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摘抄文章

2023/12/03经典文章

微文呈现整理的摘抄文章(精选8篇),都是精品文章,请您欣赏。

摘抄文章 篇1

1996年,我读高三。临近高考,为了放松,班里组织了一场毕业晚会。

我们聚集在学校附近的一个舞厅,彩色球形灯在头顶闪烁,同学们一个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一个男生说,我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就给大家念首诗吧,“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着那笑的人,但是我很感谢,他笑得真好”。显然,男生有备而来,朗诵完《一笑》,他向控制音乐的同学使了个眼色,瞬间,“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充满整个大厅。

男生说,快要分别了,再见也许再也不见,只希望十几年后,大家想到彼此时,还有“一笑”般温暖的记忆。

如果说此前我们还在嘻嘻哈哈,《送别》歌毕,我们集体陷入沉默,进入了将要离别的伤感情境。再然后,不知是谁先开始的,我们渐渐哭成一片—那一天也成了我心中的毕业纪念日。我没有和那男生说过话,毕业后,他和大多数同学,我也真的再也没见。

后来,我在一本白话诗选中翻到《一笑》这首诗,“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如在耳边,与之一同出现的还有与“再见”相关的惆怅。

其时,我在一所中学教书,但很快就要离开。两年的朝夕相处,我和学生们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密无间,如何说“再见”,我想了很久。

一天,上完课,我对学生们说,我要走了,并复制了高中毕业时的那一幕:“我也许不会再见着微笑的你们,但是我很感谢,你们笑得真好。”

我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送别》的歌声潺潺流出,学生们跟着我唱:“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我们一再告别生命中的某个段落,告别一度同行的人,道着“再见”。我们在目光中远行,又目送他人离去,最终都等来彻底的告别,在这个世上,再也不见。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关于人生、关于离别,我竟无端有些苍茫感。

摘抄文章 篇2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一直都还记得那些年的不堪回首。每走一步便是小心翼翼。每说一句话都得以来大重非议。直到,真的真的退出那个圈子,又失落了好久好久。

留言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而已。为逃避,现在才知道摔倒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如果没有经历过失败,成功的也不久远。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谁都有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我每晚都会听那首歌,从头再来。

心若在,梦还在不想让理想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就只不过从头再来。歌声一遍一遍的传到我的脑海传到内心深处,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当我再次迈上那个舞台从头再来不过啊。面对大家的`目光,我能从容不迫的绽放出笑容,至少还有人在看,我还有期待。未来,不管如何,英雄不论成败,一次两次三次我都不会再退缩,不会再选择放弃。

心若在,梦就在。在美妙的歌一下我闭上了眼睛,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我要比昨天做得更好。

摘抄文章 篇3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

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期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情绪。

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就像儿时玩得疲倦了,找一块青青的软软的草地躺下,任阳光在脸上跳跃,让微风拂过没有褶皱的心。

当层层的失意包围,请打开窗户,让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走进来,在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寻找一丝的宁静,就像儿时,拿起蒲公英的细须,鼓起两腮吹开一把又一把的小伞,带着惊喜闭上眼睛,许下一个心愿。于是,心中便多了一份慰籍与欣喜。

当无奈的惆怅涌来,请擦亮眼睛,看夕阳的沉落,听虫鸣鸟叫。就像儿时在小院里听蛐蛐的叫声,抬头数天上闪烁的星星。于是,一切令人烦恼的嘈杂渐渐隐去,拥有的是一颗宁静的心。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由衷的感叹: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会明白博大能够稀释忧愁,宁静能够驱散困惑。是的,没有人明白远方究竟有多远,但是打开心灵之窗,让快乐的阳光和月光涌进来,宁静之心便有了一支永不熄灭的快乐之歌。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你便能够不断超越,不断自我挑战。即使远方是永远的地方,也会诞生一种东西——奇迹。摘自《青年文摘》

