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作文 > 作文大全 > 正文

高三小说读后感

2024/01/24作文大全

微文呈现整理的高三小说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大家喜欢,记得分享哦。

高三小说读后感 篇1

高中的语文课本中是有一段《边城》节选的,但当时因为考试不考,老师也就不讲,老师们都把更多的上课时间花在诗词,古文等上。我便只草草翻了一遍并没有仔细地阅读过,更没有去找全文来看的兴趣。对这篇小说留有的唯一印象就是几个主人公的名字,翠翠,傩送,天保。那还是因为当时并不知道傩送的“傩”读作“nuo”,老是摊送,摊送的叫,闹了一次笑话,于是记住了几个主人公的名字。

此次读它,心境却迥然不同,它不再是一篇枯燥的课文,而是一篇值得欣赏的诗歌般优美的带着牧歌气息的小说。思绪随着书中人物命运的变化发展起起伏伏,自然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

小说一开头,这段对翠翠与爷爷生活之地的描写便把我带进了一个山清水秀的湘西世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两岸青山相对,溪边一座白色小塔,溪上的渡船缓缓移动,船上的老船夫哑哑的歌声与细细的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的空气里。

向前一步, 我仿佛置身于这令人沉迷的湘西世界。山水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清新甘甜的水汽。头上是碧蓝碧蓝的天,脚下是浸润着丰沛水汽的泥土地。耳边是清脆的鸟鸣与悠扬的湘西苗寨民歌。歌声绕过远处隐没在薄雾中的群岚,透过轻纱般的雾霭,氤氲融化在这苍劲的青山中,呜咽婉转,缭绕江边,久久不散……

《边城》就像一幅清新的画卷,缓缓地在我眼前展开。

我想这应该是个美好的故事,有着美好的结局。在沈从文淡淡的叙述中,我走进了那个充满美好与遗憾的湘西小山村,看到了敦厚善良的爷爷,小兽般灵巧的翠翠,乖巧懂事的黄狗,豪爽坦率的天保,心地善良、敢于追求的傩送。文到最后却徒留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回来!”这样的一个充满迷茫与惆怅的句子。

《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故事。

翠翠和她的爷爷靠摆渡相依为命,一直长到了15岁,俨然活泼的小兽。明净的眸子里没有悲伤,也看不见忧愁。每天编蚱蜢,摆渡,唱渔歌,吹竹管。这样的生活如一潭平静的湖水,澄明似练,却没有丝毫波纹。直到她15岁时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她在黯黯的江畔遇到了她生命中极重要的一个人,一个让她彻夜难眠的人——傩送。他们的相遇就如一粒石子落入潭中,激起圈圈涟漪,她的平静被打破了。她依旧每天编蚱蜢,摆渡,唱渔歌,吹竹管,只是她的心里藏了一个秘密,一个连爷爷也不肯说的秘密。

古朴的青瓦,飞扬的阁角,檐下古旧的风铃随风轻响,那声音好像撞在了翠翠的心上,一下,一下……人生就是这样,因为一个人的离开或一个人的到来而划出一道道痕迹。傩送的出现无疑在翠翠心中划出了深深的痕迹。

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他托人向老船夫求亲。当天保知道傩送也喜欢翠翠时,他与傩送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来选择。天保得知翠翠也喜欢傩送时,为了成全弟弟,他外出闯滩,却遇意外淹死了。傩送觉得自己对哥哥的死负有责任,出于压力,他抛下翠翠出走他乡。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傩送归来。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想象中的美好的故事,却是以这样一种迷茫的悲剧而告终。

沈从文的《边城》中的每一个人都淳朴善良,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也没有恶人作祟,一切都只是误会,一些令人遗憾的误会。翠翠的害羞,爷爷的误解,傩送的远走,一切都是那么遗憾。

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不是傩送、天保,也不是翠翠,而是翠翠的爷爷老船夫。爷爷是一个阅尽人事、饱经风霜的老人。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为来往过客摆渡,风里来雨里去,总是想着方便别人,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劳苦。他用勤劳的双手摆渡每一位乡民,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每当有人抓起钱掷到船板上时,他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不必出钱,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实在推却不了的,他便用这些钱买了茶叶和烟草,慷慨地赠予需要的过渡人。这纯正的善,让人感动。

五十年来,他不知送走了多少个前来乘船的人。他年纪虽大,但上天仿佛不许他休息,他便不能够同这种生活分开。他虽然生活清贫,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求别人一丝回报。

