美味儿饺子。阳光下,村庄里的一切都亮亮堂堂的。风吹过来,阵阵蝉声,还有远处树林传来的鸟叫声,很好听。墙外的瓠子,一条条嫩蔓爬满了墙,马上要开花。地头儿上的野花,黄的,粉的,紫的,开得都很低。蹲下来看,会发现它们都很灿烂,仰着脸儿在风中笑……
一院子阳光。柴火气息里,饺子的香气已经弥漫开来,这是日子的味道,带着烟火气从厨房里弥漫出来。
节气的文章 篇4
爸爸打来电话,语气中满是期盼:“霜降快到了,你能回家帮忙摘油茶吗?”
霜降日开山摘油茶,这是传统的规定。经过农历八月九月的雾湿滋润,霜降时满山的油茶红红绿绿、皮滑溜圆,此时含油量达到最高值。
油茶树生命力和抗病力都很强,极容易成活。成树后即使不去管理也可坐等油茶成熟,但产量很低。如果每年能全面清理一次荆棘柴草,垦复深挖一下,同一块油茶山的油茶产量就会明显地大幅度提高。
从油茶籽里榨出的茶油,是家乡人最主要的食用油。霜降未到之前,家家户户早早地准备好围裙、包袱、箩筐、蛇皮袋,翘首期盼着。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天还是黑漆漆的,整个村庄早已亮起了灯火。村外的大道小路上,开始晃动着模糊的影子,偶而还会传来赶路人兴奋的招呼声。天终于亮了,你会发现,仿佛是一眨眼之间,远远近近所有的山包上,都闪动着油茶山主人的身影。他们一边灵巧地攀爬着或高或矮的油茶树,伸出灵活的手,采摘着小苹果似的、惹人喜爱的油茶,一边大声地和邻山的熟人谈论今年的收成,空气中流淌着浓浓的丰收的喜悦。每次油茶开山,学校停课,商贩关门,单位里只留下几个全家吃商品粮没田没地没山的人值守,整个村庄男女老幼全部出动,共同收获这一份天赐的收成。
自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我便年年摘油茶。家中四五个人读书、六七个人吃饭,全靠任中学教师的父亲那一份薪水,每年的这二十多斤茶油,是全家一年的油料。记忆中的霜降,便很有些神圣!
爸爸说:“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从土地中得到的回报最实在。”没有真正在土地上播种和挥洒过汗水的人,是永远无法理解手摸泥土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一份依恋,和收获时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爸爸,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也常常提醒自己:别忘了,你是从土地中走出来的女儿!
终于我拿起了电话,告诉爸爸:霜降前一天我一定回家。
节气的文章 篇5
时值小寒,已入隆冬季节。老天还是没有一点释放雪花的意思。连日来,虽没有以往的十面霾伏,但天干风尘,空气质量还是不尽人意。因此,退休的我,索性把早晚的散步“隐身”“缓存”。除了必要的活动外,基本上蜗居寒舍,与三电(电脑、手机、电视)、两卧(沙发、床)相伴,有三餐两水(茶、酒)相亲。小孙子来了,逗逗玩玩,日子还算可以。
这不,中午两碟小菜,独酌一杯,稍息后又进入了网海。斜阳投进窗子,小院竹影摇曳。叽叽喳喳的麻雀,时而腾飞屋檐站立,时而俯冲小院,敏捷地蹦来蹦去觅食。外边的情趣,经不起诱惑,于是穿戴包装,离开“虚拟的世界”,到“现实的世界”一睹风情。
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按说,冀中这个四季分明的区域,小寒已是冰天雪地的季节,可是现在最低温度在零下四、五度徘徊。
出门独自来到这个小城的西北部,这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地方。宽阔而又笔直的大街,没有了夏、秋里的欢愉和丰润,却增添了几分明净与冷艳;没有了古城里鼓刹的钟声,却传来殿堂里悠扬的音乐,商家促销反复播放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没有了闻名遐迩的石砌城墙,却换来了没有羁绊的发展。