摘抄文章 篇4

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东西……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站在窗户边上,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它们使我心情愉快,即使是遇上了不痛快的事情,我也会感觉到心情很通畅。

雪花很白很白,白得那么纯洁。它们把大地变得也很纯洁、很美丽。我有种这样的感觉:雪不仅仅使万物变得纯洁,也使人们的心灵变得像它一样美丽、纯洁。这时,一片雪花沾到窗户上,又立刻化了。我想:雪也许会在停了以后,很快就化了。我真有点舍不得它们化掉。但是,雪终究会化的。但它短暂的“生命”却能够保护植物、湿润并清洁空气。我认为它是最无私的,它在默默地奉献着它的“一生”。

“雪绒花,雪绒花……”当我看着雪花正在洗礼着这个世界的时候,《雪绒花》的旋律会在我的脑子里回荡。这曲子那抒情的旋律,能够准确地表现出雪的美好。但愿雪能够真的如《雪绒花》中说的,祝福我们的祖国、祝福全世界和平。我留恋这些雪,因为它们也曾有过美丽的时候。当雪停了,阳光又一次照射着大地。一阵风吹来,把地上、树枝上的松雪吹起,在蓝蓝的天空中飞扬,阳光使它变得更加晶莹。我这时感觉到了雪正用这最后时间,把自己最后的美丽全部展现出来,然后就默默逝去,化为水去滋润大地。

席慕容《桐花》在低低的呼唤声传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摘抄文章 篇5

十月,晚秋,天气不是很冷,也不热,天空因为湛蓝显得更高,更明亮。

在季节的交替下,田野开始出现淡淡的黄色,尤其是路边的树叶,黄的可爱。远山却是绿色的,因为山上种的全是苍翠的松树。古城的路边,鲜花依然开得娇艳,小河里的鱼儿和往常一样畅快的游动,它们丝毫没有感觉到冬的气息。从四方街光滑的石板上可以看出这座城的古老,远处悠扬的纳西古乐和现代流行曲混杂在一起。人们喜欢回忆过去,但更喜欢现代文明。有人说丽江商业气息愈来愈浓了,古城越来越多的酒吧说明了这点。昂贵的价钱,换来游客们的笑脸。不过不要羡慕别人,拉着纳西老奶,围着篝火,在广场上尽情的跳,快乐随处可见。在丽江,我们找到的是更多的清幽,舒服的空气,灿烂的阳光。

而晚秋的夜,夜凉如水,比冬少一份沉寂,比夏多几分淡泊。

院子里的玫瑰开了,花香透过窗户轻轻的飘来,像月光一样弥漫在室内。把头伸到窗外,却无意看见一只孤燕从房檐掠过,看它匆匆忙忙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在准备冬天的暖巢?

打开电脑,打开音乐,却是那首忧郁伤感的歌声:“我再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看到你闪躲的眼,我不会让伤心的泪挂满你的脸。我在等一分钟,或许下一分钟,能够感觉你也心痛,那一年我不会让离别成永远”。

一些淡淡的'说不清什么感觉的湿润随着旋律在心底流淌,赶紧关了歌曲,静静的在沙发上呆呆的愣了几分钟。那些远去的东西,如同大学毕业时的欢送会一样,纯真,善良,不想用世俗的烟雨去诬蔑,而脆弱虚伪的心,再也体会不到明朗流畅的曲调了。让心的底版多一些清爽与平静吧。

其实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在逃避和无法逃避之中循环着,也许是太年轻了,疏狂而轻率的想法总是不堪一击。满以为用成熟去伪装自己的眼神,激情就不再流淌;满以为只要关掉书签,文字就不再对谁开放。“渐行渐远更生”。自己掩盖不了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唯一能找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晚秋过后,很多花都要明年才开放了。“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从中笑”。西风过后,便是冰雪,那孤傲的梅花和幽兰将在那个季节开放,赏花的心情是否和今夜一样?明天,当黎明推开黑夜,是不是又将面对满地落花,那些躺了一地惨淡的花色,像极了那些的苍白的笑容,暴露出压抑过的黑夜的哭泣。

