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年味变淡的作文

2024/10/17作文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年味变淡的作文(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年味变淡的作文 篇1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

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

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

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

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

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年味变淡的作文 篇2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新年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呢?后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的是新年的这种氛围,团圆的氛围,热闹的氛围,好玩的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新年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年”的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新年的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

过新年固然好,可是,新年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新年能让我们高兴高兴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新年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节日,成了给幼年的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的日子。

过新年领着5岁的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很新鲜的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能让他高兴很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能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的花灯,拉着我的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的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的小吃都吃的腻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的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能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表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的热情,我就更是没有了,表弟才5岁,没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的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欢的东西,对我都没有了吸引力,而对于过新年来说,我也没有了从前的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新年时,与以前的过新年相比,虽然现在过新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的过新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的年味儿。以前过新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能与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扫屋子,能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觉守岁,能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与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的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外公奶奶给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剩余的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的了,过新年的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的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的随处可见,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新年的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新年的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新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的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的故事,参加参加各地的风俗活动,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何时能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的年味儿,那种特殊的精神文化。

猜你喜欢1:我家的年味作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年味都是不同的,比如城市和乡村吃团圆饭,云南的傣族过年时泼水玩耍,接下来就由我来介绍我家乡的年味吧!

在腊月初八的时候,家家都要熬腊八粥,大的小的,红的,绿的,在除夕的白天我们家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搞大扫除,全家人都投入在大扫除的行列之中,等打扫完了,家里就一尘不染,年味十足了,还做了吃饺子用的调料,在我们家买年货,是我们家重要的事情儿。吃年货是我和哥哥一件重要的事情!到了下午,妈妈告诉我,去买年货!我和哥哥迅速换好衣服和鞋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超市里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看都看不过来,超市的人推着车篮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里面挤,超市里的人摩肩接踵,他们挥一把汗,就像一阵雨,他们举起袖子就像一片云,他们挤出挤进去,真是麻烦,但是他们为了年货就是一个字,拼!超市里也有很多新年的装饰品,非常的漂亮,我们买完了年货回到家就是该“总把新桃换旧福”的时候了,爸爸妈妈教我们贴对联和贴福字,听爸爸妈妈说福字贴倒了就是福到了的意思。

做年夜饭的时候妈妈仅自己最好的厨艺为我们做了十二道菜,有我最爱吃的桂鱼,牛肉,糖醋排骨和羊肉,还有许多好吃的菜,还做了大饺子,别说汤了,调料的大饺子,还真好吃!吃着吃着,春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我们在欢笑声中迎来新的一年,在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最令我和哥哥高兴的就是有红包的,得到红包,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在我和哥哥的努力下,终于拿到了红包!

这就是我家乡的年味,你家的年味又是怎样的呢?

猜你喜欢2:年味初三优秀叙事作文85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般悄悄流逝。转眼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这临近大年三十的时候,空气中不免多了些年味。

依旧像往常一样,出门,右转。一条宽阔的`马路映入眼帘。马路旁的人行道上,景色依旧,只是人少了许多。不再见到往日的熙熙攘攘,人来车往。许多店铺早已打烊,这些从外地来的游子们,在年关将至之日,回到父母身边,享受这来之不易的天伦之乐。

尽管街道不再喧嚣,甚至有些冷清,但春节时那种浓浓的年味是无法掩盖的。漫步在街道上,走马观花似的掠过许多风景,蓦然发现,许多地方已挂起了象征着喜庆的红灯笼。虽没有“千门开锁万灯明‘’的壮观,也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离开这条街,回到家中,已是近傍晚六时了,对于我来说,今年的春节显得有些无趣,老家的长辈们都随子女们去往各个城市过年,再见,便是明年了。看着家中外婆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起了以往过年时,平日难得见面的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围在几张圆桌旁,吃团圆饭的情景。

随着一道道佳肴摆上餐桌,大家都放下平日的包袱,拿起筷子,品尝这难能可贵的团圆饭。餐桌上,交谈声,赞赏声不绝于耳。觥筹交错中,被尘封了一年的亲情再度活泛起来。大家带着微醺的醉意,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分享这一年来的喜怒哀乐。动情时,不免爽朗大笑,亦或是泪染双腮。团圆饭,顾名思义,就是要团团圆圆。可随着压力的增加,团圆,是越来越困难了。

摇摇头,将不愉快的念头甩去。再度出门,已是华灯初上了。四周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花灯挂在檐上,似有“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的感觉。远处,几朵明艳的烟花冲上夜空,但,又昙花一现般消失了。稍近一点,三五个小孩子蹲在地上,面前摆了一个名叫“降落伞”的鞭炮。为首的那个稍大一点儿的孩子,身子与鞭炮离得好远,小手颤颤巍巍地举着一个打火机,咬着嘴唇,有些害怕的样子。也许是风大的原因吧,小家伙一连点了几次都没着。好不容易点燃了鞭炮,点火的孩子撒腿就跑,直至离鞭炮近十米才停下来。呼啸声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残星点点外,一人孤立,赏这无边美景。

风依旧,天渐亮。新年的钟声敲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