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的故事作文
微文呈现整理的精卫填海的故事作文(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精卫填海的故事作文 篇1
上古时期时,部落的首领炎帝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儿,她的名字叫女娃,她有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圆溜溜的眼,还有长长的头发,黑乎乎的,让人看一眼就会爱上她,巴不得这是自己的女儿。女娃虽然美如天仙,但是很顽皮,但这是她在人们眼里更可爱了!
自从女儿出生,炎帝就很疼爱她,不让她做危险的事情,比如说站在桌子或椅子上蹦蹦跳跳的,因为这样很容易摔下来,也不让他去东海游泳,那样很容易溺水,可女娃就是不听,经常跟父亲对着干,特别不让人省心!
有一天炎帝有事出去了,出之前还特意对女娃说:“不要在桌椅上蹦蹦跳跳,不要去东海游泳,不要碰已经烧开了的水,不要爬树”炎帝走之前给女娃留下了十多个“不要”但炎帝走后不久,女儿就把刚才炎帝对她说的那话忘了个精光,几乎什么危险的动作、物品,她都去做、去碰。但做完这些危险的动作之后,女娃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疤,后来女娃又想去东海里游泳,凉快一会儿,因为那时候是夏天,特别热,而且之前女娃跟朋友玩时就听他们说:“我听说东海里面有东海龙王哦!而且他住在闪闪发光的水晶宫里面,有一大堆小虾呀,乌龟呀,还有一大堆海马和章鱼,都是东海龙王的手下,壮观极了!而且我还听说东海龙王虽然长的很凶猛,但是很温和,只要有客人来,他就会拿水果招待他。”自从女娃听了这句话,就很想潜水到海底看看水晶宫,今天终于有机会了,于是她跑到东海,直接跳进水里,结果游了没有几米,一个浪打过来,把女娃打进了水里面,然后又有几个浪打了过来,女娃慢慢落到水底了。但就在离水底只有几米的时候,女娃身上发出一道光,她的手变成了一对五颜六色的翅膀,她那个小巧玲珑的嘴变成了,一个尖尖的.、白色的嘴,他的脚变成了红色的脚,他全身都变成了一只鸟,没错,那只鸟就是女娃的化身精卫。变成精卫后的女娃,拼命的往水面上飞,飞出水面的精卫特别的愤怒,下定决心要填平整个东海,这样不仅能让自己心里的怒火消掉,还能让更多的人避免在东海淹死。女娃说做就做,他日日夜夜的到西山上叼石子或树枝往东海里扔,尽管途中经历了什么,她也不放弃。
有一天,她正要把叼来的树枝投入海中,有一个石子飞向她,她迅速的躲开了,往旁边一看,发现有一群小孩在旁边拿着弹弓射她,还说:“这只鸟怎么长成这样?而且她叼着树枝投到海中干嘛?别跟我说她要填平这个东海!”而精卫不管不顾,一直反反复复的去西山叼石子或树枝,然后又飞到东海上,把树枝和石子扔下去,即使有动物嘲笑他:“整个东海有多大?而一个石子或一个树枝有多大?你心里没点数吗?”但精卫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努力,没有什么是我完成不了的!”精卫无论碰到什么样恶劣的天气,她也始终不会放弃。
据说,精卫现在还在叼树枝或者石子往东海里扔呢!