或许我无需忧虑,虽然总有秋风会去收集落叶,总有冰雪会去封锁长路,但春天它从来没有错过向花容鸟语发出请柬。就让我们静静地聆听,默默地享受甜蜜的等待吧。希望有人过了冬天,会更加有朝气。

摘抄文章 篇6

如今到底人西去,买断春雷,乱絮笳悲,教似花愁归太迟。

此生此夜伤前事,世路轻迷,霜送无时,悲兮莫兮生别离。

—题记

雨井烟垣,肆无忌惮的北风忽隐若现,总刺人心骨。远远地望去,眼角湿了,略带一身孤影,黯然神伤。多年过去,不敢提笔,生怕寂寞依旧深重,始终如影随形,不愿忘却,想忘却,又不忍忘却,莫过于太早的死亦或者是寂寞的死,直感到一种凄凉和悲哀。哀,莫大于心死,月,非长在梦生,故事、历程、无助、没人曾晓。

背上行囊,走过山重水复,萧萧白发故依然,太多的无奈,印证了只是个漂泊的伶人,人间的惆客,唯,断肠声里忆平生。再回首,无病呻吟也是治疗悲伤的沉淀物。世情薄,人情恶,泪流,血流,纵使逆流成河,无处逃遁,造就断桥了却:"断鸿,断魂,欲罢不能,欲爱不忍"。待死生后清醒疼痛苟活着,仍是寒凉没有暖,悲哀没有喜,剩下得残缺零碎,乱无章记,只是一场春朝秋兮,然后,鬓雪心灰:“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不谈往矣,今尔为哉,旧约前欢,此念,无重少乐。”

戏的开始,也是戏的落幕,而我,不是戏的主角。一个极度缺乏爱的“孩子”,它充满了一生的悲凉,皆活在孤独,痛苦,寂寞的边缘,天黑,看不见,每年的“626”,是黑色星期二的葬礼。这一路行来,彷徨无助,无人问津,苍凉了书简里的新词旧梦,心事莫要休重诉说,争如多病长闲。一直,将自己比作成孤雁,可怜世俗没有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巢穴安住,慰藉老了此生

摘抄文章 篇7

工人说:夏是火红的。夏日的骄阳映着我们美丽的厂房,炼钢炉里火红的钢水映着咱们工人红红的脸膛,红色正象征我们蒸蒸日上的生产,红色象征我们火热的劳动场面,夏天应该是火红的。

渔民说夏是湛蓝的。夏季里,阳光把海水映照得蓝蓝的,在蓝汪汪的海水里我们唱着渔歌,撒下鱼网,捕获肥美的鱼儿。在渔民的世界里,夏不就是湛蓝的吗?

画家说夏天是金色的。太阳把它全身的光彩充分展示在夏季,把大地照得金灿灿的,用金色的画笔来描绘夏天最合适。

我认为夏天是紫色的。在炎热的夏天,火热的阳光照在树上,原木深绿的叶子被照射得泛起淡淡的紫光,这紫色的光芒,犹如一顶巨大的皇冠罩在树木的`上空,那景色,难以用语言表达。

妈妈说夏其实是白色的,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夏天的太阳是最热烈,它把自己的光亮调到最大,夏天变成了白色。

爸爸却不那么认为,他说夏的颜色一直在变。初夏的时候,夏是透明的,一场场大雨由天而降,那透明的水精灵落到地上,奔向稻田,融入江河,所以,初夏是透明的。仲夏则是墨绿的,经过了大雨的浇灌,植物们茁长成长。田里的稻子似乎吃得太饱,把所有的绿都拿了出来,整块稻田绿油油的。末夏是“绿柳才黄半未匀”,因为夏将离开,它想把自己的尾声交给黄色,让它慢慢过度到金秋。

众多的答案,各有各的道理。我明白了,夏的颜色不是单一的。夏天是翠绿的、火红的、湛蓝的、紫色的、白色的,是不断变化的,夏天的颜色应该是五彩的。

摘抄文章 篇8

一位看上去才十七八岁的女孩子,等我在她要的书上签完名,悄声道:“梅芷老师,我能不能和你握握手?”我一愣,机械地把笔交给左手,伸出了右手。

那一握之间,看看身边那么多的青春年少,向来不肯承认自己老了的我,再也无法否认与他们的年岁差距。

多少年不曾与青春如此贴近地相处了?

