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人生随笔 > 正文

耦耕的龙脊

作者: 杨海标2023/12/03人生随笔

朋友的一幅叫《苦耕》的摄影作品在市级摄影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照片的背景是一级级细若飘带的龙脊梯田,一对夫妻戴着斗笠、披着蓑衣正在梯田里耕耘。妻子肩上扣着一根如手腕粗、被磨得光滑油亮的木杆,身体用力向前倾着;丈夫在后面,肩膀顶着木杆的另一头,手里扶着犁耙,低着头,弓着腰,在雨中艰难地行进。

这幅作品光影把握到位,作者抓住夫妻配合默契的劳动瞬间,显现出令人感动的现实场景,极具视觉冲击力。以人当牛,面朝黄土,用孱弱的身躯与大自然搏击,这足以让人心灵震撼。

龙脊人的耕种确实要比别处艰辛许多。

龙脊山势陡峭,梯田如登天云梯,直入云霄。从古到今,龙脊人就靠这一块块狭小的梯田,养家糊口,赖以生存。龙脊高居山上,水源紧张,冬天田里几乎没有水,只有等到谷雨之后,雨水绵密起来,干涸了一冬的水沟开始有了咕咕的水响,这时人们才顶着风雨雷电,在云缭雾绕的梯田里开始忙碌起来。最好是下大雨,雨越大越好,先把田基垒上新泥,抿实才能保水,水将田泥泡软才能利于耕种;然后将猪牛粪等肥料挑到田里,并把田坎壁上的草铲干净,等秧苗长到一定的高度,田里注满水了,便开始犁田。犁田是将板结了的泥土翻起来,便于用耙来将田泥搅碎。在龙脊,犁耙田不用牛和机械,而是靠人来拉,因为龙脊的许多田容不下一头牛或一台小小的耕田机。"青蛙跳过九丘田",比喻田的小。不得已,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进行耕种。人们选一根两米多长、笔直的木棒,在两头安上楔子,将犁耙绳与前部连接,女人在前面拉,男人在后面推扶,这种夫妻配合耕种的方式叫"耦耕",也称"偶耕".他们推拉着犁耙,低着头,一步步地踩着深深的泥浆,淌着像波浪一样翻滚的田水,直到把田泥耙细了,把田耙匀耙平了为止。那沉重的喘息,紧皱的眉头,以及从额头上滚进田里的汗滴,使你瞬间读懂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深刻意味。

龙脊人多地少,加上田地土质薄,必须精耕细作,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种下的庄稼,否则就会挨饥受饿。所以你会看见,在风雨交加的早晨,田间里也会有披蓑衣戴斗笠的农人在耕种;在炎热的烈日下,农人也在弯腰除草施肥。在龙脊,每一道工序,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是千辛万苦种出来的。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民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虽然今天的生活水平已大大改善,大多数人已衣食无忧,但却没有理由浪费粮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粒粮食,皆凝结着农人们的辛劳与汗水,付出与希望。爱惜粮食是人的基本品质,是对劳动者的尊重,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苦耕》这幅照片,让我们感受到劳动者的坚韧和劳动的伟大。使我们意识到,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他们是我们心灵永远值得敬重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