精卫填海的故事作文 篇2
话说炎帝之女生命之光被熄灭在大海的深处,灵魂飘游在东海的上空,她凝望着这片湛蓝的海域——这块埋葬她躯体的无情的海域。内心的忧愤积聚在心口,她决心要把这无情的大海填平。
于是,她的灵魂化成了一只精卫鸟,飞翔在这片海域的上空。每天从遥远的西山衔来石子、木棍丢进这深深的大海,以发泄胸中的仇恨。
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走着,固执的精卫鸟也这样衔着石子不停地飞翔着。岁月流转,东海的模样也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几座小岛出现在了茫茫人海里,孤零零的,在浩淼的大海里也许算不了什么,可这毕竟是精卫几千年来飞翔的结晶。她也终于有了一块可栖息的落脚地,劳累之余,落脚在荒岛上,脚踩着衔来的石子堆积起的小岛,眺望着碧波翻涌的海面,回忆起往昔的生活,想起自己那慈祥、威严的父王。一股难以抑制的温情,化作点点的泪滴,洒落在荒岛上,滋润出片片绿色。
几千年的飞翔,几千年的辛劳,精卫鸟也目睹了世上人间的变迁:这里有过和平安宁的生活,也有过毁灭一切的战争:她见过休闲的人们徜徉在海边沙滩,也见过恋爱中的男女亲密的身影。
她艳羡着和平安宁的浪漫生活,又厌恶着战乱不息的争斗。她衔着石子飞翔在蓝天白云里,却再也不敢往下想了,她怕往事的回忆会拖累她沉重的翅膀。
飞翔在碧波浩淼的人海L空,在蓝天白云里穿梭,她俯视着这汪蓝蓝的海水,岁月流逝,她对海的仇恨却随着日久天长的岁月慢慢地蜕化成一种难以诉说的情愫,萦绕在心头:她有点喜欢上这片蓝色了!
轻轻吹拂的海风,粼粼闪着银光的波浪,如明镜般湛蓝的海水,游来游去的的鱼群……几千年的思索,她慢慢地认识到了远古时代自己的无知,不听父王的告诫,惹恼了海,永远失去了的自由。那不是海的错,多少年了,固执的鸟儿一边填着海,报复着海,却也在飞翔中更加了解着海的脾性,感受着海的温柔,以及它那可以包容一切的宽广。
她含着一枚雨花石停在了一只游船上,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和一群手拿小彩旗的小学生欣赏海景。他们玩得是那样地开心,年轻的女教师好像正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一个可爱的.小女孩,不小心掉进了大海,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精卫也凝神谛听,女教师轻柔的话语,不禁又勾起了她的伤心往事,泪水又一次滑落,滴在了甲板上、小朋友的彩旗上。女教师又接着说:“那时我们的大海可美了,没有油污,没有垃圾,鱼儿在海里跳舞……”精卫鸟回忆着以往海的蔚蓝,聆听着女教师的话语,眼望着这片海域:海面上零星地飘着游人扔的塑料袋、废弃饭盒,波光里泛着油渍的乌光,一阵海风送来了一股腐烂的腥味,一个喷嚏,雨花石掉在了甲板上,引起小朋友们一阵惊呼,“雨花石,那是精卫鸟么?这是她填海用的石子么?”小朋友们一阵嚷嚷。
女教师制止了小朋友,对大家说:“精卫鸟,给我们填出一座美丽的小岛,给海增添了美。我们也应该为美丽的大海做点贡献……”
精卫鸟似乎从女教师的话语中明白了什么,在小朋友们的欢呼声里,她又一次起飞了。这次,她没有去西山,而是从海里衔起了一只塑料袋,为了这片圣洁的蓝色,再一次冲向高空,开始她新的飞行。
猜你喜欢1:《中国民间故事》四年级读后感
楚国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想要杀掉他。剑有雌剑和雄剑两口。干将的妻子莫邪怀孕快要生产。干将向妻子说:“我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这回我去,定会将我杀掉。你生孩子如果是个男孩,长大了告诉他说:‘出门去望望南山,松树生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背上。’”于是便带了雌剑去见楚王。楚王见带来只有一口剑,更是怒不可遏。便叫剑工前来端相这剑,剑工说,剑原有两口,一口雄剑,一口雌剑,雌的来了雄的还 没来。楚王大怒,便把干将杀了。
