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故乡散文

2023/11/23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故乡散文(精选8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故乡散文 篇1

我的家乡坐落在合肥新桥机场西边,距离机场约2公里的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庄的北边有条小河,半环绕着村庄,一年四季,清清的河水一直静静地流淌着。

小河没有名字,北边的人们称之为“南小河”。南边的人就不知道怎么称呼它了,我们都管它叫小河。这里临近江淮分水岭,小河蜿蜒曲折,流经瓦埠湖,最后汇入了淮河。

关于小河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小河的北边约2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古墓群,当地人称它为“胡老坟”,据说是明朝大将胡大海家族的祖坟。相传某年天遇大雨,洪水泛滥,大水漫上了胡老坟。听说祖坟被淹,大将胡大海从战地立即赶了回来,看到家族的祖坟浸泡在水底,大将怒发冲冠,一声狂吼,挥鞭劈地,霎时雷鸣电闪,大地顿时裂开了一道裂缝,洪水“哗哗”泄了。那条神鞭打出的裂缝,经过大自然漫长的雕凿,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小河。

祖祖辈辈的人们生活在小河岸边,繁衍生息,传承着历史和文明。

春天,冰融河开,两岸的野花渐次开放,河水的碧波荡漾着,青葕的河草随着流水摇曳着婀娜的身姿,鸭子三三两两,游来游去,给静静的小河增添了几分生机,太阳暖融融的,村妇和姑娘们,端着洗衣的水盆,棒槌“帮帮……”的声音,有节奏的敲打着,嘹亮的歌喉传唱着那首古老的歌:

哎…

清凌凌的河水哟

荡漾着妹妹的情

雾悠悠的河湾哟

缭绕着哥哥的心

蹚那一弯弯溪哟

采啊那一朵朵莲

叫那一声声哥哟

羞呀那一脸脸红

夏天,河水涨高了,荷叶与菱叶无序的铺满了河面,荷花亭亭玉立,像仙女一样立在荷叶的中央,采莲的姑娘们,划着小木船,像鱼儿一样穿梭在水的中央,船桨荡起的水滴洒落在荷叶上,珍珠一样的滚落着。小青蛙扒在荷叶上一动不动。偶然惊起一只水鸟,“突”的一声飞起,姑娘们惊叫着…一船的欢声笑语,震荡在河谷里,久久回响。

秋天,人们在干涸的土地上开始了秋种,河边便排满了抽水的机器,轰轰隆隆,清澈的河水流到了地里,滋润着方圆几万亩的土地,嫩绿的芽茁壮的成长,不一段时间,秋冬的大地又披上了像春天般的绿装。幸福的人们微笑着走过田野,内心深深地感激着小河。

冬天,万物箫肃,浓密的芦苇已经枯萎,苇絮被北风吹起,漫天飞舞,野鸟簇拥着从苇丛中飞起。太阳出来了,清澈河底,一群群的小鱼游来游去,守在水草边的尖嘴鸟雀一头扎进水里,叼着了一条小鱼,“嗖”的一声飞向了远方。

这就是我家乡的小河。

我游过漓江的春水,滑过北国松花江的冰面,然而,时时萦绕我梦中的,还是我家乡的小河。

小的时候,最初见到小河是老奶奶带我去的,当年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了。记得是一个清晨,还在睡梦中的我被老奶奶叫醒,她说要带我到小河边去。老奶奶拄着拐杖,手中提着一个篮子,踱着“三寸金莲”,我漫不经心地跟在老奶奶的身后,走了好久,才到了小河边。站在小河边,老奶奶放下了篮子,手伸到篮子里,摸呀摸呀,却拿出了一只小乌龟,我正看得好奇,一只多么可爱的小乌龟!老奶奶突然喊我到她身边:“看!这乌龟盖上刻的是你的名子”,那时的我哪能认识字,只看乌龟背甲上有很多道划痕。然后,老奶奶把乌龟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浅水边,丢掉了手中的拐杖,双手合十,嘴角叽里咕噜不知念叨着什么,那虔诚的模样现在觉得还十分可笑。小乌龟见到了水,脖子一伸,四脚一划,头也没回,就无影无踪了。之后老奶奶告诉我:“这下你就平安了,会和小乌龟一样,长命百岁”。

老奶奶早已作古,不知现在那只小乌龟怎样了?