在爷爷的身上,流淌着炽烈的爱,也存在着难以排遣的矛盾与孤寂。爷爷对翠翠的爱寄托着对不幸女儿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为翠翠而活,他惟一的生活目标就是要使翠翠快乐。他在生活上对翠翠无比关怀,惟恐翠翠生病;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翠翠忧伤寂寞时为她讲故事、说笑话、唱歌。一切一切只为让翠翠开心地笑。

他为翠翠的婚事多次向傩送及其父亲探听消息,他不辞辛苦,竭尽全力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和船总顺顺之间。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他带着万般的无奈和无限的愧疚在雷雨之夜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对于爷爷的离去,我感到分外难过。爷爷离去之时,心中又带着多少的无奈与对翠翠的牵挂。

他离去得如此突然,就像那条渡船,再也找不着了。

高三小说读后感 篇2

阅读《生逢1966》(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年6月版),我的感觉是复杂的。这样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无可避免地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它写的是畸形年代里的那段扭曲、压抑、晦涩的青春。小说引起了众多作者同时代人的共鸣,他们在这里读到了共同的集体记忆,读到了自己狂热的、荒唐的、痛楚的、热血沸腾的、不堪回首的过去。整部作品具有真实到残酷的力量。

不过,在阅读中,我仍旧有某种惶惑。我生晚矣,那个时代对我而言,何其陌生与隔膜。正因为我面对的是一部小说,而不是报告文学或其他,我便自然而然地以对待文学的挑剔眼光去看它。如果说,“老三届”们从中读出了某种亲切的话,我则在短暂的惶惑之后,逐渐从文字的背后读到了撼人心魄的东西。这种东西与时代符号无关,与小说本身的形式无关,与读者的年龄阅历无关,甚至,它也与流行的阅读时尚无关;但它确如河底金沙般散发出沉着的光芒。在我看来,这才是小说的最为成功之处。

我要说的,是这一类的东西,比如,小说主人公陈瑞平和他生命里最初两个女孩的情感胶着与彷徨,或陈瑞平面对母亲生死存亡时的矛盾与痛楚。

自从陈瑞平的父亲死去后,他的母亲一直在生死之间徘徊,儿子与地主成分的她划清了界限,四十三天没喊过她一声“妈妈”。母亲生了胰头癌,她已经在和死神面对面,但她心有不甘。虽然顺从了世道,顺从了命运,但毕竟不甘啊!那边厢,儿子也在反复问着自己:“我能喊一声妈妈吗?一个红卫兵能喊地主分子一声妈妈吗?”

“谁说过不能喊呢?她确实是你的妈妈。谁又批准你能喊呢?”作者冷静地写道。就在喊与不喊之间,母亲生命的游丝渐弱,“瑞平赶到床头的时候,是早上六点。妈妈已经去世了。一旁是呆呆站着的蔡小妹。瑞平一下子将手捂在了心口,他的心先是重重地落下,妈妈死了,他没有机会叫一声妈妈了。然后又突然荡了上来,妈妈死了,我不用叫妈妈了。他的身体突然不受灵魂的控制,他喊了一声‘妈妈’之后就嚎啕大哭……”

有人说,现代化进程牺牲的是充沛的情感,是悲悯的情怀。冷漠似乎成了一种人际态度。但是,面对这样的叙述,是否会感到身处一种压抑的悲剧性境况中,正有温热的暖流淌过心灵,让你产生欲哭无泪的冲动呢?

是的,文学没有理由否认情感与生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也没有理由否认它们在审美上的价值。小说里关于陈瑞平与蓓蓓的初次灵肉“相遇”,也写得节制、含蓄,充满无奈、怅惘,而又满含着复杂的美感。

这是两个孤独的少年人在复杂情境下的相遇。陈瑞平心里喜欢的是蔡小妹,却把自己的初次给了娇美无比的蓓蓓,两个孤寂漂泊的灵魂在颤栗的肉体拥抱中寻求着精神安慰。他们一边默念着生理课上老师教的“草履虫”,一边进行着生命中最初的“大事”。这种充满荒诞色彩的尝试,暗含苦涩与挣扎。而在有了“第一次”之后,邻居们所表现出的形形色色,正可谓非常年代的众生相。在蓓蓓要远走香港的前夜,他们只能站在两家的窗户之前,彻夜相望。窗和窗之间,已是咫尺天涯。他想伸出双手,可是他的手再长,怎么够得着呢?他没有什么能够相赠,只有19岁男孩的.真挚的泪。