在拔地而起的楼群间,在若隐若现的银线间,感到了城市心脏的跳动,血脉的流动,听到了日夜兼程、铿锵有力的脚步声,看到了小城容貌日新月异,而切还在茁壮的成长之中。
冬日的小城,不断上演着一场场盛装炫彩的舞蹈。走过风雨,走过四季,小城从千年故郡一路健步走来,不仅保留了质朴的本色,更多了些许繁华和浓浓的时尚味道儿。
西斜的阳光,黄黄的,柔柔的,虽缺少火样的热情,但释放的却是温馨。蓝天上一片片薄薄的白云,移动着,流淌着,变换着各种图案,犹如高空俯览浩瀚的海洋,如梦如幻。
穿着干净而有朴实的老人,三、五相聚,或小凳儿或棉垫儿,列坐在商场、小区门前的闲暇地,沐浴着心仪的暖阳,欣赏着街道上瞬间变换的风景,谈古论今,不时爆出欢快的笑声。
路旁粗大的法桐,褪去了枯黄的外衣,露出干瘪或壮实的躯干,它们好像不怕寒冷,只拼着精光的筋骨,凝敛着生命的精液。枝上稀稀拉拉的几片枯叶和铃铛似的果实,迎风舞动,发出的声音,辨不清是风铃,还是口哨声声。草坪和垂柳,生机未泯,待机而萌,以微黄的笔触,执着醉心于冬日线条的素描。冬青、塔松、侧柏虽显沧桑,依然保持本色,墨绿的叶片上,好像罩了一层似有非有的白雾,为土黄色的季节点缀生机。这时的阳光更显大度公平,抚慰着每一棵树梢,钻进每一条缝隙,亲吻着每一寸土地。为它们披上了温暖的冬衣。
最数热闹的当是路中央行驶的各种车辆,穿梭如流,与风较劲,碾出一路烟尘。“嘀嘀!嘀嘀!!”急促而刺耳的鸣笛喇叭,彰显了“大客”、“大货”的粗俗,急不可耐的把挡路的“小家伙”避开。唯独“乡巴佬”“三马子”不服气,我行我素。有的竟然回敬一句:“抢死吆?!”这带有“劣根性”的呐喊,虽不合现代文明、和谐时宜,但这正是对“倚强凌弱”、“身份差异”的吐糟和抗议。
便道上电动车占了主流,以往穿隙人群的自行车,几乎不见。电车上的人们全副武装,没有了长发飘逸,辨不清老少男女。行人显然少了很多,厚厚的棉衣裹着躯体,失去了曲线的妖娆,告别了多彩的妩媚俏丽。
广场、公园,是这座小城近年来人群集聚和释放心情的地方。可能是寒冷的原因,显得空旷而又闲逸,花草树木凋零,园艺石雕小品冷落,无人问津。碧波荡漾的人工湖已经冰封,斜阳、天空与四周景观影像显现于冰面,描画出了多姿多彩的另一个世界。往日闲不住的石凳、凉亭,如今尘土盖封。为数不多的青年男女显得深沉而又安静,或四手衔托,面面相视;或交臂相拥,合二为一;还有一对倒换着把对方拦腰扛在肩上,头与双腿耷拉向下。这些高峰(风)靓(亮)姐(节)、牛仔酷(裤)男们,寒风中类似雕塑的造型,正在诠释着什么?也许,是在用严寒考验忠贞不渝;也许,是风流之后的另类告别;也许,是离散之后的追悔莫及而握手言和、、、、、、
走着走着,湖南岸忽然传来“啪!啪!啪!”清脆的鞭声,“嗡——嗡—嗡”的声音,应鞭声而起。为了看个究竟,举起相机,拉近距离,一幕“斗牛”的场面近在眼前:一位只穿秋衣的汉子,晃着膀子,挥手扬鞭,抽打着一个硕大的“牛”(凭经验定论是金属制作),怒吼的牛,旋转中还闪着光亮,疑似是“公牛”怒目发光,大有“西班牙斗牛”之架式。这壮汉斗犟牛的'场面,给刚才静怡的公园增添了活力。
回程的路上,意外的发现了一个奇观:街道两侧一眼望不尽的白色华灯柱上,红底黄字的的广告牌,耀眼醒目,像两排整装待发的船队。广告牌上“鼎力钜献 抢房风暴”言辞震撼。但是沿街的数家售房部前,曾经人头攒动,眼下空空如也,门可罗雀。另一边,建筑工地上,还热火朝天,戴着蓝色安全帽的工人,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用拼搏叠加一座座高楼入天。这种极大的反差,令人沉思。
不过,不要急于定论,经过深思熟虑,你定会找到答案。
是的,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座城,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而不是只在于生存。历经沧桑的小城,此时正宛如一位优雅从容的冷美人,早已从端凝沉静的冬日醒来,正在用冷艳的基调孕育着新一轮春潮!