童年的时光里,每年的暑假,农村的孩子总要为大人分担一些农活,清晨和下午,要把牛牵到小河边放牧。青嫩的水草,牛儿吃得很香,渴了,把牛儿牵到河边去饮水,热了,牵到河中去沐浴,炎热的酷暑,小伙伴们索性也脱光了衣服,光着屁股,一头扎进水里,一阵阵的清凉直透心脾,真是舒服极了!清清的河水滋润着嫩嫩的肌肤,水光、阳光和孩子们白嫩的肌肤的光交织一片,我们一会游泳,一会扎猛子,一会骑在牛背上赶着牛游泳…少年的快乐在小河中尽情释放。玩累了,就到河岸上躺着,软绵绵的草地像毛毯一样,摘几片荷叶盖在身上,呼呼地便进入了梦乡。

初中读书的那段时光里,每天上学放学都要路过小河。河上没有桥,秋冬的日子,河水渐渐小了,我们读书的小伙伴就在河上筑起了堤坝;春天河水涨了,我们就光着脚卷起裤筒从河中淌过;夏天河水更大了,我们就游泳过去。我可以一只手游泳,一只手举着书包和衣服,很轻松的`趟过小河。清晨,我们常在小河边,踏着绿茵,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读我们新学的“ENGLISH”;下午放学,我们常喜欢在河边玩耍;也常常从家里带些食物,在河边找些干柴,“点火做饭”,快乐野炊。

就是这样亲密地拥抱着小河,使我度过幸福的童年,走过美好的青春,直到长大离开家乡。小河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让我至今不能忘怀。

去年清明,回家给老奶奶上坟,感激她曾经给予的一片关爱。站在老奶奶的坟前,我又想起老奶奶曾经为我放了一只乌龟的往事。这么多年几乎天天在外奔波,全国各地的跑,出门处处难,总的还算是平安,或许就是那只小乌龟一直保佑着我的缘故吧。

我走过小河,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五彩缤纷的野花把小河点缀得依然是那样的美丽,一群群村妇们去河边洗衣服,棒槌“帮帮…”的声音仍回响着,古老的歌谣依旧传唱着。人们已经在小河上建起了桥,赶集老乡们微笑着走过,一切都还是那么和谐与自然。然而就在河畔的南边,飞机场高高的指挥塔已经耸起,听说航空城也要开始筹建,看着美丽的静静流淌着的小河,我的心却有些凄凉了。

小时候读过鲁迅的文章,坐着大蓬船去看社戏的的文字十分优美。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江南水乡的美景跃然纸上。然而!如今鲁镇的河,被工业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污染,已经不堪一睹了。

如果,我们的发展不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小河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鱼虾灭绝了,美丽的水草枯死了,一池散发着腐臭气味的污水,村妇们再也不到河边洗衣了,人们再也不能用河水灌溉了,我不敢往下再想了…

我们不能不发展,但我们绝不能拿环境的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许许多多环境污染引发的灾难警醒我们:破坏环境就是毁灭我们人类自己!

忽的一抬头,看见桥栏上悬挂着一条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看着看着,不觉对着桥那边笑了。

昨夜的梦中,我又梦见了小河,小河的上游建了大型污水处理厂,人们用石头给小河护了坡,两岸栽了许多的风景树,还建了休憩的凉亭,一群群城里的人到这里旅游,小河岸边,垂钓的人们撑着鱼竿…

我还梦见那只乌龟了,它依旧快乐的生活在小河里!