干将走后,莫邪生了一个孩子,名叫赤比。赤比长大了,便问他母亲道:“我爹怎不见,他在什么地方呢?”母亲说:“你爹为楚王铸剑,三年才铸造成功,楚王恼怒,把他杀了。去时嘱咐我:‘告诉你的儿子,出门去望望南山,松树生在石头上,宝剑就在树背上。’”于是孩子走出门去,向南一望,没看见有什么山,回头一望,只见堂前石础上面,有几根松木柱子,心想这或者就是“松树生在石头上”吧,便去拿了一把板斧,把近门的一根柱子从背后劈破,果然就从里面取出那把雄剑。孩子得了这剑,不论白天黑夜 ,都想着要向楚王报仇。
有天晚上,楚王做梦,梦见一个宽额颅的孩子,两眉之间,阔有一尺,自说要来报仇。楚王便悬了千金重赏,到处张贴榜文,画影捉拿梦中所见的奇怪孩子。孩子听榜文所说的情况,和自己有几分相像,便赶紧逃进深山去暂时躲藏着;在山道上一面行走一面唱歌,想到父仇未报,不觉悲从中来。偶然遇见一个来自他乡的客人,同情地问他道:“你小小年纪,为什么哭得这样悲哀啊?”孩子说:“我是干将、莫邪的儿子,楚王将我爹爹杀害了,我想报这深仇大恨。”他乡客说:“听说楚王悬了千金重赏买你的头,拿你头和剑来,我为你去把这仇恨报了。”孩子说:“那太好了!”马上抽出宝剑,割下自己的头来,两手捧着头和宝剑,一齐交给他乡客,身子却还 僵立在那里。他乡客说:“你放心,不会使你失望的!”尸体这才扑了下去。
他乡客带着孩子的头去见楚王,楚王大喜。他乡客说:“这乃是一颗勇士的头,应当放到汤锅里去烹煮,到肉烂为止,以免久后成精作怪。”楚王依从他的话,把头放到汤锅里去煮了三天三夜 ,都没煮烂,头还 几次从汤锅里跳出来,圆睁着一对愤怒的眼睛。他乡客说:“这孩子的头老煮不烂,愿大王亲自来看看,借大王的威风压他一压,自然就会烂的。”楚王无法,只好慢慢走到锅边来。他乡客迅速地抽出宝剑,向楚王颈脖一挥,楚王的头就坠进了汤锅里,又把剑向自己颈脖一挥,头也坠进了汤锅里。汤锅沸腾着,刹时间三颗头都煮烂了,再也分辨不出。只好连骨带肉分成三份,用瓦罐子装着,分别埋葬在一处地方,给修造了三座坟墓,笼统叫做“三王墓”。这墓如今在汝南北宜春县的境内。
猜你喜欢2:我的初一故事作文
开始上课,她拿出两幅图,让我们找出两幅图片中的历史错误,第一幅,宋江玉米地剑指晁盖;第二幅,唐三彩成了供奉之物。我们知道,玉米是16世纪经由海上进入中国,这在几百年前的北宋怎么会出现呢?唐三彩明明是陪葬品,怎么会被供奉起来呢?分析完成,她斩金截铁高声说:“不要看古装剧,编剧大都没文化”,这下可逗笑了我们,真为编剧的可悲而笑,也为我们自己曾一头雾水、满脸呆懵追剧而笑自己太年少。她看见我们这么开心,也自顾笑了起来,露出了我所希望的、久违的、老师的笑。
放下架子,与“民”同乐,这是我所喜欢她的根本所在。
有时她也很严厉。当用她的那双锐利“鹰眼”逮着一丝出神之意,她便低头蹙眉,双手停止运动,声音压低八度,如一只迅猛的白头海雕一般,瞪眼说道:“那个某某,你要玩疯吗?”她的严厉让人胆怯反而敬畏。
同时她的讲话语速之快,可以与庖丁解牛之速比肩,堪比雷电之快,从她口中流出中华五天年文明与西方专制等知识名词,源源不断送入我的脑海,有时竟因专心记笔记而漏记知识点,课后她也会细心帮我辅导补上。
该乐就乐,该严就严,性情中人,知识广而深渊,这是喜欢的第二点。
还记得数次去办公室找她,见她的历史书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黑红分明,一页书就有约六百字的教案备课,案头常常是几本史书,一本教材,外加一杯香茗,淡雅、悠深。问她问题,她总是极其耐心的解释,讲到你真正的明白为止,从不因不懂而生气,总是和蔼,总是笑靥如牡丹般。
那一缕茶香仍留存我脑海,初一学习中能认她为师,乃是我人生阶段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