节气的文章 篇6
“嗨呦,嗨呦……”一大清早我就从睡梦中被吵醒了,我循声望去,只见爷爷在院子里正吃力地用一个大石锤捣着糯米。“这是什么情况?”我急忙穿好衣服向院子跑去。
我气喘吁吁地跑到了爷爷奶奶身边,指着那个大石缸和大石锤好奇地问道:“爷爷奶奶,你们在干什么,这个石缸和石锤又是什么呀?”爷爷擦了把汗说:“今天是小雪,我们要打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碌碌烧。’我们将用这些糍粑来祭祖。”奶奶又接着说:“这个大石缸叫做石臼,而这个大石锤叫做杵,现在你爷爷是在舂米。”原来举着一根杵,不断地往石臼里面捣米是叫舂米呀!我看到爷爷不断地来回弯腰,这么冷的天还浑身冒汗。可想而知舂米是件多么费力的差事,我真想帮帮爷爷,可惜我根本没法举起杵。
过了许久,爷爷已经将糯米舂得比较烂了,此时奶奶将石臼中的糯米翻个身,让爷爷再舂几下,这样反反复复,在爷爷奶奶的默契配合下,糯米变得细腻柔滑。奶奶赶紧将这些舂好的糯米端到八仙桌上,在桌上揉一揉,然后在用手拧成一个个圆球,用手掌在圆球上用力往下按,直至按成圆饼状才算好。我见状,觉得好玩,也去按了几个,可谁知这些圆球不是黏在我手掌上,就是被我按成了有好几道裂痕,还是溜之大吉吧!我跑到了石臼旁,见石臼的纹理上还粘着些糯米,就用手挖出这些糯米,放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这糍粑就是小雪的传统美食,你要不也来一块尝尝! 小雪节气的美文 篇12
“小雪”对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个普通的节气,但对我而言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我就是在“小雪”出生的。
儿时,最盼这一天,因为有蛋糕,有派对,有祝福,有礼物;然而,奇的也是这一天,明明叫“小雪”,却从来没下过雪。终于,在我幼儿园大班时,妈妈趁着沈阳出差的机会,给了我一个真正的“小雪”生日。
一下飞机,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折服了。漫天飞舞的'雪花,好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飘落人间,我伸出手,接住一位美丽的精灵,不禁感叹道:“哇,真的是六边形的,好美!”路边的车,树,房顶,到处银装素裹,一片白色的世界,仿佛进入了《冰雪奇缘》里的童话世界。我兴奋地在雪地上飞奔,感觉像踩在面粉上一般,舒服极了。妈妈告诉我:“冬天的雪就像是给庄稼盖上了一层棉被,北方有谚语,‘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所以“小雪”这天下雪是吉兆,瑞雪兆丰年。”原来雪不仅美,更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啊! 同样是“小雪”这一天,我们宁波刚刚入冬,而东北已经是一片冰雪世界了。想到这里,我不仅感叹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气候迥异。
节气的文章 篇7
朔风萧萧,寒意袭人。墨绿弥漫、苍劲葱郁的意杨,走过暮春盛夏初秋,褪去盛装,裸露干枝,顽强地对抗着风霜雨雪的侵袭,在空旷的冬野里高傲地伫立着,穿越朔冬,默默期待着又一个“早春二月”。
广袤的冬野里,少见水杉、桑楝榆槐,那一株株、一行行、一片片意杨呼朋引伴似地矗立着。放眼望去,田埂上,河堤旁,道路边,房舍前后,随处都是意杨高大挺拔的身姿。若不是铺天盖地的意杨,隆冬的乡村田野,该是多么单调、寂寞。意杨撑起一片天,和村庄、河流、田野组合、重叠,构成苍茫的、立体的、灵动的`朔冬风景画。