故乡散文 篇2

谁的歌声,在岁月的上游顺水而下,让青春的思绪逆流而上?那弯弯的睫毛,已在星光下凝成深邃的语言,汩汩地流进我无尽的思念,仿佛被阳光剔透的枝叶,在蓝天和白云之间,斑驳了沾满青苔的记忆。

多少次伫立在忆乡的渡口,多少次又在梦中眺望远方?为何,飞翔的诗句总是被黎明的晨露一次次打湿,让浓浓的乡情,如扯不断的牵挂,永远蓬勃在脆弱的心田。

无论此刻的言辞如何表达,最真的梦和游子的歌,总会一如既往地徘徊在多舛的海面,让来自季节深处的涛声,拔节了被风风雨雨弹拨的一曲曲忧伤……

在渴望中沉淀的历史,已经无法印证曾经的贫穷与沧桑,宛如生生不息的梦想,总在亦真亦幻频频回首中徘徊,让我无数次感受到母亲的柔情与慈爱,感受到父亲的伟岸和坚强。

打开生命的门扉,金戈铁马血雨腥风的日子,谁能征服这黑夜的神圣,让我感受到你的歌声是如此的动人,你的呼吸是如此的滚烫。

故乡散文 篇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仅从家乡回来一天,我又不禁思念起家乡的山山水水还有家乡的月亮。李白的一首“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传唱不衰,是因为他表达了从古至今游子的思乡之情。远离故乡的人,望到天上的月亮,定会想起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在外的尔虞我诈、孤苦寂寥,怎能比的上故乡的温暖淳朴?于是千般惆怅、万般哀怨就涌上心头,只好“明月千里寄相思”了。鬼才诗人李贺曾曰:“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读之让人心酸。仿佛月亮总与故乡紧密相连。

是啊,苏东坡有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身在何方,月亮总会不离不弃地永远跟随。即使你一贫如洗,月亮也不会舍弃你,会微笑地看着你,像故乡的亲人,时时给予你或赞赏或鼓励或欣慰的笑容。“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故乡的明月,记忆中总是明亮的,玉盘似的光在天上,仿佛唾手可得却又遥不可及。皎洁的月光,像是吸引着每个要离乡的游子牢牢将她铭记在心中。于是,这明亮的月亮,便印在了我心灵的深处。虽说“千里共婵娟”,可面对着城市的月亮,却永远无法寻找出故乡月亮的一点气息。或许是因为烟雾的笼罩是她不在圆润,或许是霓虹灯的眩目夺取的了她原有的光辉。她所射出的光芒虽同样皎洁,却散发着冷冷寒意,丝毫没有故乡的温和近人。城市的灯火通明,使人失去了享受月亮的夜晚。

每每此时,我便更加怀念储存在我心中的月亮。何时才能回到那个让我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故乡?别让我总在心中想那温柔的月光。

故乡散文 篇4

记得那是初冬的第一场雪、好大、好大的雪哦、漫天的飘雪、如片片的木棉花一样、在滚滚红尘中无拘无束的飞舞、山瞬间变得银装素裹、如同一幅写意的山水画一样、让人心旷神怡、飘雪的清晨、看着飘雪更寂寞、

遥望远山、几支不知名的野花在初冬的严寒里绽放、我漫步雪花飘飘的红尘、感慨这飘雪如银的初冬的浪漫、心里感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我抬起头仰望漫天的白雪、雪花飘到脸上、雪花带着一点淡淡的凉意、柔柔的如同绽放的棉花团一样、看这漫天飞舞的雪花、一场飘雪、一场梦、年年见飘雪、年年雪不同、都道无人愁似我、今晨雪、似梅花、梅花似我愁、

