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散文 > 现代散文 > 正文

秋天的月

作者: 刘江滨2023/08/26现代散文

小的时候,喜欢月亮,不喜欢太阳,因为太阳不能直视,万道光芒如金针刺眼,而月亮可以细细打量,看上面的"桂树"和"兔子" ,觉得月亮和人是亲近的。我们管月亮叫月亮地儿,有童谣云:"月亮地儿明晃晃,开开大门洗衣裳。 "李白亦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独擅胜场,最美的征候。一年四季皆有月,而秋天的月,最亮,最大,最圆。所谓秋高气爽,一年之中,空气最干燥,一个漫长的夏季的雨水把天空汰洗得干净,没有冷热空气对流,没有云雾遮挡,最为透亮、清澈、明净。秋天是月亮的道场。

入秋之后,天气渐趋凉爽。夏天轰轰隆隆的雷声远去,暴雨的喧嚣也消歇不闻,世界安静下来,仿佛一个暴躁的汉子摇身变为娴雅淑女。白云悠悠,稀疏散淡,澄澈的天空十分高远。到了夜幕降临,夜凉如水,秋虫唧唧,一弯月牙早在天边悬挂,像夜色的笑脸,周边星星眼睛眨呀眨,既顽皮又可爱。不禁想起丰子恺的一幅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一间雅舍,两把藤椅,木桌上三两茶壶茶杯,珠帘卷起,窗外有树影婆娑,一钩月牙悬在半空。画面上没有人,却感觉到人的存在,清幽的月光照在空空的屋内,给人一种寂寥和淡淡的忧伤之感。如果这月牙换成圆月,就情与景不符了。一般来讲人们多喜圆月,其实,月象中上弦月、下弦月出现更多一些,月牙,银钩,峨眉月,月如弓等,这些名字都充满了诗意和美,即使残缺也是一种美。"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 (李贺)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柳永)等等,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秋天的残月,寄托的却是诗人风一样饱满的情绪。

如果说,春花,夏雨,冬雪,在各自的季节独领风骚,但没有一个具体的节日,那么,秋天的月,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盛大节日——中秋节。那一天,丰盈圆满的月放射出清亮的光辉,玉兔跳舞,嫦娥舒袖,吴刚捧出桂花酒,钱塘江涌动滔天大潮伴奏。人们专门做出圆月一样的饼食称之月饼,在月下品尝,与豪华的月光一同沐浴欢乐。人们把月圆称作满月,取其团圆之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张九龄)在中秋节这一天,花好月圆,良辰美景,如果不和亲人在一起,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在古代,月亮成为身居异地的亲人共同看到的参照物,天旷地远,明月入怀,思乡之情、思亲之情油然而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赏月是题中之义。有一个形容美貌的词语叫"花容月貌" ,花容,可以想象,月貌是什么样子呢?皎洁,明净,清澈,朦胧,柔和,迷离,月亮的美,是女性的美,赏月,即是赏美人。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云:"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花,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景。 "中秋的圆月像美人美丽的脸庞,柔和,静美,花前月下,举头赏月,低头看美人,更有一番曼妙不可言传,天上人间,互辉互映。

月是星球,是地球人看到的仅次于太阳的宇宙存在天体;月是时间,太阳每天升落为一日,月亮亏了再圆为一月;月是诗是美,人类对月亮吟哦的诗篇远远超过太阳,英国作家毛姆的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便是以月亮代表诗和理想;月是哲学,苏东坡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里边便包含着巨大的哲学意蕴;圆,代表着完美和理想,缺,代表着遗憾和现实。正如月盈的时间要低于月亏的时间一样,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圆满是暂时的,短暂的,而缺憾却是经常的,常态的。譬如,中秋节、春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而更多的时间,却是家人四散在各处。圆与缺,是一个不断转换行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的情形,月盈则亏,月亏则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故,不以圆为喜,不以缺为悲,顺应安适即是最自然的人生态度。

秋天的夜空高远、深邃,透着浩瀚无垠的神秘,一弯月牙或一轮圆月悬挂中天,给大地带来明亮的同时,使人与宇宙之间有了一个连接,尤其是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更增添了月亮的人间气息。秋天的夜,天凉如水,秋虫呢喃,月亮升起来了,像美人的笑脸,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美丽的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