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石上秋声

作者: 朱寿桐2024/03/01心情随笔

雁荡山天下奇秀,括苍山云海无边。两座名山相隔不远,却拒绝彼此牵连,遂有白龙山、四都山等精致山岭迁延其间。

从名城温州到乐清梅溪,驱车不到半个小时,一路稻香果熟,风光无限。远山如黛,近水如带,似乎就在一刹那,罡劲的松风将漫山遍野的翠绿吹成了沉着的深碧。草色苍茫之间,灰黑的路径切割着白水的逶迤,一派秋气,一丛秋色,一岭秋景,一袭秋光。秋已经深沉到老熟的光景,但在秋色的包围中仍然装点着些许与春光相连的青翠甚至碧绿,似乎在提示路人:这毕竟是江南地界,寒秋尚远,寒意几无。

然而,秋色秋气是确凿无疑的。雁荡山的山名暗喻秋雁归荡,括苍山的山名隐含苍狗白云,寥廓沧桑,都是典型的秋的意象。白龙山传述瘦秋的仙风道骨,鸥江传达的仍是一鸥凌波的秋天意象。南宋著名政治家王十朋虽号梅溪,但这梅溪亦名淡溪,淡然溪流,显然又应着零落秋景。辗转间来到四都山麓,进入状元故里,扑面而来的是南宋风格的椒墙灵壁,当年的草堂书影,历史的金戈铁马,久远的显赫政声,都隐没于江南秋色中。

作为南宋时衔至龙图阁学士且政声斐然的王十朋,在乡间及浙南一带受到官场推崇,民间膜拜,南戏中有《荆钗记》编演其不顾权势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故事。王十朋纪念馆,楼阁、亭台、中庭、长廊、瞻堂、碑林、金桥、祭塔一应俱全,宏阔宏壮的建筑与精彩精致的碑刻相得益彰,将梅溪秋景装点得分外净朗。

遗憾的是,碑林中并未突出主人公王十朋的墨宝,那本应该是一座石破天惊的丰碑。

为弥补计,接待的朋友带领着踏一路秋色,行程4公里,来到淡溪镇桥底村后边山,赫然见到手书"桂岩"二字,每字径近达米,刻于桂屿巨岩上,左书横写,中锋楷体,遒劲有力,题款为"建炎三年秋王十朋",正是秋兴命笔,秋风勒石的印记。

据说,王十朋离职饶州、泉州时,百姓涕泣遮道,苦苦挽留,甚至将必经的桥梁拆断。王十朋离开泉州一年多以后病逝故里,"泉人闻公丧,会哭于开元僧舍,又立祠堂以事之".这就是泉州东街的梅溪祠,又名王忠文祠。

一个在地为政不过一年的官员,能得如此民心,可见王公道德文章之高,其在民心民意中建立的丰碑,是任何一方石刻丰碑所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