我用手接了一片雪花、看着雪花在掌心融化、心里感慨万千、雪花飘飘风气前舞、点点滴滴似梅花、雪花飘舞似有情、好似前世是故知、好个雪天、闲却举杯对雪饮、三杯两盏已醉、雪舞红尘、、、、只为了那一瞬真爱、回想前尘往事、三十几年如一梦、面对世事的变迁、往事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如梦如幻、恍如天上一天、世上百年的感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无法完成、无法实现的一个雪舞红尘的梦、

世事轮回、如行云流水一样、永无定式、可有一点、我们至死也不忘怀、那就是真爱永恒、大爱无边、晨风起、更吹落、雪如雨、我们用心与雪共舞、让爱随雪花共舞红尘、、

故乡散文 篇5

月依旧不圆,但也足以满足视觉的享受。小时候,看着月亮,在门口的那个电线杆下,正好可以透过几个参差的枝桠,倒也平添几许闲愁,也无非是矫揉造作,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这种感觉在去年过年时已经荡然无存,迫于高考和很多事情,看着弯弯的月亮也是短叹一声,埋下头便告诉自己要坚强乐观,再抬头时,嘴角上也就硬生生的挤出了生涩的浅笑,还是那些斑驳的树影,心中却是满满的忐忑和不安。因为知道再回来也许就是高考之后了,到底应该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回来确实很值得思忖。毕竟几十年前,这个家门里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高考出了点严重的失误,还好,高考成绩不算是惨不忍睹,还算说得过去,也就很勉强的去了大学。而今,再看弯弯的月亮,没有了矫情,没有了忐忑,谈不上踌躇满志,有了点未来的打算,也只是这些而已。至于明年回来,或是以后会怎样,就随它吧。还是毛爷爷说得好,风物长宜放眼量,胸怀宽广些,不囿于那些鸡毛蒜皮的琐碎之事,就像那个很静很静的夜空,容得下月如钩,容得下星满天,容得下柳梢头,容得下几声惹人烦躁的犬吠。

顺着那条崎岖的小路往后走,是一片农田,每每到忙的时节,总是可以看到人们忙碌的身影,不久后的收获也没让他们的努力白费,满眼是金黄的麦子,又过了一些时间便是金黄的玉米地。小时候回老家最大的欢愉便是和家里的兄弟在那里玩,特别是地里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记不清是哪一年,反正是很久以前,我们兄弟三个在田野里放风筝,真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啊。大哥说来年再放,以后的麦子由绿变黄了好多次,但那之后我们三个人便再也没有一起去过,何谈当日的那种高兴呢?如今兄弟们各奔东西,济南的,青岛的,一年到头在一起吃个饭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当然那片的田地里有很多的坟茔,其中有奶奶的一个。上一次去已经是去年清明节了,每次去都是怀着苍凉的心情去的,磕几个头,我知道虽然那不能代表什么,也只能是磕几个头。在坟茔上添过土之后往回走,心里有说不出的感觉,那感觉像极了当时踩在脚下的土,是农民们刚刚春耕后的土,松软又踏实。一脚一个脚印……现在家里只剩下爷爷一个老人,今年80岁了。每次回去,爷爷不会和我们说很多的话,只是很高兴,也许会是拉着我的手,一直在笑。我不知道平时他自己一个人是怎么过的,重复机械的生活,简简单单的三顿饭,每天按时听广播里的说书,出去和村里的老头闲聊一会,然后看一会电视,如此反复,冬天里坐在炉子边烤火,从他的静默中,我莫名其妙的读出了一种静笃,坚实淡定,富有穿透力,在过往嘈杂的尘嚣中熠熠生辉,在故事的全过程中静静流淌。这回临走的时候,在关上车门的那一刻,我听见大哥说爷爷你别哭,我不知道他是真流泪了,还是大哥看错了,总之心却微微的一颤,也许对于一个已经80岁老人来讲,已经不存在什么大是大非,正确的三观,重要的是一个团聚。

