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日记
微文呈现整理的重阳节的日记(精选6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重阳节的日记 篇1
今天是咱们的重阳节,也就是通常说的老人节,昨天婆婆说咱们今天中午吃火锅,所以今天我主动要求帮婆婆忙。别的菜我不会弄,但是四季豆这个简单的我是会的,完全可以帮上忙。
中午咱家都准备好了,开始了。我要给锅里放菜啦。
大家说我这个临时小厨师是不是很认真,很尽职呀?
今天这个节日我们一家过的很愉快,希望每一年、每一天咱们都可以这么开心、幸福。
重阳节的日记 篇2
重阳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来到旗峰公园准备登山。
刚到公园大门广场,音响传来洪亮的思乡歌曲声。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那里挤满了人。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快步上前。
透过密密的围观人群,只见一个双手缺失的叔叔跪在地上,用光秃秃的双腕夹住一枝毛笔在写字。“拼搏”“诚”“静”等字写得非常漂亮。从铺纸到固定到点墨到运笔直到一幅书法作品完成,虽然比正常人要付出加倍的时间和精力,但一切都是那么娴熟,那么自然!伴随着“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人生自古总有一些不平事,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的歌声,在场每个人的心无不为之触动,都纷纷解囊。我想,大家恐怕并不是单纯的施舍,而是在表达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吧!
带着久久不能平静的心情,我们来到了山脚,我几乎一股作气,登上了黄旗峰。虽然汗流浃背,但我并不觉得太累,我知道是因为刚才那位叔叔的精神感染了我、鼓舞了我!
重阳节的日记 篇3
今天是重阳节,还是老人节,爷爷奶奶不在身边,就给父母大人尽尽孝心吧!因为爸爸还没有下班,就给妈妈洗脚。
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给妈妈洗过脚,还真有点难为情。吃过晚饭后,我对妈妈说:“您先坐在沙发上,让我来给您洗脚吧!”妈妈吃一惊,随后便笑着坐下。
我先去卫生间拿出洗脚盆,兑好不冷不热的水,然后小心翼翼的端在妈妈面前。我对妈妈说:“下面由我来为您服务,请您好好享受吧!”说着,我就把妈妈的脚放进水盆里,妈妈的脚布满褶皱,脚背上的血管清晰可见,犹如一条条青色的小蚯蚓隐藏在又黄又粗糙的肉里,原本光滑的脚摸起来干巴巴的。我心里不由得有些心疼,平时妈妈任劳任怨,从来没有抱怨过。我们吃好的,穿好的,有时还会对妈妈发脾气,想想真是不应该呀!我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不辛苦,你这么懂事,妈妈再累也很开心。”妈妈欣慰的说。
仅仅给妈妈洗一次脚,她就这么满足。我在校努力学习,在家分担家务,回报我亲爱的妈妈!
重阳节的日记 篇4
重阳节到了,我想送些礼物给年过花甲的奶奶,但送些什么呢?送个大蛋糕?我可没打么多钱;送张贺卡?太普通了,得。我就帮奶奶做件事吧。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也能体现我的一份孝心啊。
我走进厨房,看见奶奶忙里忙外的,满是沟壑的脸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奶奶一见我进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走过来,摸着我的头:“芸芸你怎么进来了,这里热得很,你快出去吧,饭烧好后我叫你来吃。”“奶奶,今天啊,我来烧一次饭,您呢,就坐在一边指导我就可以了。”“那怎么行?你还小啦,等着吃就好了。别等会儿烫伤了什么的。”奶奶有点儿生气了。“没关系,没关系,有您在一边指导我呢。”我大步走到灶前,坐了下来——开始啦。我拿出一些柴,把柴扎紧,让奶奶用火柴点燃,再放入灶中,在放入一些柴,火立刻就窜了起来,红红的火苗还会伸到灶口,吓得我直冒冷汗,还哇哇直叫。这火的热气把我的脸烤得火辣辣的,头上不停地冒出豆大的汗珠。想想看,往日我常常享受着现成的饭菜,没想到烧一次饭就这么累,半途而废。不对,这不是我的性格。我咬咬牙,忍着烈火的炙烤,一把一把的把柴塞进灶口……让它们在灶中熊熊燃烧着,望着灶中的火焰,我不禁傻笑起来,难道这仅仅是火吗?不,这是我孝敬奶奶的热情啊。我正实施着一项孝心工程啊。过了一会儿,盖边冒出了腾腾热气,奶奶拍拍我的肩:“再过两分钟就可以了,这小鬼,没想到竟然让你做成了。”几分之过后,奶奶摸摸盖子,笑着说:“烧好了,烧好了,大功告成了。”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着奶奶脸上欣慰的笑容,我心里也滋滋的。没想到,孝敬长辈竟是那么简单的事,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总会找到孝敬长辈的机会。
重阳节的日记 篇5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作文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的日记 篇6
我现在才9岁,再过五十一岁,我就变成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了,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走路慢吞吞的,手脚也没有那么灵活了,腰弯了了很多。
假如我老了,我会有很多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很孝顺我,对我很好,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就会买很多可口的东西给我吃,我也和他们一起玩,教他们写作业。
假如我老了,我就不用做那么多辛苦的工作,我可以在家里享福,每天早上一起床都有人给我送上美味可口的早茶;我可以到公园散步,约上几个老朋友去下棋。这样的生活好幸福啊!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祝愿全天下的老人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