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微文呈现 > 散文 > 抒情散文 > 正文

故乡的老屋

作者: 赖玉普2023/06/17抒情散文

前段时间给二哥打电话,闲聊中,我突然问起老屋的情况。

“老屋一直没人居住,房屋檩子遭虫蛀早朽了,今年雨水多,上个月已经垮了!”我心里一寒。

许是与老屋心灵相通,冥冥之中我竟突然关心老屋的命运,老屋却在不知不觉中倒下了它坚强的身躯。人啊,走遍天下,最难忘是故乡!身居高楼大厦,还是最怀念故乡的土坯老房。

故乡的老屋建造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那时父亲已经过世,我才四五岁的样子,好强的母亲咬紧牙关,节衣缩食,带着两个哥哥起早贪黑地整理出一块坡地,弄出了200多平方米的地基,又请邻居帮工做活,前后历时半年才把房子建好。

老房主体由三间正房和两间偏房构成,那时农村还有不少人家住的茅草房,我家是清一色瓦房,甭提我有多自豪!进出正房的是双扇门,中间为堂屋,兼有会客、就餐、读书学习的功能。房间正中摆放着一张大桌,后来二哥自己动手用水泥钢筋浇筑了一张小圆桌。正面墙上挂着一张醒目的中国地图,左侧墙上镜框里有序地放置着家人的照片,右面墙上是我读书获得的奖状。小时候我就在这间屋看书、做作业、听收音机、看电视。老屋的前面是一处宽敞的院坝,院坝边栽种有茂盛的竹子。院坝下边是堡坎,下面住着其他人家。那时,我家是全村落居住地势最高的人家,房屋敞亮、不嘈杂、干爽整洁,我感觉我家的空间布局与结构最合理。

我特别喜欢故乡的老屋,每天放学后就会拿着扫把把每个房间打扫干净,然后扫去阶沿的柴禾和院坝的竹叶,一直扫到大路口。做完清洁,我会帮着母亲砍猪草,或者提着猪草到村前的水沟清洗;有时,我会坐在小凳上看书,或者拿着书本到后山朗读,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我高中毕业离开老屋。

我特别喜欢看书,经常把二哥放置在柴楼米斗里的书翻出来读,有时斜歪到老屋侧边的麦草上看一下午,有时干脆就坐在柴楼上看几小时。二哥的藏书不多,有《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等小说,也有他学习过的课本,小学阶段我基本上看完了。读中学时我寄宿在学校,母亲经常笑我是客人,只有寒暑假在家待的时间长些。我常在堂屋学习,有时也帮母亲做些家务。母亲和家人都让我多看书,尽量不让我做农活,所以栽秧挞谷、犁土挖地的活我都没有做过。

春天,燕子飞了回来,在堂屋光滑的墙壁上筑起了巢,叽叽喳喳地喂着小燕子,可爱极了!夏季,万物茂盛,屋后的黄葛兰开了,姐姐总要摘几支装在口袋里。屋后的槐树上缠满了瓜藤,有丝瓜、蛾眉豆、豇豆。每天快到中午,母亲就端着筲箕去采摘,仿佛总采摘不完似的。

暑假下雨天,雨打芭蕉,大院子的玉德大哥时常会来堂屋坐坐,谈谈他在外面的见闻,听听收音机,不时还用手敲着桌子打着节拍,摇头晃脑地哼上几句黄梅戏。在我的眼里,玉德大哥是比较讲究的人,头上打着发油,穿戴干净,谈吐儒雅,但母亲却不喜欢他,担心他来会耽误我的学习。到了秋季,桂花开满枝丫,像一颗颗亮晶晶的小星星,淡淡的香气沁人心脾。冬天,母亲把一床床白色的被单洗净晾在路边,在暖暖的阳光里如一道风景,预示着春节的来临。

老屋最热闹的日子莫过于春节,那时大姐三哥他们都会带着孩子回来。因为姐夫家的父母都已过世,所以姐姐姐夫带着四个子女从遥远的内蒙古回到老屋,三哥三嫂也会陪着两个子女回来。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母亲是最忙碌的,往往从年初就计划着年尾的生活,总想把一年中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子女;我是最高兴的,我与几个外甥年龄相距不大,而且他们是城里的孩子,可以与他们交流学习,也听他们介绍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每顿饭都要围上两桌,大人一桌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热闹非凡;小孩一桌中我辈分最高,自然照顾着晚辈,大家彼此热闹地交谈着,其乐融融。

那时农村生活是单调的。黄昏,集体劳动收工后,青壮年就会聚在祠堂外面的院坝上聊天,小孩在大人中间来回奔跑玩耍。我也时常跑去玩耍,听他们讲家长里短和各种故事,或者捉迷藏,或者在水沟洗脚,直到母亲扯破嗓子叫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吃晚饭。回家的路途我总是害怕,两边竹林在夜晚显得阴森森的,所以待在家里的晚上,我极不愿意出门,只想坐在明亮的灯光下听母亲与哥哥姐姐拉家常。

母亲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离世,老屋就由二哥二嫂居住着。二哥本来在县城上班,在单位买有房子,平时照顾着侄儿侄女读书,怎奈二嫂舍不得老家的几块薄地,不愿住在县城。二哥就由着她,周末带着孩子回到老屋,一起喂喂鸡种种菜。十年前,二嫂意外摔伤离开人世,二哥基本上不再回老屋居住。老屋彻底成为无人居住的空屋,成了飘摇的古迹,在清浅岁月中逐渐衰败,荒芜了时间,空落了等待。土墙逐渐裂出了缝隙,搭建的偏房因为潮湿,犹如不堪重负的老水牛,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轰然倒下,阴沟在瓦砾断墙下兀自喘息,静默陪伴着老屋的衰败。

多希望再回到故乡的老屋,在残垣断壁上静坐,任竹风轻拂华发,凝视着鸟雀在枝叶繁茂的槐树上跳跃,耳边不时传来远处的鸡鸣狗吠声,恍惚还听见母亲熟悉的呼唤……