每年除夕,在这个黑乎乎的小屋里,一个不大的小圆桌子,围着一圈马扎,有十几个人开心的吃年夜饭,谈论着过去的一年,憧憬着新的一年,不论过去的一年如何,每个人的脸上没有失落,没有低沉,有的是信誓旦旦的愿望,和对不满现状的坚守,不妥协。像南方周末的新年祝词,每个人,都是一个崭新的希望,等待着春暖花开。我从中汲取力量,也很骄傲的说出我的梦想,并付诸实践。也许就是这个缘故,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才温暖如斯。在没有空调,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小火炉的小屋里,大家开怀畅饮,有的喝完昏昏睡去,有的在外面放鞭,有的包饺子,时不时抬起头来看两眼春晚,没有吐槽,有笑点就笑,没有就继续忙手中的事情。为什么大家要回老家过年,去挨冻,去受罪,原因只是这些单纯的精神享受而已。

春节悄悄的过完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每个人都很安静,生活却也丰富多彩,不乏乐趣。每个人盼望着来年除夕还是这样。生活也应当是这样吧。

听得月光枕水眠。

故乡散文 篇6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为了体验这句话的真实性,我、妈妈和一个大哥哥一起踏上了旅途。

一下火车,去酒店放好行李,我们就直接坐出租车到漓江乘坐竹筏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里所描述的桂林美得宛若人间仙境,但是,当我来到漓江时,我真的要再次赞叹中国汉字的神奇。因为,现实是无情的,更是残酷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眼前所目睹的与一路上心中所憧憬的景象根本截然不同。本以为终于可以感受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诗情画意的我,不敢相信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竹筏越往深处,看见的垃圾也就越多。纸屑、木筷、电灯泡,甚至是红酒瓶,这些不应该出现的东西却都零散地聚集在江面与江边。得不到预想效果的我们望着那些漂浮的垃圾,久久不语。江水很绿,只可惜绿的不漂亮,浑浊,并不清澈见底,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见到的。除此之外,漓江两岸树木的枝头及分叉上全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胶袋,红的、白的、黑的、蓝的远远望去,就像是挂满了“万国旗”。当听见伐工说:“下大雨时,水涨多高,胶袋就挂多高。”很明显,我愣住了,随后,惊异地望向高挂树顶的胶袋,不禁感到心寒。

不仅是为了漓江,更是为了地球,一起来保护环境吧,把美丽动人的容貌还给她们,现在行动还来得及!

故乡散文 篇7

对于一个从小就离乡的人来说:故乡,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故乡的人,故乡的事,故乡的情都早已忘却。然而,在记忆的深处有一股味道从未被抹去,那边是故乡的炊烟。

故乡的烟,那混合着青草的干柴燃出的气味,在喧闹的都市是不会闻到的。缕缕的炊烟,淡淡的青草味,无一不让人回想起那幽静的树林,泥淖的小道,还有永不让人忘却的那带有青草味的空气。没有什么比乡烟更令我思乡的东西了。故乡的炊烟便是自己的故乡。

还记得,每当春节过年回姥姥家时,自己都会十分兴奋的边走边跳。那泥土和着麦壳砌成的大屋,那古式的灶房都在吸引着我去靠近。每次当姥姥准备做饭时,我总爱自告奋勇的去烧火,望着那火红的焰苗,便欢喜不止的加柴,边加边看着姥姥同亲人们忙碌做饭的身影。那家常的唠叨,那关心的询问,伴着火红的焰苗不断升温。直至当亲人们发现到我的新衣已被灶火烧出了几个洞来后,便再也不让我接近灶房了。然而,最后我带着一身的烟味和白灰高高兴兴的走出去。而那萦绕在身边的烟味更是令我开心不已。

我爱故乡,更爱那故乡的炊烟。那围绕在篝火边的火红脸庞,那令亲人们懊悔不应烤火而惹来一身的烟,都是我的最爱。那烟融合着故乡的情,故乡的人。颇有“绕梁三日而不绝”的架势。