作者保持了相当的镇定和克制,这样奇特的细节超出了个人经验所具有的意义,它已经悄悄地产生了属于文学本身的阅读魅力,成为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性的东西。

而在那特殊年代里,儿童们的表现也是作者的一个颇有意思的发现。在遭遇了那夜众人的窥视后,陈瑞平成了弄堂里指指戳戳的对象。事后对他紧追不放的不是大人,却正是半懂不懂的孩子,他们追在他身后唱暧昧的童谣。“在任何时候,孩子都是弄堂的真实体现”,“不少在大同坊被批判过的人全部被孩子跟过”,在这里,弄堂孩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洁化身,而成了畸形年代里饶有意蕴的象征,懵懂孩童参与了集体的狂欢游戏,童言无忌,传递的却是复杂的成人世界的险恶。

正因为有了上述这些东西,才使《生逢1966》在褪去小说时代背景等附加符号后,仍能散发璀璨的光华。这些东西,就是历史中的生命体验。我正是被它所感动的。也因为有了它,这小说也才真正属于文学。

猜你喜欢1:高三青春作文

对于我来说,青春是一首歌,是由许多个音符组成的,每一个音符对有自己的特色,我的青春第一个音符是父母的声音,而青春的第二个音符则是老师的声音。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鸟儿们哼唱着美妙的歌声来报春;累了、困了为自己播放一支歌,放松一下身心……,歌声来给了我们许多许多。

最美妙的歌声便是那老师的一句句教诲,老师的每一言,每一语,都如那微风一般飘入我心里。

那是小学时代,刚刚入秋,由于气温变化的不规律,我生了一场大病,接连一个星期都没有去上学,落下了很多功课,身体慢慢的转好,我去上了学,上课老师提问的问题我都不明白,一脸的茫然,老师立刻发觉出来了,一下课,便来找我淡话,在了解我的情况后,老是给我补了课,但是前面的我落下的太多,这些课程一时补不回来,老师耐心的慢慢讲着,而我便快速地把知识往大脑里传,那是老师的声音犹如一阵优美的歌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尽管我是那样的心不在焉,可老师对我那是格外用心的讲着。

对于那一次的师生交流,是令我永生难忘,而那几个知识点我后来也懂了,就是那一次,老师的声音让我认定那就是校园中最优美、悠扬的歌声。

对于老师来说,我有万分的感谢和感激,而老师的声音则是我最不容易忘记的歌声,从那最美妙的"歌声"中,我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从那美妙的"歌声"中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从最妙的歌声中,我获得了师生间最真挚的友谊。

对于校园里的歌声,有人认为那是运动场上的加油声,有人认为是课间的清脆歌声,而我认为是老师对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语的教诲。

是我青春的第二个音符。

猜你喜欢2:高三了作文

9月13日,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复赛,去年的今天,我参加了考试,今年我放弃了。我们数学自招班有30多人参赛,加上竞赛班的17人,一共有接近50人,高一时我们班一共有59人。

爸爸对自招政策的理解比较透彻,结合我的目标,决定放弃竞赛,我也能理解爸爸的想法,坚定的走在高考“裸奔”的道路上。

今天的竞赛结束后,我们高一考入数学竞赛班的任务也就结束了,几乎所有同学都回到高考的复习中,当然,肯定会有同学进入省队,参加全国决赛,继续他们的竞赛征程。

去年和爸爸聊起来关注课本内容的学习方法,这一段有一些体会。最近我在紧跟老师一轮复习节奏的同时,也在系统的看物理课本,老师讲的系统性很强,课本编的也很好,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已经尝试在推行素质教育,课后提出很多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题目,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这些内容又往往不在考试之列,因此,大家就没用学习这些知识的积极性。但是,高考题目和这些知识是否有关联性呢?

真希望低年级的孩子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可以认真的对待,不仅能够帮助你们开阔视野,也可以提升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次回家都要称体重,69.7公斤,上高中以来体重第一次降到70公斤以下。平时在学校食堂吃饭时间短,饭菜味道也不好,吃得不多,中午往往吃两盘青菜。吃太多容易感冒,身体太胖也不好,当然有的窗口也有“土豪饭”,但是人太多,太费时间。

高三正式开学,加上连续的周测,已经有些高考的紧张感觉。我们宿舍的小Z同学和小ZS已经开始了刷题节奏。要我早晨6点喊他起床,出了寝室门,直到晚上晚自习后才回来,连吃饭都委托同学买回教室。他们不在寝室,寝室人少,学习起来也安静,各得其所。

我觉得还没有到冲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