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动物邻居

作者: 尤鉴2024/08/09心情随笔

来到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人,一般不会执念于一定要见到动物,这里本身就是个嘉年华乐园。这儿的动物活得舒展自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人流量最高的午间时段,也是它们雷打不动的午休时间,人们要想见到心仪的动物,全靠耐心与诚意。

许久以来,动物园的存在都离不开道德上的质疑,但是否有办法让我们能重新思考将其放置在城市环境中的方式?红山森林动物园呼吁对动物平等的尊重和爱,提倡不投喂、不表演,让动物野性生长。区别于传统动物园的栅栏、笼子,红山的观赏模式是透过一整面大玻璃,一览无余,人与动物可以呆萌地面对面彼此观察。

动物园本身虽然是一种非自然、剧场式、观赏性的活动场所,但是通过将动物园变成一种现有的生态系统,它便不再强调游客把鼻子贴在玻璃上看大猩猩,或是在过道对面看住在封闭场所里的豹子,因为人们正在不断地重新定义圈养动物的含义。

在呼吁保护动物的时代,世界各地涌现越来越多的动物园倡导“让动物回归自然”等理念,人类可以不断赋予动物园以新的使命,找到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最佳模式。游客通过体验自然,唤醒自身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我们的动物邻居》中说:“对动物来说,城市绝不是什么好地方,这里一切都依照人类的意志运行。这和人类难以在野外正常生活同理,是普遍的规律。城市的人造景观越多,野生动物越少。在摩肩接踵的闹市,似乎已经没有了动物的立足之地。”这些动物原本生活在野外,城市的扩张破坏了它们的野外栖息地,于是被迫生活在城市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求生存。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在《动物故我在》一文中,对海德格尔的“诗意地栖居”提出批判。在他看来,“诗意地栖居”蕴含了以人类为中心的观点,即通过“诗意”,即诗歌语言的存在,而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成为凌驾于动物之上的物种。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长期从事濒危珍稀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在多年和动物近距离打交道的过程中,他眼中看到的动物,和想象中的很不一样。“人类有好奇心,野生动物也一样,它们也喜欢探索未知的东西。”王放说,这是生物最朴素的感受。

地球历经沧海桑田,纪世更迭。其实,我们保护环境、保护其他生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使得人类的血脉与文明得以延续。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我们与这些动物邻居共同处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命运相关。

人类学家列维-施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中曾设想这样一段优美的邂逅:“经由某种非自愿的互相了解,一个人与一只猫的对视,将带来那充满耐心、宁静与互谅的短暂凝视。”相信人类一定能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我们的动物邻居终能在城市获得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