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百科 > 经典方案 > 正文

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方案

2025/02/21经典方案

微文呈现整理的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方案(精选4篇),汇集精品内容供参考,请您欣赏。

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方案 篇1

为加快我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研究的步伐,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发展。特制定我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

和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文件为指导,结合我校实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学生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等内容的以校为本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提升。

二、基本原则

(一)整体架构。评价实施方案,力争涵盖学生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的评价内容。

(二)突出重点。学生评价突出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特长评价等。班级评价突出班级建设和学习小组建设。教师评价应促进教师质量观、评价观的转变。

(三)易于操作。评价实施方案是力求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实施。

三、制定过程

我校充分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精心策划,抓好落实。

我校评价实施方案在充分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酝酿、讨论,最终形成我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方案。评价方案的制定实施,必将促进教师、家长质量观、评价观的转变,也一定会充分发挥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生态的改善。

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方案 篇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打算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工作思路:以思想工作为龙头,切实加强落实教学管理为主要手段,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为动力,调动教师、学生积极心,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做好思想工作,搭建良好工作平台

学校领导干部首先端正工作态度,理清工作思路。通过各种方式做好教师、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协调好各种关系,全力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学校召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专题研讨会,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导处召开学生干部培训会,与班主任配合培养班干部,做好班级工作。学校领导深入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期中考试后,配合各班主任召开各班级家长会,向家长反映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家长的全力配合。总而言之,我们要想方设法,从思想意识层面调动教育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积极因素。为提质工作打好基础。

二、切实加强常规管理,向常规工作要效益

1、加强班级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监督与指导。继续完善班级评比制度及班主任考核制度,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解决班级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完善学生一日常规,细化对学生的要求,严格要求监控学生一天内的活动。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2、认真做好教师备课工作的检查监督。完善教师备课制度,教导处认真检查、记录、反馈教师的备课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教案给予指导并限期整改。

3、加强对教师上课情况的监控与指导。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并对教师的上课提出建议和意见,提出要求,跟踪改正。另外,学校领导要对教师的上课情况全面检查监督,做好记录,反馈,要求改正的要进行跟踪,限期完成。尤其是在教具的使用方面要严要求,勤检查,抓落实。

4、认真检查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教导处定期和不定期对学生作业进行例行检查和抽查,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反馈,对不按要求批阅的要跟踪检查,督促改正。

三、制定教育教学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参照乡中心学校的各年级三率目标,制定本校各年级三率目标,以本期期中考试学生成绩为基础,在保证该年级三率目标的前提下,将目标落实到教师,具体落实到学生,制定学生各学科应达到的三率目标,记录在案,一式两份,学校教师各持一份,教师要以此目标在平时教学中为各学生制定努力方向,学校要以此目标监控教师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辅导,并要以此目标作为进行教师奖罚的依据。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继续完善效益工资分配方案和教师考核制度,奖勤罚懒,以制度管理人,促进教师积极工作。在学生方面,学校给各任课教师配备一定数量的奖品,让教师用到课堂上,用于平时工作对学生的奖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校组织各种学生活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调动学生兴趣。

五、加强对毕业班提质工作的监控,发挥毕业班的带动作用

召开毕业班教师提质研讨会,与毕业班教师共同研讨解决毕业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领导下班级召开毕业班学生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与个别思想存在问题的学生交流,给予疏通,加强毕业班平时教学工作的监控,学校领导对毕业班一天的到校、上课、教师辅导、作业批阅全程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指导、跟踪解决。经常性与毕业班学生家长交流沟通,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总之要做好对毕业班工作的引领。并以毕业班为龙头,带动全校其他班级工作取得进展。

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方案 篇3

为深化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转变评价观念,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发展,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及《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制定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确立“评价即育人”的理念,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健康诚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提升。

(二)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坚持以质性评价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标准从实际出发,减少主观性,增强操作性,力求公平公正。

2、发展性原则。充分考虑教师、生源基础等因素的差异,注重增量评价,“以入口定出口”、“从起点看变化”,促使不同层次学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

3、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主要围绕班级管理、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设置,力求客观、全面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可测性原则。评价指标设置尽量精确、规范、可测,可以通过实际的观察、检测的方式进行测评,便于在评价过程中进行具体操作。

二、评价机构与职责

为组织做好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工作,学校成立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花园口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委员会”,指导、监督和审核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施工作。

三、学生评价

(一)评价内容及办法

1、身心发展水平

主要从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两眼视力、龋齿、体育锻炼达标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对各年级学生的不同标准每年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达标任务,体育锻炼主要从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及体育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2、品德发展水平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花园口小学制定出学生品行和心理表现标准,包括学生的德育教育、行为养成,用三星级的.评价机制,同学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家长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3、学业发展水平

学业发展水平即学科课程学习状况,包括学习习惯、学业成绩。学习习惯分课堂评价、作业情况、学习效果三个部分,课堂评价是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是用来评价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学生的测试情况。

