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堂哥的茶园

作者: 王瑞玉2024/06/26情感短文

我的家乡在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孙家湾。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茶园,一块块郁郁葱葱的茶园分布在墚峁川塬,这层层叠叠的1400亩茶园,编织出了全村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因此我对家乡的茶园有一种格外的爱恋!在众多茶园里,我尤其喜欢堂哥家的茶园。

顺着干净、两侧长满青苔的公路走进美丽的裕河孙家湾,映入眼帘的除了连绵起伏的高山茶园,更引人注目的是太阳透过棕榈、蕉林把“黄金白银”洒向农舍墙瓦。堂哥的茶园更是绿水青山中的一块碧玉。

堂哥今年七十有三,是白银铅锌矿退休技术职工,单位给他在天水分有福利房,但他不愿待在喧闹的城市,一心想让茶园成就自己的梦想。他的那片茶园生长在起伏的山丘上,远远看去很美。经他多年改良茶树品种,改造低产茶园,改变种植结构,再加上精心管理,堂哥的茶园成为远近闻名的精品茶园。

当春天的茶叶吐出许多新芽的时候,堂哥一家人的身影总会在茶园忙碌。堂哥虽年过古稀,但身体非常健康,他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吃罢早饭,就去打理茶园。锄草松土,施肥修剪,并利用茶园地块的边际优势定植樱桃树和车厘子树,每亩约二十株。堂哥说这种立体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土地资源,通风透光,不影响茶园丰产。

每次走进堂哥的茶园,那扑鼻的茶香,让我流连忘返,深感陶醉。春季,几场春雨过后,唤醒了正在沉睡的茶垄,茶树上慢慢萌出了新芽,经三五天阳光雨露的沐浴,小芽慢慢地长大了,像一只只小鸟的舌头。天气越来越暖和,雀舌们也一个跟着一个伸了出来,叽叽喳喳,喧闹在绿色的山间林畔。清明节前十几天,堂哥一家开始采摘茶叶了。堂嫂、侄女和孙子们把自家编制的竹笼挂在脖子上,双手开始左右开弓,灵巧的手指像一只只蝴蝶上下飞舞。

我们一行人在侄女的带领下在茶园里散步参观。侄女介绍说:“我们一家人靠山吃山,除了茶叶收入外,在茶园中种植的樱桃、车厘子一年要卖两拨钱,收入蛮好的。林下栽种天麻、茯苓、重楼等中药材收入也不错,木耳、香菇收入更可观。反正只要人勤快,就会有收入的。我父亲还栽种了四五十盆野生宽叶兰草,每年春秋两季都运往成县、天水。在我父亲的带动下,村里也有好几家在栽种兰草、牡丹、芍药、树桩等盆景。”在外地上班的侄孙子说:“真没想到,我们家乡美丽的风光变身成为美丽的经济。”堂哥指着四合院说:“正房两层二十间砖混结构小洋楼今年刚刚竣工,两侧的两层榫卯结构大瓦房宽廊檐,全是实木装修,都是靠茶园的收入盖起来的!”他乐呵呵地说:“修建这一院子房花了不少钱,还多亏了每年茶叶和中药材、土特产收入攒的钱。用今天的时髦话讲,是家乡的绿水青山给我们做出的奉献”。不仅仅是堂哥家的生活变了,孙家湾全村好多人的生活都变了。

是啊,青山绿水默默无言,却无声地陪我们走过幸福的童年,父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解决了生计、充实了生活,也在持续不断地养育着这方山水。为了改变家乡面貌,上世纪五十年代大搞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六十至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新修梯田,开始引种茶叶、黄连;八十年代种草种树发展畜牧;九十年代搞“长防长治工程”、退耕还林,再到后来的灾后重建,建设美丽乡村,一代又一代的接力与传承,我的家乡变得富有了,变得让人刮目相看。家乡实现了林茂粮丰,一村一品,林下经济蓬勃发展,除主导产业茶叶外,香菇、木耳、杜仲、天麻、黄连、茯苓、重楼已成为该村的拳头产品。无论是茶产业,还是林间地上地下生长的无公害纯天然拳头产品,都离不开养育一方人的青山绿水和茂林修竹。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用文字来歌颂家乡的美。在家乡的山水中,感受大自然的呼吸,窥探大自然的神秘,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观看大自然的风景。风声,雨声,笑声,都是诗歌的乐谱。但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只要留住了绿水青山,家乡的河流大山,奇花妙树才有真诗意,才有大意境。

千百年来生存在这里的老百姓,梦想着吃饱饭、过上幸福的生活,今天他们圆梦了,凭借着勤劳的双手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