繁华的都市,热闹非凡的夜晚,都抵不住那类似与“孤魂野鬼”的游子心。每一个无眠的夜晚,每一个孤独袭身的时刻,唯一能为我驱寒的便是那故乡的炊烟,那已满温暖的炊烟便是我的家,我的故乡。

曾几何时,每当自己望见窗外的黑烟时,便都会激动的跑过去看一看,闻一闻。可是到了最终还是抱着失望而归,因为那并不是我记忆中的炊烟。不断的希望,不断的失望,而故乡的炊烟在我心中却是越发的深切。

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故乡的老屋由于姥姥的病情早已上了锁,那曾养育过的灶台,那曾温热的灶台,如今,也只怕寒冷刺骨了。而曾经欢聚一堂的亲人们也早已各奔东西了。那驻扎在我心中的乡烟亦越发模糊。故乡的炊烟,那吸引着我的乡烟,那载着我思乡之情的炊烟,到底是怎么模糊了呢?!

真希望有一天,能重新打开那或许早已生锈的锁,重新燃起那混合着青草味的炊烟,再一次闻一闻那怀揣着故乡的炊烟。

故乡散文 篇8

第一次搬家我正好三岁。从东边小岛上来的东瀛人提着枪踹开了叔叔家的院门,父亲闻讯携着一家老小还有数十人仆从往南方逃去。那时我还小,只是朦朦胧胧地记得家里一团糟,父亲把台架上能砸的都砸,念念叨叨地说不能给小鬼子摸走了之类的。我年小,做不了什么,让哥哥牵着手杵在一边,还含着大娘给的麦糖,不过现在已经忘了味儿。

第二次是在北平的'四合院里,刘老先生正逼着我背《短歌行》。在我第九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时候,大管家匆匆地推开门,跟老先生语速飞快地说了些什么后,一把抄起我吼了声:“小少爷抓紧我的衣襟子!”便跑得跟疯掉的来福似的。当时他是扛着我跑的,所以后来坐在马车上再一次南下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胃被绞成了梭子,一阵地干呕。那次搬家在我的记忆里只剩下了胃痉挛。

继南下之后,我们在浙江安了家。若大的江南庭院恍恍惚惚绕过我十年的岁月,屋顶上长了几根绿芽,檐下的燕子换了一窝又一窝。东瀛人再次提枪南下时踹了全城的门唯独踹我家大门时轻了些,他们掳走了照顾我起居生活的青丫头——她再也没回来。家里隔三差五地会来几个用倭语的矮个男人,他们总用不怀好意的目光看着我的母亲,或者教我一些像三岁幼童画的画般的字并让我发出一些莫名奇妙的音节。每当他们离开父亲就会不断的叹息,然后用一种悲伤的目光看我。我或多或少明白什么,但又说不清是些什么,只是默默地服从。

也不知从何时起,我爱上了曹孟德的《短歌行》。这首充满了那个阴谋家的野心的诗在那群倭人教我那些所谓的倭语之后我都会背一遍,然后望着天,想那幼时教我识字的刘老先生。

最后一次搬家在我十九岁,东瀛人跑了,父亲被迫必须离开。那天街坊全聚在我家院门口,用冷冰冰的目光注视着我们。年过半百的管家偷偷告诉我:“哥儿,他们以为咱们是汉奸。”我没说话,降母亲扶上车后自己也坐了进去。过了好多年,我终于发现所谓的搬家竟是诀别!诀别了那生我养我的故土!我后悔,后悔在登上甲板的那一刻没有醒悟,后悔在有意归乡的那一刻没有勇气买张船票... ...

然而,我老了。糟糕的身体状况拒绝了我再次踏上故土愿望,使我只能躺在落地窗前的病床上,望着大洋彼端,听儿孙用蹩脚的国语背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从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儿的麦糖没有故乡的味儿啊,我默默闭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