站在大自然恩赐的泱泱巨画前,我敬慕地欣赏着。当黄叶离开枝头纷纷飘落的时候,原本枝繁叶茂、绿意盎然的意杨,望着自己裸露的枝杈、斑驳的干躯,毫无悲伤消沉的情绪,舞动枝条,似与落叶优雅告别。冷雨飘洒,无遮无挡,似无数钢针击中意杨身躯,可意杨仍然铮铮傲骨,兀自耸立。大雪纷飞,漫天狂舞,似万树梨花包裹着意杨枝枝杈杈,可意杨凛然屹立。风霜雨雪的无情磨砺、恣意洗礼,历练、铸就了意杨力争上游、不折不挠的精神。
面对伟岸、挺拔、正直、乐观的意杨,我的心灵被震撼,被折服,回忆、赞美的情愫油然而生。回溯旷古悠远的时空,吟咏杨树的诗句萦绕心头。《诗经》中“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唐代李白的“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写不尽杨树的活力、潇洒和悲壮。杨树家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生生不息,四季轮回,加上它日臻显现的经济价值,意杨倍受人们喜爱。曾去西北旅游,客车奔驰在黄淮平原、秦川大地上,公路旁、田畴间、远近山坡上,密密匝匝、高大繁茂的意杨扑面而来,为广袤的西部大地平添蓬勃生机。如今在苏北,许多树类渐行渐远,而一片片以意杨为主的速生林成为主宰这块土地的绿色屏障。
凝眸眼前,失去绿叶呵护的意杨显得凋零、枯瘦,可那树干庄严肃穆,似长剑直刺高冷的天空,彰显出意杨不惧怕肃杀的冬天,默默承受大自然考验的情怀和风骨。我对意杨心生敬意,我原以为冬日的意杨是寂寞孤独的,可“叽叽喳喳”的鸟鸣声消融了我的顾虑。只见数只灰喜鹊、小麻雀在意杨枝头跳来跃去。环视四周,竟有十余个鸟巢安置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意杨树杈间。鸟儿盘旋着、舞蹈着、吟唱着,陪伴意杨走过幽静的冬季。正如德国文学家黑塞所说:“树木是圣物。谁能同它们交谈,谁能听懂它们的语言,谁就能获悉真理。”这时的意杨朴实无华,无意浓妆艳抹,也不羡慕冬菊、腊梅临寒怒放、婀娜多姿,它在补气养生,蓄根壮干,对冬去春来充满信心。当春风抚摸、春雨滋润时,它会枝繁叶茂,高耸挺拔,苍翠蓊郁。
节气的文章 篇8
雪歌
银装素裹,洁白如云。景色装点得如梦如幻,气息清凉得沁人心肺。真的,我记得雪的模样,就像记得我的朋友;我记得雪的模样,就像记得我童年的时光。真的,只有雪的色彩是简简单单的,只有雪的生命是无牵无挂的。飘荡后,沉寂下来的不是雪,而是整个世界。在雪濒临的瞬间,整个世界多的是一份沉重,少的是一种等待。飘飘洒洒,雪在降落中是自由的,在濒临大地时,她又多了一份责任。她来到了这个世界,并未打算改变世界的色彩,并未打算长期占有这世界的每一个空间,只是在她到来后,这世界上少了一份寂寞,多了一份期待。
牐犉涫担清白的总有些冷。雪也不例外。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洁白。一个人可以做到踏歌起舞,却不见得能踏雪而歌。雪是一种奢侈的礼物。不见得任何地方都能获得一场雪,不见得所有人都能欣赏到一场雪。不知不觉,城市、乡村,平原、山区,都被雪装饰一新。在雪的点缀下,群岭、山坳,路人、街道,一切的一切,似乎多了一份耀眼的青灵。我痴痴地欣赏着、品味着,直看得雪使山川手舞足蹈,直看得雪使江河不再流淌。她飘飞着,让我的心在天空中舞动;她飘飞着,让我的心在天空中歌唱。哦,白茫茫的滋味,白茫茫的芬芳。
艺浒雪,就像珍爱梦中的姑娘,就像珍爱即将逝去的青春时光。这雪让我的浪漫更加晶莹,这雪让我的纯真更加悠长。我是雪的弟子,我是雪的儿郎。在这奔腾的北国雪原上,我有如雪般的羽翼,我有如雪般的衷肠。我怎能把雪抛弃,又怎能把雪来遗忘。天地造物,自然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空间,也给予了其它生命存在的理由。风、雾,雨、还有这皑皑的雪,都足以让我们产生丰富的遐想与悬念。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拒绝呢,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呢?在感恩中,我们无愧自然,无愧父母,无愧天地,更无愧于这个苍茫的世界。是这苍茫的世界还在提醒我们:一年四季,总还有洁白的季节;滚滚红尘中,总还有一尘不染的记忆在散发着弥留不散的馨香。