4、活动课程学习状况

主要以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为主体,学生参与到各种社团活动中的表现、态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样实行三星级评价。

5、学业负担状况

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评价。

6、标志性成果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着重收集由学生自己选择的、最满意的、能反映自己成长进步的标志性成果。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校级以上参加活动获得奖励的都予以进行记录评价。

小学教育质量提升方案 篇4

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中原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文件精神,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工作,加强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现状,特制定《伏牛路小学学业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稿)》。

一、指导思想

学业水平的评价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评价要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改进课堂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为保证,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及评价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评价原则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形式,淡化分数评价,强化等级评定;淡化评价功能,强化反馈功能;淡化终结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个性的需求与发展,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助推力。

三、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要负责人的学生学业水平评价领导小组,由主管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包括教研组长、任课教师为主要成员,形成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评价体系。

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平时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作业评价等,教研组长本年级各学科的平时评价及监督,教导处负责教学质量的全程评价及监控,组织平时的教学质量抽测和阶段性教学质量评价,以上各项评价结果期末由教导处汇总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

四、内容及方法

学业水平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分项测试、阶段性测试、期末综合测试(本项只局限于语、数、英三科)、特长技能、成长记录袋评价等七个方面。

(一)课堂表现评价: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制定各年级的评价要素,形成有特色的评价单,评价侧重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提问、倾听、发言、合作学习、课堂练习、课堂检测等方面。

评价方法:

1、教师随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考核,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综合性评价。课堂检测评价:采取教师平时课内10分钟检测和学校抽测相结合。课内10分钟检测以课前预备铃声为准,学生准备统一检测本,教师每周的周一进行检测,学校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一抽测一次。

2、学校抽测由教导处根据各学科教学进度统一命题,原则上在学期中进行,全班学生随机进行语、数、英三科任一学科的测试,最终集中批改,按等级评定。每期不少于1次。

(二)作业评价:作业评价仅限于语、数、英学科。

评价内容: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每天按时、主动完成作业情况、书写的整洁度、正确率、纠错等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教师平时作业评价采取“等级+评语”的方式,每周综合学生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给出评价等级。

(三)分项测试评价:对学科中的基本技能进行分项考核、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各种能力,最后综合分项测试成绩给出综合能力评定等级。按优秀、良好、合格三级进行评定。

评价内容及方法:

语文学科可分别对识字、写字、阅读(诵读)、写作(写话)进行评价;

数学学科可分别对口算、口头表达、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价;

英语学科通过“说”(游戏)、演(诗歌、歌曲、话题类表演)、“视听说”(观看英语动画片及相关英语节目)等形式;

品德学科采用“对话情景测试’“小组讨论”等形式;

科学课采用“自然现象观察分析表述”、“常识性问题回答”、科技制作等形式;

体育学科可侧重于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体能体质测试、知识与技能、体育运动参与、学习成果展示、学生学习态度、学生主体发展的情况进行评价;

音乐学科可侧重于聆听欣赏、视唱、打节奏、演唱(独唱、合唱)、舞蹈、演奏乐器、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可通过班级音乐会、学校文艺汇演等方式实施;

美术学科可侧重于书法、绘画、泥塑、剪纸等作品的创作构思、表现方式、技能等,可通过作业、展览、板报、比赛等方式实施。

(四)阶段性测试评价:阶段测试是在一个阶段教学结束后,根据教学进度及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出的学业水平评价。阶段测试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面。

评价内容:阶段测试要依据教学进度确定测试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运用等。

评价方法:以阶段验收的形式进行,试卷题目的选定可以采取分层设置的方式,学生可以自愿选择题目进行作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按照等级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给出评价等级。

(五)期末综合测试评价:语、数、英学科参加区教体局统一组织的期末测试,对期末考试成绩,对于生病缺考或者对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允许进行二次测试。

(六)特长技能评价:

对学生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实施“自选强项测试”的方式。学生可选择自己的强项进行测试,教师依据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基本水平和测试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定,测试后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评价方法:在学期末对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性质的活动情况和获得相应荣誉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进行评价。

(七)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每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痕迹进行积累,同时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提供过程性材料和评价依据。

评价内容: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

①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状况、家庭背景等。

②学生的各科学习档案:

A、本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课堂教学检测本、平时抽测等级表、综合素质报告单。

B、目前最佳作品展现,包括生成过程,如最好的作业、最好的作文、读书笔记、手抄报、优秀的美术作业、摄影照片、各项竞赛获奖证书等。

C、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资料。

评价方法:采取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的方式进行评价。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要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五、学业水平评价结果的呈现——学业水平报告单

学业水平报告单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评定、分项测试、阶段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测试、期末综合测试(本项只局限于语、数、英三科)、特长技能、成长记录袋评价等七个方面。每期末综合评定后反馈给学生,记入成长记录袋。

六、备注:

此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不断修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