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话题作文“早晨”
微文呈现整理的六年级话题作文“早晨”(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六年级话题作文“早晨” 篇1
我爱校园的早晨,因为他奇妙而温柔;我爱校园的早晨,因为她美丽而动人。我要用心中炙热的爱,展开一幅多彩的画卷——校园之晨。
我的母校坐落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
这是一个初夏的黎明,夜幕还未拉开,草儿甜甜的睡着,鸟儿还未从梦中醒来,像孙悟空投下了无数的瞌睡虫,一切都静极了。
月亮落下西山,星星从天幕上隐去,整个校园弥漫在晨雾之中,像神话里天空飘渺的云。假如你这时在远处眺望那一排排的教室,就会新奇的看到一条乳白色的雾带绕在在教室的腰间,下边微微的显出墙壁的轮廓,屋顶好像漂浮在云雾间。我想这情景,大概像站在蓬莱阁上看到的海市蜃楼一样奇妙无比吧!
校园中的几棵老梧桐树,好像几位老寿星,凝望着那东方将要升起的太阳。
夜幕渐渐拉开,白茫茫的晨雾在减退,在流动。这时,在雾中出现了隐隐约约的人影,一个、两个……成群结队,伴着欢快的`笑声,走进了校园。
不知什么时后,灿烂的朝霞染红半边天,又将柔和的色彩洒在校园里,到处都移动着火焰般的红领巾,蝴蝶般鲜艳的花群,飘扬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小树醒了,沾着露水;野花醒了,他与露珠做了个甜甜的梦;小鸟醒了,亮出清脆的歌喉,唱着像蓝蓝的天空飞去……
操场上,同学们在认真跟的锻炼身体,“1、2、3、4;2、2、3、4……”韵律操轻快的歌曲,伴随着同学们矫健的是身影。
上课了,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同学们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像一只只蜜蜂,在科学的花朵里采集知识的花粉。
啊!校园之晨!这里是一天的开始,人生的起步。理想的种子要播种……这里有青春的幻想,这里有未来的呼唤。我怎能不用心中炙热的爱,歌颂您,赞美您!
我爱您,校园的早晨!
六年级话题作文“早晨” 篇2
鸡叫三声,东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露珠悬在青青的、嫩嫩的青麦苗上,整个村庄沉浸在晨雾中,朦朦胧胧,如海市蜃楼。忽然,一丝光亮射穿了这层轻纱,太阳了。太阳缓缓地升上天空,发出桔黄色的光芒。大地开始散发出它本身的清香,地面也渐渐动起来。有一户人家的灯亮了,接着又一户…
鸡叫三声,东方才刚刚泛起鱼肚白,露珠悬在青青的、嫩嫩的青麦苗上,整个村庄沉浸在晨雾中,朦朦胧胧,如海市蜃楼。忽然,一丝光亮射穿了这层轻纱,太阳了。
太阳缓缓地升上天空,发出桔黄色的光芒。大地开始散发出它本身的清香,地面也渐渐动起来。有一户人家的灯亮了,接着又一户、两户、三户、四户……整个村庄苏醒了,灶房上的烟囱冒出了一缕缕炊烟,农户们开始做饭了。
一阵凉丝丝的晨风拂过,麦地上泛起了微微的麦浪……
从坑坑洼洼的田间小路上,走来人。远远的就能看见他身上的那件引人注目的鲜红背心。那人走近了,他不高也不矮的个子,眼睛陷到深深的眼窝里,厚厚的嘴唇有点儿发白。他右肩上扛着锄头,长长的木杆磨得光光的,锄头上沾满了泥土,但锄头的刃还亮亮地闪着光儿……他一手搭在锄头把上,一手还拿着一支野花,也许是在锄地时拾的吧。那野花黄黄的,在晨风中摇摇晃晃,让人又欣然又觉得一丝凄然。他的灰裤子高高地绾到膝盖上,腿上还沾着一点点泥土,裤子也被露水打湿了……
……
乡村的早晨啊!
猜你喜欢1:游三坊七巷作文
早晨,有一缕微弱的光穿过窗帘的缝隙轻抚我的眼帘,即刻起床。
今天,我们游玩的景点是——三坊七巷。
听说号称“中华老字号”的肉燕是福州的特色小吃,我们便一大早往那儿奔波。肉燕的做法很简单:首先将剁成泥的猪肉和调料拌起来,其次像包馄饨一样用柔软的`燕皮包好,最后放进锅里蒸就大功告成啦。我们吃着香喷喷的肉燕,赞不绝口!
来到三坊七巷,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高挂在房檐上的红灯笼,带给我们过节喜庆的气氛。在这里,最常见的就是民间艺术展览馆,绚丽多彩的板画和各种各样的材料雕刻成的作品,还有许多大师在现场献艺,看得我是眼花缭乱:在这些大师手中,如果雕静物,样式一定很多,而且各个栩栩如生。如果雕活物,也各有各的姿态:有勤劳的惠安女;有红楼梦中的十二金钗;每个都雕刻得惟妙惟肖。瞧,那儿有个用软木雕刻的山水画。那手艺真是精湛,笨重的木头在这位大师手里变成无数片轻巧的叶子和古色古香的石拱桥,真是神了!
在三坊七巷,小吃也很多:旋转土豆泥,花生汤,章鱼烤串和橄榄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啊,快看!那儿还有为财神爷生日举办的隆重庆典呢!
三坊七巷值得观赏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啦!令我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猜你喜欢2:梦想小学作文
梦想是石, 敲出星星之火; 梦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 梦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 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年少时,曾梦想成为剧作家,为了这个梦想,年轻的他离家只身去了哥本哈根。无依无靠的他,颠沛流离,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放弃。1835年,他试写了几篇童话,很受儿童喜欢,此后他改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童话大师成了他的`新梦想。后来,他写出了《海的女儿》《丑小鸭》等许多著名童话,成为人们公认的世界童话大师。
屠呦呦是中国首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年过八旬的她,凭借"拯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迎来"迟到的荣誉"。成功,在190次失败之后。她说,"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我也没想到40多年后,青蒿素研究能被国际认可。总结这40年工作,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每个有梦想的你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