蚁不妒詹匮,我喜欢记录雪。我收藏雪,其实就是收藏人生的亮点,就是让生命绽放出洁白的花朵;我记录雪,其实就是为了焕发一种光彩,就是为了在心中留存一份圣洁。降临时赤裸,离去时孤独。生与死的道理,朴实而又简单。一个人应该有雪的气质,更应该有雪的胸怀。应该有雪的轻松,更应该有雪的洒脱。若如此,行走在雪的世界中,就敢和世间所有的凡尘搏斗,就敢和世间所有的冷漠较量。我始终坚信,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是干净的,除了这雪以外,还有一切美好的理想,一切真诚友好的善良,一切如冰清玉洁般的希望。真的,在雪的映衬下,就该把世间琐事和世间芜杂彻底抛到另一个世界。走下去,把雪来记载,走下去,把雪来收藏。一张景色,就是一张人生态度;一张景色,就是一张人生境界。业奶度不会因雪而冷漠,我的真诚只会因雪而越发纯洁。雪歌一曲,激情在雪中燃烧,生命在雪中闪光。
节气的文章 篇9
曾在一个孤寒的冬日去听雪。天,阴冷。风,高呼。心,被一种莫名的情愫挑逗着,直至踏进了雪的世界。
抬脚、落步,一个动作竟像是用尽一生的力气。嘎吱,嘎吱,踏进雪地的声音如同穿越天地隔阂,从前世寻到今生。
静静地听着雪声,忘记了呼吸,那一声声的踩踏真是要命。听雪,听着天空的风,听着天地的静,听着山河和岁月,听着人世与禅机。
忽然想起柳宗元的雪。那是空灵与静寂的一场浪漫邂逅。
千山、暮雪、飞鸟、人迹。在这样被雪雕镂的山河里,他独自一人在听雪。绝径、孤舟、蓑笠、寒江与他融为一体,在白茫茫的宇宙中,只有静,只有雪,只有道不完的禅意。
听雪,听一曲风花雪月,听一夜花事相约,听一场红尘离别。
在雪里,轻轻地把呼吸藏起,静静地聆听诗意。听雪,听着白色世界的微风,听着江面涟漪的圈动,听着心轮的转动。这一刻,雪声穿越岁月时光,以一种亘古的姿势定格。听雪,听自我内心的淡薄宁静,听着记忆深处的金戈铁马,听着灵魂的明了彻悟。
听雪,听出一种苦乐,听出一种悲喜,听出一种因果。
此时此刻,听出雪的无悲无喜,无雨无晴,只有一意的孤行,只有让人难过的死寂。雪不知道它坠落的声音,但是我们知道,天知道,湖知道,杳无踪迹的行人知道,若隐若现的古道知道,亦或是墙角那几只素梅,它们也知道。
但是天地无语,古道无语,寒梅亦无语。
天地留给了飞雪,古道留给了行人,寒梅呢?留给了孤寂的诗人。
诗人笔下的梅是白的,雪也是白的,天地白茫茫一片,世界都剩下了白,白地荒芜了人心,白地冻结了心境。闭上眼,听雪听雪,听到了寒梅的笑声,那么招摇清寒,那么空冷生寂。也听到了王安石的叹息声“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不是雪,雪没有香味,这又是雪,因为它藏匿了一个清冷干净的灵魂。
是了,是了,我们闻到的是雪,我们听到的也是雪。不管柳宗元置身何地,他的内心都藏着雪,不管他表面有多么风平浪静,他的内心都有一场暴风雪。听雪,是在听一场隐匿于眼前的荒芜,是在听一段被风吹乱的迷雾。
听雪,听一隐者对天地的孤独告别;听雪,听一智者对人世的彻悟了解;听雪,听一慧者对万物的温情深切。
听雪,听一幅缓缓打开的山水画,桥下湖中满是流水和雪的清唱;听一旅人背上行囊穿上袈裟奔赴天涯;听山海云边风涌雷鸣的暗潮;听小桥流水旁聚散不定的烟火;听凄迷古道上走马观花的踏行;听萤火窗外荷塘蛙鸣中的.雨打残荷.........
听雪中“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温情诗意,在半醒半醉的酒盏中看清糊涂的尘世,在忽明忽暗的雪中看破来世的归程。
在未来的那场大雪来临之前,学会听雪,学会听人世,学会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