七年前的初春,也是这个学校,也是这个方位,也是那么多的孩子,给过我身陷鲜花丛中的.感觉。

我又走神了。

七年过去,那些孩子,今在何方?即使当年只是高一学生,如今也该大学毕业。想起他们的时候,就翻看那一天留下的照片,心里暖洋洋甜丝丝的。

QQ里。说不定什么时候,经常会然跳出他们温馨的问候。

不希望自己老去,于是,也真不希望他们真的长得很大。

禁不住由着自己傻想,孩子们如今怎么样了。

恍恍惚惚的,忽而又心生怀疑,眼前这一群会不会干脆就是七年前那些孩子。

学生很多,却无嘈杂之声。次序井然,有条不紊,队伍长长,有头不见尾。

想不到他们的热情会这么高。有几位同学,居然怀抱着四五本甚至十来本书。很想问问他们干吗要这么多,心里又直怪自己,太小家子气。

学生热情高涨,老师也不甘示弱,好多老师在孩子们放学之前就找了过来,但也有不少误了时间,等队伍排得老长时才匆匆赶到。他们取了书,直接挤到我跟前要求签名。这时节,有个孩子小声嘀咕:“老师插队。”哈,这下倒好,立马有同学起哄“抗议”:“老师不许插队!”随后,一阵阵哈哈大笑。

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怎么不见男生?

女孩子比男生爱幻想爱文学,不足为怪。可不见一个男生,难免令人“伤心”。

“哈哈,”听见坐在边上帮忙的秋笑了起来,“男生来了,你看!”

果不其然。

这之后,男生一下子多了起来。

有意思的是,有位男孩子突然对我说:“老师,能不能给我留一个联系方式?”

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什么叫联系方式?邮寄地址,电子邮箱,抑或电话号码?

想想应该是电话吧?

一时找不到纸,想签在书签上。陪在旁边的明朵插言:“书签不行,那纸太滑,写不上去。”只好征求男孩的意见,写在书页上。

之后又有好几位同学要了我的电话号码。

不禁再次杞人忧天,电话里,他们听见我的声音,会不会觉得太过苍老?

瞧,我又走神了。

急遽的电铃声响起,我不禁吓了一跳:上课时间到了?

不记得过了多少时间,印象中,刚到学校时,校广播正响着“揉四白穴”,第三四节课间的眼保健操时间。学生是上完最后一节课,趁着午餐时间过来的。

听到一位男老师说:“参加签售活动的同学,今天迟到没关系,一会儿以书为证,老师不会责怪。”

望了下队伍,起码在我这个位置上,依然看不到最后一位。我得加紧时间。

签完了,却还有同学没拿到书,因为带过去的300多本已然告罄,得请一刀送我回家时再取来补给大家。

从避荫处下来,立刻感受到了难耐的炙烤,汗水顿时冒了出来。刚才排队等候签名的孩子,可全都是直晒在大太阳底下的……

回途中,一刀从秋丽手里接过一个小巧精美的信封给我,那是一位女孩子事先写好给我的信。在颠簸的汽车上,轻轻展读,心里却很是责怪自己,我连那姑娘长什么样都没留意,只记得她的那轻轻柔柔的话语:“这是我写的信。”

忘了多少年没写信了,但我知道,这一次,我必须给她回信。没想好自己能写些什么,我只相信,至少可以借回信间接地重温早已远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