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日记
微文呈现整理的清明节日记(精选8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清明节日记 篇1
清已经是清明节了。草长莺飞,鸟唱花香,这是农村不可缺少的景观。绵绵细雨让清明节的农村更加悲伤。
但是对我来说,快乐的音符占据了我整个清明节。
因为在我的村子里,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煮野生稻,而且这种野生稻会年复一年地出现在同一个地方,有着相同的菜肴。
清明节前,村里的每个家庭都开始数野生稻:你家煮了一锅,我家煮了一桶;你的家人准备汤,我的家人做一些菜。清明节那天,每个家庭都会燃放烟花,到处都是人。孩子们总是跟着大人去找零+的地,堆砖头来造炉子。很快每个人都准备停下来。接下来,在大人的指挥下,孩子们到处去捡柴火。去年冬天留下的桑枝和路上的干草都是很好的材料,捡起来可以烧掉。当一切都准备好了,大人和孩子会一起玩,你不会让我,我不会让你,都急着去做这个和那个。
清明节日记 篇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个清明节到来了,学校组织我们来到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星期三上午,我们穿着干净的校服,胸前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纪念碑前,怀着崇敬的心情,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缅怀先烈活动。
我们高唱国歌、队歌,为革命先烈敬献花篮。
最后,在纪念碑前重温入队誓词,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久久回荡,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在战场上前赴后继,英勇奋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拼死在战场的情景。热血在我心中沸腾,我眼睛里悄悄泛起了泪花,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激动。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长大后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清明节日记 篇3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是人们纷纷带着鲜花来到故人面前,寄托自己的哀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4月3日那天早晨,我吃过早餐以后,就和全家人一同去公墓区扫墓。到了公墓区,只见有许多人来来往往的都去扫墓,大家手里都拿着纸钱和香等贡品,都在摆放贡品、烧香、放鞭炮,我们也和大家一样用这种方法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大家思念死去的亲人,烧了很多香、纸等。我曾听老师说过,这样浪费很大,又破坏了环境。因此,我想我们可以改变这种旧的观念,用一束鲜花插在墓前,这样不是更好吗。
清明节日记 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快到了,妈妈折了一袋又一袋的金元宝,准备祭奠去世的亲人。
这一天,我们来到了墓前,摆上一些鲜花,烧上一些纸钱,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并在心中默默地为他们祈祷。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他们以往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日子,那些画面历历在目,好像刚刚才经历过。想到那里,我们都不禁黯然神伤,潸然泪下。大家都跪在那里哭泣着,久久不愿意离开。
风一吹,田野里的野草“唰唰唰”地响着,似乎在为失去亲人而哭泣;风一吹,树上叶子落了下来,“呼呼呼”地响着,似乎在为失去母亲而哭泣;风一吹,山上的尘土“沙沙沙”地飞下来,好像在为失去父亲而哭泣……
清明节,是个特殊的日子,它让我懂得了:人要珍惜生命,要珍惜与亲人在一齐的每一分,每一秒。
清明节日记 篇5
我们先来清扫坟墓,有柴刀锄头,扫帚,把草、枯枝烂叶都清理干净,然后为坟头添土,还要挂坟幡,接下来,我们就得把带来的祭品拿出来摆放好,有鱼、肉、豆腐、鸡蛋、苹果、饼干………还有酒。然后就开始点香蜡烛了,接着开始祭拜。
由奶奶先跪下来,祭拜祷告,奶奶希望,我们读书好点,祝逝去的亲人们在天堂过着好日子,祝他们幸福。接下来,我们一个接着一个轮流祭拜祖先。
最后要斟酒焚经,把带来的纸钱和纸元宝拿去烧了,然后在杯子上一个个都倒上了酒。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分食祭品了,我的奶奶说,“祭拜过的苹果特别好,叫我要吃一个。”我就每年吃拜过祖先的苹果,这些年我的运气很不错,应该就是我吃了苹果吧!
最后留一个人在那里放爆竹,放完了,就回来了,今年的扫墓也就结束了。
想起已故的亲人,心里总有一股酸酸的感觉,那些被岁月接走的亲人们啊,希望你们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节日记 篇6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每年的4月4日,人们都会早早的起床,到祖先的坟前去祭奠。我也不例外,因为清明节学校放假一天,一大清早我就跟着妈妈去了陶山。
清明节想去叫辆出租车都有点困难,好不容易才拦住了一辆出租车,我们刚把大姨接了过来,出租车就一轰油门,朝陶山奔去。车窗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车特别的多,离陶山已经不远了,可是最不愿意发生的事还是发生了堵车了。司机见势不妙,赶紧调转车头朝马屿那边的高速公路开去。
一路上,司机嘴里不停地骂骂咧咧,还想把我们赶下车去。高速公路也开始堵车了,我们只好拐进了老路。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终于到达了外公家。舅舅、舅妈还有弟弟都已经在门口迎接我们了。锄头、镰刀这些缺一不可的东西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我们出发了。这是,天空又开始了哭泣,一颗颗“泪珠”滚落下来,我不禁想到了诗人杜甫写的一句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说不定呀是老天爷为了替杜甫圆这个谎才每年清明都下雨。
按照现在的天气,想要步行走到那里是不太可能的。三轮车立即骑到了山脚下,我过去一看,呀!外婆的坟墓都快不见了。旁边杂草丛生,都快把坟墓给淹没了。舅舅的锄头马上起了作用,杂草被一一斩除。其实我知道,这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要花很多力气,有些草上还有刺,一不小心就会被扎到。
草锄完了,花早就已经买好了,最后我把花篮摆在了坟头。走的时候我又看了眼坟墓,现在的人已经不再那么迷信,不会乱烧纸钱使大山上发生火灾,只要送上鲜花和祝福就够了。
清明节日记 篇7
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天早上,我们全家冒着毛毛细雨去给曾祖父扫墓。细细的雨打在脸上感觉有一丝丝凉意,穿过马路再走一条崎岖的山路,经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树叶在雨水的冲洗下显得更加娇嫩了。山里的杜鹃花红开得艳艳的,半山腰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若隐若现有几分神秘感。山上有一颗高大的松树,高高的站立在山间,像一个卫兵守护着这座大山。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曾祖父的坟前,奶奶奶拿出一块毛巾擦了擦墓碑,爷爷把坟前的杂草一棵棵拔掉。我和哥哥采了两枝最红艳的映山红插在了坟墓前,摆上水果给曾祖父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表示我们对曾祖父深深地思念。奶奶说:“曾祖父会保佑我们健康平安。”
清明节不仅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悲伤的节日。
清明节日记 篇8
每年4月4日、5日或者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之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非常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
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